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理念逐渐受到重视,在其模式的构建中就业指导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是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根据医学生专业技能、就业能力素质特点和医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条件,理清就业指导课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个体"定制"就业指导模式,才能有效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西藏自治区5所高校在校生对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满意度及其效果进行调查分析,为有效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西藏大学(ZD)、西藏民族大学(ZM)、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SF)、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JG)、西藏自治区财经学校(CJ)的5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就业指导课程满意度达到80.3%,从学校获取就业信息的学生占36.6%,有83.4%希望未来能进入政府相关部门或事业单位工作,仅有7.2%的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意向,且仍有约有30%的学生寄希望于政策安排就业。统计数据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藏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优化,并将长期、有效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长春中医药大学探索并实践了"三层四阶五维一体"全过程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模式。"三层"即通过学校、学院、班级三个层面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活动;"四阶"即在大学职业教育启蒙阶段、职业素质培养阶段、职业技能提高阶段、职业技能实战阶段四个阶段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五维"即通过师资遴选、师资培训、导师聘任、教学研究、教材建设五个维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指导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经历了只对毕业生开展的就业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到针对全部年级学生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2007年教育部发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提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职业指导课程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增强  相似文献   

5.
青年教师是高校师资队伍的生力军,承担着延续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因此建立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的青年教师队伍,不仅直接关系到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一所学校师资队伍的后劲和发展水平,而且关系到整个教育大计。所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工作。本文从一名青年教师的视角,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的不足和优势,针对高校青年教师普遍具有的共性特征,结合自身提出关于青年教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的31所北京市高校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23所高校的任课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对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针对目前各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高校普遍存在的师资不足、人员不稳定、缺乏物质和精神激励等问题,提出了设立心理教研室、加强培训、健全考核机制、加大奖励等措施,以利于心理健康必修课师资队伍的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急需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指导能力与服务水平,形成一整套的、长期的、有效的就业指导机制,促进就业指导工作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文芳 《中医教育》2008,27(1):21-23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和大学生就业方式的多元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即由单纯的就业指导向职业发展教育模式转变。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医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医学的教育发展.针对医学院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过程中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加强医学生就业指导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课程建设是伴随着教育评估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教育研究分支,它以教育理论、教育科学为理论依据,逐步形成了完整、独立、严密、科学的课程建设体系,构成了教育评估的核心因素,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成为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水平、学术水平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几年来,我院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强了我院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1优化师资队伍,使课程建设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保证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基础。为加强课程建设,应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