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型(HIV-1)相关痴呆或HIV相关痴呆(HIV associated dementia,HAD),也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痴呆复  相似文献   

2.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广泛推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已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传染病,目前AIDS患者生存期延长,预期寿命已接近一般人群。目前中国面临着一个庞大的AIDS群体,AIDS的疾病谱已由机会性感染逐渐转变为非AIDS相关性疾病,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AIDS人群中常见的肺部疾病[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群趋于老龄化,我国老年AIDS患者数量更是急剧上升,AIDS患者易患COPD,预后较差,病死率高,研究AIDS与COPD之间作用及影响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就AIDS合并COPD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自1983年发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以来,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3 400万例HIV感染者~([1]),截止2011年AIDS患者死亡人数已达170万例,我国为2.1万  相似文献   

4.
从1981年美国报道第一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开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在全球迅速蔓延,迄今为止,已累计感染7000余万人,其中1/3已经死亡。我国 AIDS 疫情也  相似文献   

5.
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以来,目前统计全世界已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 AIDS 患者7000余万。我国在1985年报道了第1例 AIDS 患者,此后 HIV 阳性人数迅速增加至85万,分布在全  相似文献   

6.
HIV和HCV混合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致病因子。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是丙型肝炎的致病因子。HIV感染和HCV感染有着相似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要垂直传播,因而HIV和HCV混合感染也很常见。  相似文献   

7.
肺孢子菌是一种可以导致机会性感染的真菌,可导致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发生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c pneumonia,PCP),最常见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也可见于其他严重的免疫缺陷患者,如恶性肿瘤、白血病、器官移植者等[1-2]。近年来糖皮质激素在各种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亦可导致较多不良反应,感染是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导致非AIDS患者并发PCP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且这类患者疾病发展迅速、致死率高,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发展,国内外一些临床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甚至骨折的风险增加,这是临床面临的新问题,然而却易被忽视。本研究介绍了HIV感染/AIDS患者骨质疏松的流行概况,并简要阐述了风险评估与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在30多年前美国首次报道了同性恋人群中发现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s, AIDS),其流行特征表明AIDS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三种方式传播. AIDS的病原体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主要为HIV-1. HIV-1几乎不能突破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皮肤,主要由黏膜(包括结构和功能完整的黏膜)侵入人体.因此,黏膜是HIV-1的自然传播途径.与HIV-1传播有关的黏膜包括消化道黏膜和泌尿生殖道黏膜.黏膜传播风险存在显著的部位和个体差异,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黏膜中靶细胞的丰度、机体免疫状态、黏膜表面共生微生物及宿主遗传背景等都与黏膜传播有关.许多因素与黏膜屏障功能密切相关,关于它们在HIV-1入侵中的作用的研究将促进HIV-1黏膜传播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优化和简化治疗策略优化和简化治疗策略在过去的30年间对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效的治疗延长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正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巨细胞病毒(CM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血压(BP)肝细胞癌(HCC)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免疫球蛋白(Ig)甲胎蛋白(AFP)白细胞介素(IL)  相似文献   

1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及其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肾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ssociatied nephrophath,HIVAN)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感染导致的一种肾脏疾病,以蛋白尿、氮血症为主要病理改变,预后差,近年来,由于HIV的传播HIVAN的发病率也随之不断增加,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在过去几年中,人们对HIVAN的发病机制,临床过程和病理改变有了更新的认识,药理治疗也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将对HIVAN的现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蒙江明 《内科》2010,5(4):421-423
从1981年美国报道第一例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开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在全球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14.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新发感染者数量的不断增加给我国乃至全球AIDS疫情防控提出了种种考验。扩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筛查的范围能及早发现HIV/AIDS,及时为HIV/AIDS患者提供救助。然而在具体实行过程中,筛查人群的依从性以及大规模筛查带来的社会负担都是很大的难题。该文针对国内外HIV筛查人群的依从性和社会负担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结核病是一种广泛传播的慢性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结核病疫情下降缓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流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和结核病的双重感染、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extensively-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XDR—TB)的增多,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HIV侵入人体后,特异性地破坏CD4 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一些侵袭力较低、致病力较弱的病原体,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不能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则为这类微生物创造了感染条件,导致病原体乘机侵袭人体致病。这种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1985年美国7%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是女性,近期这一比例已上升至27%[1]。HIV在女性中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异性性传播[2],疾病的进展比其他队列人群更快[3]。HIV感染的女性与其他女性一样面临着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在患病后则更加沉重。  相似文献   

18.
《内科理论与实践》2013,(2):137-138
优化和简化治疗策略 在过去的30年间对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效的治疗延长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v syndrome,AIDS),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亦称艾滋病病毒。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牵头,于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一版,2011年和2015年分别进行了更新[1]。本版指南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组织相关专家在2015年第三版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国内临床实践修订而成。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宿主后通过一系列机制参与胃肠外疾病的发生、发展,这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Hp感染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引起了普遍关注。研究证实,HIV阳性或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Hp感染率低于HIV阴性人群,而且与HIV感染/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呈正相关。Hp已被证明是一种比早期研究发现更为复杂的病原体,HIV和Hp在人体内慢性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互相重叠。Hp感染对全身免疫反应的影响,以及随后对HIV疾病自然过程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