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Bayes判别分析方法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为其规范化中医证候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国中医医疗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收集我院372例CAA患者症状评估量表信息,涵盖CAA常见的12种症状。将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以及肾阴阳两虚型3组,以Bayes判别分析方法建立CAA辨证分型的判别方程,并采用自身验证回代法对函数式进行检验。结果:根据12项症状建立CAA中医证型判别函数,回代法判别肾阳虚证的正确率为94.93%,肾阴虚证的正确率为59.26%,肾阴阳两虚证的正确率为82.81%,总体正确率为88.17%。结论:将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中,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标准化、客观性以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总结血管重建术后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建立辨证标准,分析其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根据以往研究结果,制订专家咨询问卷,对全国17个省市45家医院的105位相关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建立Epidata3.1数据库,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血管重建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常见证型,并建立辨证标准,分析其实用性和可行性。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专家问卷105份,回收105份,回收率为100%,其中103份问卷有效,有效率98.10%。根据证型常见度,将累积百分率≥80%且变异系数≤0.45者作为血管重建术后的主要证型(血瘀证、气虚证、痰浊证);将累积百分率≥80%且变异系数≤0.45者的症状作为支持该证型诊断的要素;以百分比反映专家对该问卷的认可度。结论通过对103名心血管病专业中医专家的经验总结,为血管重建术后主要证型的辨证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古人称为消渴,中医又将其分为脾瘅、消渴和消瘅三期。其中,饮食治疗是消渴期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前面我们介绍了改善消渴期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及症状“5”项指标的饮食方法。从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出发,结合消渴期主要的病机特点,临床上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辨证用膳,更具有针对性的对消渴期患者进行饮食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候与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为其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临床16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辨证归类,分别分析证型间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中腺体回声、结构、阴影、血流改变等各项特征,归纳中医证候与影像表现的相关性指标。结果肝郁气滞型及冲任失调型患者二维声像图分型Ⅰ型及Ⅱ型比例均约为50%,而痰瘀互结型以Ⅱ型为主,后者与前两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三种证型患者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痰瘀互结型患者收缩期最高流速(Vm ax)和阻力指数(R I)与其他两种证型患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0.05)。结论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其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有明显对应关系,其中Vm ax和R I可作为该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此为开拓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辨证思路和方法、丰富辨证理论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为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中医治疗提供辨证施治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提取94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舌、脉等四诊信息,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进行统计分析这类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候依次为:脾虚湿阻证(80.8%),血瘀证(71.3%),湿热蕴结证(55.3%),肝气郁结证(44.7%),肝肾阴虚证(9.6%),脾肾阳虚证(4.3%)。其中同一患者常有几个证候重叠。结论: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中医证候较少见单一证候,兼夹证多见。脾虚湿阻兼夹瘀热的复合证型,是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最特征性证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采用阴阳辨证方法的证候学基础。方法对1150例次缺血中风急性期病人分别按照阴阳辨证标准及中风病辨证诊断分级标准进行临床证候采集,并得出阴阳分类和证候辨证诊断的证候分级。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中风病六类证候分级对急性期阴阳两类别之间的意义。结果风证、瘀血证是缺血中风病急性期共有的证候群,火热证、阴虚阳亢证及痰证是诊断为阳类证的重要证候因素,即对阳类证诊断有意义的重要证候指标(P<0.05);气虚证是诊断阴类证的重要证候因素,即对阴类证诊断起作用的证候指标(P<0.05)。结论阴阳辨证方法在缺血中风急性期应用有较可靠的中医证候学基础,能够为临床辨证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肪肝中医证候的分类。方法运用整体网分析方法对SOM神经网络整理出的关系数据集进行整体网络结构分析,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提供参考依据。主要考量中心性用以评价各个症状在"辨证论治"中的重要程度;考量中心势用以推测论证型的多寡和兼杂程度;考量分派指数用以推测理想辨证的可靠程度。结果脂肪肝疾病的中医辨证,较难得到单一的主证,辨证体系比较复杂,证型较多;脂肪肝辨证中较易出现兼杂证。结论基于症状与症状的关联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医证候的集群现象;提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标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基于兼杂证型的调查研究数据,提取中医基本证候类型的思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临床采集到的证候要素,采用经验辨证和聚类分析方法,探索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证候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运用制定的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210例FD重叠D-IBS患者资料,以主要临床症状为证候要素,进行聚类分析,归纳FD重叠D-IBS的证候规律。[结果]210例FD重叠D-IBS患者中,基于经验的中医证候类型,脾虚湿阻证76例,占36.19%,肝郁脾虚证69例,占32.86%,脾肾阳虚证24例,占11.43%,脾胃气虚证16例,占7.62%,寒热错杂证15例,占7.14%,脾胃湿热证7例,占3.33%,肝气郁结证3例,占1.43%。基于聚类分析,具有3种主要证候类型:寒热错杂、脾胃虚弱、肝郁脾虚证。[结论]FD重叠D-IBS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为肝郁脾虚证、寒热错杂。  相似文献   

9.
基于现代文献的高血压病证候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分布和辨治规律,为该病证候规范化研究及建立证候表征体系提供依据和可行的研究思路。方法以近10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以中医证型为切入点,运用系统聚类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挖掘文献四诊资料隐含的客观规律。结果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可大致分为瘀血阻络、痰湿壅盛、肾阳虚衰、肝火亢盛、阴虚阳亢5个单证。因子分析提取出了每一证型的主要辨证依据。结论高血压病现代文献多元统计分析梳理了专家观点,为下一步临床前瞻性证候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古人称为消渴,中医又将其分为脾瘅、消渴和消瘅三期。其中,饮食治疗是消渴期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前面我们介绍了改善消渴期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及症状"5"项指标的饮食方法。从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出发,结合消渴期主要的病机特点,临床上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辨证用膳,更具有针对性的对消渴期患者进行饮食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血清CRP与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辨证分为风痰瘀阻、气虚血瘀和阴虚风动型3组,每组30例。另选30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血清CRP水平比较: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三个证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风痰瘀阻型与阴虚风动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有炎症反应参与,血清CRP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的微观变化,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微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综合传统辨证,专家咨询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制定出中南六省统一的脏腑证候临床的辨证标准,按照协作计划的分工,对湖北省内的省、地、市、县级11所医院,进行了中医脏腑证候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将2000例住院病人中有关脾胃病证候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脾胃病的17个证型的辨证标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为脾胃病的基础理论及辨证,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中医证候规律,明确辨证分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9年7月-2010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CSHB患者辨证分型、相关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情况,以国家“十一五”传染病重大专项“慢性重型肝炎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制定的辨证分型方案进行辨证,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纳入的74例CS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气虚瘀黄证(25.7%)、阳虚瘀黄证(16.2%)、湿热发黄证(27.0%)和瘀热发黄证(21.6%)较为常见,阴虚瘀黄证(9.5%)较少见.②5型在TBIL、P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及HGB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若将5型合并为虚证和实证统计分析,则虚证组NEUT%高于实证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5型在腹水、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电解质紊乱及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若将5型合并为虚证和实证进行统计分析,则虚证组腹水发病率高于实证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按5型进行辨证,相关实验室指标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若分为虚证和实证,实验室指标与并发症发病率有一定差异.CSHB的中医辨证与实验室指标和并发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该首重虚实辨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西维尔治疗大肠癌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52例大肠癌患者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服中药汤剂联合西维尔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西维尔,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症状改善以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观察治疗组各证型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2.59%、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免疫功能明显改善(P<0.05~0.01)。治疗组各证型比较,1型和2型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3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西维尔对改善大肠癌患者症状、提高免疫功能有明显作用,比单纯口服西维尔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与代谢组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在查阅相关文献并临床基础上,制定中医证候调查量表。对晚期初治肿瘤化疗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结果 31例患者化疗前后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其中主要改变的症状是精神萎靡、语声低微、爪甲淡白、胸闷、恶心、呕吐、宿食不化、大便秘结、尿频等。结论肿瘤化疗后以虚证为主,气阴两虚证为最常见证候,为证候研究的理想模型,为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中医证候的现代内涵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改良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后中医优化诊疗方案。方法在文献调研基础上,对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家进行两轮咨询调查,从AMI辨证分型、治法、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咨询。结果共发出问卷20份,收回2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AMI的基本证候要素选择频次排列如下:血瘀气虚痰浊阴虚阳虚寒凝气滞。辨证治疗方面选择频次排列如下:气虚血瘀气虚痰瘀痰浊痹阻瘀血闭阻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心阳不振。再灌注治疗后,中医主要治法的选择依次为活血益气化痰温阳养阴祛寒清热解毒。结论气虚血瘀证为AMI的基本证型,痰浊证、阴虚证、阳虚证是重要的证候要素,通过基本证型和单个或多个证候要素的结合,覆盖AMI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7.
236例2型糖尿病心理因素相关的中医证候学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情绪障碍的中医证候学特征.方法 应用自拟“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候辨证参考标准”,对236例伴情绪障碍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伴情绪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证候类型分布:以气滞气逆为主,呈现多脏腑气机失调的特点.结论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学特征涉及多脏腑,病性特征以实证最多,虚实夹杂证次之,虚证最少;具体证型以肺气上逆证居首位,与心身疾病多数以肝立论观点有别;验证了工作假说,即心身疾病的基本证候特征是以多脏腑气机紊乱(气滞、气逆为主)和由此产生的瘀血、痰湿等合两为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中医证候特点与临床疗效。方法:首先对80例患者在诊断方面以中医四诊和西医检查予以确诊和辨证,统计分析这类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UDCA)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豨莶二黄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2周、24周中医症候、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倦怠乏力、胁肋疼痛、口干咽燥、两目干涩、皮肤瘙痒、食少纳呆、便秘或粘滞、脘腹胀满等;体征依次为: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唇及肢端紫绀、胁下积块等。中医证型分析显示:以肝肾阴虚、湿热瘀阻最为常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脾胃气虚、脾肾阳虚证出现最少;并且同一患者可有几个证型重叠,以肝肾阴虚证与湿热瘀阻证重叠最为常见。中药豨莶二黄汤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PBC的中医证候特点主要为本虚标实。本是正气虚弱,以肝肾阴虚为主;标实以热湿瘀毒胶结,阻塞肝络为特点。中药豨莶二黄汤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方面优于单用UDCA,且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与中医证候辨证分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寻找其存在的内在规律,为中医临床辨证与治疗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对120例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选择同年龄段的30例健康正常人作对照组,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检测胰岛素、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分析以上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差异性。结果代谢综合征各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血压、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方面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I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中医各证型存在不同程度胰岛素抵抗的现象,具体为气阴两虚证<阴虚热盛证<痰瘀互结证<痰浊内蕴证(P<0.05)。结论ISI可反映代谢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将ISI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3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学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证候学特点,进一步阐述其病因、病机和演变规律.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02例(Child A级和Child B级各100例,Child C级102例),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证素和辨证分型调查,并统计相应的表达频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①表达频数超过50%以上的症状、体征有:抑郁64.57%,两胁不适53.11%,尿黄64.90%,脉弦55.63%,脾大61.26%,肝表面不光整83.42%,神疲乏力83.77%,多梦寐差54.30%,腹胀57.62%;②血瘀(肝络瘀阻)证素94.37%,气虚84.80%,阴虚54.30%,气郁78.80%,气滞44.37%,气逆35.78%,湿48.68%,热42.72%;③Child A级患者以肝气郁结和湿热蕴结为主,Child B级患者证型分布比较平均,Child C级患者以水湿内阻和瘀血阻络为主.结论:邪毒(湿热)、肝络瘀阻和正气亏损代表了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主要病机和证候特点,至于其他临床表现,则属于次要证候或兼夹证候;目前的辨证分型方案存在临床操作棘手、结果判断可靠性差的严重问题,应该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辨证新模式,以取代目前通行的辨证分型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