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医临床经典导读课程的开设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经典教学改革中一项新的尝试,从中医临床经典导读课程的定位、使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理念、考核与评价等方面作了阐述,对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培养高水平的中医人才必须依靠中医经典,开设中医经典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中医药院校面临经典课程与临床脱节、经典课程课时被压缩、大多数学生临床能力欠佳,甚至毕业后不能胜任临床工作的尴尬局面。因此,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有必要进行改革,应牢牢抓住培养学生临床水平这条主线,其改革应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临床教学保障措施、临床能力考核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是中医优秀临床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金匮要略》乃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既为中医杂病临床之第一方书,亦为现代中医院校中医学专业之必修课程。其临床效用,灵验确凿;其传承创新,势所必然。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何任老先生,穷六十余年教学、研究、临床之力,精究其文,深悟其义,妙用其方,卓有成效,被誉为“《金匮》研究之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现状,论述了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教学中青年教师的教学临床能力培养和临床实践问题。提出要解决中医经典教学中青年教师存在的临床教学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应建设集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中医经典医教团队以及相应的实践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5.
中医临床经典原著课程是中医院校的核心课程。由于这些原著成书年代久远,文字古奥,为今人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学校教务部门2007-2008学年开始对经典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在学生学习中医经典原著以前开设经典导学课程中医临床经典导读(以下简称经典导读),介绍中医经典原著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经典原著做好铺垫[1]。  相似文献   

6.
充分肯定中医经典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的难点和问题,提出解决中医经典课程教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强调以"一个核心"(中医思维)和"五个能力"(学生能诵、能解、能别、能明、能彰和教师通文史、精经典、会研究、能临床、擅运用的五种能力)为重点加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7.
中医经典课程又称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涵盖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3门课程,其理论丰富,临床实用价值高。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近年启动的"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即是以经典著作学习为依托而制订的,经典学习之重要性可见一斑。因而培养当代名中医必先从中医经典学习入手,本研究以温病学教学为例,探索中医经典案例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的两个贯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近年来各院校大都压缩了经典课时数,部分院校还将其设置为选修课程,其选修率有下降的趋势。认为经典课程教学的滑坡有其自身因素,经典课程之间缺乏学术内容的联系,经典理论与临床现实缺乏联系是主要的两个方面。据此,提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课程间、理论和临床间两个贯通的教学改革设想,并进行了部分尝试。  相似文献   

9.
谢忠礼 《中医杂志》2011,52(15):1348-1349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为中医学新设置并命名的一门二级学科,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三门课程。对中医经典课程在培养中医临床人才中的作用与地位作了评价,分析了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整合前后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时代,各高校相继掀起了一轮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下、线上混合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教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热潮。本文基于目前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滑坡的现象、"回归经典"逐渐成为中医教育界的趋势的潮流。探索以《金匮要略》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整合中医临床基础课程,以期提升学生对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朝医学源于中国古代儒学、道学、佛学、中医学,启蒙于朝鲜国朝鲜朝,形成于中国东北光复前后,发展于中国改革开放卅年之后十年。朝医学特色是整体的观念“天人性命”观。朝医学认为“心为一身之主宰,光明莹澈,耳目鼻口无可不察,肺脾肝肾无所不忖,颌臆脐腹”。注重辨病辨证辨象相结合,临床中强调养生保健的一种临床实践医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百姓看病难,治病贵,困扰了多少病人,困扰了多少有病人的家庭、亲朋,甚至病人的工作单位与千千万万陌生、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们。经济发展了,科学进步了,社会向前了,怎么看病就贵了、难了呢?我们如何来破译这个谜团,解决这个难题呢? 1 中国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个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用来计算医疗消费就很不得了,一人吃1块钱的药,就是13亿人民币。现在有一块钱的药吗?很少有。所以就因病臻贫、因病返贫了。  相似文献   

13.
上溯中华文明的源头,对照中华元典文化的智慧,探索中医药文化与中华元典文化两者之间一脉相承的源流关系,探寻中医学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揭开早在数千年前中医学一开始就确立了"自然环境—社会—心理—生物"先进医学模式的答案,进一步领悟中医学"天人合一、天人和谐"的核心理论、"以人为本"的医学思想、"形神合一、身心同养、同调、同治"的医疗特色以及"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育人准则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出版的中医药期刊共11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以中文出版,只有4种以英文出版,即《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中医杂志(英文版)》、《世界针灸杂志》和《针灸推拿医学》。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没有收录一种我国出版的中医药期刊。  相似文献   

15.
最近,读台湾的星云和尚与凤凰卫视掌门人刘长乐谈话的集子<包容的智慧>.书中星云和尚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人把财富窖藏在自己宅子下面.兴衰更替,宅子破败,富人的后代流离在外,再也不知道自己宅子里就有财富.  相似文献   

16.
节日、时令、节气,总称节令。立春、清明、夏至、立秋、冬至等节气,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日、除夕等时令与节日,构成了多姿多采的民俗风情。它寓教于乐,有独特的生活内容,其中包含着不少中医药知识。现将部分节令缕述如下。春 节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盛大的节日,历史非常悠久。古代称为“元旦”,是一年中的第一天,旧时也把它叫作“元日”、“端日”等。孙中山先生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决定改用公历纪年,公历的新年称为“元旦”,农历的新年则称为“春节”了。《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是三元(意谓年、月、日三者…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文化。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的再认识经过5000多年历史长河的发展与积淀,中华民族独有的哲学、艺术、饮食、民俗等文  相似文献   

18.
<正>学院概况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由广西中医药大学与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举办,是华南片区唯一一所医药类独立学院。学院于2002年试办,2004年获得教育部确认办学资格,  相似文献   

19.
正1.中医学基本学制:5年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培养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中医应用人才,学生需系统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熟练运用中医或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技能防治常见病、多发病,能处理疑难急重病症,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专业开设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正  相似文献   

20.
草人 《中医药文化》2001,18(2):33-34
据笔者考证,宋代马志《开宝本草》谷精草文与苏颂《图经本草》江宁府谷精草图所反映的谷精草原植物,都是今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Androsaceumbollate(lour)Merr,而并非今之药用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 Erocaulon buerberiaum  Koern。今之谷精草始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演变过程如下。 谷精草的形态记载沿革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谷精草,白花细叶。”《日华子本草》:“(谷精草)二三月于田中生白花者。”宋代马志《开宝本草》:“(谷精草)二月、三月于谷田中采之。一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