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5—氨基水杨酸缓释剂的药代动力学与其与肠道pH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氨基水杨酸缓释剂在美国和欧洲80年代初开始发掘与研究,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入临床,其药代动力学和肠道pH间的关系与其效果有至为重要的关联。本文重点叙述其吸收,分布,蛋白结合?清除,局部与全身性生物利用度,及其与肠道pH和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池肇春 《胃肠病学》2015,(3):188-190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IBS时存在肠道菌群生态失衡,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已提出此种失衡可能与IBS的发生有关。新近研究发现对于感染后IBS(PI-IBS),以益生菌恢复肠道菌群正常比率可取得显著疗效,证实肠道菌群在IB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生态失衡与IBS的关系以及相关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肠道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等组成,是防止肠道内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人机体内环境,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道重要屏障。人类对肠道屏障功能的研究已有近50年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Irving等提出肠衰竭的概念以来,人们对其研究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4.
拌煤粘土含氟量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0年代初调查发现,煤氟不高地区的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氟源主要来自拌煤粘土,并通过动物等实验验证,且已为一些研究工作证实。为探讨拌煤粘土含氟量与氟中毒流行程度的关系及其含氟安全量,我们对其与氟中毒流行的强度作了定量关系调查。  相似文献   

5.
自由基与糖尿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自由基在生物体系中已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老年医学中许多重要问题也都涉及自由基的作用。有人认为,80年代对自由基的研究,与50年代核酸机理研究,60年代末70年代初cAMP研究和晚近对前列腺素的研究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本文对自由基与糖尿病发病及并发症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常熟市肠道线虫感染情况及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常熟市属典型的江南水乡 ,是苏南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5 0、6 0年代蛔虫感染率高达 80 % ,钩虫感染率 2 0 .86 % ,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随着预防工作的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肠道线虫感染率有了一定的下降。进入80年代后 ,为降低肠道线虫的总感染率 ,1987年进行了一次全市肠道线虫抽样调查 ,总感染率 16 .6 8%。之后 ,全市从1993年开始逐步在较大范围内开展重点人群肠道线虫集体化疗 ,并做了防治效果观察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材料与方法1 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法、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肠道线虫虫卵 ,并作虫卵计数。2 化疗对象…  相似文献   

7.
前言     
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束后,卫生部和国家教委又决定在全国开展中小学生常见肠道蠕虫病的综合防治。199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和教委联合下发了《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肠道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自1996年起,我区组织实施了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监测与防治工作。《1996~2001年新疆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监测与防治研究》就是全区广大寄生虫病专业人员在这一时期监测与防治工作取得成果的荟萃。  相似文献   

8.
正应激性心肌病是较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心理、躯体应激、疾病、药物等多种病因均可诱发。早在古时圣经时代、古罗马时期,20世纪40及60年代,学者就已用伤心综合征、"悲伤心脏"描述心理应激与死亡关系,到80年代初Cebelin等报道了无冠心病突然死亡的应激性心肌病病例。该病发病时左心室收缩常呈现特征性章鱼瓶形态,90年代  相似文献   

9.
脑电地形图(BEAM)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脑电成像技术。文章简要回顾其发展历史,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它在临床、科研领域的价值以及最新研究动态。推测更为先进、完善的脑电成像装置的问世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10.
<正>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在20世纪50年代初步开展[1],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其预防卒中的效果肯定,尤其是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的几项大型临床试验证实后,现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2-4]。我国CEA手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我们通过对国内学术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回顾该领域的发展现状,为国内今后CEA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人体与肠道微生物间的互惠共生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传统方法通常建立在体外(共)培养技术之上,但现在已经证实,绝大多数肠道微生物在目前培养技术下是体外不可培养的,因此这种体外(共) 培养技术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分子生物学技术正在该领域里迅速地渗透和广泛地运用,日益突破传统技术和方法的局限,从而有助于我们深刻地揭示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互惠共生的分子机制:人肠道向肠道微生物提供优越的栖息和繁殖环境,其中包括天然的厌氧条件,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适宜的温度和pH等;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影响到人体的营养物质加工、能量平衡、免疫功能、胃肠道发育和成熟及其他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这种互惠共生关系可能是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和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成虫肠道内容物中金属蛋白酶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鉴定日本血吸虫成虫肠道内容物中的金属蛋白酶。 方法 以明胶作底物 ,利用明胶 SDS PAGE分离日本血吸虫成虫肠道内容物 ,将电泳后的凝胶于不同 pH缓冲液和酶抑制剂中进行孵育 ,对其中的金属蛋白酶进行分析和鉴定。 结果 日本血吸虫成虫肠道内容物中存在降解明胶的金属蛋白酶 ,其最适 pH值为 7~ 9。金属蛋白酶抑制剂EDTA抑制其活性。电泳分离获得有活性的酶蛋白 ,该酶是血吸虫感染血清识别的弱抗原。 结论 日本血吸虫成虫肠道内容物存在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13.
基于长期的动物实验,从30年代始,临床对冠心病的观察一直以血酯中胆固醇的含量为指标。60年代初血脂内甘油三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关系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80年代中期,国外有人用活性炭治疗高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的目的旨在观察活性炭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降酯效果,以期发现理想的降酯药物。  相似文献   

14.
肥胖是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会导致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和癌症等。肥胖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然而肠道菌群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肠道菌群种类多样、作用复杂,其与肥胖的关系被广泛研究,肠道菌群能通过各种机制促进肥胖的发展。现就近几年对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关系及肠道菌群导致肥胖的机制做一综述,并对目前基于肠道菌群为干预靶点进行预防治疗肥胖的进展进行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5.
肠道感染和肠道菌群与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近年来,肠道感染、肠道菌群与IBS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此文探讨IBS与肠道感染、肠道菌群的关系以及微生态制剂治疗IBS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失调与肠道疾病的关系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普拉梭菌作为人类最丰富的肠道共生菌之一,其在肠道疾病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此菌的作用机制、抗炎有效成分以及与肠道疾病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卒中死亡率下降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50年代起,美国卒中的死亡率开始下降,60年代和70年代初持续下降,80年代初下降趋势停滞。对美国卒中死亡率下降原因可能的解释是:成功的基础预防,降低了卒中的发病率;改善卒中患者的凶险病情,使卒中的死亡率下降。有关卒中发病率及死亡率变化的这一研究来自明尼苏达州的Rochester区和世界卫生组织的MONICA方案。  相似文献   

18.
克罗恩病(CD)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其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和肠道微生态改变等多因素所致。肠道微生态与CD发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多项证据表明CD患者存在肠道微生态改变,肠道微生态改变与CD发生相关,调节肠道微生态对CD有治疗作用。本文就肠道微生态与CD发病的关系以及治疗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1):571-576
乳糖酶作为肠道重要的功能酶之一,其活性的表达与腹泻密切相关.中药治疗腹泻性疾病具有独特优势,中药治疗腹泻的疗效机制至今尚不明确.本文探究不同因素诱导下的腹泻与肠道乳糖酶活性的关系,中药治疗腹泻与肠道乳糖酶活性的关系,发现不同因素诱导的腹泻会降低肠道乳糖酶活性,中药治疗后提高肠道乳糖酶活性水平.肠道乳糖酶活性的提高与中药作用于肠道黏膜与肠道菌群,帮助修复肠道黏膜、调整肠道菌群有关,中药或许能调控乳糖酶细菌基因的表达提高肠道乳糖酶活性,具体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人体胆汁中含有大量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其能通过胆汁转运到肠道并参与局部免疫反应。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量研究者开始从事胆汁IgA的研究,以尝试找出IgA在胆道中的形成途径和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就胆汁中IgA的形成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