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自体骨髓干细胞(ABMSCs)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利用ABMSCs移植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重建。但是关于ABMSCs 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的报道却较少。鉴于此,本课题组在临床上对此进行了反复探讨并采用在体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心肌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从雄性SD大鼠的胫腓骨获取并培养,在体外用DAPI标记后,股静脉回输.4周后在对照组,糖尿病心肌病组(DCM组)及移植组(Msc组)间经心脏超声、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及PT-PCR方法分析会属基质蛋白酶(MMP)-2、MMP-9及组织型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剂(TIMP)mRNA的表达,并分析MMP-2的蛋白活性,Western blot法分析肌钙蛋白T(cTnT)表达.结果 DCM组左心室后肇厚度(LVPW)和心肌动脉密度低于对照组(t=4.35,P<0.01),MSC组高于DCM组(t=4.86,P<0.05).DCM组TIMP-1 mRNA和MMP-2活性低于对照组(t=3.67,P<0.01),MSC组高于DCM组,但仪MMP-2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1).结论 经静脉移植MSC能诱导血管的新生,诱导MMP及TIMP的表达,改善心肌重构,但不足以影响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自体移植于扩张型心肌病后的增殖分化情况和对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1)扩张型心肌病(DCM)细胞移植组(n=12);(2)DCM对照组(n=12);(3)DCM假手术组(n=12);(4)正常对照组(n=10)。分离培养DCM细胞移植组MSCs后,前3组动物用盐酸阿霉素建立兔DCM模型,第4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建立成功后第3周,将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的MSCs自体移植到细胞移植组心肌内,对照组注射培养基,假手术组只开胸,不做注射。4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各组动物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并取移植区心肌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以观察移植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另选部分心肌组织做HE染色查看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各组心功能明显受损。细胞移植4周后,可以在移植组心肌内找到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且一部分表现为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染色阳性,一部分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阳性并参与形成新生血管,其他组中没有发现。且细胞移植组心功能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有明显改善。组织学检查示前3组均有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MSCs自体移植到DCM后有可能增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和血管内皮样细胞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其中约35 %的DCM为家族性DCM(FDC).目前对FDC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研究者们在FDC治疗的实验室研究中,分别采用基因治疗、细胞移植的手段治疗DCM大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基因结合细胞治疗FDC也为研究者所关注,本文就此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ABMMNCs)经冠状动脉移植对伴有异常Q波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学院心内科住院的8例体表心电图伴有异常Q波的原发性DCM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ABMMNCs移植;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行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术后3个月和6个月,8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虽然较术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术后心电图仍存在异常Q波,与术前无差异。结论经冠状动脉移植ABMMNCs,未证明能改善伴有Q波的DCM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扩张型心肌病(DCM)目前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DCM患者体内抗心肌自身抗体和炎性因子失调所介导的心肌免疫损伤在DCM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针对相应免疫靶点治疗(如免疫吸附、药物阻断抗心肌抗体作用途径、中药免疫调节和细胞移植等)是近年研究者探索DCM临床免疫治疗的热点,它们将有助于实现在规范化心力衰竭的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改善DCM心脏功能和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主要表现为以单侧或双侧心室扩大,同时伴有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肌病,其病因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基础,进而改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左心室辅助装置、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移植和基因治疗等方法,因为多种原因无法真正根治DCM。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DCM取得了巨大进展,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干细胞在移植后可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增加心肌收缩力、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肌供血,进而提高心功能。尽管干细胞的作用机制、转归及移植后远期不良反应尚未完全明确,移植干细胞种类及植入方法选择等问题也存在很多争议,但干细胞移植仍被看作是未来一种非常有前景的DCM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ABMMNCs)经冠状动脉(冠脉)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1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按患者的意愿分成两组移植组(n=10)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冠脉转运将ABMMNCs移植入心肌组织内;对照组(n=6)只进行相关的药物治疗;两组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移植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明显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较术前明显降低,左心房内径(LAD)也较术前明显降低。而对照组的LVEF,LVDd及LVSd虽然较6个月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无恶性心律失常和其他合并症发生。结论ABMMNCs经冠脉移植,可以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改善心脏功能,而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老年心肌梗死(MI)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老年MI患者76例,分为骨髓干细胞移植组(n=46)和对照组(n=30),骨髓干细胞移植组除常规治疗外,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在冠脉造影时经导管注入冠状动脉内.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用超声心动图、血浆脑钠肽(BNP)和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和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结果 术后随访1年,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移植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分别由(43.1±5.6)%、(44.9±7.5)%增加到(54.8±4.6)%、(50.1±7.1)%;BNP测定显示移植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由(696±102)pg/ml、(680±93)pg/ml下降至(303±89)pg/ml、(396±88)pg/ml;SPECT显示移植组和对照组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分别由(25.8±8.5)%、(26.2±6.4)%降低至(14.8±4.6)%、(20.4±7.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组在移植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干细胞治疗老年MI患者安全可行,术后能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及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及其对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 从无骨髓浸润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本人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经放化疗等预处理后,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其中恶性淋巴瘤4例,粒细胞肉瘤1例,并观察其对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结果 MSCs联合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5例,MSCs输注过程顺利,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移植后造血恢复过程中,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9.4(8~11)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2.2(10~14)d.结论 MSCs联合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性好,未见明显副作用.结果 提示输注MSCs可促进造血恢复,但其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例)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上行经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再加用奥曲肽,对照组(19例)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上加奥曲肽.观察患者治疗后的腹围、食欲、尿量、双下肢浮肿、腹水消退情况及血清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80只健康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DCM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只(建模中死亡5只,建模后又处死5只)。将体外分离培养的ADMSCs移植入治疗组DCM大鼠,同时将以相同体积的IMEM培养基移植入对照组DCM大鼠。术后4周,处死动物留取心脏,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DMSCs植入后存活及分化情况。于细胞移植术前、术后4周,将两组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检查,测定、比较心功能的指标。结果 ①注药4周后,根据留取大鼠心脏的大体形态、病理切片及心功能指标,提示DCM大鼠模型建立成功。②移植术后4周,于移植部位可见DAPI标记的ADMSCs,同时,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发现部分DAPI阳性细胞,TnT染色也为阳性,且排列方向与心肌细胞一致。③移植术后4 周, 对照组与ADMSCs治疗组比较,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明显减少(P<0.01);左心室每搏量(SV)、心脏射血分数(EF)、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均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 ADMSCs移植可在心肌内存活,并可分化为心肌细胞, 改善DCM大鼠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骨髓干细胞(BMSCS)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PBSCS)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我们对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2007年3月-2009年6月16例BMSCS移植和14例PBSCS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进行对比,探讨不同来源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后遗症是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种顽固性疾病,对脑梗死后遗症的病人,临床治疗应用中药治疗、针灸、理疗等,疗效甚微.随着干细胞临床应用技术的研究,通过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给脑梗死的治疗带来了突破性进展.本文重点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经腰穿移植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骨髓干细胞移植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骨髓干细胞移植被认为是治疗各种肝脏疾病最具潜力的措施之一,其在肝纤维化中的应用研究也日益增多.但肝纤维化本身的慢性病程及病理特征使骨髓干细胞移植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此文针对应用于肝纤维化的骨髓干细胞的移植优势、移植部位、输注途径、种植分化、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作一阐述,为从事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者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内皮细胞移植对损伤组织的修复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骨髓成年多能干细胞(MAPCs)体内外诱导分化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MAPCs.应用10 ng/ml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骨髓MAPCs进行体外诱导分化2~3周,使其定向分化成为血管内皮细胞.采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免疫组化以确定诱导分化的效果.将标记BrdU的MAPCs自体移植于犬心肌内,观察局部微环境对于骨髓MAPCs的分化能力.结果应用10 ng/ml VEGF孵育骨髓MAPCs 2~3周,可见MAPC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形态呈鹅卵石样;形成血管样结构;细胞vWF免疫染色阳性.移植于心肌内的MAPCs在体内形成新生血管,血管内皮BrdU染色与vWF染色均阳性.结论骨髓MAPCs可在体外VEGF诱导下或在体内微环境作用下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骨髓MAPCs可为损伤组织的移植修复治疗提供内皮细胞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s)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常规抽取骨髓,分离制备MBMCs悬液。对150只成年雄性近交系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170mg/kg,qd,连续2d,建立DCM模型。造模2周后,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45%为标准入选试验组,将大鼠随机分成移植组(28只)、对照组(26只)和假手术组(26只),开胸,直视下在左心室前壁行心肌注射。移植组注射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MBMCs悬液10μl(含5×106个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假手术组仅开胸和关胸。于移植后4和8周,分批分组进行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容积(LVEDV、LVESV)减小(均P<0·01),短轴缩短率(FS)和LVEF增大(均P<0·01);左室收缩压力(LVPES)、压力速率最大值(dp/dtmax)明显升高(均P<0·01),而左室舒张末压力(LVPED)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心腔呈进行性扩大,心肌室壁运动功能障碍明显,心功能逐渐恶化,在第4周时,2组分别有3只和2只出现心室腔反流,反流量0·002~0·006ml;在第7和8周时,分别有2只和1只出现反流,量较4周多,最大达0·011ml。结论:MBMCs移植可有效防止DCM心室腔扩大,促进血管和心肌再生,修复受损心肌,有效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DM)下肢缺血性血管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17例(28条)DM缺血性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从髂骨取自体骨髓血300ml,体外分离单个核细胞悬浊液40 ml,多点肌注到缺血下肢.术后第1天至3个月观察各项指标.结果 移植后7~14 d患肢疼痛减轻,患足冷感改善;3个月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9条患肢行走间距延长.11例踝肱指数增加,溃疡面不同程度缩小;3例影像学复查示不同程度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移植3个月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加(P均<0.01);未出现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M下肢缺血性血管病简单、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是引起心力衰竭(心衰)和心脏移植的主要原因。DCM的发病机制有很多种,其中遗传因素起关键作用,许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已被发现与DCM相关。本篇综述概括了近几年DCM的遗传研究进展,并总结了截止到目前发现的与DCM易感性相关的SNP,旨在为DCM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仍普遍存在植入失败、移植相关病死率高、移植后并发症多、治疗费用昂贵等问题.我科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减低剂量预处理骨髓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SAA13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