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人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探讨高危型腺瘤与TGF-β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近几年经结肠镜检出的82例老年患者(≥60岁)结肠息肉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类型,并与96例中青年组(20~59岁)患者结肠息肉相比较。选取其中结直肠息肉标本110例,结直肠癌10例,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GF-β1、Smad3、Smad4在各组中的表达,并分析高危型腺瘤中TGF-β1、Smad3、Smad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老年人结肠息肉的检出率高于中青年组,随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病理类型以腺瘤为主。TGF-β1、Smad3、Smad4,在息肉组、结直肠癌组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其表达与高危型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均不相关。高危型腺瘤和DukesA期结直肠癌中TGF-β1、Smad3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而Smad4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人大肠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及病理类型是其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TGF-β1通路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TGF-β1、Smad3可能在结直肠腺瘤的癌变早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杰  史勇 《山东医药》2010,50(51):88-90
目的探讨TGF-β1和Smad4在结直肠腺瘤癌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30例结直肠腺癌、28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TGF-β1、Smad4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腺癌组织中TGF-β1mRNA、蛋白明显高于而Smad4 mRNA、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结直肠腺瘤组织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P均〈0.01);TGF-β1 mRNA与Smad4 mRNA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5,P〈0.05)。结论 TGF-β1、Smad4均参与了结直肠腺瘤的癌变过程,Smad4低表达通过负反馈作用使TGF-β1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外源Smad7基因对原代肝星状细胞(HSC)活性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灌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D大鼠原代HSC,并予转化生长因子口。(TGFβ1)刺激,同时分别以重组腺病毒AdSmad7和对照病毒AdGFP感染原代HSC,RT—PCR法检测TGFβ1、Smad3 mRNA、Smad7 mRNA在HSC中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SC中a一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和Smad7表达。结果RT—PCR显示,与TGFβ1对照组比较,AdSmad7组Smad7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但TGFβ1、和Smad3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与其他各组比较,AdSmad7组HSC胞质中Smad7表达最高,α—SMA表达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Smad7可在HSC中高效表达;外源Smad7基因可阻断TGFβ1,对HSC的活化作用,但对Smad3和TGFβ1,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Smad3、Smad7基因表达与肝纤维化发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Smad3和Smad7编码基因在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注射四氯化碳(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模型,按诱导时间将动物随机分为1、4、8周及正常对照组4例,行肝组织胶原VG染色,转化生产因子(TGF)β1免疫组化检测,同时分别以RT-PCR、Western blot检测原工分离HSC的Smad3、Smad7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胶原生成逐渐增多,TGFβ表达增强。与正常对照相比,各期肝纤维化大HSC中Smad3mRNA表达增加(P<0.05),注射CCl4后1周,Smad7mRNA较正常一过性升高(P<0.05)。第4周和第8周表达水平则持续下降(P<0.01),Smad3和Smad7的蛋白表达与其mRNA基本一致。结论:Smad3和Smad7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不同的介导作用,提示通过靶向性阻断HSC Smad3信号和(或)加强Smad信号有望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间质转分化过程中细胞信号转导分子(Smad)2/3和Smad7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HK-2细胞复苏后用RPMll640培养基加10%胎牛血清在37oC、5%CO: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分为3组,对照组加入等量RPMI1640细胞培养基,诱导组予5μg/L TGF-β1,药物组予5μg/LTGF—β1+50μg/mL褐藻多糖硫酸酯。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mad2/3、Smad7表达,图像分析技术分析Smad2/3、Smad7表达阳性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培养第3天,对照组HK-2细胞呈铺路石样上皮细胞形态特点;诱导组细胞呈长梭形,类似纤维细胞;药物组细胞以上皮细胞为主,少数细胞呈梭形。与对照组比较,诱导组细胞Smad2/3表达增强,Smad7表达减弱;与诱导组比较,药物组细胞Smad2/3表达减弱,Smad7表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诱导组细胞Smad2/3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Smad7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显著下降;与诱导组相比较,药物组细胞Smad2/3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显著下降,Smad7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褐藻多糖硫酸酯可能通过影响TGF—β1信号转导通路中Smad2/3和Smad7的表达发挥抑制HK-2间质转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中诱导系膜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作用。方法培养第4代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组:对照组;TGF—β(5、10ng/ml)组;TGF—β+Staurosporine组;药物组:atRA(10^-3、10^-6、10^-9mol/L)预处理24h后,再加TGF—β(10ng/ml)共培养。分别提取4、12、24h细胞总蛋白,用Western blot法测CTGF蛋白和Smad2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外源性TGF—β刺激下,CTGF、Smad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TGF—β组比较,药物组CTGF、Smad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各组不同时间段内Smad2蛋白和CTGF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TGF-β可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CTGF和Smad2蛋白的表达,atRA可以抑制其表达,且此作用可能与Smad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基因印迹丢失在结直肠腺瘤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可促进多种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其表达受基因印迹调控,IGF-Ⅱ基因印迹丢失(LOI)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目前较少见IGF-Ⅱ与结直肠腺瘤关系的研究报道。目的:分析结直肠腺瘤中IGF-Ⅱ的表达及其基因印迹状态,初步探讨两者在结直肠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4例正常结直肠黏膜、12例增生性息肉和53例结直肠腺瘤组织中IGF-Ⅱ的表达,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分析IGF-Ⅱ基因印迹状态。结果:IGF—Ⅱ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其表达在正常结直肠黏膜、增生性息肉和腺瘤组织中逐级递增(P<0.05)。正常黏膜、增生性息肉和腺瘤组织的IGF—Ⅱ杂合子基因型比例分别为42.9%、41.7%和60.4%。杂合子标本中,腺瘤组织的IGF-ⅡLOI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和增生性息肉(68.8%对16.7%和20.0%,P<0.05)。结论:IGF-Ⅱ LOI可能是导致IGF—Ⅱ蛋白表达增加,促进结直肠腺瘤发生以及向腺癌演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中Smad7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ad7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印迹法方法检测K562细胞与TGF-1共育前后Smad7 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K562细胞中具有Smad7的表达,且可由外源性TGF-β1短暂诱导,Smad7的表达及变化在转录及翻译水平上基本保持一致。结论:Smad7参与K562细胞TGF-β信号的传导,Smad7与TGF-β1之间存在自身调节负反馈通路。  相似文献   

9.
Smad信号传递途径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实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转分化作用与其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的关系。方法:以细胞间粘连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作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观察指标,借助细胞培养、蛋白印迹和基因转染等方法,检测TGF—β1引发的Smad信号途径的变化,和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作用。将含有Smad7基因表达质粒转染HKC细胞,观察高表达的Smad7蛋白对TGF—β1作用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①TGF—β1作用HKC细胞10min即可磷酸化HKC细胞内Smad2/3蛋白,而且此作用可持续48h以上;②TGF—β1作用HKC细胞6h即可下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24h后能诱导该细胞表达α-SMA,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③转染Smad7表达质粒的HKC细胞,可拮抗TGF—β1诱导HKC细胞表达α-SMA以及下调E—cadherin蛋白表达的作用;④应用特异性MAP激酶抑制剂(PD98059和SC68376)和PI3激酶抑制剂(Wortmannin)均不能拮抗TGF—β1的作用。结论:TGF—β1诱导的上皮细胞转分化作用是依赖其引发的Smad信号途径,阻断该信号传递途径则能够拮抗TGF—β1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Smad表达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Smad3、Smad7表达与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冠状动脉结扎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为对照,8周后处死大鼠。测量心室重量/体重,血液动力学,非梗死区胶原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心肌各部位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Smad3 mRNA、Smad7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室重量/体重,左室舒张末压,非梗死区胶原含量均增加;梗死区、梗死边缘区、非梗死区及右室TGFβ1 mRNA和Smad3 mRNA的表达增加,而Smad7 mRNA表达降低。结论TGFβ-Smad传导通路参与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过程。Smad3对心室重构有促进作用,而Smad7对心室重构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和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GFβ1RⅡ)mRNA与Smad3、smad17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止常对照组,模型组、培哚普利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四氯化碳皮下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于造模第4周开始分别予以培哚普利和缬沙坦灌胃。采用RT-PCR检测肝组织TGFβ1与TGFβ1RⅡ mRNA;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GFβ1、Smad3及smad7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检测肝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肝组织羟脯氢酸和血清透明质酸。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经培哚普利或缬沙坦治疗大鼠肝内TGFβ1与TGFβ1RⅡ mRNA表达明显下降、以及smad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Smad7的表达增加。TGFβ1与Smad3的免疫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浆,Smad7主要在肝细胞浆表达,上述物质在两种药物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培哚普利或缬沙坦治疗后肝组织羟脯氨酸及血清透明质酸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肝小叶结构均趋于正常,纤维间隔明显变溥。结论培哚普利或缬沙坦均能有效地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或间接抑制肝内TGFβ1与TGFβ1RⅡ mRNA及Smad3表达,并促进Smad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药肝炎平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脏TGFβ1及其受体TβR Ⅰ,TβR Ⅱ水平和 Smad3,Smad7及前胶原α2(Ⅰ)(Colla2)mRNA 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8R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A组)以及肝炎平治疗组(B组).N组每日以生理盐水10μL/g灌胃,A 组及B组用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B组 4wk后开始以肝炎平10μL/g灌胃给药,A组同时以生理盐水10μL/g灌胃,每日1次.9 wk 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TGFβ1及其受体TβR Ⅰ,TβR Ⅱ的表达, RT-PCR检测胞内信号蛋白Smad3,Smad7以及 Coila2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GFβ1、 TβR Ⅰ、TβRⅡ、Smad3、Colla2表达明显增强,Smad7表达明显下降.经肝炎平治疗后大鼠肝脏TGFβ1及其受体TβR Ⅰ,TβR Ⅱ表达均比模型组减弱(TGFβ1:4.30±0.16 vs 4.18 ±0.17.P<0.05;TβR Ⅰ:4.35±0.14 vs 4.24± 0.10.P<0.05;TβRⅡ:4.37±0.11 vs 4.27±0.08. P<0.05).肝炎平同时下调Smad3和Colla2 mRNA的表达(Smad3:0.93±0.05 vs 0.90± 0.41.P<0.05;Colla2:0.95±0.03 vs 0.92±0.03. P<0.05),上调Smad7 mRNA的表达(0.84±0.05 vs 0.87±0.03,P<0.05).另外,肝炎平组大鼠肝脏病理变化显著改善.结论:肝炎平对大鼠肝纤维化肝脏TGFβ1/ Smad信号通路有明显的影响,能抑制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 TGFβ1.及其受体TβR Ⅰ,TβRⅡ蛋白表达,下调Smad3 mRNA,上调Smad7 mRNA的表达, 并最终下调了作为主要细胞外基质的Colla2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背景: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关键步骤,其过程受多种血管生成因子调控。目的:研究血管生成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受体TβR Ⅰ 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bFGF、TGF-β1和TβR Ⅰ的表达,并与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进行比较,分析三者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bFGF、TGF-β1和TβR Ⅰ表达阳性率增高,与正常结直肠黏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三者的表达与肿瘤Dukes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bFGF、TGF-β1和TβR Ⅰ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背景: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是一种由错配修复基因种系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为其分子生物学特征之一。目的:利用5个微卫星位点建立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和癌组织的微卫星基因型,探讨HNPCC的MSI发生情况和MSI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源自33个HNPCC家系的腺瘤28例和腺癌14例,其中4例为同步腺瘤-癌;以32例散发性结直肠腺瘤和24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作为对照。选用BAT25、BAT26、D2S123、D5S346、D17S250五个微卫星位点行荧光标记聚合酶链反应(PCR),以GeneMapper软件分析PCR产物。通过与正常黏膜微卫星序列PCR片段长度进行比较,判定腺瘤和癌组织的MSI情况。结果:HNPCC腺瘤和癌组织MSI-H发生率分别显著高于散发性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64-3%对3.1%,71.4%对12.5%,P〈0.05)。4例同步腺瘤-癌均表现为MSI—H.其腺瘤和癌组织的MSI类型不同。结论:HNPCC腺瘤和癌组织MSI—H发生率高。同步腺瘤一癌来源于不同克隆。MSI检测可作为HNPCC的临床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15.
探讨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在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对肝癌组织TGFβ受体Ⅰ、TGFβ受体Ⅱ、Smad2,Smad4,Smad7蛋白和mRNA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结果显示肝癌组织TGFβRⅡ、Smad4 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及癌旁组织显著降低,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Smad7/Smad4比值显著升高。提示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被抑制,使TGFβ1介导的抗增殖信号不能正常下传,可能是肝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常胃组织及胃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3、Smad7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胃癌组织标本60例,正常胃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Smad3、Smad7在正常胃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胃癌组织中,TGFβ1、Smad7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胃组织中(P<0.05),Smad3的表达明显低于在正常胃组织中(P<0.05)。低分化胃癌组织中,TGFβ1、Smad7的表达明显高于在高中分化胃癌组织中(P<0.05)。TGFβ1、Smad7在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P<0.05),Smad3高于在有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P<0.05)。结论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中比较,TGFβ1、Smad3、Smad7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且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结直肠组织Smad4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变化、Smad4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与结直肠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方法 应用RT-PCR方法及测序、半定量RT-PCR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各自检测43例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3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12例健康人结肠黏膜组织.结果 4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有25例(58.14%)Smad4 mRNA检测到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率(58.14%)及表达水平(0.73±0.25)均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88.37%,0.95±0.29)、腺瘤组织(90.63%,1.01±0.37)和健康人黏膜组织(100.00%,1.18±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结直肠癌组织(60.5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7.03%)、腺瘤组织(25.00%)和健康人黏膜组织(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4蛋白表达的阳性率结直肠癌组织(44.19%)明显低于癌旁组织(81.40%)、腺瘤组织(87.50%)和健康人黏膜组织(9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浸润深度加深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也随之下降.结论 Smad4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能有关,可作为重要的生物学标志及病期评估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Syndecan-1是一种由硫酸乙酰肝素链和硫酸软骨素链修饰的I型跨膜蛋白多糖,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表面,与肿瘤的多种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目的:研究Syndecan-1在结直肠腺瘤和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腺瘤和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56例结直肠腺瘤、42例腺癌和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Syndecan.1mRNA和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yndecan-1mRNA和蛋白在重度异型增生腺瘤和腺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结肠组织和轻、中度异型增生腺瘤(P〈0.05),正常结肠组织与轻、中度异型增生腺瘤之间以及重度异型增生腺瘤与腺癌之间其表达无明显差异。Syndecan-1mRNA和蛋白表达与腺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以及是否合并结直肠腺瘤无关。结论:随着结直肠腺癌恶性程度的增加,Syndecan-1表达显著降低。Syndecan-1介导的细胞间黏附破坏在结直肠癌的致癌机制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通过靶向其下游基因SMAD家族成员4(Smad4),调节结直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敏感性的机制研究。[方法]根据结直肠患者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将其分为耐药组以及非耐药组,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TGF-β1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患者体内Smad4磷酸化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中Smad4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采用CCK8检测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TGF-β1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01),耐药组患者血清中TGF-β1的表达量高于非耐药组(P<0.001)。癌组织中Smad4磷酸化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耐药组患者癌组织Smad4磷酸化水平高于非耐药组(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耐药组血清中的TGF-β1表达水平与Smad4磷酸化程度呈正相关性。进一步证实TGF-β1刺激可增加结直肠癌细胞的耐药性;敲减Smad4后,结直肠癌细胞的耐药性下降。[结论]TGF-β1可通过靶向Smad4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对奥沙利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张峰 《山东医药》2014,(31):44-46
目的:观察Smad7及Smad4蛋白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活检留取的正常头颈部组织中的Smad7蛋白、Smad4蛋白、TGF-β1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三者间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①TGF-β1和Smad7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F分别为5.71、7.31),而Smad4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F为14.92),P均<0.05。②随肿瘤分化程度增高,TGF-β1及Smad7蛋白表达呈降低趋势(F分别为11.2、12.8)、Smad4蛋白呈升高趋势(F为7.91),P均<0.05;Smad4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呈负相关、Smad7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P均<0.05),TGF-β1表达与肿瘤直径无明显相关(P>0.05);Smad4蛋白表达在淋巴结转移者明显低于无转移者(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Smad7蛋白及TGF-β1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③Smad4蛋白表达与TGF-β1呈负相关(r=-0.32),与Smad7蛋白呈正相关(r=0.39),P均<0.05。结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mad7、Smad4蛋白表达异常,且可能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参与肿瘤的侵袭、分化;检测两者(尤其是Smad4蛋白)可为临床分期、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