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增生性息肉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胃增生性息肉的作用。方法 将胃增生性息肉 (息肉直径 3~10mm)合并Hp感染的 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各 24例 )。治疗组患者接受四联治疗,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克拉霉素、枸橼酸铋及替硝唑,疗程 2周。对照组仅接受替普瑞酮治疗。受试者在纳入试验前及治疗结束后 1~12个月接受定期胃镜检查和Hp测定。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 22例及 21例患者完成整个研究。治疗组有 19例 ( 86. 4% )Hp得到根除,在用药后 1~12个月,平均(6. 5±1. 1)个月随访中,Hp根除者中 15例(78. 9)胃息肉消失。而在试验开始后12个月,对照组患者的胃息肉和Hp情况未发生变化 (P<0. 01 )。结论 大多数胃增生性息肉在根除Hp后消失,患者如同时患有胃增生性息肉和Hp感染,在行息肉摘除术前可先尝试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胃炎患者肠上皮化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接受胃镜检查的60岁及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499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肠化生组186例和非肠化生组313例,分别观察每组胃黏膜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性粒细胞浸润、腺体萎缩、淋巴滤泡等病理表现.结果 肠化生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息肉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158例胃息肉患者分为Hp阳性(+)组与阴性(-)组。结果 Hp(+)组平均年龄较Hp(-)组显著高,男患比例显著多于Hp(-)组,胃黏膜中度异型增生比例较Hp(-)组显著高,Hp(+)组胃息肉多发生于胃窦与胃体,息肉直径较Hp(-)组更大(P0. 05)。结论胃息肉合并Hp感染与男性、高龄、息肉位置、息肉直径、胃黏膜异型增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平 《山东医药》2011,51(9):78-79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异常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分析影响NAFLD的因素。方法比较71例糖耐量异常伴有脂肪肝患者和59例糖耐量异常不伴有脂肪肝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仪谷氨酰转移酶、糖化血红蛋白和HOMA-IR水平。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OMA.IR、TC、TG、WHR是NAFL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高TG和胰岛素抵抗是糖耐量异常合并NAFLD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临床特征及其影响患儿饮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176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分析其临床特征;评估两组饮食习惯并将其分为合理饮食组(n=92)与不合理饮食组(n=84),两组均进行一般资料调查,并通过分析可能导致患儿发生不合理饮食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均有不同程度上腹部不适、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口臭等临床症状,其中以上腹部不适多见,胃镜下均可见明显异常,如胃黏膜充血、红斑糜烂等;不合理饮食组在心理状态、是否使用慢性胃炎治疗药物、家庭影响、饮食习惯等方面与合理饮食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理状态、经常服用解热镇痛药、家庭影响、饮食中缺乏蛋白质摄入等均是影响患儿饮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儿以上腹部不适、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为主,通过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红斑糜烂等;而影响患儿饮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LP-1受体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血糖、血脂和体质量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糖、调脂和抗炎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血脂、体质量和脂肪沉积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脂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和肝脏脂肪沉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GLP-1受体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具有良好调节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体质量和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予常规三联西药抗菌及温中健脾中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三联西药抗菌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症状改善、Hp转阴率、胃镜检查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72.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在Hp转阴率及胃镜下胃黏膜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远期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对脉压(PP)及代谢综合征(MS)指标改变的情况。方法对167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脂肪肝组)的临床改变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与非脂肪肝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脂肪肝组的体质指数(BMI)、PP、平均动脉压(MAP)、腰围(WC)及腰身比值(腰围/身高,WHt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脂肪肝组伴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及MS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多伴有多种代谢指标异常,遏制脂肪肝的形成和发展,应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患者使用参松养心胶囊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窦性心动过缓伴宣性早搏患者1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使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结果两组均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照组患者的疗效要明显低于观察组,同时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患者使用参松养心胶囊可提升疗效和安全性,对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黄色瘤(GX)发生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有GX的12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同时间段内胃镜检查无GX的100例住院患者作为非黄色瘤组,比较两组的血糖、血脂水平,体质指数、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以及胆汁反流、萎缩、肠上皮化生、溃疡、息肉、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胃癌等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黄色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高于非黄色瘤组(P0.05),且黄色瘤组的Hp感染率、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胃黏膜萎缩、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胃癌癌前病变等发生率高于非黄色瘤组(P0.05)。对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LDL水平升高、Hp感染、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胃癌及癌前病变与GX显著相关,且为GX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DL偏高、Hp感染、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胃癌与GX的发生显著相关,且均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息肉的特点、不同胃息肉与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胃镜下确诊为胃息肉的1 07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胃息肉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分析其Hp感染率,胃息肉的大小、位置、单发(多发)、病理类型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纳入研究的1 078例胃息肉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7;胃息肉的最高发病年龄在60~79岁;Hp感染率为42.2%;长期口服PPI者(>4周)以增生性息肉多见;多发息肉的直径以0.2~0.5 cm多见,单发息肉以>0.5~1.0 cm多见。胃息肉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胃体(41.3%)、胃窦(34.1%)、胃底(20.9%)、胃角(2.0%)、幽门管(1.7%);炎性息肉最为多见,其次为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最少见。息肉不同直径、位置、单发(多发)、病理类型与Hp感染的关系不同,合并Hp感染的息肉好发于胃窦部(P<0.05),以0.2~0.5 cm的多发性息肉最多见;Hp感染的胃息肉中,主要为炎性息肉(23.2%)和增生性息肉(18.8%),然而Hp阴性胃息肉中构成比最高为胃底腺息肉(24.0%)。胃底息肉以脾胃湿热证(48.0%)为主,腺瘤样息肉以胃络瘀阻证(81.2%)为主;不同直径的胃息肉,中医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有Hp感染的胃息肉患者以脾胃湿热证为主(73.1%)。[结论]胃息肉患者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中老年高发,最常见的胃息肉发生部位在胃体、胃窦,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炎性及增生性。合并Hp感染的胃息肉多在胃窦部,多为炎性、增生性、脾胃湿热证。掌握胃息肉的特点及其与Hp感染的相关性有助于临床指导治疗和随访,预防癌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脂肪肝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的患者中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探讨两者对代谢的影响.方法 以上海宝钢集团股份公司2001年1月~2002年12月参加体检的职工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在该研究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为14.08%,其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为11.16%;转氨酶异常的患病率为3.17%,脂肪肝患者中转氨酶异常的患病率为11.7%,转氨酶异常的患者中脂肪肝患病率为51.9%.根据是否患有脂肪肝和转氨酶异常,将研究人群分组后,发现在转氨酶异常的两组间(伴有和不伴有脂肪肝),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肥胖的患病率无差异,但伴有脂肪肝组的血脂、血糖、血红蛋白的水平以及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空腹血糖异常(IFG)及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脂肪肝组(P<0.01);而在患有脂肪肝两组间(伴有和不伴有转氨酶异常),转氨酶异常组的年龄、BMI、血压和血红蛋白的水平以及肥胖和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转氨酶正常组(P<0.01),而血脂、血糖的水平及高脂血症、IFG、糖尿病的患病率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单纯脂肪肝对血脂、血糖的影响要大于其对BMI、血压的影响.脂肪肝患者出现转氨酶异常,可能不仅仅是肝脏损伤的表现,还可能是年龄增长、肥胖和高血压加重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唾液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抗原与慢性胃炎活动性以及胃黏膜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与不典型增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246例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唾液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分别比较不同胃病患者唾液中Hp抗原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慢性活动性胃炎组唾液中Hp抗原阳性检出率为74.29%(26/35),明显高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组46.92%(99/211)(P<0.05)。慢性胃炎组患者唾液中Hp抗原的阳性检出率为45.98%(80/174),慢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肠化)组唾液中Hp抗原阳性检出率为52.63%(20/38),慢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组唾液中Hp抗原阳性检出率为68.18%(15/22),慢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组唾液中Hp抗原阳性检出率为83.33%(10/12),结果显示,慢性胃炎伴中重度肠化或不典型增生组与慢性胃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唾液中存在高Hp检出率现象,口腔可能为Hp的重要寄居地,口腔内Hp感染程度与胃炎活动程度及部分胃黏膜癌前病变有关,慢性活动性胃炎或伴中重度肠化或不典型增生患者口腔内Hp检出率明显增高,口腔内Hp是否需行根除治疗,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160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联合治疗,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荆花胃康胶丸,治疗4 w后观察两组患者Hp的根除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中59例(73.8%)Hp得到根除,67例(83.8%)慢性胃炎症状得到缓解,7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组77例(96.3%)Hp得到根除,71例(88.8%)慢性胃炎症状得到缓解,3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荆花胃康胶丸治疗组的Hp根除率与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三联疗法能够提高Hp根除率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老年Hp感染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石性胆囊炎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行胆囊切除术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92例,年龄(49.53±11.96)岁,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记录术前13C呼气试验、术后胆汁和胆囊黏膜Hp DNA及磷脂酶A2(PLA2)活性、胆囊壁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mRNA表达相对量、胃上皮化生率和胆囊排空率,同时,选取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3例为对照组,年龄(50.15±12.32)岁;比较各组患者相关参数异同。结果结石性胆囊炎组患者13C呼气试验、胆囊黏膜和胆汁Hp DNA检测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患者胆汁及胆囊黏膜PLA2活性和胃上皮化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胆囊壁CCK-A受体mRNA表达相对量和胆囊排空率明显低于Hp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结石性胆囊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作用机制涉及多种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老年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营养状态、体质量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49例接受放疗的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营养干预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分析比较2组病人在放疗前、放疗开始1月、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1月的营养状况、体质量及焦虑/抑郁指数。结果 (1)放疗前后,营养干预组营养评估分数保持稳定,对照组放疗开始后1月、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1月时的营养评估分数明显高于放疗前;放疗开始后1月、放疗结束时对照组的营养评估分数明显高于相同时间点营养干预组。(2)放疗前后,营养干预组体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对照组在放疗开始1月、放疗结束时平均体质量明显低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时对照组的平均体质量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点营养干预组。(3)营养干预组各个时间点焦虑指数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放疗开始1月、放疗结束时的焦虑指数明显高于放疗前;放疗开始1月、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1月时对照组的焦虑指数明显高于相同时间点营养干预组。(4)放疗前后,营养干预组的抑郁指数保持稳定;对照组放疗开始1月、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1月时的抑郁指数明显高于其放疗前和相同时间点营养干预组。结论营养干预治疗可以维持老年头颈部肿瘤放疗病人的营养状态,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PU)和胃息肉(GP)的发生相关。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是Hp致病的重要毒力因子,而白细胞介素-9(IL-9)是具有抗炎效应的细胞因子。目的:探讨CagA、IL-9在Hp感染伴PU和GP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4年3月于惠东县人民医院就诊的Hp感染伴PU(Hp+PU组)或Hp感染伴PU和GP患者(Hp+PU+GP组),无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agA、IL-9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CagA、IL-9表达。结果:Hp+PU组、Hp+PU+GP组血清Ca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Hp+PU+GP组血清IL-9水平显著低于Hp+PU组(P0.05)。Hp+PU组、Hp+PU+GP组CagA+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中,CagA+患者血清IL-9水平均显著低于CagA-患者(P0.01),Hp+PU+GP组CagA+患者血清IL-9水平显著低于Hp+PU组和对照组CagA+患者(P0.05)。Hp+PU组、Hp+PU+GP组胃黏膜CagA阳性面积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p+PU+GP组又显著高于Hp+PU组(P0.05)。Hp+PU组、Hp+PU+GP组胃黏膜IL-9阳性面积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p+PU+GP组又显著低于Hp+PU组(P0.01)。结论:CagA+Hp感染可能与PU和GP的发生有关。IL-9参与了Hp感染诱导的免疫应答,且可能对Hp感染所致的PU和GP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石性胆囊炎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行胆囊切除术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92例,年龄( 49.53±11.96)岁,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记录术前13C呼气试验、术后胆汁和胆囊黏膜HpDNA及磷脂酶A2( PLA2)活性、胆囊壁胆囊收缩素(CCK)-A受体mRNA表达相对量、胃上皮化生率和胆囊排空率,同时,选取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103例为对照组,年龄(50.15±12.32)岁;比较各组患者相关参数异同.结果 结石性胆囊炎组患者13C呼气试验、胆囊黏膜和胆汁Hp DNA检测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患者胆汁及胆囊黏膜PLA2 活性和胃上皮化生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P<0.05),胆囊壁CCK-A受体mRNA表达相对量和胆囊排空率明显低于Hp阴性组(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结石性胆囊炎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作用机制涉及多种因子.  相似文献   

19.
胃息肉的类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的差别。方法收集5年来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18899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14碳呼气实验检查。统计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的Hp感染情况。结果其中胃息肉患者250例,Hp感染率64.0%,增生性息肉中145/215例Hp为阳性,胃底腺息肉中15/35例Hp为阳性,统计学显示增生性息肉与胃底腺息肉Hp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增生性息肉与Hp关系较胃底腺息肉密切,其Hp感染率显著高于胃底腺息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体质量指数(BMI)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患者648例,根据MCI诊断标准分为MCI组216例,对照组432例。收集既往病史资料,计算BMI,其中低体质量45例,正常体质量279例,超重244例,肥胖80例,分析BMI与MCI的关系。结果 MCI组年龄、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病程、尿素、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较对照组明显升高,BM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受教育年限、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正常体质量比较,低体质量患者MoCA评分明显降低,MCI患病率明显升高,超重和肥胖患者MoCA评分明显升高,MCI患病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重和肥胖患者MCI患病率分别为62.2%、41.6%、24.2%、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体质量比较,超重患者发生MCI的风险降低(OR=0.413,95%CI:0.200~0.851,P=0.016)。结论在一定范围内BMI可能为老年人MCI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