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已成为冠心病诊治的主要途径之一~([1]),但术后易发生拔管综合征、出血和血肿等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可导致死亡~([2])。穿刺部位血肿形成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1)穿刺操作不当。穿刺者刺破动脉血管后壁,造成血管后壁渗血引起皮下血肿;穿刺部位过高引起压迫止血困难。(2)凝血障碍。大量使用抗凝剂是发生血肿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老年患者血管脆性大、凝血机制减弱也增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股动脉或是桡动脉进行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介入治疗越来越普及.由于经桡动脉诊治时桡动脉容易发生痉挛,或是头臂干血管迂曲使导管不易到位,仍有不少患者需要经股动脉穿刺途径完成诊治.血管穿刺后止血是经股动脉径路突出的问题,常用的手法压迫止血费时费力,压迫力度不易控制,出血、血肿、栓塞及腰酸背痛等并发症仍然常见,有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正>自1951年Bierman等首次报道经股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以来,股动脉入路一直被认为是脑血管造影的常规入路。作为脑血管病介入的经典入路方式,股动脉入路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穿刺处血肿、动静脉漏、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等不足[1-4]。因此,许多学者开始尝试其他的入路方式如经桡动脉入路。经桡动脉入路心脏造影,最早在1989年被引入,并作为减少穿刺部位并发症及增加患者舒适度而被使用[4-7]。自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血管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60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血肿、骨筋膜室综合征、迷走神经反射、桡动脉痉挛、桡动脉闭塞、动静脉瘘等。结果 860例患者中经桡动脉途径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7.33%(837/860)。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桡动脉闭塞9例(1.08%),血肿8例(0.96%),出血5例(0.60%),迷走神经反射1例(0.12%),动静脉瘘1例(0.12%)。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会有血管并发症发生,但较轻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处理措施。方法:观察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PCI的300例患者,观察有无大出血、血管及脏器损伤、局部血肿、迷走神经反射、桡动脉闲塞、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发生。结果:发生各种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4%,其中压迫止血不当产生的出血2例,均为少量出血;穿刺点周围血肿3例;桡动脉局部血栓形成1例;迷走神经反射2例;发生桡动脉痉挛2例;桡动脉闭塞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经桡动脉行PCI穿刺血管损伤并发症在临床不少见,应注意并发症的防治,术中精细、熟练操作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因操作简便、创伤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其常见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桡动脉闭塞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等[1],血肿合并张力性水泡则鲜有报道,且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手段。本例患者经右侧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并发严重血肿,次日出现大面积张力性水疱,通过采取针对性治疗及相应护理措施后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女性,70岁,主因"间断胸闷、憋气20 d"于  相似文献   

7.
<正>桡动脉路径已成为国内外冠状动脉造影或PCI的首选路径。与股动脉路径相比,桡动脉路径可减少短期净不良临床事件、心源性死亡、全因死亡、出血和穿刺部位并发症。但桡动脉路径也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包括桡动脉闭塞、桡动脉痉挛、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和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桡动脉闭塞[1]。根据2019年发表的国际共识,最近的几项研究表明,尽管在桡动脉路径过程中采取了预防性措施(如增加肝素剂量和缩短压迫止血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患者经鼻烟壶处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PCI的老年女性患者100例,根据穿刺部位不同随机分为鼻烟壶组50例(穿刺鼻烟壶部位)及经典组50例(穿刺常规桡动脉)。观察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置入支架、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动脉瘤及桡动脉闭塞率等情况。结果 2组血管内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手术成功、手术时间、置入支架、术后血肿、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烟壶组桡动脉痉挛、闭塞和总并发症发生率较经典组明显降低(2%vs 8%,2%vs 10%,6%vs 20%,P<0.0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经鼻烟壶桡动脉途径的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及闭塞率更低,安全性好,可以作为常规桡动脉的替代途径应用于冠状动脉诊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38例行PCI治疗的老年CHD患者,术前Allen试验均为阳性,根据穿刺入路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对照组经股动脉入路行PCI治疗。观察记录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记录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7%、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PCI术治疗老年CHD患者安全有效,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股动脉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暴露时间、穿刺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观察对照组患者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观察组患者术侧桡动脉搏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局部血肿发生率、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动静脉瘘发生率、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足背动脉异常搏动,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术侧桡动脉异常搏动。结论经桡动脉入路PCI较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佳,能有效减少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血管受到穿刺或导丝、导管的损伤,损伤部位就可能出现并发症。纵隔血肿是相对少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以危及生命,因此术中一旦出现需谨慎对待,并应综合考虑给予正确处理,以减少风险,同时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评价其效果。方法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6例,术前常规行改良Allen试验,阳性者行经右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5.7%,2例失败,无出血、夹层、血肿等血管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无桡动脉闭塞。结论 经皮穿刺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新途径,具有止血容易、术后无须卧床休息和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导管法血管造影术及腰穿主动脉造影一、造影剂引起的并发症。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肾功能不全。最近的统计约占10~12%,大部分能自愈,但小部分发展为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可能与术前禁水及造影剂对肾的直接影响有关,对原有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更危险。其他不良反应的原因甚多,这类反应在过去有过敏史或对造影剂有反应史者发生更多。二、导管法血管造影:有三种并发症。 (1)位于穿刺部位者最常见,包括血肿形成、局部血管血栓形成、延迟性出血、局部感染、动静脉瘘及假性动脉瘤等。以穿刺血管血栓形成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临床工作中,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的优势以及可行性。方法对在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需行冠脉介入治疗(TRI)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对、分析,观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穿刺成功有110例,成功率为98.21%,而术后并发症:桡动脉发生痉挛3例,术后穿刺部位出现小血肿有1例,前臂出现肿胀有1例,血管迷走痉挛1例,共有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3%。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EVAR)时采用微穿刺技术建立股动脉入路与传统穿刺技术建立入路的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种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治疗的49例EVAR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7例(50条肢体)采用微穿刺技术建立股动脉动脉入路;22例(34条肢体)采用传统18G穿刺针穿刺建立入路,术后采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闭合器止血。初期评价终点包括穿刺点局部血肿形成(≥2 cm)、假性动脉瘤形成、以及血管闭合器使用数量和术后CTA股动脉直径以及局部穿刺点组织厚度.结果:微穿刺组较传统穿刺组入路相关总并发症率低(P0.005)。血管闭合器使用数量相比传统穿刺法更少。结论:经皮穿刺EVAR修复术使用微穿刺技术建立动脉入路是安全有效的,其成功率较高,并发症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经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病历资料,记录操作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等资料.结果 83例患者中80例顺利完成操作,其中超选颈内动脉造影38次、颈外动脉造影5次、椎动脉造影49次,成功率96.4%.3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包括桡动脉痉挛(2例)、上肢胀痛(4例)、皮下血肿(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脉搏减弱(1例)等.结论 经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为诊断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手术血管入路主要分为经股动脉途径及经桡动脉途径。经股动脉途径因操作简便、可通过更大内径的器械仍为众多医疗单位所喜爱采用。术后血管并发症主要为血管穿刺部位淤血、皿肿、假性血管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 对2006年5月-2009年12月住院的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1 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成功率98.9%,术后并发症:桡动脉痉挛7例;术后穿刺部位小血肿16例,前臂肿胀11例,术后拔桡动脉血管鞘时发生血管迷走反射1例,桡动脉搏动减弱5例,桡动脉闭塞1例,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和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对664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并发症46例,其中桡动脉前臂血肿15例,经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10例(并发假性动脉瘤2例),动-静脉瘘2例,血管迷走反射7例,肺栓塞、造影剂过敏各2例,硝酸甘油过敏1例,消化道出血5例,。肾功能损害2例。经及时处理,上述并发症均治愈。提示对冠脉介入治疗后出现并发症患者经严密观察和规范处理可控制其发展,减少和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常规入路分为桡动脉入路和股动脉入路。桡动脉入路具有穿刺口并发症少, 患者舒适度增加和术后制动时间短等优点, 越来越多的介入医师倾向选择经桡动脉入路行介入治疗。但目前这两种途径的优先选择仍有争议, 因此我们旨在回顾经桡动脉对比经股动脉途径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文献, 来阐明经桡动脉入路在安全性和可行性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