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患者组织中病毒抗原与Fas抗原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以鼠抗-HBs单克隆抗体,兔抗-HBc及兔抗-Fas多克隆抗体,对急性普通型,慢性活动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各20例肝组织中HBVAg及Fas抗原的表达及分布进行了检测和比较,结果:60例肝组织中HBsAg,HBcAg和Fas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81.6%(49/60),43.3%(26/60)及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2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肝穿活检,并对肝细胞内乙肝病毒抗原含量分组进行定量测定。1组(慢性活动型,HBsAg在肝细胞胞膜上表达为粗颗粒膜型,HBcAg为胞膜型)其病毒抗原含量明显高于2组(小叶型肝炎,HBsAg为细颗粒膜型,HBcAg为细膜型)。1组与3组(HBsAg为胞浆型,HBcAg为胞核型)抗原含量无差异。提示肝损程度与肝细胞膜上表达的HBcAg含量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HBVDNA定量与各型乙型肝炎临床与病理的关系。采用美国PE公司生产的 570 0型荧光定量PCR仪 ,对 2 67型乙型肝炎病毒单纯感染的各型肝炎患者行HBVDNA定量检测 ,并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原学标志 ,对部分患者行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表明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中 ,HBVDNA定量检测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有明显的一致性。HBsAg、HBeAg、抗 HBc阳性模式、HBsAg、抗 HBc阳性模式和HBsAg、抗 HBe、抗 HBc模式与HBVDNA阳性的符合率分别为 94 .12 %、38.67%和 2 7.78…  相似文献   

4.
HBV感染者肝细胞凋亡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双染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细胞凋亡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对一组乙肝患者肝细胞凋亡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表达状况同时进行了检测。结果受检的8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均可检出凋亡细胞,阳性信号位于细胞核以及肝窦内之凋亡小体中;阳性细胞在肝细胞索多散在分布,在肝细胞坏死灶中亦可检出凋亡细胞;凋亡多发生于病毒抗原弱表达细胞,而大多数抗原阳性细胞未检测到凋亡信号,此外,少数凋亡细胞HBsAg呈阴性。结论乙型肝炎患者感染和未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均可发生凋亡,但凋亡只在少数细胞发生。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抗原的表达状况及其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例正常人和60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ICAM-1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人和慢性无症状HBsAg携带者肝细胞无ICAM-1表达,慢性乙型肝炎和重型肝炎患者肝细胞膜ICAM-1表达明显增强;肝损害越严重、坏死越明显者,其肝细胞ICAM-1表达越强。结论肝组织内ICAM-1表达在慢性乙型肝炎和重型肝炎肝坏死中起重要作用,ICAM-1表达水平能较好反映患者肝损害和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Fas/FasL表达与HBV感染的方法。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同时检测52例肝穿组织FasFasL,HBsAg和HBcAg的表达。结果 这四项指标均与病变进展程度相关,其表达的阳性程度在各型乙型肝炎的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但Fas/FasL阳性的肝细胞并不全为HBsAg及HBcAg阳性。  相似文献   

7.
血清HBsAg阴性的乙型肝炎(附1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表明血清HBsAg阴性的肝病患者并不能除外乙肝病毒感染 ,我科近年来收治 17例经HBV DNA检测及肝穿活检证实的HBs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 ,现就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996年 5月~ 1999年 5月共收治病毒性肝炎患者 2 38例 ,选择其中血清HBsAg阴性和 /或抗 HBs阳性、血清HBV DNA(PCR法 )阳性、且除外甲、丙、戊型肝炎者 17例。对其临床资料、肝脏病理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肝组织经皮肝穿取得 ,常规苏木精 伊红染色及网织染色后光镜检查。肝内HBsAg、HBcAg用S…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丁型肝炎病人肝组织HDAg、HBsAg、HBcAg及HBVDNA表达,了解HDV和HBV的作用和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标记及原位杂交技术,栓测48例丁型肝炎病 肝组织HDAg、HBsAg、HBcAg和HBVDNA表达,以52例乙型肝炎作疾病对照。结果,丁型肝炎HBsAg、HBcAg、HBVDNA检测率分别为83%、67%、21%,对照组为94%、92%、44%两组HBcAg、HBVDNAg  相似文献   

9.
王磊  刘典勇 《山东医药》1999,39(24):39-40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病理学的发展,人们对HBV血清标志物有了新的认识。由于检测技术的提高,HBV血清标志物由定性检测发展到定量检测。1 HBV结构、血清学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1.1 HBV结构 完整的HBV颗粒又称为Dane颗粒,它是由包膜(HBsAg等)和核心(HBV核壳体)组成。核壳体又由核壳(HBcAg)和核酸(HBV-DNA等)组成。HBV可分为4个以上的开放读码框架(ORF),称为S、C、P和X等基因区,分别编码相应的抗原,如HBsAg、HBcAg、HBeAg等。另外,血液中还存…  相似文献   

10.
金荣华  许德军 《肝脏》2000,5(2):84-86
目的 评价围产干扰素α-2b治疗生乙型肝炎后肝脏组织学和病毒抗的表达的变化。方法 14例病人治疗前、治疗结束1周内行肝刺活检。肝组织损伤试探发Knodell计分法,肝组织中HBV抗原表达用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记 分法测定。治疗前、治疗结束与肝活检同期取血,检测HBsAg、HBcAg及血清生化,双盲定测定HBVDNA。结果 治疗结束时,肝组织学活动指数降低,尤其坏死及小叶内炎症程度一治疗前相比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1.
应用PCR技术扩增HBVDNA前C和部分C区基因,快速检测HBV前C终止密码突变方法,作者对慢性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与HBV前C突变关系作了初步研究。6例干扰素治疗后4例HBVDNA转阴,2例阳性者均检出突变株。11例非干扰素治疗者中,检出突变株3例。1例干扰素治疗一个月后HBeAg转阴,优势病毒株已由突变株与野生株共存状态替代原有野生株,由此提示,干扰素治疗后HBeAg转阴,并不意味着HBV被清除,而有潜在HBV前C突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应用脂质体包埋冬虫夏草多糖口服3个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28例,在治疗前、后第2、3个月分别检测外周血T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和肝功能。结果:①PHC患者外周血CD4细胞比例,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经PHA-P诱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的表达,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TFN-γ)的生成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值分别<0.001,<0.01,<0.0  相似文献   

13.
CO2肝动脉超声造影在肝癌动物模型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14只接种Walker-256瘤株的肝癌模型进行肝动脉C02超声造影的研究。鼠肝肿瘤经C02造影后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即高回声(Ⅰ)型,斑块(Ⅱ)型,环状(Ⅲ)型及低回声(Ⅳ)型,并且与病理对照,肝肿瘤的高回声区代表肿瘤细胞生长活跃区,而低回声区则表示肿瘤的坏死区。鼠肝肿瘤增强后的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周围正常肝实质的增强持续时间,并且肿瘤的增强表现可随时间有其动态改变,这些改变对肝肿瘤的诊断及估计病理性质的变化均有很大帮助。另外,CO2超声造影时鼠肝肿瘤(最小3mm)的检出(13/13)显著优于常规超声检查(5/13)。  相似文献   

14.
乙肝病毒基因前C区突变株感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突变特异性PCR(mutationspecificPCR简称msPCR)技术对117例142份临床各型乙肝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进行了HBV基因前c区1896位已知G→A点突变株的检测,发现24例30份标本有突变株感染,检出率为20.51%。其中重肝组39.13%(9/23),慢活肝组19.64%(11/56),慢迁肝组13.33%(2/15),无症状携带者组8.69%(2/23)。分析结果发现HBV基因前C区突变株感染与重肝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对干扰素的疗效似有影响,与年龄,性别差异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5.
《Lancet》1828,10(256):543-544
  相似文献   

16.
17.
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例临床诊断为丙型肝炎患者,研究其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CVRNA的存在及复制。9例患者血清标本抗-HCV及HCVRNA均为阳性,采用高敏感的逆转录一套式PCR法测定其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CV正、负链RNA,结果9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7例HCV正链RNA阳性,3例HCV负链RNA阳性,证实部分丙肝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存在HCV的复制,表明肝细胞并非为HCV感染与复制的唯一场所。  相似文献   

18.
利用乙型肝炎病毒DNA开放框架上的BamHI和HpaI位点,酶切消化质粒载体PEcob6(含双拷贝HBVDNA),得到约900bp的HBV-S基因片断。将其插入到噬菌粒载体PBluescriptsk+的SmaI位点上。然后通过体外寡核苷酸介导的人工定点突变获得一系列(共12种)S基因“免疫逃避”突变型。再通过EB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MEP4上的BamHI和Kpnl位点将噬菌粒pBluescripsk+上的S基因突变型片断定向克隆到PMEP4上,从而构建了含乙肝S基因突变型的重组质粒pMEP4HBSM。用其转染人肝癌传代细胞系HepG2,经潮霉素选择,三周后获得抗性细胞克隆。经用抗HBs单克隆抗体(含针对HBsAg“a”抗原决定簇)检测除含变异体145(即145位上甘氨酸为精氨酸替代)外其余抗变异体HBsAg均为阳性。经Westernblot证实变异体145,在分子量约为23KD处有一特异HBsAg蛋白带。  相似文献   

19.
20.
The ductal adeno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 is characterised by a very poor prognosis due to an early inoperability of the tumours. Even if operated under curative aspects, local recurrence of the disease is quite frequent with corresponding poorer prognosis. For a better assessment, standardised protocols for the pathohistological processing of resection specimens of the pancreas are needed urgently as well as a strict adherence to the R classification.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reliable marker for the risk of recurrence, the smallest distance to the 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 should be indicated in comparison to the 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 (CRM) concept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