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液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入院并进行肝活检的CHB患者522例.在模型组(313例)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构建预测模型,并在验证组(209例)中检验模型的价值.结果:在模型组,肝纤维化4项指标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CⅣ)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其他指标中血小板(platelet,PLT)(OR=0.227)、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OR=1.515)、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OR=0.438)和年龄(OR=1.204)是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的独立指标.以此4项指标建立的模型诊断S2-4、S3-4、S4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为0.901、0.904、0.893.分别取界值为0.040、0.051、0.060时,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2.5%和85.4%、84.3%和82.5%、88.0%和77.4%,准确率为83.3%、83.0%、79.2%.验证组的AUROC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血液指标PLT、GGT、Alb和年龄建立的模型能较准确检测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减少肝活检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合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病理特点, 以及与进展期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肝组织活检的CHB患者数据。根据是否合并MAFLD将患者分为MAFLD-CHB组和CHB组, 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病理特点及一般基本特征,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期纤维化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2例MAFLD-CHB患者和110例单独CHB 患者, 两组在吸烟、饮酒、高血压发生率、身体代谢指标(BMI)、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水平(FPG)、血小板计数(PLT)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FLD-CHB组进展期纤维化发生率高于CHB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合并MAFLD(OR=2.204, 95%CI 1.018~4.774, P=0.045)、GGT(OR=1.008, 95%CI 1.002~1.013, P=0.005)、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黑龙江省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88例DILI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数据,根据患者临床转归分为结局良好组(n=146)和不良结局组(n=42)。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DILI患者临床转归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R Studio 4.1. 2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活检诊断DILI、PLT、ChE、Alb、PTA、IgM和IgG与DILI患者不良结局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活检诊断DILI(OR=0.072,95%CI:0.022~0.213,P<0.001)、临床分型(OR=0.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有效预测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显著肝脏炎症的简易血清标志物。方法回顾性纳入278例ALT2×ULN(ULN=40 U/L)的CHB患者。显著肝脏炎症定义为炎症程度(G)≥2。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查ALT2×ULN的CHB患者显著肝脏炎症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标志物对显著肝脏炎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278例患者中175例(62.9%)无显著肝脏炎症(G0~1组);103例(37.1%)伴显著肝脏炎症(G2~4组)。2组在ALT、AST、ALP、GGT、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透明质酸(HA)、甘胆酸(CG)、Ⅲ型前胶原(PCⅢ)和IV型胶原(ⅣC)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ALT、AST、ALP、GGT、Glb、PT、HA、CG、PCⅢ和ⅣC的水平越高,伴显著肝脏炎症的可能性越大[比值比(OR)均1,P值均0.05];PLT、Alb和ANC的水平越低,伴显著肝脏炎症的可能性越大(OR均1,P值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GGT、PT、IVC和HA是ALT2×ULN CHB患者显著肝脏炎症的独立预测因素(OR值分别为1.015、1.600、1.151、1.014,P值分别为0.008、0.021、0.003、0.018)。GGT、PT、IVC和HA诊断显著肝脏炎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04、0.722、0.707和0.632。GGT≥48.5 U/L预测显著肝脏炎症的特异性为90.3%、阴性预测值为74.6%。结论 GGT、PT、IVC和HA是ALT正常或2倍以内升高CHB患者显著肝脏炎症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以GGT的预测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5.
《肝脏》2018,(10)
目的分析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HC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采集2013年3月至2017年9月在解放军第四一三医院感染科就诊的285例CHB患者临床转归及相关因素等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评估CHB患者发生HCC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40岁、未抗病毒治疗、肝硬化程度、高HBV DNA水平、有HCC家族史在CHB患者HCC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OR=3.318,P=0.019)、未抗病毒治疗(OR=2.709,P=0.002)、有HCC家族史(OR=2.096,P=0.037)、肝硬化程度为CHB患者发生HCC的主要危险因素。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 C级、Child-Pugh B级、Child-Pugh A级与无肝硬化相比,HCC发生风险均显著升高(OR值分别为18.453、13.395、6.970,P=0.000)。结论年龄40岁、肝硬化程度、未抗病毒治疗和有HCC家族史是发生HCC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并加强随访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Fibro Touch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及临床评估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行Fibro Touch检查的CHB患者306例,同时检测血清学、影像学等指标。结果:年龄、病程、血小板(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脾脏长度、脾脏厚度对肝脏硬度值(LSM)有影响(P 0. 05);其中年龄、病程、ALT、AST、Glo、GGT、TBil、脾脏长度、脾脏厚度与LSM值呈正相关(r 0); Alb、PLT与LSM值呈负相关(r 0)。LSM值与肝脏病理分期具有显著高度相关(r=0. 84,P 0. 01)。LSM在轻微肝纤维化期与肝纤维化期的曲线下面积为0. 856(95%CI 0. 733~0. 978),敏感性为71. 43%,特异性为92. 54%。LSM在肝硬化期与非肝硬化期的曲线下面积为0. 942(95%CI 0. 897~0. 987),敏感性为82. 35%,特异性为94. 67%。结论:Fibro Touch诊断CHB患者时,LSM值可能受年龄、病程、PLT、ALT、AST、Alb、Glo、GGT、TBil、脾脏长度、脾脏厚度因素的影响,但是Fibro Touch对诊断轻微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乙肝肝硬化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测,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吸烟、饮酒、糖尿病史、酒精肝、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载量、不良饮食、e抗原阳性等因素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方面差异显著(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长期饮酒(OR=10.274,95%CI=2.886~30.891)、未抗病毒治疗(OR=9.366,95%CI=1.373~14.119)、糖尿病史(OR=1.218,95%CI=1.104~4.860)和乙肝病毒载量阳性(OR=4.382,95%CI=1.368~7.096)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长期饮酒史、HBV DNA阳性、糖尿病史和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是主要危险因素,具有以上因素的乙肝肝硬化患者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172例,其中病理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28例,非肝硬化的患者144例.血清免疫球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统计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肝硬化与非肝硬化患者之间血清IgG、IgA和IgM水平的比较采用两独市样本t检验;血清IgG、IgA和IgM水平诊断肝硬化的评价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荇血清IgG和IgA水平显著高于非肝硬化患者(t=4.702和3.034,P=0.000和0.003),血清IgM水平相近于非肝硬化患者(t=0.132,P=0.895).血清免疫球蛋白中,只有IgG符合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自变量标准(P<0.05).基于血清IgG建立的Logistic同归模型预测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阻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0.107、0.986,0.600、0.850、0.843.结论 血清IgG可作为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清除试验及血清学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预测价值,并建立发生EGV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7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及吲哚菁绿清除试验。根据胃镜结果将患者分为无EGV组(26例)和有EGV两组(61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并筛选出可以有效预测EGV的无创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无EGV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Alb、Cr、吲哚菁绿清除率(ICG-K)均高于有EGV组(P<0.05),而AST、TBil、PT、INR、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均低于有EGV组(P<0.05)。其中ICG-R15和PLT是发生EGV的独立危险因素,且ICG-R15与EGV的风险呈正相关(OR=87.156,P<0.05),而PLT呈负相关(OR=0.984,P<0.05)。ICG-R15诊断EGV患者的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及AUC...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及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初治人群肾功能异常率及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3-11/2015-10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CHB初治患者.将其分为CHB组、肝硬化代偿期组、肝硬化失代偿期三组,应用简化肾脏病饮食调整工作组方程估算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值(e-GFR)值,计算该人群中肾功能异常率[e-GFR90m L/(min·1.73 m~2)],同时对其高危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358例病例,样本总体肾功能异常率:15.9%,其中CHB组:9.5%,肝硬化代偿期:7.9%,肝硬化失代偿期组:25.2%(χ~2=16.726,P=0.000).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性别、疾病进展、肾结石是肾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疾病进展是该特殊人群特有的肾功能异常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做出最佳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判断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金标准.对于高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尚缺乏有效无创预测模型.目的构建并验证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高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12于天津市北辰医院和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276例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规实验室检查和超声检查临床资料.其中81例高风险静脉曲张患者,195例非高风险静脉曲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发生高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使用这些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验证所构建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显示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OR=0.825,95%CI:0.779-0.873,P=0.000)、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OR=0.934,95%CI:0.895-0.975,P=0.001)、门静脉宽度(OR=1.481,95%CI:1.141-1.922,P=0.002)是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高风险静脉曲张发生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Y=-0.192×ALB(g/L)-0.068×PLT计数(109/L)+0.39×门静脉宽度(mm)+6.87.该模型预测高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6,最佳诊断切点为0.767,此时的敏感度为0.968,特异度为0.882.结论基于PLT、ALB和门静脉宽度的高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预测模型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HBV DNA水平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健康人、38例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6例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及31例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外周血PLT及MPV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与健康人相比,乙型肝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PLT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相比,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L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 DNA水平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LT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人相比,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MPV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相比,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偿代期患者MPV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 DNA水平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MPV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高载量HBV DNA对血小板参数降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小板参数变化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35例(A组)和健康体检者82例(B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PLT、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A组患者根据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C组,65例)和无上消化道出血组(D组,70例),分别比较各组参数情况。结果 A组PLT、PCT均显著低于B组(P均=0.006),其MPV、PDW均高于B组(P均=0.007)。C组PLT、PCT、MPV、PDW均低于D组(P均〈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住入院的432例肝硬化患者,初次治疗后出血停止的325例为对照组(即出血停止组),再出血的107例为研究组(即再出血组)。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和相关检查资料。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进行多个样本率间的多重比较。应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吸烟、血红蛋白、白细胞、ALT、AST、脾脏厚度两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性粒细胞相对值(OR=0.976,P=0.034)、白细胞计数(OR=1.173,P=0.007)、门静脉宽度(OR=7.530,P=0.001)和血红蛋白(OR=1.015,P=0.013)与出血具有相关性。结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门静脉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诊治且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将肝组织病理学纤维化分期≥S2期定义为显著纤维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V标记物,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同时检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 本组发现显著肝纤维化患者58例(72.50%);显著纤维化患者血清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分别为(9.32±1.20)log10 IU/ml、(49.50±12.48)U/L、(48.91±10.11)U/L、(60.38±21.21)U/L、(15.52±1.28)s、(15.51±2.33)%和(12.20±3.05)fl,显著高于22例非显著肝纤维化患者[分别为(6.49±1.18)log10 IU/ml、(31.29±8.50)U/L、(28.47±6.77)U/L、(26.35±17.49)U/L、(14.10±2.31)s、(13.29±3.20)%和(10.13±3.22)fl,P<0.05];显著纤维化患者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计数(PLT)分别为(5.10±1.73)×109/L、(123.47±12.10)g/L和(120.76±20.85)×109/L,显著低于非显著纤维化患者[(6.51±1.52)×109/L、(130.85±13.10)g/L、(213.75±23.48)×109/L,P<0.05];HBV DNA、ALT、AST、GGT、PT、RDW、MPV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性(r=0.642、r=0.411、r=0.411、r=0.447、r=0.397、r=0.538、r=0.486,P<0.05),而WBC、Hb、PLT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375、r=-0.362、r=-0.54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LT下降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3,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伴有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异常是肝纤维化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在诊断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行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418例,分为无肝细胞脂肪变性组(207例)和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组(211例),2组同期行FibroScan等检测,将FibroScan测定值与Ishak评分进行比对,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Nemenyi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法。使用逐步回归的统计学方法从可能影响FibroScan检测结果的多种因素中筛选出有实际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分别对2组内相同肝脏纤维化分期患者的肝硬度值(Stiffness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Stiffness值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无肝细胞脂肪变性组,rs=0.650 35,P0.000 1;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组,rs=0.637 93,P0.000 1。逐步回归统计分析显示,无脂肪变性CHB组,AST、ALT、Alb、TBil、血小板(PLT)对Stiffness值有影响;合并脂肪变性CHB组,影响Stiffness值的因素有PLT、AST、年龄、Alb、体重指数。结论 FibroScan在评估CHB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性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预测EVB的危险性对合理选择药物或手术方式、改善疗效和判断预后极为重要。目的:评估MELD评分联合多项血清学指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首次EVB后短期内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失代偿期肝硬化的EVB患者168例,其中随访3个月后再出血者51例。检测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PLT)、白蛋白、胆红素、肌酐、ALT、AS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D.二聚体、血清钠指标,计算MELD评分。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方程并拟合ROC曲线,比较回归方程和单独MELD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D-二聚体(OR=1.2714)、MELD(OR=2.3340)、Na(OR=0.8136)、PLT(OR=0.9431)是引起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回归模型为LogisticP=0.1073+0.3013×D-二聚体+1.1132XMELD-0.0688×Na-0.0396×PLT,其AUC明显高于单独MELD评分(0.873对0.738,P=0.0028),敏感性为66.7%,特异性96.1%。结论:MELD评分联合D-二聚体、血清钠、PLT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首次EVB后短期内再出血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体C5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82例,提取白细胞DNA,采用Taqman实时PCR法进行C5基因rs17611位点的多态性基因型检测。结果在182例患者中,基因型为GG型者83例(45.6%),AG型者79例(43.4%),AA型者20例(11.0%);肝硬化患者C5基因rs17611位点AA基因型检出率较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A基因型是肝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OR=5.1,P=0.008)。结论补体C5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发生肝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术前CT/MRI检查门静脉系统指标预测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价值。方法 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患者接受CT和MRI检查,随访3个月,观察PVT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脾切除术后PVT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在随访3个月末,在87例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患者发现PVT者46例(52.9%),均为PVT Ⅰ级,门静脉附壁血栓45例(51.7%),其中伴肠系膜上静脉附壁血栓14例(16.1%);46例PVT组门静脉直径为(16.7±2.2) mm,显著大于41例非PVT组【(14.8±1.5) mm,P<0.05】,门静脉流速差为(8.4±5.5) cm/s,显著高于非PVT组【(6.1±3.6) cm/s,P<0.05】,脾容积为(1370.8±370.1) cm3,显著大于非PVT组【(1205.2±357.3) cm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OR=0.869,95%CI=0.608~1.246)、门静脉流速差(OR=1.185,95%CI=1.079~1.317)和脾容积(OR=3.427,95%CI=2.215~5.302)均是肝硬化脾切除术后PVT形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术前CT/MRI检查指标可以预测肝硬化脾切除术后PVT形成,及时处理和预防将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分级中的作用。方法将178例CHB合并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Ishak分期,同时检测患者AST和PLT,计算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比较患者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与APRI间的关系,通过APR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其预测显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准确率,并对CHB肝纤维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和APRI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PRI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比(P=0.001),APRI预测CHB进展为显著肝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而预测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P=0.003),APRI1.5和2分别为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截断点,其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和7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4%和74%。CHB患者经抗病毒药物治疗后,肝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其纤维化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减轻,而APRI也明显降低。结论 APRI可作为预测CHB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