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作者报道2例肾小球性肾炎用环磷酰胺治疗引起致死性肺纤维化。例1:男,58岁。因寒战、厌食、呼吸困难加重及干咳入院。患者因患急进性肾小球性肾炎服环磷酰胺100mg/d,强的松龙30mg/d,共7周。入院时患  相似文献   

2.
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9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S)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理类型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例NS合并ARF患者进行肾活检,治疗方案根据病理特征做相应调整,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微小病变8例,系膜增生性6例(轻、中度增生各3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膜性肾病1例,IgA肾病2例,膜增生性肾炎1例。肾间质水肿、肾小管细胞病变为共性病理改变。治疗后恢复12例,好转6例,死亡1例。结论 NS合并ARF可见于多种病理类型,以微小病变及系膜增生为主,及时活检有助于NS合并ARF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应用利福平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原因、特点并提高重视。方法 对天津市海河医院近5年来收治的利福平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在年龄、用药特点、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病例以老年人为主(6/8例),其中6例既往有应用利福平史,8例患者均在住院后规则应用包括利福平在内的抗结核方案治疗,用药1个月以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 在应用利福平抗结核治疗时应提高警惕,密切观察,注意急性肾衰的发生,特别是老年患者和既往曾经应用过利福平的病人。  相似文献   

4.
2()0l39l,短期使用苯那普利对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近端小管功能的影响/韩晓骏…刀南通医学院学报一2()()l,21(2)一1 32一133,144 23例患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3例,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3例,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3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例)连续口服苯那普利曰mg·d一,共2天。结果:治疗前后大分子尿蛋白分别为(1.15士0.89)和(o·84士0.74)g/24h、平均动脉血压分别为(14.19士1.96)和(12.76士1.12)kPa,P均<0.01。而24h尿蛋白总量及中分子尿蛋白无显著性改变.其他指标也无明显改变。提示短期使用苯那普利可改善肾小球滤过膜对大分子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例用炎痛喜康治疗8周后产生急性间质性肾炎和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患者。患者64岁,男性,严重的血清反应阳性类风湿关节炎,用阿司匹林、苏灵大、小剂量类固醇、青霉胺和血浆置换疗法治疗4年余,其间多次查肾功能和尿常规均正常。在入院前1年,患者一直服青霉胺(750mg/d)和阿司匹林。应用炎痛喜康8周后(20mg/d)即出现肾病综合征。尿蛋白量18.6g/24h,内生肌酐清除率35cm~3/min,遂停用青霉胺和炎痛喜康。经皮肾活检示光镜下肾小球正常、间质局灶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平伴早期坏死、间质有  相似文献   

6.
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应用利福平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原因、特点并提高重视。方法对天津市海河医院近5年来收治的利福平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在年龄、用药特点、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病例以老年人为主(6/8例),其中6例既往有应用利福平史,8例患者均在住院后规则应用包括利福平在内的抗结核方案治疗,用药1个月以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在应用利福平抗结核治疗时应提高警惕,密切观察,注意急性肾衰的发生,特别是老年患者和既往曾经应用过利福平的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后尿蛋白的变化,探讨高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对尿蛋白的疗效.方法 32例经肾活检确诊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所有患者24 h尿蛋白≥0.5 g/d,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口服厄贝沙坦0.15 g/d,n=16)和高剂量组(口服厄贝沙坦0.3 g/d,n=16),治疗8周后观察24 h尿蛋白和血钾、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结果 受试患者服用厄贝沙坦后尿蛋白均下降,常规剂量组尿蛋白较治疗前减少40%,而高剂量组尿蛋白较治疗前减少63%,两组血清钾、血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高剂量厄贝沙坦在减少尿蛋白方面更为显效,且患者耐受性、医从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1例甲腈咪胍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停药后肾功能明显改善。患者男性,67岁。因发热、寒战、不适、厌食2周入院。6年来因局限性肠炎用柳氮磺胺吡啶(1g/d)和强的松(5mg/d)治疗。由于长期使用激素引起功能性上消化道症状,因而于前述症状发生前3周开始用甲腈咪胍治疗。入院后停服柳氮磺胺吡啶。体检无特殊发现。血尿素氮34mg/dl,肌酐2.4mg/dl,白细胞16,200,核左移,嗜酸性粒细胞6%。尿检见少量红细胞和  相似文献   

9.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小球肾炎系各种原因引起的双侧肾脏弥漫性或局灶性肾小球病变 ,感染为其病因之一。目前临床上所指的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多指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poststreptococcalglomerulonephritis,ASPGN) ,而其它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肾炎的发生 ,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 细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1.1 ASPGN 重点介绍ASPGN的治疗 ,其它细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原则与其相似 ,仅做简要介绍。ASPGN的典型病例于咽峡部、皮肤等处链球菌感染后发生水肿、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大多可自愈 ,预后良好。因此其治疗原则为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大黄素及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大鼠抗肾小球基底膜 (GBM)肾炎的疗效  方法 :建立大鼠自相期抗GBM肾炎模型。实验分五组 :大黄素组 (2 0 0mg/kg·d-1) ,雷公藤内酯醇 (2 0 0 μg/kg·d-1)加大黄素组 (2 0 0mg/kg·d-1) ,雷公藤内酯醇组 (2 0 0 μg/kg·d-1) ,肾炎未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肾毒血清后 6h内开始灌胃给药 ,对照组仅给等量的水。定期观察一般情况 ,并测定尿蛋白水平 ,4周后宰杀大鼠 ,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1)大鼠肾炎模型 :大鼠注射抗血清后 2 4h内即出现大量的尿蛋白 ,其后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4周后肾炎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小球中细胞浸润增多 ,新月体数明显增加 ,间质中可见较多的蛋白管型 ,无明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免疫荧光检查见兔抗鼠IgG沿肾小球基底膜线性分布。观察期间大鼠血肌酐水平有轻度升高。 (2 )药物疗效 :药物治疗后大鼠尿蛋白水平 ,肾小球细胞总数及新月体数较肾炎对照明显减少。两药联用组尿蛋白水平及新月体数降低最为明显。各治疗组间体重及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差别。  结论 :大黄素和雷公藤内酯醇能够改善抗GBM肾炎大鼠的肾脏病变 ,两药联用后疗效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例应用吡嗪酰胺引起的惊厥。男,2岁,出生9~12个月间,因患肺结核曾用异烟肼和氨基水杨酸治疗,并用链霉素治疗1个月。19个月时,X 线检查发现右肺上叶有一密度增高阴影,胃冲洗液培养发现结核菌。随即给予异烟肼100mg/d 和利福平150mg/d。但2个月后,因发现对异烟肼耐药,将治疗方案改为吡嗪酰胺250mg/d,利福平150mg/d。应用此方案6周后,胃冲洗液培养结核菌阴性,2周后患儿出现惊厥,伴有四肢阵发性痉挛和颈部后挺,每次持续3~5秒。患儿发作前有预兆,发作期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肾小球疾病在临床上多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急进性肾炎(RPGN),其治疗和预后迥然不同。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征象早已熟识,常以血尿、蛋白尿等症状急性起病,多伴有少尿、水肿、高血压或氮质血症等症状群。可由多种细菌、病毒、寄生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高血压时,水钠潴既明显,肾素、醛固酮活性受抑。一般不采用巯甲丙脯酸(captopril,CP)治疗。但作者用 CP 治疗9例 AGN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例病人均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CP 首剂25mg 口服,2小时后如平均动脉压(MAP)仍在100mmHg 以上,剂量增至50mg,然后6~8小时1次,持续24小时。停药后如 MAP 再度上升达  相似文献   

14.
例 1.患者女性 ,5 1岁。因发热、咯血、全身肌肉疼痛 4个月在外院就诊 ,摄胸片及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中野阴影 ,诊断为肺部感染 ,给予抗生素治疗 3个月余无效 ,改抗结核治疗 1月无好转 ,复查X线胸片阴影无吸收 ,出现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于 1999- 0 8- 2 6收入我院。入院后查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p ANCA) (+)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GBM )抗体 (- ) ,血肌酐 45 1μmol/L ,尿蛋白 (++) ,血红蛋白 6 6 g/L ,肾活检提示血管炎性新月体肾炎伴急性间质性肾病 ,给予泼尼松 40mg ,每日 1次口服 ,环磷酰胺共输注 1.8g ,甲基泼尼松龙 1 0 g× 3d ,…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时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近 10年间 2 6 1例PNS中并发ARF的 2 2例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 PNS并发ARF的发生率为 9.9% ,临床治愈好转率为 86 .4% ,需终生透析者 4.5 % ,成活率为 95 .9%。 2 2例中微小病变型肾病 (MCD )占 40 .9% ,膜增殖性肾病(MPGN)占 2 7.3 % ,其共同病理变化是小管间质病变广泛。ARF恢复及NS缓解所需时间 :肾小球病变轻微组为 (2 2 .4± 15 .3)d及 (40 .5± 2 0 .7)d ;肾小球病变较重组为 (2 4.7± 18.6 )d及 (5 7.5±19 .8)d。结论 PNS并发ARF以MCD多见 ,其预后比MPGN好。应兼顾PNS和ARF的两个环节治疗。  相似文献   

16.
肖迪  刘梅 《山东医药》2016,(8):83-84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的临床效果,为其联合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急性布氏杆菌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均口服利福平600 mg/d、盐酸多西环素200 mg/d,连续治疗6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异甘草酸镁30 m L+5%葡萄糖溶液250 m L静滴,1次/d,连续2周。观察两组的治愈率、症状缓解时间,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治疗期间,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0.38%(47/52),对照组为86.27%(44/51),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平均为3.64天,对照组为6.92天,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5/52),对照组为29.41%(15/51),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4.89%(7/47),对照组为13.63%(6/44),两组比较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急性布氏杆菌病临床症状缓解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10例特发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均有蛋白尿、血尿及尿沉渣红细胞管型,肾功能进行性丧失,以及肾活检60%以上肾小球有上皮细胞新月体。经较全面检查并已排除能引起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全部疾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1g/24h 静脉内“冲击”7日,后改用口服强的松,开始80mg/日,7日后减至60mg/日,14日后逐渐减至最小有效量。无效病例在以后2周停药。结果有效4例,血清肌肝减少70~90%,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肾活检患者肾脏病构成十年对比分析   总被引:89,自引:0,他引:89  
目的 分析我科成人肾活检患者各种肾脏病的构成比例、10年来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对在我科经临床病理讨论获得诊断的全部成人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断面对比分析 ,1990年 1月~ 1991年 12月共 2 14例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共 15 2 5例。结果  (1)接受肾活检患者人数明显增加 ,年龄增高 ,从 (3 0 .6± 11.1)岁增至 (3 5 .2± 13 .9)岁 ,老年患者的比例从0 .5 %增至 6.8% ;(2 )急性肾衰竭 (ARF)比例明显增加 (7.5 %至 14 % ) ;(3 )疾病构成中 ,虽仍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主 ,但所占比例已明显下降 (77.6%至 65 .4% ) ,继发性肾脏病及肾小管和肾间质疾病增加 ;(4 )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 ,IgA肾病所占比例明显增多 (16.9%至 47% ) ,占大量蛋白尿患者的 15 % ,肾炎综合征的 49.6% ,单纯血尿的 42 .3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无增加 ;(5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以狼疮性肾炎 (从 5 7.1%降至 3 9.4%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15 .4% )和紫癜性肾炎 (15 .4)为主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 (从 0增至 10 .2 % )及高血压肾损害 (从 0增至 6.1% )增多 ;(6)ARF中 ,重症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比例明显下降 ,急性间质性肾炎 (多与药物相关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和恶性高血压肾损害比例增加。结论 在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特发性弥漫性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DPGN)用三联疗法——环磷酰胺,潘生丁和华法令联合治疗,并进行为期3年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所有病人都作经皮穿刺肾活检。按照肾功能及肾小球恶化程度配对地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2例,完成此项观察者分别为39例与34例,其中 IgA 肾炎分别为27例与21例。治疗组有肾病综合征5例,对照组2例(其余均未达到肾病综合征程度)。肾功能损害治疗组3例,对照组无。治疗组给予环磷酰胺1.5mg/kg/d 治疗6个月,潘生丁300mg/d 治疗36个月,华法令1.5~3mg/d(平均2.4±0.5mg/d;维持凝血试验在30~50%)36个月。并给予降压和利尿治疗.对照组病人则仅用降压药和利尿药。病情稳定的病人3个月复诊1次,每6个月进行一次尿镜检,血清肌酐  相似文献   

20.
一些报道提出,大剂量静脉内 IgG(IVIG)治疗可能有益于膜性或狼疮性肾炎所致的肾病综合征病人。除间接作用于免疫调节机理外,IgG 还可在免疫沉淀的直接分解方面有作用。为评价这些初步结果,作者进行了一项大剂量 IVIG 治疗肾小球肾炎病人的公开试验。对6例临床肾病病人(尿蛋白丢失>3.5g/24h)进行了研究,肾小球肾炎经肾活检诊断。给予病人静脉输注 IgG 0.4g/kg/d,10小时内输完,连续5天,1~2月后重复一次。输注时和输注后评价病人的尿蛋白、尿沉淀、肾功能、血浆蛋白、血脂和各种免疫学变数。第3例病人有肾功能损害,第一疗程末肌酐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