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给予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ADL评分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ADL评分和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干预对提高社区康复中心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改善预后的效果,指导协同护理干预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随访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均明显上升,且高于干预前(P 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MA评分和MBI评分更高(t=6.971、1.742,P 0.05)。观察组满意度为79例(98.75%),对照组满意度为67例(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7,P 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康复中心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0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与探索失能老年患者“四元联动”护理服务体系,提升对失能老年患者的全周期康复照护质量。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7月在我院住院且符合入组条件的460例失能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四元联动”护理服务体系(医院—社区联合护理模式、医养结合护理模式、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院指导质量、社会支持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评价失能老年患者“四元联动”护理服务体系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入院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I评分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且观察组转介社区、养老院、居家的患者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失能老年患者“四元联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能提高失能老年患者出院指导质量和社会支持度,确保患者出院后的后续康复护理质量,促进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或维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及对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电脑产生随机数法将本院10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均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常规协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神经功能、认知能力、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服务态度、护患沟通、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训练评分比较,观察组均较高(P0.05)。出院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HISS)较对照组低,简易心智量表(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运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优化临床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其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吡拉西坦片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到2020年9月安徽省淮北矿工总医院收治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吡拉西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氧化应激水平、脑血流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10.504、-3.655、-9.844、-2.303,P 0.05),且观察组MMSE、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4.949、5.162,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11.875、-5.729,P 0.05),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t=19.013、9.155、12.006、6.530,P 0.05),且观察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550,P 0.05),观察组MMP-3、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8.959、-8.564,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血流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11.437、-6.231、-15.792、-8.753、-14.271、-9.783,P 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4.680、6.386、3.308,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5,P 0.05)。结论 采用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吡拉西坦片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可有效增加患者脑血流量,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腹水型晚期血吸虫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并对两组健教前后生活质量及健教后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活动(t=5.252,P0.05)、日常生活(t=4.356,P0.05)、健康(t=3.102,P0.05)、支持(t=2.468,P0.05)、精神(t=4.560,P0.05)5个主题方面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χ~2=8.658,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能改善患者的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复发率,从而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家庭护理者负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出院后1年的51名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及对应的55名家庭护理者进行随访,采用护理者负担量表(ZBI)[根据ZBI分值高低分为高负担组(39分)和低负担组(≤39分)],对患者的生活满意度量表(LSR)、脑卒中影响量表(SIS)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负担组对应的卒中患者LSR评分得分为[(12.25±5.37)vs(17.09±3.49)],MBI评分得分为[(40.89±24.76)vs(76.09±15.00)]分,两者均低于低负担组的患者(P0.01),护理者的ZBI评分分别与患者的LSR评分(r=-0.659)和MBI评分(r=-0.767)呈负相关。高负担组的卒中患者SIS评分(55.36±8.50)与低负担组患者的评分(58.87±5.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者的护理负担增加会导致所照料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结合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8例,按照住院床位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运动想象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镜像疗法;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8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Brunnstrom分期、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FMA-LE评分、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MA-LE评分高于对照组,Brunnstrom分期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mBI评分、BBS评分、SF-36评分及干预后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mBI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疗法结合运动想象训练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患侧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联合平衡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平衡针治疗,两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平衡能力测试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46、4. 47,P 0. 01)。两组患者平衡功能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30、13. 57,P 0. 01)。两组MBI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02,P 0. 01)。结论在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应用平衡针不仅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而且可有效促进平衡功能的恢复,亦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急诊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急诊2017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6例,根据入院编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在急诊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韶关市两家三级综合医院(粤北、市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各100例,分为粤北医院试验组与市一医院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Orem自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时采用中文版脑卒中影响量表(SIS)测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出院时日常活动能力、情绪、手功能、行动能力及社会参与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应用Orem自理模式有助于增强患者自理意识,缩短康复时间,提高其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8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状况好转之后出院的进行观察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医护人员对实验组进行家庭康复护理,并且每月定期上门对患者进行辅导,并做好统计工作;医护人员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家庭护养,不对患者实施干预指导。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的时候身体状况没有明显差别,6个月后,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和脑病科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评分上实验组的得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研究价值高。此种护理方式应该得到医护人员的普遍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的影响,以及对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采用良肢位摆放、运动训练、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处理;对照组仅进行内科的常规治疗及护理。主要对两组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发生率以百分比表示,对于运动功能则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进行评分,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分。结果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观察组为15.0%,对照组为21.7%;观察组FMA评分以及MBI评分均大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护理能显著降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并且在此基础上能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反馈式健康教育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 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反馈式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ion depression scale,HAM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效果。结果干预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P<0.05),领悟社会支持系统评价3项支持得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反馈式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增加个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联合康复干预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80例该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延续性护理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电话随访指导,延续性护理组患者在出院时接受延续性护理联合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后及出院6个月后的NIHSS量表得分、Fugl-Meyer量表得分、Barthel指数、SAS量表得分、SDS量表得分、SF-36量表得分、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出院3个月后及出院6个月后,延续性护理组患者NIHS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Fugl-Meyer及Barthel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延续性护理组患者SAS及SDS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延续性护理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延续性护理组患者FBG、2 hPG及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延续性护理组患者总满意率(100.0%)高于对照组患者(85.0%)(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联合康复干预在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自理能力,减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血糖,且患者接受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康复护理措施作为论述中心,就综合康复护理对其血糖水平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进行剖析。方法拟定研究样本总量为96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4月—2019年5月,随机将入选患者分成对照组(n=48,常规化康复护理)及观察组(n=48,综合康复护理),观察对比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变化情况。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PG、FPG-2 h及GHb等指标值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入选患者的改善情况显然较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接受干预前的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的两组数据对比可见,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佳(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同时帮助患者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系统化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NIHSS和MB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两组持续4 w。比较两组康复前后平衡功能、上肢肢体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康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51.22±5.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76±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2,P0.05)。观察组康复后简易上肢功能(STEF)评分[(72.31±4.87)分]和Fugl-Meyer(FMA)评分[(51.27±5.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72±7.29)分和(39.27±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0、9.724,均P0.05)。观察组康复后手指主动活动范围(AROM)[(19.32±2.56)°]、最大屈曲角度[(53.17±5.98)°]和最大伸展角度[(38.65±4.97)°]明显高于对照组[(13.09±3.25)°]、[(41.36±7.91)°]和[(27.62±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8、6.523、7.596,均P0.05)。观察组康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70.28±5.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7.83±6.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0,P0.05)。结论虚拟现实康复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和上肢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对其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在院就诊脑卒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为基本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则予以延续护理。观察两组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三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86.90±3.01)分、生活质量评分(84.81±3.26)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56%,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延续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可明显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