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赵文霞教授运用加味旋覆代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赵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梅核气”“吐酸”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肝胃不和、痰湿内阻、胃气上逆;故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以疏肝和胃、祛湿化痰、降逆护胃为主,临床上运用加味旋覆代赭汤治疗该病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脾胃之功在于运,运者动力也!脾胃升降运动所产生的动力是一个中医胃肠动力的生理概念。脾气升发,使水谷精气得以上归于肺,输布全身,协调五脏六腑功能,以保持蓬勃生机,这个吸收输送过程的启始动力是脾气;胃气下降,使水谷入口下行经食道、胃、小肠,由小肠转化分清泌浊后继续下行,直至糟粕排出,协调脏腑九窍相通,以保持浊阴出窍,这个通降下行过程的启始动力是胃气。对此论探讨剖析,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脾胃学说的实质内涵,为临床治病用药以升提脾气,降通胃气、增强胃肠动力为主有指导意义。现举2例以佐证。例1,男,56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已故老中医、脾胃病专家任徵五先生提出的治疗胃脘痛七法,即舒肝和胃法、散寒止痛法、降过止呕法、健脾益气法、升阳调胃法、清热化湿法、活血化瘀法。临床常用小建中汤、理中汤温阳益气,调理脾胃以升清降浊,选用左金丸、金铃子散清火化郁,以恢复脾胃功能;用失笑散合丹砂饮活血理气,以降胃通腑。  相似文献   

4.
正荜铃胃痛颗粒是中医大家董建华院士继通降理论结晶——胃苏颗粒之后又一气血理论结晶的体现。中医大家董建华院士生前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保健局医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善治内科疑难病,尤精于脾胃病的辩证论治,他博采中华医学之精华,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经验,在脾胃病的辩证施治上,提出"通降论"、"气血论"、"虚实论"三大理论,补充和完善了中医脾胃病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王怀义,行医50余年,以善治胃病闻名省内外。笔者有幸随师学习3年,侍诊案侧,深感其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颇有独特见解,现介绍其经验如下。1 病因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外邪犯胃,过食肥甘厚味,嗜烟酗酒,肝郁气滞等因素所致。王师根据长期观察认为,本病初期以实为主,是由外邪伤胃,食积,肝气不疏,横逆犯胃,使胃气壅滞。后期以虚为主,虚实挟杂。其虚主要为胃阴不足,脾气(阳)虚弱;其实主要为湿浊、郁热、血瘀阻络、肝郁气滞,其病位在胃,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和脾失健运。脏腑可涉及肝…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学诊断和治疗樊群临床资料表明,大量慢性胃病的发生都与幽门螺杆菌(HP)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对近几年HP感染与中医学诊断及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作一综述。1HP感染与中医诊断慢性胃病.临床主要表现以慢性胃院痛为主症,其舌象、症状及辩证分...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临床常见,其临床亚型已从运动障碍型、反流样型、溃疡样型、吞气症、不定型5型,简化为运动障碍型、溃疡样型及非特异性3型[“。近年对F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障碍型。现将其中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辨证分型及论治已报告的FD辨证分型有肝郁犯胃(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虚气滞(中虚气滞)、湿阻、阴虚、血瘀、脾胃虚弱、肾虚、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寒热错杂等。有人提出,FD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气滞血瘀证、食积证、寒热错杂证、混合证,治则为通补兼施、寒热并用,使脾气升运复常,胃气和降,肝气调…  相似文献   

8.
"卧不安"现代医学多理解为失眠,中医将失眠命名"不寐"、"不得卧""目不瞑"。古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不寐和胃家不和症状常常兼夹出现,因此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的重要理论,认为脾胃疾病患者不寐是多种原因导致胃气失于和降,浊气上泛,扰乱心神而卧不安,即“胃不和则卧不安”。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病属于湿热证候者临床上较多见,以往对脾虚、肾虚、肝胃不和等证型的研究较深入,而对实证的研究尚属于初级阶段,近年来已引起国内部分专家的关注,现将近年来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供深入探讨参考。1 慢性胃病湿热证的诊断标准临床上湿热证涉及的脏器甚多,而多数学者则以慢性胃病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湿热证的本质。目前对湿热证的诊断标准很多,主要参照:11986年中医内科学会脾胃学组制定的《胃痞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2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3《中药新药临…  相似文献   

10.
正脾胃同处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是后天之本,属多气多血之府。脾胃气血调和,升降相因,则脾气健运,胃气顺畅,人体安和。气血不和,可致血脉瘀滞,从而影响胃之和降、脾之健运。脾病多涉及胃,而胃病也可累及脾,二者往往同病,出现脘闷纳呆、嗳腐吞酸、胃痛胃胀、腹痛腹胀、大便不调,甚至面色无华,或面色萎黄等多种脾胃病症状。脾胃病日久易入络而影响血脉的通畅,清代医  相似文献   

11.
六经辨证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创立的辨证论治方法,至今仍有效指导着临床实践。六经辨证不独为外感病而设,亦可指导杂病的辨证治疗。本文通过系统梳理《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呕吐的条文,浅要探析了张仲景对呕吐病名的认识,在六经辨治方面提出,太阳病呕吐宜解表宣通降逆、解表和营降逆、解表化饮止呕、温阳利水止呕;阳明病呕吐宜清热通腑降逆、清热补虚降逆、清热养血降逆、清热滋阴降逆;少阳病呕吐宜疏肝清热降逆、疏肝和营降逆、疏肝和胃降逆;太阴病呕吐宜温中化饮止呕、温胃散寒止呕;少阴病呕吐宜温阳散寒降逆、温胃蠲饮降逆、温阳利水降逆;厥阴病呕吐宜温中和胃降逆、温中清热降逆。本文结合现代学者临床应用情况,阐述了六经辨治呕吐的中医理法方药,为中医医师临床从整体出发,坚持六经辨治原则,提高呕吐临床治疗疗效拓宽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徐仁莲老师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 ,业医 30余年 ,临床擅治消化系统疾病 ,特别是对胃脘痛 (指现代医学之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疾患 )的辨证治疗 ,匠心独运 ,临床屡获效验。笔者有幸侍诊徐师左右 ,收益匪浅。现将徐师治疗胃脘痛之经验介绍如下。1 实证最多 ,通降为主 ,兼以清泄1.1 瘀血阻络型《内经》曰 :“通则不痛 ,痛则不通。”此型痛由胃气郁滞 ,久病入络而气滞络瘀或络损血溢致瘀留胃脘、升降失司而痛。因瘀血为有形之物 ,瘀停之处 ,脉络壅而不通 ,表现为痛如针刺 ,痛有定处而拒按 ,入夜尤甚 ,…  相似文献   

13.
胃康宁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症的临床研究山西省中医学校附属医院(030012)魏玮,李希圣,贾汉章,张立志山西省中医研究所(030012)刘光珍胃康宁是治疗脘腹胀满疼痛不适的经验方。具有调和寒热、苦辛通降、和胃止痛的作用,经对100例诊断为非溃疡性消化...  相似文献   

14.
慢性胃病为临床常见病证,其中以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最高。本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许占民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究,自拟三参饮治疗本证,每获良效,笔者随师学习,感受颇深,现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三参饮基本方为党参、玄参、丹参、白术、白芍、陈皮、黄连、丁香、甘草。胃脘胀满,食少纳呆者酌加砂仁、白豆蔻以理气和胃醒脾;反酸烧心者加吴茱萸、乌贼骨等以抑酸和胃;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生姜等降逆止呕;脘腹痞满不通者加枳实、厚朴以通腑导滞而除痞满;胃痛剧烈者加元胡、川楝子理气止痛;溃疡病大便潜血阳性者则加白芨、三七粉以防治溃疡…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慢性消化系疾病,诸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疗效卓著,已为世人所公认。近几年来,我们运用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采用理气通降的治法,治疗幽门梗阻、胃巨型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消化系急症,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初步总结如下。回理气通降、化痰逐饮治疗幽门梗阻幽门梗阻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可在溃疡病的活动期或晚期癫痕期发生。临床上一般分为部分性和完全性梗阻,梗阻后食物、唾液、胃液不能通过,出现恶心呕吐,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王垂杰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名中医,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先后师从国医大师李玉奇、周学文和全国名老中医栗德林,得其真传,在继承老师经验的基础上在中医治疗脾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慢性胃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胃病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等[1-3]。  相似文献   

17.
胃动力障碍性疾病以胃脘胀满或不适、早饱、嗳气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当属祖国医学“胃痞”之范畴,其病位在脾胃,多由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气郁壅塞,胃气上逆而致。故治疗上以脾胃升降理论为指导,从调节脾胃气机入手,已得到普遍共识。然肝升肺降与脾胃升降关系密切,并在机体的气机升降出入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从基础理论并结合临床就肝肺升降理论在胃动力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探讨如下。1 肝升肺降主导机体的气机升降在人体五脏之中,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肺主气,司呼吸;肝主升,肺主降。肝肺的生理功能决定了其对整个机体…  相似文献   

18.
导师劳绍贤教授,潜心临床研究35载,尤善辨治脾胃疾病,提倡辨症与辨病相结合论治。现将其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胃痞之症,通降为顺胃癌癌前病变是指胃粘膜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或)不完全性结肠上皮化生而言,多由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胃癌癌前状态发展而来。老师认为,其属中医“胃痞”之范畴,病程绵长,以胃院痞塞满闷、疼痛、嘈杂食少、大便或干或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胃,与肝脾相关联。生理上,胃主通降,以降为顺;脾主升清,以升为健,共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肝主疏泄,调达气机;若脾失健运,胃失和…  相似文献   

19.
肖汉玺从肝论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肖汉玺主任医师是我省著名的老中医 ,师承家传 ,善治内科消化疾病 ,尤其是从肝论治反流性食管炎有独到的经验 ,现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祖国医学中无反流性食管炎之记载 ,但根据其临床表现 ,肖师认为属中医“吐酸”、“噎嗝”的范畴。其病在食管 ,属胃所主。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  相似文献   

20.
胃轻瘫综合征的中医中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中医理论认为,中医脾胃病,即西医所谓的胃轻瘫,是由于胃失和降,肠失传化,雍塞为病,进而气机上逆,肠道阻滞,气道不宣,气机阻遏,引起胃饱胀痛等消化不良症状.近年来,有关中药与胃肠运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已取得不小进展,为胃轻瘫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胃轻瘫的实质是胃排空延缓.业已证实,很多中药理气药或方剂具有促进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