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36例开胸手术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的麻醉前准备、麻醉中护理和麻醉恢复期护理。结果:直接咽喉镜成功插管34例,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定位5例,其中1例手术中导管移位,用纤维支气管镜调整,2例术中单肺通气时出现低氧血症,加大吸入氧浓度,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其余麻醉过程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在开胸手术中应用广泛,加强麻醉过程各环节的护理,能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对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引导作用及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方法:对38例开胸手术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双腔支气管导插管。并在术前,双肺通气,单肺通气15min,单肺通气30min时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30例患者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位置正确,不影响患者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3.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呼吸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呼吸管理。方法:40例肺大泡所致的张力性气胸手术患者,全组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间歇正压通气。行单肺通气时,采用间歇正压通气加呼气末正压呼吸通气,并及时调整通气参数。结果:40例肺大泡患者双腔气管插管顺利,变换体位后调整率30%。结论:双腔气管插管成功,双肺隔离完全,患者肺萎陷满意,调整单肺通气的呼吸管理防治低氧血症是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腔气管导管和呼吸暂停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患者6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33例患者采用双腔气管导管和呼吸暂停治疗为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单腔气管导管和呼吸暂停治疗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5 min、气管拔管时心率与舒张压及2组患者人工气道建立成功时、人工气道建立30 min、手术结束时气道压、气道峰压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2组患者的插管时间、麻醉费用情况、咽喉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气管插管时、气管拔管时心率和舒张压均升高;2组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5 min、气管拔管时心率和舒张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患者在人工气道建立30 min时气道压、气道峰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均显著升高;2组患者人工气道建立成功时、人工气道建立30 min、手术结束时气道压、气道峰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插管时间、麻醉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咽喉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腔气管导管和呼吸暂停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大泡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插管时间,降低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的麻醉费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来福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在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3例行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0例采用肝素帽封管,试验组43例采用可来福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封管,观察两组的导管堵塞发生率和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导管堵塞率、导管相关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透患者中使用可来福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封管可减少导管堵塞率、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围麻醉期系统护理干预对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患者的影响。方法:66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围麻醉期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围麻醉期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操作时间、并发症、安全感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1例,对照组6例,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患者安全感高、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围麻醉期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可减少麻醉操作时间及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是指患者经支气管导管插管后,只利用与支气管相通侧肺进行通气的方法,其主要作用是能够使双肺隔离、双肺独立通气和改善手术视野等。目前单肺通气麻醉常用于肺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肺叶切除术、肺灌洗术等手术。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单肺通气的使用逐渐增加,单肺通气引起的肺损伤也进一步得到了临床的重视,对肺的保护措施也有了更深入的相关研究。笔者从OLV致肺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是脊柱矫形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术中需要唤醒患者按指令完成规定动作来判断手术操作是否损伤脊髓功能.因手术方式的需要行单肺通气而须全麻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又须让患者能清醒而不躁动地按指令完成动作,同时不能给患者留下不愉快的记忆,因而增加了麻醉管理的难度.我院自2005年2月以来在全麻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下实施术中唤醒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导丝在提高前列腺增生患者导尿术成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需要留置导尿管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带灭菌铜导丝的双腔气囊尿管(16Fr,直径6.4mm)导尿,对照组常规使用双腔气囊尿管(16Fr,直径6.4mm)导尿;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带导丝的双腔气囊尿管为前列腺增生患者留置尿管,能提高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兔单肺通气期间氧化应激途径及肺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9只,随机分为3组(n=13):电针非穴位组(EN组)、电针穴位组(EP组)、对照组(C组)。麻醉后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导管,双肺通气30min后,行右肺单肺通气,3 h后重新恢复双肺通气。EN、EP两组于单肺通气开始时实施电针刺激,EN组取双侧足三里穴旁1cm处,EP组取双侧足三里穴处。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W/D)。结果:EP组与其他两组比较,MDA明显降低(P<0.05),且GSH-PX、SOD升高(P<0.05);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和岀血较少,仅见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且W/D明显较低(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来减少单肺通气引起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复合麻醉对胸腔镜下肺切除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复合麻醉组及全身麻醉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组予常规全身麻醉方法;针刺复合麻醉组在常规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取双侧后溪、支沟、内关、合谷穴,手术前30 min予2~100 Hz的疏密波进行电针刺激,直至手术结束。分别于麻醉后双肺通气30 min(T0)、单肺通气15 min(T_1)、单肺通气30 min(T_2)、单肺通气60 min(T_3),抽取混合静脉血(本研究采用右心房血作为混合静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量(Qs/Qt)。结果 1双肺通气(T0)与单肺通气(T_1、T_2、T_3)期间比较,两组患者的MAP、HR、CVP、Paw以及p H、Pa CO_2、Pv O_2、Sa O_2、Sv O_2、Hb无显著性变化(P0.05);组间相同时点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双肺通气时(T0)比较,两组单肺通气各时点(T_1、T_2、T_3)Pa O_2明显下降(P0.05)。其中全身麻醉组在单肺通气30 min时(T_2)达到最低值,之后开始回升,而针刺复合麻醉组直到60 min时(T_3)才达到最低值;针刺复合麻醉组Pa O_2值在T_1、T_2、T_3时点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两组单肺通气各时点(T_1、T_2、T_3)Sa O_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前Qs/Q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在正常范围内;单肺通气后,Qs/Qt值明显增加(P0.05)。针刺复合麻醉组Qs/Qt峰值发生在单肺通气15 min(T_1),而全身麻醉组肺内分流峰值发生在单肺通气30 min(T_2);针刺复合麻醉组在T_1、T_2、T_3时点的Qs/Qt值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复合麻醉可以降低肺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的肺内分流,改善肺的氧合作用,对围手术期的肺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喉罩加骶管神经阻滞麻醉对小儿腔镜手术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段2019.02-2019.08,研究对象我院接收的84例小儿腔镜手术患儿,根据麻醉方式差异性划分成2组,观察组(喉罩加骶管神经阻滞麻醉)与对照组(气管导管全身麻醉)各42例,比较镇静评分、苏醒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不良反应。结果:气腹前血流动力学指标无差异,P0.05;拔管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脉搏氧饱和度低,麻醉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各时间点镇痛评分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讨论:小儿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喉罩加骶管神经阻滞麻醉能缩短麻醉苏醒时间且提高镇痛效果,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引光器经右侧磨牙径路在困难插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2例困难插管拟定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6例应用气管插管引光器经口腔正中径路进行插管,观察组26例将气管插管引光器经右侧磨牙径路插管,2组麻醉诱导均用健忘镇静镇痛慢诱导,用药后2 min以2%利多卡因咽喉部进行表面麻醉,患者嗜睡后保留自主呼吸进行气管插管术。观察2组插管期间呼吸频率(RR)、血氧分压(Sp(O2))、血压(BP)、心率(HR)、心肌缺血阈值(RpP)、插管副损伤、插管时间及插管次数等。结果 2组插管时间及RpP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2%,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6%,2组2次插管成功率均为100%。结论气管插管引光器经右侧磨牙径路用于困难气管插管通过性好,可以节省时间,是一种良好的插管径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导丝辅助送管困难性PICC导管置入的成功率。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采用改良Seldinger法联合超声引导穿刺,观察组在DSA监视下使用微导丝辅助送管,对照组在DSA监视下直接送管。比较2组PICC置管的到位率以及平均累积X线照射时间。结果:送管成功率观察组为96.8%,对照组为4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X线累积照射时间9.6分钟,对照组15例导管到位患者平均累积X线照射时间18.6分钟,17例患者在20分钟内未送管成功,改为微导丝辅助后,在平均X线累积照射时间10.5分钟内全部送管到位。结论:微导丝引导显著提高了送管困难性PICC导管置入的成功率,同时减少了患者和操作者X线照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颅脑术中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中进行实时B超导向的作用进行评析。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107例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操作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依照术前颅脑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采取盲穿法置管,观察组采取实时B超导向穿刺置管,对比分析两组置管时间、穿刺一次成功率,并术后CT复查掌握导管位置情况。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为(14.22±3.25)min,低于对照组的(18.56±3.1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8.2%,对照组为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T复查显示观察组导管位置不佳率、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术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术中采取实时B超导向,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手术时间,提升置管效果,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B超监护下无痛清宫术在终止早期妊娠女性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罗山县妇幼保健院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终止早期妊娠女性74例,其中37例行B超监护下无痛清宫术为观察组,另37例行常规无痛清宫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追加率)、一次手术成功率、术前及术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麻醉追加率0.00 %(0/37)较对照组16.22 %(6/3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一次手术成功率100.00 %(37/37)与对照组94.59 %(35/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HR、DBP、S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41 %(2/37)较对照组24.32 %(9/37)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超监测下无痛清宫术应用于终止早期妊娠女性,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麻醉追加,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痛导尿在手术室术前导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术前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常规留置导尿,实验组采用麻醉后或丁卡因胶浆润滑导尿管前端和尿道后进行留置导尿。观察两组患者插管一次成功率,插尿管时患者的疼痛紧张等级及插管后尿道刺激反应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疼痛程度、尿道刺激反应程度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5)。两组患者插管时疼痛紧张程度及插管后尿道刺激反应程度均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无痛导尿提高了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减轻插管时的疼痛紧张,降低患者插管后尿道刺激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8.
纤维支气管镜评价常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评价常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准确性。方法110例行肺癌手术患者在麻醉诱导完全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采用听诊法调整导管位置,判断双腔管的就位情况。在双腔管就位满意后,再以纤支镜下的准确定位判定双腔支气管的位置。结果63例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经听诊法检查满意的有46例(73%)仍有17例(27%)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为定位不准确;47例右侧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经听诊法检查满意的有32例(68%),仍有15例(32%)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为定位不准确,经纤支镜调整均达到准确定位。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病人,听诊法定位准确的病人中,仍有35%(左)和44%(右)假阳性,需要纤支镜确诊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外科手术患者置管成功率及镇痛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为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组,对照组为传统普通导管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分别留置相应的硬膜外导管。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成功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失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镇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用时短、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失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其中置管失败总发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静态动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和镇痛泵液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丝加强型导管具有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镇痛疗效与常规导管优势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胸科手术患者脑氧饱和度[Sct(O2)]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老年胸科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于切皮前15 min内泵注1μg/kg右美托咪定,随后以0.3~0.5μg/(kg·h)速度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对照组则不用右美托咪定。术中均以异丙酚-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罗库溴铵间断注射维持麻醉。监测Sct(O2),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t1)、单肺通气后30min(t2)、术毕(t3)以及苏醒后(t4)的Sct(O2);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估患者术前1 d和术后6,12,24 h的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t2时观察组Sct(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t2时Sct(O2)水平明显降低,与其他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 d相比,2组术后6,12 h的MMSE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6 h、12 h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 2组患者认知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老年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Sct(O2)下降,进而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降低POC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