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ANCA、ASCA血清学检测与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岁恩病(Crohn’s disease,CD)。目前,对IBD的诊断是在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和放射学检查、内镜及病理学检查,并存排除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炎症基础上做出的。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在IB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血清免疫特异性抗体标记物的研究较多,这些抗体包括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pANCA)、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抗胰外分泌腺抗体、大肠埃希氏菌外膜孔道蛋白C、I2抗体等,这些抗体的检测可能在IBD的诊断、活动度、分层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方面都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罗贯虹  王新  吴开春 《胃肠病学》2010,15(11):641-645
我国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危重病例也逐渐增多。现有的IBD治疗主要着眼于控制活动性炎症和调节免疫紊乱,常用药物有5-氨基水杨酸类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对危重及难治性病例疗效有限,且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干细胞移植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也是近年来IBD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既往干细胞移植治疗IBD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行回顾,着重介绍近年来该领域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组慢性复发性疾病,病因未明,与肠道免疫机制有关,遗传和环境因素在IB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IBD有增多趋势,对IBD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发现分子和细胞介质在肠道免疫炎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出现了环孢菌素、粘膜保护剂、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和白细胞去除术等新方法。本文就IBD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隆恩病(Crohn's disease,CD)。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1]。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感染、免疫、遗传、精神心理因素及肠道菌群失调等。现治疗IBD的主要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5.
正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营养不良是IBD常见的肠外表现之一,是炎症性肠病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营养不良与IBD的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生活质量及医疗负担等密切相关,营养支持治疗对IBD的疗效已被认可,IBD患者应该记录营养不良并  相似文献   

6.
炎症性肠病与肠道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可能的病因包括由基因决定的宿主易感性、黏膜免疫和肠道微生态环境三者的相互作用.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肠道菌群与IBD发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关于肠道病原微生物在IBD发病机制及其引起的一系列免疫学、微生态学、病理生理等方面的变化出现了研究和报道,同时微生态制剂在肠道免疫调节、控制炎症反应等方面的优点已有许多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证明,其中微生态制剂之一益生菌在IBD应用较普遍,本文就IBD与肠道菌群研究进展及益生菌制剂治疗IBD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IBD)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目前,关于I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免疫、感染、遗传和精神等因素有关。近年来关于血清免疫特异性抗体标记物的研究较多,这些抗体包括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以及抗细菌抗原抗体等。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就IBD血清学标志物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原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多为青壮年发病,并发症多。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干细胞因子治疗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可以为IBD的治疗提供新的机会。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干细胞因子治疗IBD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肠道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免疫抑制剂在IBD患者中广泛应用,且对于IBD治疗有效,但是这些药物诱发淋巴瘤的发生报道越来越多,尤其以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为甚.AZA治疗IBD是否使淋巴瘤风险增加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对于AZA在IBD临床应用、诱发淋巴瘤发生的可能机制、风险评估等进行讲述.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以复杂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改变为基础的疾病,涉及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异常免疫反应、肠上皮细胞和血管系统提供的重要屏障的破坏,并且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药物治疗及手术切除等传统治疗方式存在明显的不足。近年干细胞因其生物学特性开辟了治疗IBD的新型方法。本文就传统方式治疗IBD的不足进行概括,并对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IBD的安全性、有效性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11.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细胞,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研究显示免疫紊乱在IB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MSC的免疫调节特性为治疗IBD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本文就MSC的免疫调节效应及其在IB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杨庆帆  曾志荣 《胃肠病学》2013,18(2):118-121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近年其发病呈上升趋势。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免疫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33(IL-33)是新近发现的炎症因子,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其参与IBD发病。本文就IL-33在IBD炎症进展和黏膜愈合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Moving toward a stem cell-based therap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Crohn's disease (CD) and ulcerative colitis (UC), the two major form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 are rising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modern hygienic lifestyle is probably at the root of a disease where, in genetically susceptible hosts, the intestinal commensal flora triggers dysregulated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Current therapies ranging from anti-inflammatory drugs to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s, remain inadequate. Advance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ell populations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tic processes and recent findings on the regenerative, trophic and immunoregulatory potential of stem cells open new paths in IBD therapy. Hematopoietic 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re catalyzing the attention of IBD investigators.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pivotal fi ndings for stem cell-based approaches to IBD therapy and collects the encouraging results coming in from clinical trials.  相似文献   

1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IBD临床表现复杂,除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外,还有皮肤、骨骼、肌、肺、肝、胆、肾脏等多个器官或系统的肠外表现.肝胆并发症因其与IBD愈后密切相关而受到关注.肝胆系统病变包括药物性肝损伤、胆结石、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显性疾病,但是另外症状隐匿、特异性不强,且部分独立于肠道炎症外的免疫性肝病,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gitis,PSC)、小胆管性PS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PSC/AIH重叠综合征以及lg4相关性胆管炎容易被忽视.本文就与IBD相关的免疫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应激可干扰神经系统,进而通过脑-肠轴的交互作用引起免疫紊乱,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是一种与应激反应密切相关的神经内分泌肽,其家族成员通过与受体结合,调节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在协调应激相关内分泌、自主神经、免疫、行为等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在慢性肠道炎症中,脑和肠黏膜中的CRF系统成员被激活以调节肠道局部和中枢免疫反应。本文对CRF在IBD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炎症性肠病(IBD)是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其发病与环境、遗传因素相关,传统治疗包括抗炎和抑制免疫等治疗.新近的研究提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IBD有效,此文就HSCT治疗IBD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7.
肠神经胶质细胞(EGC)是给予肠神经元支持和营养成分的细胞,具有维持肠神经系统(ENS)和上皮黏膜的完整性以及调节神经活动的功能。EGC可能在肠道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中起积极作用,EGC通过细胞因子和细胞受体的表达充当抗原提呈细胞的角色并与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了解EGC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关系有助于阐述IBD的病理生理基础,并对新的药理学干预的研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量研究表明,腺苷及其受体调控肠道的运动、分泌、感觉、免疫和炎症反应等,在IB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为IBD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拟对腺苷及其受体在IB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主要对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内质网应激和肠道微生物这五个方面在IBD中的新观点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