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α-硫辛酸(LA)对PC1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传代培养PC12细胞,PC12细胞缺氧/复氧(氧糖剥夺4 h,复氧18 h)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α-LA、缺氧/复氧+自噬抑制剂巴弗洛霉素(Baf)A1组。CCK8筛选α-LA的有效作用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促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Bcl-2)相关X蛋白(Bax)、酶切caspase-3、自噬标志分子SQSTM-1/P62、LC3-Ⅱ/Ⅰ及mTOR通路的表达变化。结果缺氧/复氧显著降低PC12细胞的存活率(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Bax、酶切caspase-3、LC3-Ⅱ/Ⅰ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62和p-mTOR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缺氧/复氧组比较,给予α-LA和Baf A1均能显著降低缺氧/复氧诱导的凋亡水平(P<0.05)。结论α-LA通过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过度自噬进而减少过度自噬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缺氧复氧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CMEC,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1组、缺氧复氧1组、缺氧复氧+白藜芦醇组(白藜芦醇1组),白藜芦醇分别选择5、10、20、30及40μmol/L浓度,MTT法检测CMEC增殖能力。20μmol/L白藜芦醇为最适浓度,使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后续实验又分为对照2组、缺氧复氧2组、缺氧复氧+白藜芦醇2组(白藜芦醇2组)、缺氧复氧+白藜芦醇+LY294002组(LY294002组)。PI-AnnexinⅤ检测CMEC的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或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缺氧复氧1组比较,不同浓度白藜芦醇1组均可增加CMEC增殖能力,呈剂量依赖性,以白藜芦醇1组20μmol/L保护作用最显著(P<0.05)。与白藜芦醇2组比较,LY294002组CMEC凋亡率明显升高,磷酸化Akt和Akt蛋白、HIF-1α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显著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CMEC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介导的HIF-1α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患者在夜间睡眠时形成周期性缺氧-复氧循环,即间歇性缺氧。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了OSA对肺癌的影响,提示OSA可增强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这可能与OSA造成的间歇性缺氧诱导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增加及肺癌细胞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增强有关。该文综述了OSA与肺癌的关系及影响肺癌的可能机制,总结了模拟OSA样间歇性缺氧合并肺癌的细胞及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siRNA对缺氧复氧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A/R组(缺氧复氧培养)、A/R+si NC组(转染Control siRNA后,缺氧复氧培养)和A/R+si HMGB1组(转染HMGB1 siRNA后,缺氧复氧培养),MTT法检测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HMGB1、NF-κB p65和IκB-α、Bcl-2和Bax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LDH含量。结果 A/R处理能够引起GES-1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和LDH含量升高,Bcl-2和IκB-α蛋白表达下降,HMGB1、Bax和NF-κB p65蛋白表达上调;HMGB1siRNA则能够抑制A/R的作用,升高GES-1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和LDH含量,上调Bcl-2和IκB-α蛋白表达,下调HMGB1、Bax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论缺氧复氧可引起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中HMGB1表达升高,下调HMGB1表达可明显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对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纯化的乳鼠心肌细胞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HR)、缺氧复氧+苯那普利低剂量组(1×10-7 mol/L)、缺氧复氧+苯那普利中剂量组(1×10-6 mol/L)和缺氧复氧+苯那普利高剂量组(1×10-5 mol/L).细胞缺氧1 h复氧2 h后取细胞培养液测定TNF-α及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取细胞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单纯缺氧复氧组与对照组比较,TNF-α(40.32±5.54和5.43±3.32,P<0.05)、LDH(27.83±2.71和8.0±1.41,P<0.01)和MDA(0.757±0.036和0.131±0.029,P<0.01)含量增高,SOD活性明显降低(对照组为36.13±1.43,其他各组为13.20±1.10、8.87±1.43、21.84±1.31、24.34±1.07,分别为P<0.01和P<0.05);各组苯那普利均减弱TNF-α的表达,减少MDA的生成和LDH的释放,明显提高SOD活性,并呈剂量依赖趋势.结论 苯那普利可抑制乳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过度分泌TNF-α,具有明显的抗缺氧复氧损伤、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发病率较高、合并症较多的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肥胖和老龄化的增加, OSAS的患病率也在持续攀升。OSAS患者在睡眠过程中发生循环性缺氧-复氧事件会导致系统性炎症并导致肺动脉高压, 但OSAS导致肺动脉压升高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OSAS通过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糖萼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机制, 为应用药物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糖萼的损伤从而延缓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及NO合酶(NOS)活力的影响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并分析其产生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使用自制的缺氧小室对ECV304进行缺氧复氧处理。第1实验:仅进行缺氧复氧处理。第2实验: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0.1、1.0、10.0μmol/L)以及10.0μmol/L辛伐他汀加0.2mmol/L甲羟戊酸预处理ECV30424h后,再行缺氧2h复氧2h处理。硝酸还原酶法及化学比色法分别检测培养液上清中NO的含量及NOS活力。结果:缺氧2h、复氧2、4hECV304分泌NO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复氧2、4hNOS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经1.0、10.0μmol/L浓度辛伐他汀预处理ECV304后再行缺氧复氧处理则NO含量及NOS活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同时用辛伐他汀和甲羟戊酸预处理后NO含量和NOS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氧复氧应激下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功能下降、NOS活力降低;辛伐他汀可以阻止因缺氧复氧刺激导致的NO减少及NOS活力下降,该作用可被甲羟戊酸逆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转染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纯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6组:正常细胞培养组,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I/R组),基因转染小、大剂量组(AdHIF-1α组,MOI50,100),转染腺病毒空载体组(AdBlank组),转染HIF-1α核酶基因组(AtHIF-1α组)。测定各组缺氧复氧后细胞损伤指标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及细胞活性情况。结果:AdHIF-1α组(MOI50,100)较I/R组、AdBlank组、AtHIF-1α组LDH、MDA明显降低,细胞活性高(P<0.05)。结论:腺病毒介导HIF-1α基因转染心肌细胞具有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损伤分子-1(KIM-1)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HK-2)缺氧复氧过程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HIF-1α对KIM-1表达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缺氧、缺氧复氧后不同时段培养的HK-2细胞,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KIM-1及HIF-1α表达,同时观察HIF激动剂(CoCl2)及抑制剂(雷帕霉素)对KIM-1表达的影响;应用凝胶迁移实验(EMSA)和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ChIP)验证KIM-1启动子区和HIF-1结合情况.结果:HK-2细胞缺氧复氧过程中KIM-1和HIF-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相关,HIF-1激动剂CoCl2或抑制剂雷帕霉素可上调或下调KIM-1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EMSA表明HIF-1α可以和KIM-1启动子区HRE结合位点为模板所设计的双链寡核苷酸探针特异性结合,而且这种特异性结合受HIF-1α调节,同时ChIP实验证实了KIM-1启动子区和HIF-1α的结合.结论:KIM-1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损伤时的表达受HIF-1α调控,KIM-1可能作为HIF-1的下游分子参与肾损伤及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吡格列酮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溶媒组、缺氧复氧+溶媒组、缺氧复氧+吡格列酮0.1μM组、缺氧复氧+吡格列酮1μM组,建立缺氧复氧模型,利用Annexin—v与PI双染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缺氧复氧后,溶媒组心肌细胞发生明显凋亡,吡格列酮以剂量依赖方式减少心肌细胞凋亡(P〈0.05);缺氧复氧组HIF-1α表达上调,吡格列酮各组促进其进一步上调(P〈0.05),与剂量无关。结论吡格列酮对缺氧复氧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HIF-1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模型,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不同浓度(0.1、0.5、1.0 mmol/L)二甲双胍干预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核因子κB/P65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上清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组细胞凋亡增加(P<0.05),核因子κB/P65 mRNA增加,同时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均升高(P<0.05);与缺氧/复氧组比较,二甲双胍预处理能减少缺氧/复氧所致人脐静脉细胞凋亡(P<0.05),减少核因子κB/P65的mRNA的表达,同时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均降低(P<0.05),其中0.5 mmol/L浓度组保护作用最佳。结论 二甲双胍对缺氧/复氧损伤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核因子κB/P65表达及抑制了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孤核受体(LXR)激动剂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酶消化法分离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酶(Fluc)报告基因的小鼠AD-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CD90、CD44、CD34、CD45细胞表面标记物。3代AD-MSCs分为7组:对照组;缺氧6 h/复氧2 h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DMSO组(DMSO组);缺氧复氧+不同浓度LXR激动剂T0901317干预组(1μmol/L组、5μmol/L组、10μmol/L组、15μmol/L组)。运用Fluc报告基因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对AD-MSCs细胞增殖进行定量评价,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NF-κB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AD-MSCs的白细胞介素6(IL-6)、TNF-α分泌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AD-MSCs呈CD44(+)、CD90(+)、CD34(-)、CD45(-)。光学成像结果显示,AD-MSCs细胞数与Fluc平均生物发光信号强度呈正相关(r~2=0.97)。与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AD-MSCs分泌TNF-α、IL-6、NF-κB明显升高;与缺氧复氧组比较,10μmol/L组AD-MSCs分泌TNF-α、IL-6、NF-κB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 LXR激动剂可以促进缺氧复氧损伤后AD-MSCs的存活,并能通过NF-κB信号途径抑制炎性因子IL-6、TNF-α的释放,可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的细胞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缺氧后处理对缺氧复氧心肌线粒体活性氧及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控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纽(缺氧3h后复氧6h)、缺氧后处理组(缺氧3h后行复氧5min、缺氧5 min,反复3次,再复氧6 h).应用荧光酶标仪测定线粒体活性氧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缺氧/复氧组和缺氧后处理组心肌细胞线粒体活性氧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缺氧后处理组心肌细胞线粒体平均荧光强度为30.74±1.88a.u./μg,显著低于缺氧/复氧组(63.17±2.75a.u./μg,P<0.01),仍高于对照组(14.41±2.15a.u./μg).缺氧/复氧组和缺氧后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45.86%±3.29%和26.99%±3.35%比5.72%±1.63%,P<0.01),缺氧后处理组低于缺氧/复氧组(P<0.01).细胞膜和线粒体Bcl-2蛋白在缺氧后处理组显著上调,在缺氧/复氧组显著下调;Bax蛋白在缺氧后处理组显著下调,在缺氧/复氧组显著上调.结论 缺氧后处理抑制线粒体活性氧爆发,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抗凋亡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和细胞膜Bcl-2蛋白表达上调及Bax蛋白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4.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胰腺癌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下胰腺癌细胞胰腺癌肿瘤细胞株SW1990中缺氧诱导因子HIF- 1α、血管生长因子VEGF、葡萄糖转运体GLUT1、和耐药基因MDR1的变化,并阐明其中可能存在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将胰腺癌肿瘤细胞株SW1990分为常氧组和化学诱导缺氧组(CoCl2诱导),分别采用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两组HIF- 1α、VEGE、GLUT1及MDR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再分别将两组分为对照组、空白质粒转染组和HIF-1α/PCDNA3.0质粒转染组,观察上述因子的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化学诱导的缺氧能明显诱导细胞HIF- 1α蛋白的表达(P=0.0089),但对其mRNA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P=0.057);缺氧时胰腺癌肿瘤细胞株SW1990中的VEGF(P=0.046, 0.039)、GLUT1(P=0.0024,0.036)、MDR1(P =0.021,0.038)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都明显增高.转染质粒的缺氧组与常氧组相比,HIF- 1α、VEGF、GLUT1、MDR1的基因与蛋白水平都相应的有所增高.结论:缺氧时,胰腺癌细胞通过上调HIF-1α的表达引起其下游的靶基因VEGF、GLUT1和MDR1的表达,从而耐受缺氧并进一步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携带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内皮祖细胞对裸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在体外将腺病毒介导人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入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观察转染后的内皮祖细胞在裸鼠缺血下肢局部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转染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后的内皮祖细胞在细胞内有效并持续表达;移植异种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内皮祖细胞至Balb/c鼠缺血下肢后可见外源性内皮祖细胞定向作用于缺血部位;移植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内皮祖细胞组较对照组明显促进体内毛细血管数目增加(P<0.05);mRNA检测提示过表达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可上调其下游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CXCR4因子(P<0.05),增加内皮祖细胞招募,同时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上调(P<0.05)。结论在体内,转染腺病毒—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内皮祖细胞可促进缺血下肢的局部血管新生,这种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增加可能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CXCR4的招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银丹心脑通胶囊对心肌细胞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 对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造成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比较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损伤组、银丹心脑通各组培养液中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CAT和GSH-Px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NO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银丹心脑通中、高剂量组CAT、GSH-Px较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银丹心脑通对缺氧/复氧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与增强细胞抗氧化作用,减轻自由基和脂质过氟化物导致的细胞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RES)对H9C2心肌细胞高糖及缺氧/复氧条件下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RES通过TLR4通路对糖尿病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培养H9C2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及高糖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并给予白藜芦醇处理。随机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RES处理组、高糖组、高糖+缺氧/复氧组、高糖+缺氧/复氧+RES处理组。ELISA法测定各组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CCK8和AnnexinV/PI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Western-blot法检测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组及高糖组细胞增殖、SOD水平明显下降(P<0.05),LDH、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TLR4表达明显增多,缺氧/复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而高糖组细胞凋亡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S处理后,缺氧/复氧+RES组、缺氧/复氧+高糖+RES组LDH、MDA水平及细胞凋亡率与缺氧/复氧组、高糖组及缺氧/复氧+高糖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SOD水平及细胞增殖能力与缺氧/复氧组、高糖组及缺氧/复氧+高糖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TLR4蛋白的表达在缺氧/复氧和高糖组均有明显上升,在加入RES后,缺氧/复氧+RES组、缺氧/复氧+高糖+RES组TLR4蛋白表达量与缺氧/复氧组、高糖组及缺氧/复氧+高糖组比较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TLR4通路抑制TLR4蛋白表达可能是其减轻糖尿病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EAT1调控miR-206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构建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缺氧复氧诱导后lncRNA NEAT1和miR-206的表达水平。将lncRNA NEAT1小干扰RNA(si-lncRNA NEAT1)、miR-206模拟物(miR-206 mimics)分别转染H9c2细胞,缺氧复氧诱导后,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以及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以及RT-qPCR验证lncRNA NEAT1和miR-206的靶向结合关系。结果 缺氧复氧诱导后H9c2细胞中lncRNA NEAT1的表达显著升高,miR-206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转染si-lncRNA NEAT1或miR-206 mimics处理缺氧复氧H9c2细胞,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MDA、ROS含量以及LDH活性显著降低,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lncRNA NEAT1靶向miR-206并负调控miR-206表达。抑制miR-206部分逆转沉默lncRNA NEAT1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的影响(P<0.05)。结论 沉默lncRNA NEAT1通过上调miR-206可减轻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进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对缺氧/复氧损伤内皮细胞(ECV)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株ECV304(缺氧/复氧组)及TRX修饰的ECV304(TRX组)进行缺氧/复氧实验,另一组ECV304细胞不作缺氧/复氧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复氧不同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ECV304组),细胞内的MDA、ET-1及NO含量在24 h内变化不大;转染空载体的ECV304细胞在缺氧3h时,MDA、ET-1含量显著增加,复氧12 h时,MDA、ET-1含量达到最高,然后缓慢下降;ECV304/Trx组与转染空载体组相比,在3h及12时,MDA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而在24 h 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ET-1水平在复氧的各时间点均比有下降,在复氧24 h下降最明显(P<0.01);转染空载体的ECV304细胞在缺氧3h时,NO含量显著下降,复氧12 h时,NO含量下降到最低,然后缓慢上升;ECV304/Trx组与转染空载体组相比,在3h及12时,NO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在12 h NO水平最高.ECV304/TRX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12 h时,有显著差异.结论 TRX能抑制缺氧/复氧对ECV的损伤,对缺氧/复氧环境下的ECV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对缺氧诱导因子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是导致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直接原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目前所发现的介导细胞缺氧反应最关键的特异性中介因子^[1]。我们以前的研究提示.HIF-1α和内皮素1(ET-1)基因的表达增高与HPH的发生有密切关系^[2]。众多研究证明,一氧化氮(NO)可通过调节血管张力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而影响HPH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