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胸B超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在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经胸B超 (TT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成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的价值。方法  30例ASD行Amplatzer封堵术的患者 ,年龄 13~ 6 5岁 ,平均 (32± 15 )岁 ,术前及术中采用TTE指导封堵 ,术后即刻及术后 1个月 ,3个月分别行TTE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 4例 (80 % )患者术前和术中直接采用TTE指导封堵成功 ,总有效率为 80 % ;5例 (16 7% )患者术前加做食管B超(TEE)选择适应证 ;1例 (3 3% )患者术中加做TEE指导封堵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 ,无急症手术病例。术后即刻TTE彩色多普勒显示 2例 (6 7% )存在微 /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1月TTE显示30例患者的ASD完全闭合 ,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 ,未对毗邻结构产生影响 ,且未见封堵器移位及ASD再通。结论 TTE可用于指导大多数ASD患者行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 (TTE)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AS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 1例住院患者 ,男 12例 ,女 9例 ;年龄 17~ 4 5岁 ;均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证实的继发孔型ASD ,以充盈球囊最大伸展直径加 2~ 4mm为原则选择封堵器型号 ,TTE监测下放置Amplatzer封堵器。随访有无残余分流及是否影响周围瓣膜和静脉功能 ,记录临床事件 (血栓栓塞、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 )。结果  2 1例全部封堵成功 ,TTE监测放置Amplatzer封堵成功 ,手术成功率 10 0 % ;术后即刻及 1天、3天、3个月、6个月、1年复查TTE观察无明显残余分流及影响周围瓣膜功能 ,也无腔、肺静脉狭窄 ,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无封堵器移位和脱落 ,心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例发生频发房性心律失常 ,经心律平 4 5 0mg d治疗 1个月后消失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Amp 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人巨大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TTE监测ASD介入封堵治疗整个过程 ,可以提高一次释放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04—2012年我院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CHD患者76例,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33例、室间隔缺损(VSD)18例、ASD合并VSD 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1例、肺动脉瓣狭窄(PS)3例。ASD、VSD及PDA封堵术均采用国产蘑菇伞Amplatzer法。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封堵成功73例患者(除1例ASD患者,1例VSD患者和1例PDA患者)。随访1~24个月无残余分流及严重心脏事件。结论介入治疗CHD创伤小、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间隔缺损 (atrialseptaldefect,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 ,PDA)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 3例患者 (ASD 19例 ,PDA 4例 )。所有病例均在X线透视、造影及食道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及PDA。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2 3例患者术后 2 4h、1周行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检查 ,有 2例存在残余分流 ,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 91 2 %。术后 6个月随访TTE检查示所有病例均封堵完全 ,无残余分流 ;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 ,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经导管置入Amp latzer封堵器是治疗ASD和PDA的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2例ASD患者行Amplatzer封堵术,均在经胸超声心动图(UCG)及透视监测下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结果12例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UCG显示2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分别于1个月后、3个月后UCG显示残余分流消失,即刻完全封堵率达83.3%。随访2个月至1年,无残余分流及封堵器脱落,肺多血及右心房室增大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在UCG指导下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AS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2例住院患者 ,均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证实为继发孔型ASD ,以充盈球囊最大伸展直径加 2~ 4mm为原则选择封堵器型号 ,应用左上肺静脉法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放置Amplatzer封堵器。结果  12例全部封堵成功 ,手术成功率 10 0 % ;术后即刻及一天、三天、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无残余分流及影响周围瓣膜及静脉功能 ,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一例发生频发房性心率失常 ,经心律平 4 5 0mg/日治疗一个月后消失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人巨大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封堵器放置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超声心动图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中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超声心动图引导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关闭房间隔缺损 (ASD)。方法  15例待外科手术的ASD患者 ,超声检查 [12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3例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检查 ]符合条件而准备行经导管ASD封堵术。在超声及X线引导下 ,以ASD最大伸展径或加 1~ 2mm为标准 ,选择Amplatzer封堵器型号 ,导管送封堵器到ASD处、释放 ,腰部卡于ASD口处 ,两伞贴于房间隔两侧。结果  2例患者ASD最大伸展径 >34mm ,没有相应大的封堵器而放弃封堵术 ,其余 13例成功地进行了ASD封堵。超声测量ASD径非常显著小于ASD最大伸展径 [(16 92± 5 35 )mm∶(2 1 38±5 0 1)mm ,P <0 0 1],平均相差 4 46mm。术后立即、2 4h、1个月及 3个月行TTE检查 ,13例患者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 ,均无残余分流。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 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ASD ,超声在病例的选择、引导封堵器置入及术后疗效观察等方面有极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15%~20%,未经手术治疗的ASD在儿童及成年人先心病中最为常见,以往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行缺损修补术,随着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2002年批准Amplatzer封堵器用于临床后,ASD封堵术已成为治疗的主流方法。目前,国外65%的病例均应用介入性封堵术治疗,使外科直视手术的数量明显下降。因此,熟悉ASD封堵术治疗技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价值。方法 利用TTE选择11例ASD患者进行经导管封堵术。在TTE和X线引导下,经导管将Amplatzer封堵器送至ASD处,用TTE经多切面观察封堵器的位置,适时释放封堵器并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10例封堵成功,1例封堵器放人后固定不理想而放弃手术。8例术后观察无分流,2例有少量分流,次日复查分流消失。结论 TTE对封堵术术前病例选择、封堵器大小的选择、术中监测及术后疗效评价都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Amplatzer和Sideris两种封堵器经导管关闭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14例ASD患者,年龄2.6~43岁,男6例,女8例,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监测引导下,用Amplatzer或Sideris封堵器进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结果 球囊测量ASD直径14~34(24.16±5.16)mm,Sideris封堵5例,成功4例,术中发生补片脱落经外科开胸取出补片并缝合房间隔缺损1例;Amplatzer法封堵9例,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介入封堵ASD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疗效可靠。但Amplatzer法适用范围更广,术后即刻成功率更高,操作更简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经心导管封堵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TE选择适于行Amplatzer式封堵术的继发孔型ASD患者27例,在TTE监测引导下经右心导管应用房间隔封堵器关闭ASD。结果26例ASD获成功封堵,术后即刻、1天、1个月和3个月TTE检查显示封堵器位置稳定良好,无残余分流。结论在TTE引导下行ASD封堵术是一种简便、可靠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应用Amplatzer ASD封堵器介入治疗巨大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所有患者均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测下,按照TTE所测的ASD最大伸展直径加4~8mm或者按所选封堵器周径﹥ASD周径的1/8~1/10选择Amplatzer ASD封堵器,操作采用"心房法"。术后随访行TTE、胸X片线及心电图检查,观察Amplatzer ASD封堵器的位置、形状及与相邻瓣膜的关系,了解肺血及心胸比例的情况,以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63例ASD中,60例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5.2%。术后即刻行TTE检查有6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均于术后72h~3个月内消失;18例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3个月肺动脉压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52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及16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后3个月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早期有7例患者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于出院前全部自行消失;术前8例心房颤动者术后有4例转为窦性心律;术前13例患者合并有完全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消失于术后6个月内,其余4例成为永久性。所有患者X线平片显示:肺血不同程度减轻,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所有成功封堵患者术后封堵器无组织反应、无金属反应,封堵器位置准确稳定,装置无变形及折断,无血栓形成及溶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应用Amplatzer ASD封堵器封堵巨大ASD是安全的,有效的,但在操作中应注意防止封堵器脱落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在引导Amplatzer封堵器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AS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6例先天性心脏病Ⅱ孔中央型ASD患者,经右心导管在TTE和X线实时引导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观察封堵器腰部卡于房缺处、左右心房面的两伞平行、稳定地夹于房间隔两侧,同时TTE检测无残余分流和周围结构的功能障碍。结果106例Ⅱ孔中央型ASD患者,4例封堵失败,101例一次性封堵成功。术后24h、1、5、6个月随访复查TTE,均无残余分流和其他并发症。结论TTE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中作用显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引导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 方法 :4例ASD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 8~ 39( 2 7.75± 13.96 )岁 ,体重 18~ 6 7( 4 2 .0 1± 13.2 0 )kg。在超声和X线透视指导下用Amplatzer双盘封堵ASD。术后重复TEE/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ECG及X线平片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 :4例患者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术中及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经TEE测定的ASD直径范围 13~ 2 8mm ,选择封堵器直径为 18~ 32 ( 2 5 .0± 5 .77)mm。术后 2 4h超声心动图显示 4例ASD完全闭合 ,无残余分流。3例完成术后 1个月、1例完成术后 18个月随访均无再通或封堵器移位。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闭合ASD ,TEE在术前选择病例、术中引导封堵器置入及术后疗效判定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外科手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失败后,需再行外科手术的1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指征为封堵器脱落7例、心脏穿孔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3例、瓣膜关闭不全2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Ⅲ度AVB)、残余漏1例、封堵失败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术后入ICU监护.结果 ASD介入治疗患者中,手术探查ASD直径平均31 mm,较术前诊断的平均26 mm增大.ASD部位为中央型5例,下腔型7例,与术前诊断相符率41.7%,不相符率58.3%.3例Ⅲ度AVB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无手术死亡.结论 房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安全可靠,避免治疗失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Ⅱ孔型心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全组20例,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示ASD存在,所有病例均在透视及经TT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术后24h,1、3及6个月分别行TTE、心电图及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0例ASD患儿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24h,1、3、6个月TTE检查,示心房水平分流消失,未见封堵器对心房壁及二尖瓣、三尖瓣运动产生影响,均未见封堵器移位及ASD再通;X线胸片检查显示术后24h,1、3、6个月肺血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术后6个月右心房、室内径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其临床应用的远期疗效尚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Amplatzer封堵器和Rashkind封堵伞治疗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方法 :42例PDA患者施行Rashkind封堵伞封堵术 (为Rashkind组 )。在施行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术的PDA患者中 ,选出年龄、体重匹配且PDA最小直径≤ 8mm的患者共 42例 (为Amplatzer组 )。对比两种方法治疗PDA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mplatzer组 ,技术成功率 10 0 % ,溶血 1例。即刻残余分流发生率 16 7% ,术后 1~ 18个月 ,均无残余分流。Rashkind组 ,技术成功率 97 7% ,1例患者Rashkind封堵伞脱落至右肺动脉 ,经手术取出并行PDA结扎术。术后即刻和12个月残余分流发生率分别为 83 3%和 41 2 % ,均显著高于Amplatzer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比Rashkind封堵伞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了解经导管封堵术(下称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优缺点,探讨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我们对采用封堵术的30例继发孔型ASD患者(封堵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0例行开胸手术患者(手术组)作对照。结果封堵组与手术组平均年龄、ASD缺损平均直径差异无显著性,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封堵组手术时间、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较手术组明显缩短,且不需输血,术后无疤痕及并发症发生;但平均住院费用较手术组高。提示封堵术在其适应证范围内可替代开胸手术;优良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Amplatzer法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ASD)已逐渐开展,但对婴幼儿仍有较大局限性。1998年以来,我院对6例3岁以内ASD患儿施行Amplatzer封堵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潘朝锌  何贵新 《内科》2010,5(1):10-11
目的评价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术前经胸超声(TTE)检查诊断为继发孔型ASD患者(直径8~31mm),在TTE及透视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术后24h、1个月、3个月、12个月分别用TTE、心电图及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1例置入的封堵器直径为12~34mm,置入全部成功,术后24h经TTE检查,所有病例均完成12个月随访,均无残余分流及并发症。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方法 ,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封堵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