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试论糖尿病从脾阴虚辨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认为在糖尿病发展过程中,脾阴虚的表现极为突出。从脾阴虚辨治糖病,有较充实的现论基础和可靠的临床效果,辨治的基本方法是甘润养阴,药物宜寒宜淡。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从脾阴虚辨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杰 《中医杂志》2001,42(10):592-592,610
糖尿病,因临床常见多饮、多尿、身体消瘦的症状表现,所以多属中医“消渴”范畴。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病因复杂。其病机特点多概括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因脾为太阴,乃三阴之长,故伤阴者脾阴首当其冲。脾阴虚是糖尿病病机的根本,糖尿病从脾阴虚辨治,能收到较好的疗效,试作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基于临床实践及2型糖尿病一般病程较长,加之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厚味以及七情之变等化热化火,使营阴受损,伤及脾阴,故致脾阴虚者较多见。笔者通过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2型糖尿病从脾阴虚辨治,用甘淡滋补脾阴法,每每能收到良好疗效。故有必要做一探讨,以期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饮食厚味以及七情之变等化热化火,使营阴受损,伤及脾阴,故功能性消化不良脾阴虚者较常见,应从脾阴虚辨治,用甘淡滋补脾阴法,甘淡乃实脾之大法,甘能补脾,能缓中,甘剂为补脾阴之要药。  相似文献   

5.
<正> 在脾胃学说理论与临床应用中,一般多侧重于脾阳胃阴的辨治,而对脾阴虚却较少提及。但事实上,对脾阴虚的阐述古已有之,近年来这方面的探讨文章也逐渐增多,本文择其主要内容,简述如下。历代医家对脾阴虚的论述有关脾阴虚的论述,最早可追溯到《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就有“脾气不濡”的提法。《难经·二十二难》曰:“血主濡之”,濡有濡养、润泽之意,泛指阴血之功,既言脾濡,当含脾阴之用。但《内》《难》对脾阴虚的具体治疗则论述不多,至汉·张仲景拟麻子仁丸疗脾约证,可以说才创治脾阴虚之先河。宋·李东垣著《脾胃  相似文献   

6.
浅谈脾阴虚与胃阴虚的区别和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脾阴虚与胃阴虚历代医家论述不一。有人主张无须分立,统称脾胃阴虚;也有人认为理论上有别,而治疗上又有密切联系。笔者认为,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脏腑表里,共同完成人体受纳与运化功能,在临床上脾阴虚与胃阴虚虽有相似之处,但脏与腑毕竟属性不同,脾阴虚与胃阴虚概念有别,治法有异,各有特点,必须详辨,才能达到诊断准确,提高疗效的目的,正如吴鞠通说:“有伤脾阳,有伤脾阴,有伤胃阳,有伤胃阴……彼此混淆,治不中穴款,遗患无穷,临证细推,不可泛论”。现据读者与临证体会,对脾阴虚与胃阴虚的理论与临床证治有关的问题,探讨如下。1脾胃之阴的生理…  相似文献   

7.
中医脏医脏象学说认为,五脏在生理方面皆可有阳气阴津之分,在病理方面则有阴虚、阳虚之别。然而目前在临床上一般多侧重于脾阳、胃阴的辨治,而对脾阴虚则有所忽略,实际上脾阴虚证并不少见,对此历代医家亦多有阐述。  相似文献   

8.
《临证指南医案》中"培土制风"法为叶天士治疗内风的重要方法,叶天士以岐黄、张仲景学说为立法之旨,创立脾阴、脾阳、胃阴、胃阳分治法,辨治脾阳立以甘温益气、温阳封固、化痰息风法;辨治胃阳通补和胃,辨治脾阴、胃阴提倡养血和营,力厚填阴(奇经虚风)、甘凉濡胃、清火养阴法,诸法直切"阳化内风"病机颇具特色。本文通过整理文献,统以脾胃阴阳四纲分治,举案释法如管中窥豹,一览其治案特色,望以求古鉴今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继发性闭经为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西医治疗继发性闭经方案中激素药物的应用影响患者的肝脏功能,有诸多副作用,且费用昂贵,很多患者不愿接受。而对闭经的治疗,祖国医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继发性闭经脾阴虚者较常见。笔者通过临床实践,继发性闭经从脾阴虚辨治,用甘淡滋补脾阴法,每每能收到良好疗效。故有必要做一探讨,以期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脾阴虚急症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分析和阐述了<金匮要略>对脾阴虚在杂病证治中重要地位的重视及其运用,为充实、完善和发展脾阴虚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为提高杂病证治和中医急症的临床水平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滋补脾阴方药改善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糖尿病组、脾阴虚组、脾阴虚糖尿病组(病证组)、脾阴虚糖尿病+滋补脾阴方药组(治疗组)。采用高脂饮食喂养4周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及灌服伤阴药方法建立脾阴虚糖尿病模型。治疗组给予滋补脾阴方药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5 d。取大脑皮质、海马及胃、肝组织,采用Western blot观察各组丙酮酸脱氢酶1α(PDHE1α)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和病证组大鼠皮质PDHE1α表达低于空白组(P0.05),治疗组皮质和胃组织PDHE1α较病证组升高(P0.05)。各组大鼠海马及肝组织中PDHE1α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补脾阴方药能够调节大脑皮质及胃组织中PDHE1α蛋白表达,改善脾阴虚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史丽伟  杨亚男  韩旭  徐翔  倪青 《中医杂志》2018,(23):2057-2060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临床紧扣病-期-症-指标的辨治思想,抓住气阴两虚、血脉瘀阻疾病特点,将本病分为早期、临床期、肾功能衰竭期三期,早期分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辨治,临床期分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辨治,肾功能衰竭期分为阴阳两虚证、肾阳衰微证、浊毒内蕴证辨治,综合对主症对症论治和对主症辨别不同证候论治,遣方用药选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具有改善糖尿病肾病指标作用的中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关于脾阴理论的相关文献,结合脾(胃)功能阐释了脾阴的内涵、生理作用,脾阴虚证的病机变化、病症特点以及脾阴与胃阴的异同,以期为临床辨治脾阴虚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脾阴虚糖尿病大鼠大脑皮质磷酸化(p)RNA依赖的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起始因子2α-亚单位(eIF2α)、p-eIF2α、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的变化,探讨脾阴虚糖尿病相关认知下降发病机制及滋补脾阴方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脾阴虚组、脾阴虚糖尿病组(病证组)、脾阴虚糖尿病+滋补脾阴方药组(治疗组)。采用高脂喂养4周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及灌服伤阴药方法建立脾阴虚糖尿病模型。治疗组给予滋补脾阴方药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5 d,取大脑皮质。采用Western Blot、RT-PCR方法观察PERK、eIF2α、p-eIF2α、GRP78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组、脾阴虚组、病证组PERK、p-eIF2α蛋白表达及GRP78 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5),糖尿病组、病证组GRP78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强(P0.05),治疗组上述分子表达较糖尿病组、病证组均减弱(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参与脾阴虚糖尿病相关认知下降的发病,滋补脾阴方药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改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5.
脾阴虚证古代医案选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历代医家脾阴虚证医案的研究,从中发现并总结脾阴虚证的证治规律,对丰富脾阴学说及指导脾阴虚证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脾阴虚证医案集中出现于明清医籍中,病种涉及临床各科,对于久治不愈的各类疾病,若能考虑从脾阴虚立法,或能收到奇效。  相似文献   

16.
慢性泄泻多由脾虚所致,但临床多侧重于调治脾气、脾阳,而对脾阴虚则每多忽略。笔者观察,泄泻因脾阳气虚者固多,然脾阴虚泄泻亦不少见。现就脾阴虚泄泻的病因病机、证治要点浅述于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滋补脾阴方药对脾阴虚糖尿病大鼠海马胰岛素信号通路改变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加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脾阴虚模型参照经典的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行为学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海马IRE1α、JNK、IRS-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脾阴虚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滋补脾阴方药治疗后学习记忆能力改善。脾阴虚糖尿病大鼠海马中磷酸化IRS-1、JNK及IRE1α蛋白表达增强(P<0.05),滋补脾阴方药治疗后表达减弱。结论滋补脾阴方药可显著改善脾阴虚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可能与改善内质网应激来调节胰岛素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杂病证治中,脾阳统胃阳,胃阴统脾阴而混治之,由来已久.从临床实践看,脾阴虚也很常见,从滋养脾阴入手也颇为有效.中医理论中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阴阳两个对立方面,“脾“亦如此.脾阳虚较为多见,东垣为此创立了诸多方药.但凡慢性疾病都可损耗脾阴或肾阴亏虚损及脾阴,出现脾阴不足之症.以下就脾阳虚与脾阴虚略谈管见.……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中的脾阴虚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维美  汤一新 《中医杂志》2005,46(9):707-708
<金匮要略>对脾阴虚证未曾直接论述,但记载了脾阴虚多种兼证及不同的治法,为后世发展脾阴学说奠定了临床证治基础.  相似文献   

20.
妇科从脾阴论治内容,《中医妇科学》(五版)未作适当介绍,因而使中医妇科脾阴证治理论与方法在教材中缺略,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有关脾胃证治知识。本根据历代医家的有关论述及其临床验证,对妇科病证的脾阴虚脉困证治作了初步的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