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成药》2020,(10)
目的制备厚朴酚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后,以3%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粉,测定其平均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大鼠灌胃给予厚朴酚及其PLGA纳米粒混悬液(50 mg/mL)后,于0.25、0.5、1、2、2.5、3、4、6、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厚朴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冻干后,所得纳米粒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低于冻干前,平均粒径更高,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方程(R~2=0.978 3)。纳米粒t_(max)、C_(max)、AUC_(0~)_t、AUC_(0~∞)高于原料药(P0.05,P0.01),相对生物利用提高至2.17倍。结论 PLGA纳米粒具有体外缓释作用,可提高厚朴酚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20,(6)
目的制备蒙花苷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并研究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SD大鼠灌胃给予蒙花苷、蒙花苷磷脂复合物、蒙花苷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0.5%CMC-Na混悬液(含40 mg/kg蒙花苷)后,HPLC法测定蒙花苷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蒙花苷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为(216.72±3.57)nm,Zeta电位为(-8.7±0.7)mV,包封率为82.06%,载药量为4.72%。与原料药比较,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t_(max)延长(P0.05),C_(max)、AUC_(0~)_t、AUC_(0~∞)升高(P0.05,P0.01),以后者更明显(P0.05,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增加至1.39、2.89倍。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可进一步促进蒙花苷磷脂复合物体内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9,(3)
目的:制备隐丹参酮固体脂质纳米粒,比较大鼠灌胃给药后生物利用度提高情况。方法:薄膜超声法制备隐丹参酮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Zeta电位和体外释放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原料药组和隐丹参酮固体脂质纳米粒组,测定隐丹参酮的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隐丹参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呈浅橙色乳光,平均粒径为(213.55±9.67)nm,Zeta电位为(-34.2±3.4)mV,包封率为(81.18±1.62)%,载药量为(5.25±0.67)%。隐丹参酮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释药模型符合Weibull模型:LnLn(1/1-M_t/M_∞)=0.8238Lnt-2.1241(r=0.9872)。药动学结果显示,隐丹参酮原料药的AUC_(0~t)为(622.59±107.04)μg/L·h,隐丹参酮固体脂质纳米粒AUC_(0~t)为(1 143.72±163.08)μg/L·h,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1.84倍。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有效促进隐丹参酮口服吸收,提高其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21,(6)
目的制备大黄酚白蛋白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制备大黄酚白蛋白纳米粒,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溶解度、体外释药,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大黄酚及其白蛋白纳米粒0.5%CMC-Na混悬液(20 mg/kg),于0.5、1、1.5、2、3、4、5、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大黄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所得白蛋白纳米粒呈球形,包封率为(93.61±1.02)%,载药量为(12.19±1.03)%,平均粒径为(156.5±6.7)nm, PDI为0.028±0.007,Zeta电位为(-35.1±3.8)mV,溶解度为(34.75±0.92)μg/mL,48 h内累积释放度为74.81%。与原料药比较,白蛋白纳米粒T_(max)缩短(P0.05),C_(max)、AUC_(0~)_t、AUC_(0~∞)升高(P0.01),生物利用度增加至4.02倍。结论白蛋白纳米粒可促进大黄酚体外溶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5.
王风云  李伟宏 《中成药》2020,(5):1114-1119
目的 制备莪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光稳定性(4 500 lx,25℃).MTT法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对人宫颈癌上皮细胞(Caski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所得莪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为(198.84±4.17) nm,Zeta电位为(-21.8±2.5)mV,包封率为83.27%,载药量为3.83%,36 h内累积溶出度为61.81%;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R2 =0.960 5);光照72 h后,莪术醇含有量仅降低了3.42%;对Caski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呈量效和时效依赖性(P<0.05,P<0.01).结论 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明显提高莪术醇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6.
杨娟  钟莹  尚曙玉  贾安 《中成药》2021,(4):841-846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稳定性、体外释药。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0.5%CMC-Na混悬液(20 mg/kg),于0、2、4、8、12、24 h采血,HPLC法测定白藜芦醇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18.6 nm,Zeta电位为-15.6 mV,包封率为84.07%,载药量为2.62%,48 h内累积溶出度为76.18%,白藜芦醇含量在48 h内无明显变化。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比较,固体脂质纳米粒tmax延长(P<0.01),Cmax、AUC0~_t、AUC0~∞升高(P<0.01),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与原料药相比增加至3.00倍。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提高白藜芦醇磷脂复合物体外溶出度和稳定性,促进该成分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9,(7)
目的制备去氢骆驼蓬碱聚乳酸纳米粒,并研究其药动学行为。方法制备纳米粒后,测定其粒径、PDI、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累积释放度。然后,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纳米粒平均粒径(195.38±2.02)nm,PDI 0.131±0.034,Zeta电位(-19.48±0.36)mV,包封率(76.37±1.08)%,载药量(8.81±0.25)%,24 h内累积释放度82.17%,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r=0.985 7)。与去氢骆驼蓬碱比较,纳米粒T_(max)、C_(max)、AUC_(0~)_t、AUC_(0~∞)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聚乳酸纳米粒可促进去氢骆驼蓬碱体内吸收,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并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9,(6)
目的制备蛇床子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行为。方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后,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行为。然后,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蛇床子素和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测定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粒径为226.25 nm,Zeta电位为-15.17 mV,包封率为88.17%,载药量为5.06%,24 h内累积释放度为77.12%。与蛇床子素组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组T_(max)、T_(1/2)、C_(max)、AUC_(0~t)、AUC_(0~∞)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有效改善蛇床子素体内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杨丽萍  李伟宏 《中成药》2023,(11):3520-3527
目的 制备桔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熔融-高压均质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以脂(单硬脂酸甘油酯)药比、泊洛沙姆188用量、Labrasol用量、均质压力、均质次数为影响因素,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处方。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测定溶解度、体外释药、稳定性,进行晶型分析。3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胃给予桔皮素、物理混合物、桔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不含Labrasol)、Labrasol+桔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桔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含Labrasol)的0.5%CMC-Na混悬液(50 mg/kg),于0.5、1、2、3、4、5、6、8、12 h采血,HPLC法测定桔皮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处方为桔皮素用量30 mg,脂药比15∶1,泊洛沙姆188用量1.0%,Labrasol用量0.16%,均质压力80 MPa,均质次数6次,平均包封率为(90.16±1.67)%,载药量为(5.66±0.24)%,粒径为(189.76±8.92)nm, Zeta电位为-(36.08±1.72)mV。固体脂质纳米粒增加了桔皮素在模拟胃液、模拟肠液中...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4,(9)
目的通过优化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制备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山嵛酸甘油酯质量浓度、磷脂质量浓度和药脂比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和粒径为评价指标,利用三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Malvern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为(91.8±2.7)%,粒径为(189.6±23.4)nm,Zeta电位为-31.8 mV,透射电镜显示微乳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48 h累积释放为55%。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能改善川陈皮素水难溶性,有望提高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1.
于桐  吴超  季鹏  徐杰  赵颖  郝艳娜  赵文明  王铁良 《中草药》2015,46(18):2720-2726
目的制备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冻干,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其处方并考察其粒径、形态、电位、多分散系数(PDI)及体外溶出。以外观、色泽、再分散性为考察指标筛选最佳冻干保护剂,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药物在纳米粒中的存在状态。结果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呈球状体,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82.64±6.78)nm,PDI为0.242±0.013,Zeta电位为(-25.7±0.5)m V,包封率为(81.3±1.2)%,载药量为(7.16±0.14)%(n=3),以5%甘露醇作冻干保护剂效果较好,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在脂质载体中,体外溶出实验表明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与原料药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得的黄芩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小,包封率高,稳定性好,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21,(8)
目的制备田蓟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研究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田蓟苷用量、脂质质量浓度、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于0.5、1、1.5、2、2.5、3、4、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田蓟苷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条件为田蓟苷用量53.9 mg,脂质质量浓度7.1 mg/mL,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1.5%,包封率为82.5%,载药量为2.32%,粒径为176.5 nm, Zeta电位为-37.7 mV,48 h内累积释放度大约为80%,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R~2=0.982 9)。与原料药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_(max)延长(P0.01),C_(max)、AUC_(0~)_t、AUC_(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至4.07倍。结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有效改善田蓟苷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3.
王晓明  张智强 《中成药》2022,(2):356-362
目的 制备柚皮素-PLGA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纳米沉淀法制备PLGA纳米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柚皮素及其PLGA纳米粒混悬液(40 mg/kg)后采血,HPLC法测定柚皮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处方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脱乙酰度及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CS)对壳聚糖纳米粒体外性质的影响,为载药壳聚糖纳米粒的处方优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去甲斑蝥素(NCD)为模型药物,以不同脱乙酰度、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为主要膜材,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CS-NP),考察纳米粒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药物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特征。结果该方法制备的CS-NP外观呈圆形,粒径均匀。随着CS的脱乙酰度的降低,纳米粒粒径增大,Zeta电位降低,药物包封率及载药量均下降,且体外释药速度加快;随着CS的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纳米粒粒径变小,Zeta电位、药物包封率及载药量无明显变化, 但体外释药速度增加。结论CS的脱乙酰度、相对分子质量对纳米粒的体外性质有较大的影响,可通过选用不同脱乙酰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CS,制备得到不同粒径的壳聚糖纳米粒,并达到调节药物释放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聚乳酸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纳米粒,测定平均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延胡索乙素及其聚乳酸纳米粒0??5%CMC?Na混悬液(20 mg/kg),于0、0.25、0.5、1、2.0、2.5、3、4、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延胡索乙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所得纳米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76.18±5.21)nm,Zeta电位为(-11.1±1.5)mV,包封率为(76.64±0.23)%,载药量为(5.01±0.12)%,36 h内累积释放度低于30%,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r=0.9884)。与原料药比较,聚乳酸纳米粒tmax、t1/2延长(P<0.05,P<0.01),Cmax、AUC0-t、AUC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2.41倍。结论聚乳酸纳米粒可促进延胡索乙素体内吸收,改善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6.
Zhai YJ  Guo CY  Hou JN  Zhang WD  Zhai GX 《中药材》2011,34(6):962-965
目的:制备芹黄素纳米脂质载体制剂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芹黄素纳米脂质载体制剂,并对其形态、粒径、表面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等特性进行考察。结果:得到的芹黄素纳米粒为类球形,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12.1 nm,Zeta电位为-14.65 mV,平均包封率为82.4%,平均载药量为0.97%,体外2 h累积释药30%,随后释药过程趋于缓慢。结论:所制备的芹黄素纳米脂质载体制剂性质稳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索拉非尼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索拉非尼固体脂质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和Zeta电位,葡聚糖凝胶法和HPLC测定其包封率,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冷冻干燥法制备索拉非尼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其物相状态。结果 制得索拉非尼固体脂质纳米粒为类球形实体,粒径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粒径为(108.2±7.0) nm,多分散指数为(0.250±0.022),Zeta电位为(-16.4±0.7) mV;测得3批样品的平均包封率为(73.49±1.87)%;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模型;等体积15%甘露醇作冻干保护剂效果较好;DSC分析证明纳米粒已形成。结论 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适用于索拉非尼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所制纳米粒各项物理指标稳定,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制尼莫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透皮特性。方法采用熔融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尼莫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其形态、粒径、粒度分布、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以RP-HPLC测定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以改良的Franz扩散装置研究其体外释药和透皮扩散特性。结果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尼莫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均匀圆整,平均粒径为(104.47±3.98)nm,跨距为(0.96±0.04),包封率为(95.53±1.15)%,载药量为(9.22±0.12)%,Zeta电位为-(34.3±5.1)mV;体外药物呈缓释释放,符合Higuchi动力学模型:Q=0.1156t1/2-0.1373(r2=0.9905);体外透皮特性优于氮酮、油酸和丁香油对尼莫地平的促透作用。结论尼莫地平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和工艺合理可靠,经皮渗透特性较佳,作为药物微载体可用于多种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9,(8)
目的优化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熔融-超声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以投药量、药脂比、乳化剂(泊洛沙姆188)用量为影响因素,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处方。然后,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最佳处方为投药量0.48%,药脂比1∶5,乳化剂用量6.6%,所得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均匀稳定,平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分别为(148.2±7.1)nm、(87.27±0.96)%、(12.43±0.49)%,而且其24 h内累积释放率为98.81%,体外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模型(R~2=0.999 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具有缓释特性的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9,(8)
目的:制备斯皮诺素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脂质纳米粒,并研究SD大鼠灌胃给药后药动学特征。方法:溶剂挥发法制备斯皮诺素磷脂复合物,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斯皮诺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对制备的斯皮诺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Zeta电位和体外释放进行表征。将SD大鼠随机分为斯皮诺素组、磷脂复合物组和斯皮诺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组,给药剂量为20 mg/kg。测定斯皮诺素的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斯皮诺素在磷脂复合物中以无定型状态存在。斯皮诺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为(82.91±0.83)%;载药量为(4.91±0.25)%,平均粒径为(193.12±5.84)nm,PDI为0.202±0.055;Zeta电位为(-9.6±1.8)mV。斯皮诺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提高了斯皮诺素和磷脂复合物的溶出速率。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斯皮诺素原料药相比,磷脂复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到2.02倍,斯皮诺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相对对生物利用度提高到3.78倍。结论:与斯皮诺素和磷脂复合物相比,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更有效地促进斯皮诺素口服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