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 PRCA)是一种以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和骨髓红细胞系造血不良而粒细胞、巨核细胞系生成并无异常为特征的血液病。自1922年 Kaznelson 首次报道后,本病报道日渐增多。其发病率约占再障总数的3%,分类亦日趋详尽(见表)。本文重点讨论获得性纯红再障。  相似文献   

2.
近年发现,少数病毒性肝炎患者出现肝外并发症,且病死率较高,现加以浅述。一、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 再障是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之一。此并发症自1955年Lorenz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均有陆续报道。平均发病年龄在20岁左右,小儿较少见。据青木统计,在继发性再障中,约5%的患者由病毒性肝炎并发。并发再障的时间与肝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其  相似文献   

3.
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导致贫血多见,但导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病例少见。本文报告1例HIV感染导致纯红再障病例,并进行1年随访。1临床资料某男,24岁。入院前7天饮酒后出现面色苍白,活动后感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全身乏力明显等症状。4天前于院外就诊。检查示贫血(血红蛋白45g/L),并行骨髓穿刺检查(报告未见),予以输注红细胞悬液后症状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以"贫血待诊"于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 )是一种因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造血系统疾病。近年来 ,国内已陆续报道抗 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 (简称抗 T细胞单抗 )治疗再障 ,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院应用抗 T细胞单抗 ( CD3 ,由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研究室提供 )治疗再障 1 2例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1 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1 7~ 63岁。病程 1个月~ 1 0年。重型再障 型 ( SAA- ) 2例 , 型 ( SAA- ) 1例 ,慢性再障 ( CAA) 8例 ,纯红再障 ( PRCA) 1例。 1 2例患者…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血液病之一。为寻找敏感的实验指标,我院血研室对20例再障及9例再障胎肝单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前盾进行了抗碱血红蛋白(简称HbF)值变化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抗痫药长期应用可引起多种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包括淋巴瘤,后者虽然少见,但严重威胁病人生命.本文综述抗痫药致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及处理措施,供临床医师参考.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 抗痫药引起再障少见,发病率尚不清楚,以美芬妥因引起多见.卡马西平引起的再障多见于治疗三又神经痛患者.扑痫酮、三甲双酮、乙琥胺、苯乙酰脲、甲琥胺及苯妥因钠亦有引起再障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疗效,我院自1984年来。采取654-2骨髓内注射,加用康力龙、左旋咪唑、硝酸-叶荻碱四种药物(简称四联疗法)治疗再障23例(均符合1981年全国廊坊会议制定再障标准诊断),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3~51岁,病程2月~20年,急性再障1例,其余为慢性再障。  相似文献   

8.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衰竭性疾病,以全血细胞减少以及所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等临床表现为特征。目前通常将AA分为非重型再障(NSAA)、重型再障(SAA)、极重型再障(VSAA)〔1-3〕。目前的治疗策略主要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和免疫抑制治疗(IST),通常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环孢素A(CsA)作为一线治疗〔1〕。虽然这两种  相似文献   

9.
人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在体外能抑制骨髓造血干细胞集落形成。从而考虑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血清中有否该样因子活性,以期探讨TNF 活性与再障发病关系。材料和方法30名正常人血清采自献血员。30例再障血清来自本院住院患者(按宝鸡全国再障会议诊断标准),未分型,未经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急性再障)约占全部再障的7.6%,占重型再障的70%。本病发病急骤,贫血呈进行性加剧,常伴严重感染及内脏出血.外周血网织红细胞(RC)<1%,中性粒细胞(PMN)<0.5×10~9/L,血小板(PT)<20×10~9/L。骨髓增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已知可由放射线、药物等化学物理因素引起,最近有一些关于肝炎后发生再障的报告,有的仍原因不明。曾经发现再障的骨髓细胞存在着增殖、分化、成熟及释放障碍,可是这些障碍的发病原理一直不大清楚。最近,有人认为再障的发生是与骨髓干细胞受损以及骨髓微环境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楚,多数患者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长期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有发生淋巴增殖性疾病(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LPDs)危险[1],特别是合并EBV(Epstein-Barr virus,EBV)、HBV感染的患者~([2])。再障可先于、同时、或继发于LPDs。本文报道1例慢性再障患者免疫抑制剂治  相似文献   

13.
脾切除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已有七十余年历史,此法简单易行,也能为一些基层医院所掌握。近年来已广泛地有选择地开展脾切除治疗再障从而使慢性再障疗效有了明显的提高,国外报告脾切  相似文献   

14.
药物可引起各种血细胞减少,分别叙述如下.1 药物所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药物所引起的血细胞减少中以再障最为严重,虽然其发病率远低于药物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粒缺)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可能发生再障的药物很多,根据WHO 药物监护中心报告257例药物性再障中,60%发生于以下几种药物:保泰松、羟基保泰松、氯霉素、消炎痛、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苯妥英钠、  相似文献   

15.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临床表现为单纯贫血,骨髓中红系细胞显著减少,患者多伴有胸腺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引起全血细胞减少,引起纯红再障者少见,我们曾收治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性,43岁。因反复面色苍白伴乏力5年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脂肪和成骨能力的变化,研究骨髓MSCs成脂分化的异常在再障患者红髓脂肪化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再障患者及正常人的骨髓,观察其一般生物学特性,并在体外诱导其向脂肪、成骨细胞分化,同时用RT-PCR方法检测成脂肪、成骨特异基因的表达时间,比较再障患者和正常对照MSCs向脂肪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不同.结果 原代培养7 d,再障组贴壁细胞克隆形成率为(19.30±4.77)/(5×105 MNCs),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47.72±3.46)/(5×105 MSCs)(P<0.05).在培养初期,再障组MSCs与正常对照MSCs增殖能力相似,但在连续传8代后,其增殖能力降低.再障组MSCs体外诱导成脂滴早,诱导分化的脂肪细胞leptin(瘦素)基因表达早.再障组MSCs体外诱导成骨形成钙化结节少,碱性磷酸酶活性低,诱导的成骨细胞osteocalcin(骨钙素)基因表达晚.结论 再障患者MSCs成脂分化能力增强而成骨分化能力降低,可能在再障的病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分型进行了不少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从而推动了本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将再障分型的情况扼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CsA、GM-CSF和Epo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 1 997年 6月~ 1 999年 7月应用环孢菌素 A(Cs A)、重组人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和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Epo)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重型再障 ) 1 2例 ,与 1 993~1 996年用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叶酸、B族维生素等传统方法治疗的 1 5例比较 ,疗效明显提高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治疗组 1 2例 ,其中重型再障 型 5例、重型再障 型 7例 ,年龄 1 4~ 45(平均 2 8)岁。对照组 1 5例 ,其中重型再障 型 6例、重型再障 型 9例 ,男7例、女 8例 ,年龄 1 4~ 53(平均 30 )岁。1 .2   治疗方…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开展胎肝细胞悬液输注(简称:FL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研究进展较快,且有一定的疗效。作者以多年来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结合87年6月全国第四届再障学术会和11月全军第二届血液学术会,收到48篇FLA治疗再障的论文中资料完整的共930例进行综合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的治疗较过去有了进展,但严重的再障患者预后仍然不良,近年来用茛菪类药治疗再障取得了一定疗效。最近我们又试用莨菪类药治疗再障16例,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