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证治疗鼻渊34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牛生录  牛锐  肖全成 《陕西中医》2003,24(9):798-799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鼻渊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肺经风热证 1 3 6例 ,用苍耳子散加减治疗 ;胆经郁热证 97例 ,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 ;肺脾气虚证1 0 7例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分别为 97.90 %、96.90 %、96.2 6%。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是治疗鼻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痤疮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3月~2002年3月,笔者单纯用中药治疗面部痤疮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0例,女30例;年龄15~31岁;病程15d~6年。辨证分型:肺胃湿热证(症见颜面有红色炎症性丘疹及黑头粉刺,口臭,口干欲冷饮,大便结,尿黄,舌红苔黄)25例;炽热毒盛证(症状以面部炎症性丘疹顶端有脓疱为主要表现,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洪大)15例。 2 治疗方法 肺胃湿热证,药用:桑叶、黄芩、黄连各10g,枇杷叶15g,侧柏叶、竹叶各10g,板兰根15g,生石膏20g,生地、丹皮各10g,银花15g,赤芍10g。 炽热毒盛证,在上述…  相似文献   

3.
辨证治疗慢性结肠炎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桂琴 《中医研究》2002,15(5):37-38
笔者自 1996~ 2 0 0 0年 ,运用中医辨证理论对慢性结肠炎 80例患者 ,施以中药内服、穴位埋线等综合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1 病例来源80例入选患者 ,均为本院门诊患者 ,男 4 6例 ,女 34例 ;年龄 2 0~ 5 4岁 ,其中 2 0~ 30岁 38例 ,30~4 0岁 2 4例 ,4 0~ 5 4岁 18例 ,平均年龄 33岁 ;病程 2个月~ 10年不等 ,平均病程为 3.8年。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证 12例 ,脾肾阳虚证 4 0例 ,气滞血瘀证 2 8例。1 2 诊断标准参照李乾构《实用中医消化病学》诊断标准自拟 :持续性或反复性发作性粘液血便 ,腹痛 ,腹泻 ,伴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4.
尿三种微量蛋白与Ⅱ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76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诊断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住院病例 10 5例 ,门诊病例 71例 ;年龄 30~ 74岁 ,平均 5 4 3± 9 7岁 ;病程 1~ 2 4年 ,平均 6 2± 5 1年。中医辨证分型参照 1993年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治疗消渴 (糖尿病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辨证分型 ,其中阴虚燥热证 2 8例 ,气阴两虚证 70例 ,血瘀气滞证 36例 ,阴阳两虚证 32例。设体检正常的健康者 5 0例为对照 ,男 32例 ,女 18例 ;年龄 32~ 69岁 ,平均 5 2 4± 3 2岁。1 2 方 法糖尿病患者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中医证型与血清学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的相关检验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各证型与血清学检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70例手足口病患儿(观察组),其中普通型(脾肺湿热证)61例,重型(湿热动风证)9例。于入院时检测hs-CRP、CK-MB、GLU水平,并与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普通型(脾肺湿热证)、重型(湿热动风证)的hs-CRP、CK-M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湿热动风证)GLU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普通型(脾肺湿热证)GLU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CK-MB、GLU水平与手足口病普通型(脾肺湿热证)、重型(湿热动风证)等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是手足口病感染早期辨证分型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医"湿证"开展临床证候分布特点的大样本研究,以揭示海南地区NAFLD中医"湿证"的分布特点。方法根据课题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NAFLD患者,由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对其进行中医湿证四诊资料记录,填写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病例报告表,由2名高级职称医师辨证确认NAFLD中医湿证分型,包括:(1)湿浊证,(2)湿热证,(3)痰瘀证。数据结果双人录入Excel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SPSS13.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639例NAFLD患者中,通过中医辨证为中医湿证的患者为502例,占78. 6%。其中,湿浊证235例(46. 8%);湿热证178例(35. 5%);痰瘀证89例(17. 7%)。湿浊证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湿热证,痰瘀证占比例最小。结论(1)揭示了海南地区NAFLD中医"湿证"的分布特点;(2)研究结果与中医湿证发生发展的"湿郁化热,聚湿成痰,积痰成瘀"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AR传统的辨证分型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辨证论治AR相关的文献进行查阅,对AR中医临床辨证分型进行阐述,得出AR中医辨证分型以脏腑辨证多用,临床多见及难治皆为虚实夹杂证,同时对肺气虚证、肾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两虚等虚证及外邪袭肺证、肺经蕴热证等实证和肺虚饮停、气虚血瘀等虚实夹杂证的具体阐述,表明中医辨证分型并不局限于传统辨证分型,如何对AR中医证型进行判断分析,为临床提供精准的诊疗方向依据,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鼻窦炎多由感冒反复发作 ,细菌侵入鼻旁窦所致。临床以鼻塞、流浊涕为主症。笔者在 1 991年~ 1 992年以针灸疗法对此证进行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其中的 80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 80例中男性 36例 ,女性 4 4例 ;全部病例经 X光摄片排除占位性病变。病史均在 2年以上 ,其中 2~ 5年者30例 ,5~ 8年者 2 0例 ,8年以上者 30例 ;年龄 1 2~ 65岁。中医辨证 :肺经风热型 8例 ;胆经郁热型 1 2例 ;脾胃湿热型1 5例 ;肺脾气虚型 4 5例。治疗方法选穴 :主穴 :鼻通透迎香 ,合谷、足三里、印堂 ;配穴 :肺经风热型加鱼际、风门、大椎 ;胆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辨证分为风热证、血燥证、血瘀证和湿热证,分别处方用药。结果:经2个月治疗本组96例痊愈51例,显效32例,进步10例,总有效率96.8%。结论:辨证分型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患者的证候学特点,阐述其病因病机,总结出符合临床实际的分期辨证模式。方法以卫生部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采集手足口病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手足口病的中医学基本病因性质是温热挟湿,以温热为主;(2)普通病例的病程的第1阶段患者表证期的中医证候主要归类为温热挟湿,郁阻肺卫证;(3)普通病例的病程的的第二阶段,处于里证期,中医证候主要归类为肺脾湿热证和湿热郁蒸;(4)重症病例中医证候主要归类为热毒动风型和肺热津伤型,手足口病病机演变中风动是病情的转折点;(5)温热挟湿、郁阻肺卫证顺传肺脾,逆传心肝;(6)温热挟湿、郁阻肺卫证组与肺脾湿热证组和湿热郁蒸证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之间有差异。结论手足口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姜桂仙  崔炳南 《北京中医》2012,(10):723-726
目的调查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寻常型银屑病的病机研究、预防复发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整群抽样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方法,进行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中医体质临床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北京地区18岁~65岁汉族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660例,判定其体质类型,探讨各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相关性,以及与年龄段、病程段、临床分期等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6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辨证证型中,血热证398例(60.3%),血瘀证210例(31.8%),血虚证52例(7.9%)。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年龄、病程、临床分期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体质类型间,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临床分期、辨证分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地区汉族寻常型银屑病(冬季型)患者,中医辨证证型中以血热证最为常见;中医证候与年龄、病程、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这与银屑病患者中医证候具有明显的时相性相吻合;体质类型判定中,其体质分布与年龄相关,与病程、临床分期、辨证分型不相关,印证了银屑病患者体质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药疹是由口服、注射、吸入、使用栓剂或皮肤粘膜直接用药而致的皮肤粘膜急性炎症反应为主的急性皮肤病。近年来 ,我们应用中医药对较为常见的麻疹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固定红斑样、湿疹皮炎样及多形红斑样药疹进行辨证施治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治疗 86例 ,其中男 37例 ,女 4 9例 ;年龄 16~ 2 0岁 5例 ,2 1~ 30岁 18例 ,31~ 4 0岁 8例 ,4 1~ 5 0岁 32例 ,5 1~ 6 0岁 18例 ,6 1~ 70岁 5例 ;病程最短 5小时 ,最长 7天。风热证 4 3例 ,湿热证 2 5例 ,血热证 18例。2 治疗方法2 1 风热证 皮损主要为红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017年广州地区冬季乙型流行性感冒病例的流行病学、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分析广州地区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收集的244例乙型流行性感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其中医证候学资料,总结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2017年冬季乙型流行性感冒患者就诊时以发热、恶寒、咳嗽、鼻塞为主要症状,证候以风热袭表证为主(38.11%),其次为风寒束表证(31.56%)、表寒里热证(26.23%),热毒袭肺证及气虚外感证少见。风热袭表证,夹湿者17例(18.09%),风寒束表证,夹湿者8例(10.39%)。2例气虚外感证患者年龄均≥65岁,表明中老年患者正气不足情况较青壮年发病高,其他不同年龄段的乙型流行性感冒病例的证候特点未见明显差异;不同病程之间证候构成比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广州地区2017年冬季乙型流行性感冒,青壮年发病率更高,以中高热为主要临床症状,以风热袭表证、风寒束表证、表寒里热证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后中医辨证分型与TNF、IL-6之间的关系。方法:在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给予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其血清TNF、IL-6水平。结果:食管癌中医证型放射治疗前痰气互阻型27例(33.75%)、血瘀痰滞型34例(42.5%)、阴虚热毒型15例(18.75%)、气虚阳微型4例(5.00%);放射治疗后痰气互阻型5例(6.25%)血瘀痰滞型16例(20.0%)、阴虚热毒型45例(56.25%)、气虚阳微型14例(17.5%)。放射治疗前后中医辨证分型构成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016。TNF-α、IL-6水平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并且,放疗后表现为阴虚热毒证的食管癌患者差异性更加显著,而非阴虚热毒证的食管癌患者差异性不显著。结论:放射治疗使食管癌患者转变为阴虚热毒证的几率增加。放疗后阴虚热毒型食管癌患者过盛自分泌的TNF-α、IL-6明显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早期凝血指标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以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2010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11例脓毒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实热证(14例)、肝胆湿热证(57例)、瘀血内阻证(53例)、腑气不通证(13例)、痰热壅肺证(57例)、阴虚内热证(6例)、脱证(4例);在入院后第1、4、7天进行凝血指标检测,进行凝血指标变化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第1、4、7天的中医证候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指标中PT(凝血酶原时间)、APT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INR(国际标准化率)、PLT(血小板)与中医证候均无相关性(P0.05),D-二聚体与瘀血内阻证有显著相关性(P=0,021),且呈正相关(r=0.218),D-二聚体越高者有瘀血内阻证的可能性越大。结论:脓毒症患者凝血指标中D-二聚体与中医瘀血内阻证显著相关,临床可以根据D-二聚体水平进行相应中医辨证,给予活血化瘀治疗。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治疗梅核气6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核气系指咽喉部似有异物梗阻 ,咯之不出 ,咽之不下的一种病证。笔者自 1989年 5月~ 1999年6月 ,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6 3例梅核气患者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6 3例中男 2 0例 ,女 4 3例 ;18~ 2 9岁 2 8例 ,30~ 2 9岁 15例 ,4 0~ 50岁 12例 ,50岁以上者 8列。以中医辨证分型 ,肝气郁结型 31例 ,痰气交阻型 19例 ,气郁化火型 13例。病程最短者 5天 ,最长者 1年。 6 3例均经过钡餐透视或纤维胃镜检查 ,排除器质性占位病变。1.2 临床证型 :①肝气郁结型 :咽中有异物感 ,伴精神抑郁 ,胸胁胀满或隐痛 ,善太息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客观评价从血论治系列方(包括凉血解毒汤、养血解毒汤和活血解毒汤)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整体疗效,并探寻本病基本证型的演变规律以及证型是否稳定与中药内服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治疗组根据辨证分型的不同,血热证给予凉血解毒汤口服,血燥证给予养血解毒汤,血瘀证给予活血解毒汤,对照组给以安慰剂口服,两组均外用白凡士林软膏,共治疗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以2:1比例进行,每周均对患者进行随访,每次随访均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进行辨证分型,并根据辨证分型不同情况调整用药,对患者的皮损情况及证型进行记录和分析,以PASI60为主要疗效评价标准。并对完成所有治疗的患者证型演变情况和从血论治系列方的整体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纳入统计病例89例,其中治疗组59例,对照组30例,经比较发现两组基线差异小,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的PASI60为47.5%(28/59),对照组的为13.3%(4/3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20.05)。60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21例)完成了全部8周治疗,治疗组有28.6%(4/14)的血热证,77.8%(14/18)的血燥证,42.9%(3/7)的血瘀证未发生证型变化;对照组有41.7%(5/12)的血热证,80%(4/5)的血燥证未发生证型变化,而血瘀证均发生了证型变化。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中达到PASI60的患者中血燥证占71.4%(15/21),明显高于血热证(14.3%,3/21)和血瘀证(14.3%,3/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发现寻常型银屑病的中医证型在短时间内即可以发生证型转变,证型转变的方式不具有严格的时相性,采用随证加减的治疗方式,可以提高从血论治系列方口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提示在进行临床研究时,应根据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设计研究方案,以凸显中医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笔者于 2 0 0 1年 2月~ 5月采用 HH- QL型中药汽疗仪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分别选用温经散寒祛湿、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及补肾方雾化透皮法外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84例 ,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84例中 ,住院病例 44例 ,门诊病例 40例。其中男 5 2例 ,女 3 2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2 2岁 ,平均 45 .3岁 ;平均病程为 2 .4年。中医辨证 :寒湿证 1 8例 ,湿热证 1 0例 ,瘀血证 3 2例 ,肾虚证 2 4例。单侧突出 6 9例 ,双侧突出 1 1例 ,中央型突出 4例 ;L4~ 5椎间盘突出 5 7例 ,L5~ S1椎间盘突出 2 7例。所有病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高血糖危重症的疗效与中医证型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关系。方法:将高血糖危重症[危重症病情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达标]患者50例,随机分为强化组30例(血糖维持在4.4~6.1mmol/L)和常规组20例(血糖维持在10.0~11.1mmol/L),并于入院后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5天和第10天测定血清IL-6值(ELISA法),观察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死亡率、IL-6的关系。结果:强化组治疗后第1天、第5天和第10天血清IL-6表达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后各证型IL-6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证型间IL-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热证、气滞血瘀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热证最低,气滞血瘀证最高。治疗后强化组有1例气滞血瘀证及1例腑气不通证患者死亡,常规组有2例气滞血瘀证、1例腑气不通证及1例厥脱证患者死亡。治疗后2组各证型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热证、气滞血瘀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热证最低,气滞血瘀证最高。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疗效与中医证型及IL-6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0.
曾洁  浦莉俊  郑敏 《辽宁中医杂志》2013,(12):2412-24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本证(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湿证、瘀证、痰瘀互结证)辨证分型,同时检测血糖、C肽、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9例,以阴虚燥热证(62.7%)及气阴两虚证(30.5%)为主,多兼有湿证(78.0%),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以脾肾气虚证(72.0%)为主,多兼有瘀证(62.0%),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例,以阴阳两虚证(81.8%)为主,多为痰瘀互结证(72.7%)。本证中脾肾气虚证及阴阳两虚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其他证型,而C肽水平低于其他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中痰瘀证、瘀血证的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湿证组,C肽水平低于湿证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本证的演变规律为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标证为湿证-瘀证-痰瘀证。C肽、尿微量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可反映中医证型的动态变化,与中医主证标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