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诀】疔毒药王推地丁,专治痈疽肿无名,蛇咬丹毒热肿痛,清热解毒立奇功。 【释义】紫花地丁苦泄辛散,寒能清热,入心、肝血分,故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消痈散结,为治血热壅滞,痈肿疮毒,红肿热痛的常用药物,尤以治疔毒为其特长;其兼可解蛇毒,治疗毒蛇咬伤。  相似文献   

2.
天花粉味甘,微苦、酸,微寒,具养胃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功效。古医籍对本药功效应用有比较详尽的阐述。如《本草备要》:“生肌排脓消肿……口燥唇干,肿毒发背,乳痛疮痔……”《大明本草》:“消肿毒,乳痈发背,痔漏疮痂,排脓生肌长肉。”《得配本草》:“润干燥,消肿痛,长肌肉,配赤小豆敷痈毒。”在临床实践中笔者以此药为主,扩大治疗范围,取其外治某些红、肿、热、痒、痛等皮肤外科病变,收效较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连翘归尾煎,见于《景岳全书·新方八阵》,由连翘24克、归尾9克、金银花15克、红藤15克、甘草3克、五味药所组成。原书记述“治一切无名痈毒、丹毒流注等毒,有火者,最宜用之。”方中以连翘性凉质轻,能清火解毒,散结消肿。《医学衷中参西录》说:“连翘,味淡微苦性凉。具升浮宣散之力,流通气血,治十二经血凝气聚,为疮家要药。”归尾辛温走窜,破血消肿,金银花甘寒芳香,宣解热毒,红藤解毒散结,甘草和胃解毒,共奏清火解毒,消肿散结之功。脓未成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促使外溃,乃疮痈之妙方。凡疮疖  相似文献   

4.
疮可愈治疗外科化脓性感染16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国良  尚川琪 《陕西中医》1993,14(10):443-443
“疮可愈”药膏(樟脑、贝母、松香、黄丹、轻粉、雄黄等)具有解毒散结,消痈排脓,祛腐生肌的功效,用于治疗乳痈、痄腮、痈疖、附骨疽等化脓性感染167例,总有效率92.2%。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祛瘀止痛、解毒散结、生肌收敛的作用,尤其对痈疖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他方活命饮”为《证治准绳》方,《医宗金鉴》对本方有较高的评价。认为此方治一切痈疽,不论阴阳疮毒,未成脓者即消,已成脓者即溃,化脓生肌、散淤消肿,乃疮痈之圣药,诚外科之首方也,故名之曰“仙方活命饮”,为后世医家治疗疮科的常用方剂。  相似文献   

6.
“流注”是发于肌肉深部的多发性脓疡,为外科常见病,施治得当,能使肿疡初起得到消散,免受溃脓及开刀之苦。《医宗金鉴》评介仙方活命饮时谓“此方治一切痈疽,不论阴阳疮毒,未成者则消,已成者即溃,化脓生肌,散瘀消肿,乃疮疡之圣药,诚外科之良方也。”犀黄丸方载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王氏称其能“治乳岩、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等症”。笔者常以二  相似文献   

7.
山慈姑的功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慈姑又名毛慈姑 ,茅慈姑 ,冰球子 ,泥冰子。异名金灯 ,鹿蹄草 ,山茨姑 ,毛姑 ,处姑 ,白地栗。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等的假球茎 ,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长在山沟阴湿处 ,每年 5~ 6月挖取假球茎 ,除去茎叶、须根 ,洗净晒干入药。中医认为 ,山慈姑甘、微辛、寒 ,有小毒 ,入肝脾经 ,有消肿散结、化痰清热解毒之功 ,适用于痈疽疔肿、瘰疠结核、喉痹肿痛、蛇虫狂犬伤。《滇南本草》言“消阴分之痰 ,止咳嗽 ,治喉痹 ,止咽喉痈 ,治毒疮 ,攻痈疽 ,敷诸疮肿毒 ,有脓者溃 ,无脓者消。”药理学分析表明 :山慈姑含有杜鹃兰根茎粘液及葡配甘露、聚糖 ,…  相似文献   

8.
【歌诀】通络止痛马钱王,苦寒肝脾毒性强。通经络来消结肿,中风跌打咽喉痛。【释义】马钱子善通络散结、消肿止痛,为伤科疗伤止痛之佳品。其能散结消肿,攻毒止痛,可治痈疽疮毒,咽喉肿痛;其又能搜筋骨间风湿,开通经络,透达关节,常用治风湿顽痹或中风之手足麻木、半身不遂。【药解】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云南马钱Strychnose pierriana A.W Hill,或马钱S.nux-vomicaL.的成熟种子。  相似文献   

9.
【歌诀】斑蝥俗称肝癌王,破瘀散结本领强。辛寒毒走肝胃肠,瘰疬顽癣痈疽疮。 【释义】斑蝥辛行温通而入血分,能破血通经,消癥散结。近人用治多种癌肿,尤以肝癌为优;其为辛散有毒之品,外用有以毒攻毒,消肿散结之功,用治痈疽肿硬不破、顽癣、瘰疬、瘘疮。  相似文献   

10.
试述蒲公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公英味甘苦,性寒,归肝、胃经。始载《唐本草》。历代医家在临床运用中皆有发挥,论述较多,使该药之用途日趋广泛,成为常用药物之一。笔者参阅古代文献,结合自己的临床休会,就蒲公英的临床应用,略述如下。1清热解毒散结消痈蒲公英性寒清热,是清热解毒之良药,擅长于消散痈肿,临床上广泛用于热毒证。如乳痈、肠痈、疮、疖肿、痈肿不散等症。《唐本草》云:“主妇人乳痈肿。”《滇南本草》曰:“敷诸疮肿毒,疥癫癣症;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本草正义》说:“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疮、痈疡、红肿热毒请证,可服可敷,…  相似文献   

11.
黎俊民 《四川中医》2004,22(9):32-32
蒲公英味甘苦,性寒,除化热毒、擅疗疔疮等作用外,尚有清胃定痛、消痈散肿、排脓治痢、清肝达郁之效,临床可广泛用于治疗胃脘痛、乳痈、湿热痢、肝炎、胆囊炎等病症,疗效亦佳。  相似文献   

12.
地丁饮治疗疔毒痈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药组成 紫花地丁 30~ 5 0 g,当归 30 g,金银花 30~6 0 g,明矾 1 0 g,生甘草 1 0 g。生于头部可选加川芎、白芷各1 0 g,生于眼部加桑叶、菊花各 1 0 g,颈部加葛根 30 g,手部加桑枝 1 0 g,足部加牛膝 1 0 g。水煎服 ,日 1剂 ,早晚 2次分服。体会 疔毒痈疮 ,多由脏腑蕴热 ,火毒结聚而成 ,故治以清热解毒、消散疔毒。紫花地丁、金银花清热解毒 ,凉血散结以消肿痛。《本草纲目》曰 :地丁治“一切痈疽 ,发背 ,疔肿 ,瘰疬 ,无名肿毒 ,恶疮。”金银花为外科常用的清热解毒药 ,与紫花地丁相配伍以加强解毒消肿之力。当归补血活血 ,有消肿止痛、…  相似文献   

13.
拔毒散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峰  宋启示  项伟  杨淑敏 《中草药》2006,37(9):1304-1306
拔毒散为锦葵科黄花稔属植物拔毒散Sidaszechuensis Matsuda的全草,在云南作为常用中药王不留行习用品种,又名小拔毒、迷马庄、小粘药等,主要分布于滇、黔、川等省,在云南主要分布于以西双版纳为主的滇南地区。《滇南本草》记载“王不留行,一名拔毒散。味苦,性寒,治妇人乳汁不通,乳痈,乳结红肿,消诸疮肿毒,治小儿尿血,血淋,祛皮肤(瘙痒),消风解热。梗叶,细末醋调,敷痈疽疮溃散”[1]。我国民间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急性扁桃体炎、肠炎、菌莉、妇女闭经以及疔疮、肿毒、跌打损伤等[2]。拔毒散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3~5],为了进一步探明其有效成…  相似文献   

14.
谈活血化瘀法的实质及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临床常用治法之一。近三十几年来 ,在治疗外科疑难病中取得了很好疗效。现谈谈该法的实质、主要功用和临床应用。1 活血化瘀法的主要功用1.1 解毒消肿痈疽疮疡大多有热毒郁结 ,气血瘀滞的病理过程。临床治疗常用活血化瘀达到清热解毒治疗痈疮肿疡以消除某些炎症肿块。如乳痈、肝痈、肠痈等。近年来用于治疗急腹症、肿瘤、顽疾如肝硬化等。实践证明 ,丹参、丹皮、川芎、赤芍、茜草、槐花、黄药子等活血化瘀药具有不同程度的解毒消肿作用。1.2 祛瘀生新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活血化瘀通过活血行血 ,祛瘀而能生新。如用于治…  相似文献   

15.
正如意金黄散首载于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如意金黄散大黄,姜黄黄柏芷陈苍,南星厚朴天花粉,敷之百肿自当安。"方歌中的"百肿",《外科正宗》中记载为"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扑损伤、湿痰流毒、大头时肿、漆疮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凡外科一切诸般顽恶肿毒"。如  相似文献   

16.
红药子别名“赤药”,始载于《图经本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多用于肠胃炎、菌痢,扁桃体炎、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烫火伤、痈疖等。黄药子始载于《开宝本草》,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瘿的功效,用以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甲状腺肿等。白药子始见于《开宝本草》具有散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多用于痈疽肿毒、腮腺炎、毒蛇咬伤、跌打肿痛、咽痛喉痹、瘰疬等。以上3种药物其功效及应用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蒲公英苦寒健胃是良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公英苦寒,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治乳痈疔毒,痈肿。笔者临床用蒲公英除急性疮疡,或感染性疾病外,还喜欢在消化道疾病中应用。尤其是急慢性胃炎、溃疡病、痘疹性胃炎、胃  相似文献   

18.
民间草药飞天杨 (败酱科植物 )具有祛瘀活血、解毒排脓的功效。用以外治痈疽疮毒肿痛 ,特别是阳证疮疡 ,取效迅捷。现介绍如下。取鲜飞天杨叶 ,不拘多少 ,与酒糟共同捶烂敷贴于患处 ,红肿自消。民间常用以治疗腮颈耳边红肿 ,俗名“苦庶症”,亦称“含腮疮”,多由细菌感染而致。中医认为此系感受温毒病邪后 ,肠胃积热与肝胆郁火壅阻于少阳经络所致。其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先后在两侧腮颈耳边部肿胀 ,并以耳垂为中心 ,向周围扩大漫肿 ,局部皮色潮红或不红 ,有触痛。用上法治疗 ,即可得到有效的控制。飞天杨叶外治痈疽@相鲁闽$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  相似文献   

19.
金黄膏出自《医宗金鉴》,方由:大黄、姜黄、南星、陈皮、白术、厚朴、甘草、天花粉组成加凡士林调膏。功能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外科正宗》曰:“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打损伤、湿痰流毒、大头时瘟、漆疱、大丹、风热天疮、肌肤赤肿、妇女乳前痈、小儿丹毒,凡外科一切诸般顽恶肿毒随手用之,无不应效。诚为疮家良便方也。”临床上,笔者取其意、执其方、加掺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获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蒲公英     
<正>药用的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干燥全草。一般是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蒲公英味苦中带甘,性偏寒,主要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等功效。临床上常用其治疗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等病。比如元代《本草衍义补遗》中记载蒲公英能"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气"。民间有些偏方用蒲公英治疗乳汁不通。比如清代的《医林纂要》记载蒲公英能"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随息居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