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湿疹不同分期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客观记录97例湿疹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局部皮损、全身症状以及舌、脉象等资料,分析湿疹不同分期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97例湿疹患者中湿热困阻型所占比例最高(39.18%),其中湿重于热14例,热重于湿型24例;其次是风湿热困型(23.71%)。97例患者中包括急性湿疹27例,亚急性湿疹25例,慢性湿疹22例,急性发作23例。27例急性湿疹患者证型频率分布排列:湿热困阻型14例,风湿热困型10例,脾虚湿困型1例,风湿热夹脾虚型1例,督虚血瘀型1例;25例亚急性湿疹患者证型频率分布排列:湿热困阻型10例,脾虚湿困型7例,风湿热困型4例,脾肾两虚夹血瘀型2例,血虚风燥型1例,血热风燥型1例;22例慢性湿疹患者证型频率分布排列:脾虚血燥型7例,脾虚湿困型6例,湿热困阻型4例,风湿热困型2例,血虚风燥型2例,湿熟瘀结型1例;23例急性发作湿疹患者证型频率分布排列:湿热困阻型10例,风湿热困型7例,脾虚湿困型4例,脾虚血燥型1例,风湿热夹脾虚型1例。在四种主要证型中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χ2=0.72,P>0.05),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无明显差异(χ2=0.26,P>0.05),但在不同病程的分布有明显差异(χ2=4.02,P<0.05)。其中风湿热困型出现的频率随着病程增加呈现上升趋势,其他证型则在0.5~5年的出现频率较高。结论湿疹主要的中医证候有风湿热困、湿热困阻(湿重于热、热重于湿)、脾虚湿困和脾虚血燥四种,在不同病程中分布的频率不同。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的辨证分型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乙型肝炎的辨证分型与治疗方法 湿困型:症见困倦,泛恶纳呆,口淡或腻,大便软溏,尿黄,舌苔白腻,脉弦滑,治拟和中化湿,理气解郁,方用逍遥散加佛手、香附、苍术、厚朴。 气滞型:症见胁胀较重,胸闷,四肢倦怠,饮食不思,嗳气,尿黄或清,大便秘结或正常,舌苔黄腻,脉弦,治拟疏肝理气,方药用逍遥散加郁金、延胡索、佛手、香附。 湿热内蕴型:症见肢体困倦,口苦干,心烦热,胁胀脘闷,尿黄,大便结或溏而秽臭,舌红苔黄腻,  相似文献   

3.
我们从1995~1998年,以自制肝脂溶冲剂对酒精性肝炎进行了临床与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研究 1.1 一般资料 临床观察病例60例,均为男性,年龄31~55岁,平均41岁,均有胁肋胀满、叩痛,神疲乏力,呕恶欲吐,纳食减少,体重减轻,或兼有潮热、黄疸、烦躁易怒、胁下痞块等症状。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症候特征及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辉  顾耘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913-4915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症侯特征及分类.方法 制定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观察表,采集病史及中医四诊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方法、SOM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症侯特征分类.结果 21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81项中医证候条目进入因子分析.提取到18个公共因子.得到颈动脉粥样硬化12个中医基本证型的判定依据.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12个中医基本证型的判定标准可以简化为主症、次症各2项,加舌、脉.①痰浊证:主症是眩晕、脘闷,次症是呕恶、纳少,舌苔腻,脉滑;②血瘀证:主症是面色黧黑、癥积,次症是肌肤甲错、脉络瘀血(如口唇爪甲紫暗),舌紫暗或瘀斑瘀点,脉涩;③气滞证:主症是脘闷腹胀、纳呆,次症是疼痛、走窜不定,脉弦;④心气虚证:主症是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次症是少气懒言、自汗,舌淡,脉虚;⑤脾气虚证:主症是脘闷腹胀、纳少,次症是面色萎黄、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⑥血虚证:主症是头晕眼花、失眠多梦,次症是面色无华或萎黄,舌淡,脉细;⑦心阴虚证:主症是五心烦热或潮热、失眠多梦,次症是心悸怔忡、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⑧肾阴虚证:主症是五心烦热或潮热、颧红,次症是口干咽燥、耳鸣耳聋,舌红少津少苔无苔,脉细数;⑨心阳虚证:主症是心悸怔忡、胸闷痛气短,次症是畏寒肢冷、自汗,舌淡胖苔白滑,脉微细;⑩脾阳虚证:主症是形寒肢冷、喜温喜按,次症是腹胀、纳少,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11)肾阳虚证:主症是畏寒肢冷、喜温喜按,次症是腰膝酸痛,舌淡胖苔白,脉沉弱;(12)精亏证:主症是健忘、耳聋,次症是发脱齿摇、动作迟缓,舌淡红苔白,脉沉细.  相似文献   

5.
针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消化道症状27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临床资料 27例患者中男19例,女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46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1年。20例肝功能有轻度异常,7例正常。但HBsAg、HBeAsg、抗-HBc均为阳性。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以中医辨证分型属湿热中阻型6例、肝郁脾虚型14例、肝肾刚虚型4例、脾肾阳虚型3例。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 主穴:足三里、内关、天枢、中脘。 配穴:①湿热中阻型:症见腹胀、大便不爽或溏泄,小便短赤、烦渴、身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滑者治以清热化湿、通调胃肠之腑气,配穴阳陵泉、太冲、内庭;②肝郁脾虚型:症见两胁胀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烦躁易怒、大便溏结不调、肠鸣矢气、舌苔白、脉弦者治以疏肝健脾,配穴脾俞、行间;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乙型慢重肝)的证候特点,确定其主要和次要证候,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观察72例乙型慢重肝的症状表现,对症状进行频次、聚类分析。结果乙型慢重肝的症状和舌脉象经高频次分析后,提取出26个关键症状及31个舌脉象进行聚类分析。聚为5类为:第1类,滑脉、舌苔厚、舌苔腻、舌体嫩、舌苔干、舌尖红;第2类,肢体困重、纳差、乏力、少气懒言、头重、腹胀、呕吐、恶心、小便不利、头晕、大便干结、呃逆、矢气、厌食油腻、口渴喜饮、吞酸嗳腐、口苦、口干、便下不爽、口渴少饮、口粘腻、沉脉、两目干涩、弦脉、嘈杂、舌苔白、口淡、舌下脉络迂曲、舌下脉络青紫、舌苔黄、数脉、舌苔薄、舌体瘦;第3类,舌苔焦;第4类,灰黑苔、无苔;第5类,迟脉、疾脉、弱脉、实脉、微脉、呕酸水、尿黄、细脉、舌有齿痕、舌体胖、舌苔润、涩脉、舌质瘀点、舌质暗、舌质红。结论乙型慢重肝病因主要为湿邪,其病理关键是湿阻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司。早期治疗上应以疏肝和胃、温阳祛湿为主。  相似文献   

7.
肝病血瘀证客观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病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中以肝血瘀阻为主要病机的一系列症状群,临床主要表现为胁久痛或刺痛,固定不移,胁下(?)块,固定不移或有触痛,面部晦暗或有蟹爪纹理,朱砂掌、蜘蛛痣,腹壁络脉怒张,衄血或出血征,舌质瘀紫,舌下络脉迂曲,脉迟涩或结代、无脉等。它除了具有全身血瘀证的一些共同临床特征及病理生理改变外,尚有自己独特的方面,兹将近几年来本证客观指标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及其与西北燥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哈密地区中心医院就诊的NAFLD患者(病例组),以两家医院门诊体检的基本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填写全部受试者NDS评分量表、SF-36生存质量量表,比较两组的生存质量水平。并根据是否罹患西北燥证,进一步将病例组分为西北燥证组和无西北燥证组,比较此两组的SF-36生活量表,分析NAFLD患者生存质量与西北燥证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SF-36生活量表总分(619.625±131.933)分,生存质量状况差于对照组[(762.797±43.426)分](P<0.01);合并西北燥证的生活质量低于无西北燥证组患者[(577.65±128.38)分vs(654.94±124.89)分(P<0.01);合并西北燥证组患者西北燥证总积分与生存质量存在负相关(r=-0.375,P<0.01)。结论:西北燥证是NAFLD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西北燥证程度越重,NAFLD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9.
复脉灵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复脉灵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方法治疗组60例,服用复脉灵颗粒;对照组36例,服用复方丹参滴丸.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对反映气滞血瘀的主要症状胸痛胸闷、心悸气短、胁肋胀满、纳谷少馨、舌质暗紫或有瘀斑及脉弦细涩或结代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明显减少,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脉灵颗粒具有改善血脂、血液流变学的作用,能够调节内皮素/一氧化碳(ET/NO)平衡,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减少丙二醛(MDA)含量,从而改善内皮功能,防止血栓形成,防止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10.
笔者从温中健睥祛湿立法,治疗急性黄疸肝炎因中阳不振、寒湿困脾所致的阴黄28例,收到良好的效果。兹列举案例,以陈浅见。 案一 李某,男,61岁,初诊1991年3月7日。全身肌肤巩膜发黄1周。伴畏寒肢倦,胸闷不舒,腹胀,时有隐痛,纳呆恶心,口淡不渴,大便溏泄不爽,小便短少。诊见神清体倦,面目肌肤黄染,但不鲜明,舌质淡苔白腻,脉细而弱。肝胁下2cm,有叩痛感。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红素116μmol/L,ALT264U/L。乙肝标志物阴性,抗HAV-IgM阳性。B超示肝实质炎性变,肝肿大。西医诊断为甲型急性黄疸型肝炎。辨证为中阳不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将71例胆囊炎患者(均经B超检查证实)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24~66岁,其中急性胆囊炎12例,慢性胆囊炎22例,慢性结石胆囊炎2例。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2~68岁,其中急性胆囊炎5例,慢性胆囊炎20例。中医辨证:治疗组肝气郁滞型22例,湿热蕴困型14例;对照组肝气郁滞型15例,湿热蕴困型10例。 治疗方法:均应用抗生素和中药治疗。肝气郁滞型给以清胆行气汤;湿热蕴困型给以清胆利湿汤。治疗组加用复方氨基酸250ml,每日1次中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睡眠呼吸紊乱患者的夜间脉氧下降率与昼夜血压变异的相关性及其形成非杓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本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66例睡眠呼吸紊乱相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PER),分为杓型高血压组和非杓型高血压组。夜间呼吸暂停事件发生后,氧减事件中每秒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下降的百分比作为脉氧下降率,比较两组睡眠呼吸相关指标、昼夜血压水平及临床各项数据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脉氧下降率与昼夜血压变异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非杓型高血压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166例睡眠呼吸紊乱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高血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杓型血压(63.3%∶36.7%,P0.05);非杓型高血压组的夜间舒张压短时血压变异性(nDBPARV)、夜间收缩压短时血压变异性(nSBPARV)、日间舒张压短时血压变异性(dDBPARV)、日间收缩压短时血压变异性(dSBPARV)均大于杓型高血压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高血压组患者的呼吸紊乱指数(AHI)、氧减指数(ODI)、脉氧下降率显著高于杓型高血压组,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水平显著低于杓型高血压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高血压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大于杓型血压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组组内左侧CIMT(LCIMT)较右侧CIMT(RCIMT)增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高血压组nDBPARV以及nSBPARV与脉氧下降率、CIMT、AHI、ODI、BMI均呈正相关,与LSaO_2呈负相关。结论:老年睡眠呼吸紊乱患者的夜间脉氧下降率与夜间血压变异程度密切相关;脉氧下降率、ODI是老年睡眠呼吸紊乱患者发生非杓型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体重指数、学胰岛素水平和血脂等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联系情况。方法根据2014年5月—2015年3月该院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共有15例阴阳两虚型、16例气阴两虚型、25例湿热困脾型、24例阴虚热盛型,对患者的血脂、空腹胰岛素、体重等指标进行监测记录,探讨患者的病情和这些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四类患者的高胰岛素血症比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最多的是湿热困脾型患者,四类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湿热困脾血脂异常患者最多。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比较好,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血脂、血胰岛素、体重等指标来进行鉴别分析,患者湿热困脾类型是最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能够为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病人中医型证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将162例T2DM病人按照中医相关诊疗指南辨证分为湿热困脾证、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脉络证、阴阳两虚证五个证型。检测病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指标,并分析各中医证型与TC、TG、Hb A1c、FPG、PPG、Hcy、CRP等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T2DM病人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困脾证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脉络证阴阳两虚证。与其他中医证型比较,湿热困脾证TC、TG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热盛证Hb A1c、FPG、PPG均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脉络证Hcy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CRP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病人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困脾证为主。TC、TG、Hb A1c、FPG、PPG、Hcy、CRP指标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可以上反应T2DM病人中医证型的病情变化,可以作为T2DM病人中医证型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与T2DM病人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杨肖红  张昆 《山东医药》2008,48(31):46-47
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按中医辩证分型分为气阴两虚证64例(气阴两虚组)、湿热困脾证46例(湿热困脾组).采用稳态模型的B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价B细胞基础分泌功能,采用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130/△G30)评价糖负荷后的胰岛素早期分泌功能;采用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IR).结果湿热困脾组餐后2 h血糖低于气阴两虚组,空腹胰岛素高于气阴两虚组(P均<0.05).HOMA-β和△I30/△G30的比较,湿热困脾组高于气阴两虚组(P均<0.05).认为气阴两虚证2型糖尿病与β细胞功能障碍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肝硬化腹水1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硬化腹水中医称“鼓胀”,笔者自1992年以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2例重症肝硬化腹水,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42~65岁,平均49岁。12例患者都有肝炎病史,第一次腹水7例,第二次腹水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壁静脉曲张,肝功能异常。HBsAg( ),B超证实有腹水。 治疗方法: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脾虚湿阻型,临床常见腹大胀满,食少,食后腹胀,面色萎黄无华,大便溏稀,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细缓或细弦。宜用五苓散或平胃散加减。(2)气滞血瘀型:腹部膨大,脉络怒张,胁腹胀痛,面色暗黑,胁下有积块,舌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观察中药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脾虚湿困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T2DM患者,治疗组78例新诊断脾虚湿困型T2DM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加服参苓白术散加减,对照组78例单纯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疗程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血糖、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糖、HOMA-IR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HOMA-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药健脾化浊治疗脾虚湿困型新诊T2DM能更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中西医联合治疗优于单纯胰岛素泵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观察中药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脾虚湿困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T2DM患者,治疗组78例新诊断脾虚湿困型T2DM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加服参苓白术散加减,对照组78例单纯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疗程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血糖、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糖、HOMA-IR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HOMA-I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药健脾化浊治疗脾虚湿困型新诊T2DM能更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中西医联合治疗优于单纯胰岛素泵治疗。  相似文献   

19.
参苓白术散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一个重要方剂,实践证明,本方对于一些慢性腹泻确有一定疗效。为了使本方更好的服务于临床,特将自己近年来的治疗经验,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一、方剂的来源与组成参苓白术散初见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书记载:主治脾胃虚弱,飲食不进,多困少气,胸中痞满,噫呕腹逆,喘嗽,消渴,大便不实及久泄等症。药味:人参(台参亦可)一斤八两,白茯苓(蒸  相似文献   

20.
一、病名: 結核性胸膜炎合并积液是現代医学的病名,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的悬飲就其含义与症状来看极为相似。金匱痰飲篇云“飲后水流胁下咳吐引痛調之悬飲”。后世医家徐忠可云“飲非痰,乃实有形之水也……所謂悬者;如物空悬,悬于膈上而不下也”。具体的說明悬飲之病就是飲邪潴留于胁下为患之病了。二、病机: 关于发病机理,內徑素问經脉别論中云“飲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調水道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