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分析42例AMI患者早期心电图中有室性心律失常组和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的变化。结果 AMI有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结论 QTd值越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程度愈严重。早期QTd的延长对AMI的近期预后及死亡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总结我院2002年9月至2005年8月期间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QTd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后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塞QTd大于60mms者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急性心肌梗死QTd小于60mms者(0.05≥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QTd增高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可作为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速、室颤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QT离散度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永刚  沈泽宁  乐锦艺 《中成药》2001,23(11):804-806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2000年1月~2001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者128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出48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者,46例非严重性室性心律失常者,测量其QTd,并与34例冠心病者无室性心律失常对照组比较.方法发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QT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非严重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有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提示QTd延长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较非严重性室性心律失常更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电图QT离散度(QT Dispersiond,QTd)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在常规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与治疗后7 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心电图QTd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有效率为64.5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和7 d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QTd间期均有下降,组内每两个时刻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及7 d后心电图QTd间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明显减少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缩短QTd间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QT离散度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及中药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QT离散度(QTd)在冠心病(CHD)中的临床应用及中药对其影响,1.临床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CHD心肌缺血,CHD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CHF),心律失常性猝死前QTd均较对照组增大,且QTd增大者更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临床上QTd延长常被推荐为室性心律失常(VA)及心律失常性猝死预报因素,2.中药对其影响:黄芪,参麦注射液,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类中药及葛根素对QTd有单向良性影响,且QTd在CHD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变化规律与缩小QTd的中药属性具有相关性,结论:鉴于西药对QTd的双向影响及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提示从中药中发现高效的对QTd具有单向良性影响的中药,以降低VA发生率,提高CHD疗效。  相似文献   

6.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将6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溶栓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 d。观察2组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心性死亡情况。结果治疗组QT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明显降低AMI患者QTd,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8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动过速的住院患者进行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患者中显效50例,14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其中室性心动过速易发展为室颤导致死亡,临床要高度重视,全力纠正心律失常,保证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有关,血清黏附分子和CRP表达水平越高,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就越明显和严重.我们认为sICAM-1、sVCAM-1和CRP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急性期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指标之一,检测sICAM-1、sVCAM-1和CRP可为我们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急性期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出现J波的患者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评价J波对AMI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80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ECG显示有无J波分为J波组、非J波组,比较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J波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J波组。结论:心电图J波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室性心律失常是其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已经大大降低了心肌梗死的死亡率,但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仍是发生临床事件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上寻找STEMI进行PPCI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为优化STEMI进行PPCI的治疗方案,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进而降低STEMI死亡率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送娇 《新中医》2021,53(24):54-56
正文:急性心肌梗死是以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出现动态变化为临床特征的冠心病急危重症,常伴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其中,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的最常见原因,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1]。室性心律失常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心脏性猝死。预防和控制心律失常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对162例冠心病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指出急性心肌梗死与合并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是威胁冠心病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要有针对性开展冠心病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急性心机梗死(AM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又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更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见死因,因此,是否能够有效预防心律失常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龙牙楤木对大鼠急性心梗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由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折返、触发活动及延迟后除极等多种心电不稳定现象,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龙牙槐木(Araliaelate)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皂苷,具有抗心肌缺血、抗衰老、抗炎和抗癌等多方面的作用。本研究旨在研究龙牙稳木总皂苷(Aralosides,As)对急性心肌梗死引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及生存率的改善作用,以期为As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来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36例临床资料。结果29例例室性心律失常消失或明显减少,总有效率8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心口服液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例,治疗组口服舒心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心律平。所有患者均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个月检测QTd与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1个月较用药前QTd均有明显的改变(P〈0.01)。治疗组有效率50.76%,对照组有效率49.23%。两组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心口服液和心律平片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均可降低QTd,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且舒心口服液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临床对照设计方案,治疗组与对照组人数之比为1∶1,观察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特定针刺手法和选穴,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按常规剂量静脉推注和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针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与利多卡因疗效相近,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基本病因为:“心脉不畅,心神失养”;本质是“心血瘀阻,心神失调”;病属虚实夹杂证。同时确立了治疗大法为“理气通脉,养心安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联合心律平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观察100例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组应用炙甘草汤联合心律平治疗,对照组单用心律平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及QT离散度(QTd)的疗效。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2组治疗后心率及QTd均有下降。结论炙甘草汤联合心律平较单用心律平能更有效降低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及QTd,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加用乙胺碘呋酮治疗,比较观察组(乙胺碘呋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2%,对照组总有效率74.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性差异(P0.05);研究组死亡率6.45%,对照组死亡率22.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性差异(P0.05)。结论: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使用安全,可以通过遏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控制室性心律失常,而观察组则使用胺碘酮,比较2周后患者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为期2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有效率(81.6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63.31%)(χ2=4.141,P<0.05)。结论:胺碘酮是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