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白芍总苷胶囊具有抗炎和双向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以肝功能异常、白细胞下降和老年的RA病人为研究对象,三类病人服用白芍总苷后改善RA的病情,都取得了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如果与其他二线药物配合,还常常可以降低剂量,增强疗效,减轻副作用。提示白芍总苷比其他二线药物的作用温和,毒副作用较小,对于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或者老年RA病人,及时选用白芍总苷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新方案。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陈丽华!200052$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类风湿关节炎专科医院类风湿关节炎内科…  相似文献   

2.
白芍总苷联合甲强龙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引起全身性器官损害的慢性炎症疾病,其肝损害的发生率较高.由SLE本身引起的肝损害发生率为6.1%[1],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应用白芍总苷联合甲强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肝损害62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片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的临床疗效,为提高该病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13-06/2015-06 9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组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联合组给予白芍总苷片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肝功能改善状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5%v s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ALT、γ-GT、AST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31.7±7.4 vs 62.4±10.5)、(21.7±4.8 vs35.7±5.8)、(88.4±9.1 vs 121.6±10.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8.7%vs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患者在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上加用白芍总苷片治疗效果明显,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结核组合药对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HBV-M阳性和HBV-M阴性结核患者组合药治疗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36例患者中HBV感染24例占24/36(66.67%)。明显高于一般人群HBV感染率;HBV-M阳性组同HBV-M阴性组比较,前者疲乏、肝功能损害明显,预后较差,P<0.05,但发生肝损害的时间较迟,HBV阳性组15例停用全部抗结核药物仍有7例病情继续加重。结论:MBV-M阳性的结核患者肝功能损害机制可能主要以HBV为主,化疗药物(如:利福平)可能起到打破免疫耐受作用。应合理应用利福平,长期监测肝功能,积极采取综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甘草酸类药物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方法经肝活检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248例,接受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105例,接受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143例。观察治疗3周的疗效。结果在248例患者中,急性和慢性肝损害分别占33.3%和43.5%,G1炎症分级占43.5%,S1纤维化分期占35.48%;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均明显,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异甘草酸镁治疗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至45.5±27.1U/L,明显优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患者(79.2±41.1U/L,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和美能注射液均可明显改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6.
白芍总苷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白芍总苷(TGP)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分组对照研究,治疗组42例应用白芍总苷早期联合应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后期以白芍总苷为主,对照组26例采用甲氨蝶呤(MTX),治疗6个月,观察关节晨僵时间、疼痛指数、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分析两组疗效;并总结两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关节晨僵、疼痛指数、ESR、CRP和总有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激素平均用量比对照组少,激素疗程明显缩短(P<0.05);肝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少。提示白芍总苷对JIA有效,疗效…  相似文献   

7.
彭浩 《临床肺科杂志》2014,19(1):176-176,191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5)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n=60)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肝功能指标(ALT、AST和TBIL)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9.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和TBI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探血清抗神经节苷脂(GM1)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改良酶联免疫双抗夹心(ELISA)法,对48例SLE患者血清中的抗GM1-IgM/IgG抗体和抗GQ1b-IgM/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检测10例类风湿关节炎(RA)、5例干燥综合征(SS)、1例混和性结缔组织病(MCTD)、1例多发性肌炎(PM)及97名健康对照(HC)的血清样品.对其中5例SLE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前后血清抗体水平.48例SLE患者包括7例神经精神性SLE(NPSLE)与41例非神经精神性SLE(non-NPSLE)患者.以健康对照组99%参考值上限作为阳性界值,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nett t检验.结果 首先确立了中国人血清抗GMI-IgM/IgG抗体与抗GQ1b-IgM/IgG抗体的阳性界值,取99%参考值上限,分别为0.411、0.408、0.481和0.441.SLE患者血清抗GM1-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33±0.09与0.27±0.05,P<0.05),而血清抗GM1-IgM抗体、抗GQ1b-IgM抗体、抗GQ1b-IgG抗体水平在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我们所建立的阳性界值,SLE患者血清抗GM1抗体阳性率为19%(抗GM1-IgM抗体为4%,抗GM1-IgG抗体为15%).血清抗GM1-IgM/IgG抗体、抗GQ1b-IgM/IgG抗体水平与SLE患者是否伴发神经精神性表现、抗dsDNA-IgG抗体阳性与否及治疗3个月前后SLE疾病活动指数均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循环中存在对神经节苷脂GM1的免疫应答,并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血清抗GM1抗体和抗GQ1b抗体水平和SLE临床特征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干燥综合征(SS)起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SSISL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 1998年2月至2008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SS/SLE住院患者共41例,同时期非SS起病的SLE患者(NSS/SLE)共2331例,随机抽取其中2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者的临床、实验室特点、治疗和预后.结果 SS/SLE和NSS/SLE患者间在以下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①性别(女,男)(41/0与184/30)、SLE发病年龄[(43±41)岁与(32±31)岁]、病程[(114±84)个月与(45±18)个月];②临床表现:口干(85.3%与6.1%)、眼干(75.6%与2.3%)、面部红斑(9.8%与46.3%)、肾小管酸中毒(21.9%与0)、肾病综合征(7.3%与31.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4.9%与19.6%)、肺间质病变(12.2%与2.8%);③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65±75)mm/1 h与(46±34)mm/1 h]、IgG升高(56.4%与29.9%)、IgA升高(38.5%与20.4%)、类风湿因子(RF)阳性(70.8%与20.3%),抗SSA抗体阳性(82.9%与43.4%)、抗SSB抗体阳性(39.0%与7.9%);④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8±8与10±10)、激素治疗强度(冲击/相当于1~2 mg·kg-1·d-1泼尼松,<1 mg·kg-1·d-1泼尼松)(8/26/7与91/102/21)、死亡和(或)永久脏器损害(2.4%与14.9%).对SS/SLE患者平均随访(33±34)个月,除1例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出现肺栓塞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病情稳定. 结论 SS/SLE发病年龄晚,病情较轻,面部红斑、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及肾病综合征相对少见,而肾小管酸中毒、肺间质病变相对多见,抗SSA、SSB抗体阳性率较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干燥综合征四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与干燥综合征(SS)的关系,提高临床医师对PBC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4例PBC或SS患者肝损害的临床病理表现、治疗和转归,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3例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M2阳性,生化检查及肝穿刺病理检查均提示胆汁淤积性肝损害,其中2例IgM升高。此3例均同时伴有口干燥症和眼干燥症,2例更符合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熊去氧胆酸治疗有效;而第4例单纯干燥综合征患者表现为非胆汁淤积性肝损害,以IgG升高为主,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PBC肝损害以胆汁淤积为主,抗线粒体抗体M2阳性对PBC诊断有较高特异性,熊去氧胆酸为治疗首选;PBC常伴发SS,二者密切关联又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1.
45例HBsAg阴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BsAg阴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血清HBV标志物、HBVDNA水平、肝脏病理变化及肝组织HBsAg和HBcAg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HBs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肝组织活检和病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45例患者中,23例(51.1%)感染途径不明,25例(55.5%)无任何自觉症状,肝功能异常和病理损害均为轻度,但8例(17.8%)肝脏病理诊断为早期肝硬化;45例患者肝组织HBsAg和(或)HB-cAg均有至少一项阳性;43例(95.6%)患者血清抗-HBs、抗-HBe和抗-HBc出现单独或联合阳性,而仅4例(8.9%)血清HBVDNA阳性。结论HBsAg阴性乙型肝炎起病隐匿,临床症状、肝功能变化和病理损害相对较轻,但其危害不容忽视,明确诊断需检测血清HBVDNA和(或)肝组织HBsAg和HBcA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对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RA)所致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2月在安徽3个中心(安徽省立医院、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选择诊断明确的中重度RA患者2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观察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以及疗效.使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4例患者完成至少12周的临床观察,治疗组105例患者中肝功能异常10例(9.5%),对照组89例,肝功能异常31例(34.8%),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疗效方面,治疗组12周有效应答率为81.9%,高于对照组的74.6%,良好以上的应答率为21.6%,高于对照组的11.7%,虽然2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在12周时有效以及良好应答率比对照组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应用白芍总苷能够降低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中重度RA所导致的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并可能有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狼疮性肝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引起的肝脏损害,虽并不少见,但临床医生往往不够重视,以其为首发表现的SLE患者经常被误诊。狼疮性肝炎可由SLE患者本身的血管炎引起,活动期患者易患狼疮性肝炎。多数狼疮性肝炎患者无临床症状或仅有轻至中度的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和免疫学检查中多数指标及肝组织病理检查均无特异性改变。糖皮质激素联合保肝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严重病例应及早联合使用环磷酰胺(CTX)。  相似文献   

14.
<正>干燥综合征(SS)的临床表现多样,感染科医师应警惕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合并"干燥综合征"的可能。白芍总苷胶囊能有效治疗干燥综合征,但其确切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抗结核化疗对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者肝功能损害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M)阳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肝功能的损害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6 91例痰菌阳性的初治肺结核中 ,97例 HBVM阳性 (A组 )与 5 94例 HBVM阴性 (B组 )抗结核治疗时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结果  6 91例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 73例 ,占总病例数的 10 .5 6 % ,其中 A组发生肝损者4 4例 (发生率 4 5 .36 % ) ;B组肝损者 2 9例 (4.88% )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治疗方案中含有利福平 (RFP)的 5 4 6例中 ,6 8例发生肝损 (发生率为 12 .4 5 % ) ,含有利福喷汀 (RFT)的 14 5例中 ,5例发生肝损 (3.5 4 % ) ,两者比较 ,肝损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HBVM阳性患者 ,治疗方案含有 RFP的 88例中 ,4 3例发生肝损 (发生率4 8.86 % ) ,HBVM阴性患者 ,治疗方案含有 RFP的 4 5 8例中 ,2 5例发生肝损 (5 .4 6 %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HBVM阳性者使用含 RFT方案治疗的 9例中 ,仅 1例发生肝损 ,肝损发生率降低为 11.1%。HBVM阳性患者治疗方案中含 RFP者与含 RFT者比较 ,肝损发生率也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抗结核治疗中 HBVM阳性患者发生肝损比率明显增加 ,损害程度也明显增高。含 RFP的抗结核方案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明显大于含 RFT的抗结核方案。建  相似文献   

16.
白芍总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性炎(AS)的疗效及安全性。54例AS患者随机分为白芍总苷组(治疗组)和柳氮磺吡啶组(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每日3次,每次0.6g;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每日2次,每次1.0g,12周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12周和2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3%,而对照组为73%、84%,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病人对白芍总苷胶囊的耐受性明显好于柳氮磺吡啶。提示白芍总苷胶囊是一种有效的治疗AS的新药。白芍总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冯福海!450000郑州$河南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性肝损害患者的肝功能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抗甲亢药物甲巯咪唑所致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引起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甲亢性肝病患者54例(甲亢性肝损害组)和初诊未治的无肝损害甲亢患者33例(甲亢无肝损害组),收集两组患者用药前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甲状腺功能和肝功能),分析甲亢性肝损害的相关因素;将同期抗甲亢药物甲巯咪唑致肝损害患者(27例)根据肝功能指标分为肝细胞型组(7例)、胆汁淤积型组(12例)和混合型组(8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甲状腺功能和肝功能)并比较。结果甲亢性肝损害组患者治疗前的ALT、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TBIL)、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 3)、游离甲状腺激素(FT 4)和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明显高于甲亢无肝损害组(P<0.05),两组患者ALT、ALP、γ-GT水平均与FT 3、FT 4、TRAb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肝细胞型组、胆汁淤积型组和混合型组患者的年龄、用药时间、ALT、AL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可能与其肝损害相关;抗甲亢药物甲巯咪唑引起的肝损害类型可能与患者年龄、病程及用药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8.
苦参素针剂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检测苦参素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早、中期肝纤维化患者 5 0例 ,肝功能Child分级A、B级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苦参素针剂 (KusensuSolution ,KS) ,40 0mg× 90d ,肌肉注射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肝及对症治疗。检测项目 :肝纤维化指标 :层粘蛋白体 (Laminin ,LN)、透明质酸 (Hyaluronicacid ,HA)、Ⅲ型胶原和Ⅳ型胶原 ;肝功能相关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 (PT)、血清白蛋白、胆汁酸 (Totalbileacid ,TBA)。结果 治疗 6个月后 ,治疗组LN、HA、Ⅲ型胶原水平及TBA含量下降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苦参素可使早、中期肝纤维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下降 ,苦参素做为抗肝纤维化药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白芍总苷与激素联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白芍总苷(TGP)对肾小球性蛋白尿的疗效及安性,拟解决肾小球性蛋白尿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减少激的副反应,缩短激素的用药时间。20例患者均符合1992年国肾脏病学术会议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初治患者激素开减量加用白芍总苷,复治患者白芍总苷与激素同时服用;察治疗前及治疗3、6、10周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沉、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的变化。结果:2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半年后总有效率85%(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60%(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4例),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抗结核组合药对HBVM阳性肺结核病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比较HBVM阳性和阴性肺结核病人组合药治疗前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HBVM阳性病人肝损率比阴性者明显增高(P<0.01);其中“模式Ⅰ”与“模式Ⅱ”病人肝损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模式Ⅰ+Ⅱ”病人肝损率比“模式Ⅲ”高(P<0.05)。结论 组合药致肝功能损害,HBVM阳性病人比阴性多见,尤以“模式Ⅰ、Ⅱ”病人更易发生,可能与用药前肝脏病理损害严重程度有关。应慎用组合药并积极采取综合措施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