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同时扫描肺动脉、下肢深静脉的联合成像检查技术.方法 15例疑为肺动脉栓塞的病人在16层螺旋CT上行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CT后处理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结果 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同时存在者8例,单纯肺动脉栓塞者2例,单纯下肢动脉栓塞者1例,二者均正常者4例.不同重建层厚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子.肺动脉、下肢静脉增强后的CT值显著高于栓子的CT值.结论 16层螺旋CT联合肺动脉、下肢静脉成像能为肺栓塞的诊断提供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启良  张爱华  黄建宁  陈炯  周忠学  梁真  何飞 《内科》2009,4(4):511-51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期间,应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进行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脑血管,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评价其诊断病变的价值。结果28例中诊断出颅内动脉瘤3例,动脉狭窄25例。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血管性病变具有无创、快捷、经济、安全、准确性较高等特点,在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的应用中与DSA检查互补也可得到更完整的信息,可作为临床颅内血管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足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强  王平凡 《山东医药》2009,49(3):43-4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足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足部损伤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获得CT轴位图像,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结果本组足骨正常5例,跟骨粉碎性骨折8例,跟骨粉碎性骨折后致慢性骨髓炎、骨质疏松4例,距骨骨折5例,骰骨骨折2例,楔骨骨折4例,跖骨骨折4例。MPR+VR联合处理得到的图像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单纯MPR及轴位断层图像(P均〈0.05)。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图像质量高,有利于足部骨折的诊断,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制订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例被证实的在肺动脉栓塞患者,行血管造影(CTA)检查,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结果肺动脉增强后的CT值显著高于栓子的CT值,同时,CT横断面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重建等处理清晰地显示了肺动脉栓塞的部位和栓子形态。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的栓塞部位和血栓栓子的形态,对肺栓塞的诊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明通 《肝脏》2014,(8):619-620
目的研究比较MRI与螺旋CT对于原发性肝癌病灶诊断的临床价值情况。方法随机抽取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患者30例,且患者都采取过螺旋CT与MRI两项影像技术检查。以数字法随机分成MRI组(30例)和螺旋CT组(30例)。MRI组患者与螺旋CT组患者均运用MRI技术和螺旋CT进行研究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诊断准确性。结果 MRI组诊断出原发性肝癌的例数为29例,明显多于螺旋CT组诊断出原发性肝癌的例数1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组诊断为优者占比80.00%(24/30),优良率为96.67%(29/30),均显著高于螺旋CT组的50.00%(15/30),60.00%(1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过临床研究调查,对于原发性肝癌病灶的诊断,采用MRI检查更优于螺旋CT,是临床对于原发性肝癌辅助诊断的可靠手段,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孔凡彬  曹伟  黄海东 《山东医药》2007,47(29):55-56
对82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及仿真内镜(VE)行后处理,分析评价不同后处理方法 诊断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中的价值。结果 MPR判断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最高,MIP最低。认为16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方法 各有其优缺点,在诊断中应以横轴位图像结合MPR为主,VR、MIP和VE为辅。  相似文献   

7.
背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预防和诊断食管静脉曲张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诊断和分级中的价值。方法:纳入肝硬化患者50例,在4周内分别行内镜和多层螺旋CT检查。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读片,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食管静脉曲张的敏感性,确定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关联性和差异性。结果:以内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两位放射科医师以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食管静脉曲张的敏感性分别为95.1%和97.6%,AUC分别为0.913和0.717。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有关联性(P〈0.001),无差异性。多层螺旋CT检查的依从性优于内镜检查(P〈0.001)。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诊断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具有较高的价值,可指导临床选择预防和治疗方案,且较内镜检查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支气管镜检术确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12例患儿的多层螺旋CT轴位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重建(VRT)的图像。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可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最准确、最简易又安全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能谱CT和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比较。方法 选取47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螺旋CT、能谱CT和MRI诊断,比较不同扫描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47例患者经三种扫描方法检查,发现能谱CT诊断的真阳性患者36例(76.59%),常规CT为30例(63.83%),MRI为34例(72.34%),三种方法诊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例胆管细胞癌患者中,MRI诊断7例,能谱CT和螺旋CT检查均为4例;能谱CT扫描和MRI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2.3%和89.2%,均优于常规CT(76.6%,P<0.05),能谱CT诊断的准确率为72.5%,MRI为69.7%,常规CT为50.0%(P<0.05);此外,能谱CT扫描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常规CT或MRI(t=7.69,t=9.03,P<0.05);在小于1 cm的肝癌中,常规CT、能谱CT和MRI扫描的灵敏度分别为53.13%,90.63%和90.63%, MRI扫描和能谱CT均高于常规CT扫描(P<0.05)。结论 能谱CT扫描和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方面,其灵敏度和准确率均优于螺旋CT扫描,在诊断小肝癌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MRI在诊断胆管细胞癌方面优于能谱CT或螺旋CT扫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别对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重建图像行影像学评价,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对照。结果58例患者共757(87.0%)节段的冠状动脉(血管直径≥1.5 mm)成像,638节段(84.3%)可用于多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共发现狭窄101节段,多层螺旋CT发现狭窄104节段,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96.8%。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无创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范璞  吉中国  梁决寅 《山东医药》2011,51(27):40-4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老年颈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颈性眩晕患者35例,采用GEDiscoveryLS16层螺旋CT,经SmartPrep软件掌控增强扫描时相,对所有患者作MSCTA,应用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和高级血管分析软件(AVA)方法处理数据。结果35例患者成功重建70条椎动脉,其中椎动脉正常20条,异常(椎动脉局部狭窄)50条(轻度24条、中度21条、重度5条)。AVA全程满意显示椎基动脉,VR除8支寰椎段椎动脉显示不满意外,其余各段均满意显示。结论MSCTA结合适当的后处理技术,能很好的显示正常和异常椎—基底动脉及其邻近解剖结构,对颈性眩晕的病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技术在66例肺结节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经临床表现发现的疑似肺结节患者78例,通过螺旋CT扫描技术以及病理学诊断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诊断阳性率为87.2%(68/78),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为97.1%(66/68)。螺旋CT与病理学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扫描技术在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与病理学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技术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6例脑膜瘤患者进行增强螺旋CT扫描,将采集的图像信息传入工作站对其进行多种重建。结果脑膜瘤瘤体明显强化,瘤体与周围结构的三维空间关系在VR重建图像上显示最清晰。结论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在脑膜瘤的诊断中更具优势,特别有助于外科手术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对骨盆骨折动脉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脉成像对骨盆骨折动脉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骨盆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动脉造影(MSCTA)检查,将图像在工作站上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图像重建(MPR)进行后处理,分析骨折周围的血管走行和损伤情况.结果扫描图像双侧髂总动脉,双侧髂内髂外动脉及其分支均显示清晰,轴位及多种方法重建后见32处骨折周围血肿内中小动脉旁造影剂漏出影,1例髂内动脉截断影,均经手术证实.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较好显示骨盆骨折后骨盆血管的损伤情况,对骨折造成的动脉损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缺点是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马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马凡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2例患者CT血管成像均表现为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升主动脉最大径平均70.1mm。8例合并夹层动脉瘤,其中Debake Ⅰ型7例、Ⅱ型3例、Ⅲ型2例。内膜剥离长度从13mm至髂动脉分叉水平,内膜剥离处到主动脉瓣环高度平均20.1mm。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VR)显示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显示升主动脉瘤内撕裂内膜以及瘤周血肿范围与手术结果一致,仿真血管内窥镜(VE)可观察到破口和真假腔的形态。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为马凡综合征治疗方式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CAD)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45例应用64排螺旋CT疑诊为CAD的糖尿病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指标,评价64排螺旋CT在CAD诊断中的价值。对3568支冠状动脉血管进行选择性CAG检查,将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与C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显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是一项可靠的CAD诊断方法,作为一项非创伤性检查技术,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并与颈动脉血管B超比较,评价其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一致性。CTA图像重建后,对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进行测量。并进一步分析颈动脉狭窄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1.19例患者共检查76条颈动脉,CTA与超声检查结果一致的共有47条,两者的一致性为62%,两者间一致性检验(K=0.404,P〈0.001)。2.在76条被检查的动脉中,CTA图像重建后测量,得到58条动脉无狭窄,5条轻度狭窄(0%~29%),11条中度狭窄(30%~69%),2条重度狭窄(70%~99%)。其中重度狭窄的两条动脉分别狭窄88.66%和70.43%。19例病人中,经CTA检查无颈动脉狭窄者为9例,有颈动脉狭窄为10例,患者的颈动脉发生率为53.6%。3.颈动脉狭窄与高胆固醇相关,与年龄、血压水平、空腹血糖、TG、LDL、HDL均无相关性。结论CTA与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一致性较好,而且可以检测到超声不易发现的细小钙化斑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是临床诊断颈动脉硬化及狭窄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手段。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并且与高胆固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唐一兵  陈炯  黄建宁 《内科》2008,3(4):514-516
目的了解气管支气管结核的早期16层螺旋CT影像表现,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支气管结核的价值。方法对22例经手术病理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的气管支气管结核分别进行MPR重建成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支气管结核的16层螺旋CT表现有以下特点:(1)多支段受累,好发于上肺叶及中肺叶;(2)病变支气管范围长,多为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连续或间断受累;(3)管腔多为不规则狭窄;(4)管壁多为不规则增厚,密度增高或钙化。22例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中,16支病变支气管表现为支气管壁不同程度向心性增厚,内壁呈浅波浪状。22例均合并肺内结核,肺内结核病灶多数分布于病变支气管所属肺组织。结论16层螺旋CT对显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累及范围有一定的优势,对支气管结核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赵菁 《山东医药》2010,50(26):69-70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一次性增强扫描在高危胸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高危胸痛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先平扫,再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后,当CT值为110-120 Hu时开始扫描),平面重建R-R间期各时相图像。采用专用软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应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观察冠状动脉(冠脉),应用电影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肺动脉,应用多平面重组(MPR)、CPR、VR重建并观察主动脉。结果本组27例均可获得肺动脉段以上分支、胸主动脉、冠状动脉左右主干及主要分支的清晰图像,共发现冠状动脉狭窄24例(42支),其中,狭窄位于左前降支11例(23支)、左回旋支3例(8支)、右冠状动脉7例(6支)、左主干2例(3支)、其他分支1例(2支);发现肺动脉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1例。结论 16排螺旋CT一次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情况,在高危胸痛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螺旋CT检查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2例临床疑为输尿管结石而B超、尿路X线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U)等检查未能确诊的患者行螺旋CT检查(其中7例将获得容积图像行三维立体重建处理)。结果确诊输尿管结石30例(93.8%),5例三维立体成像显示结石引起肾盂、输尿管扩张及结石周围组织水肿等继发性改变。认为螺旋CT检查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