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脱细胞骨基质(ABM)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兔颅骨缺损的可行性及机制。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质量1.5~2.0kg。在兔颅骨两侧分别建立1cm×0.5cm的全层骨缺损区,去除该区骨膜。随机选择一侧作实验侧,植入复合PRP的ABM;另一侧为对照侧,仅植入ABM。术后第2、4、8、12周分别处死兔6只并取材,观察两侧颅骨缺损修复愈合情况。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未发生明显炎症和排异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两侧颅骨缺损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骨,新生骨量呈增加趋势。术后第12周,实验侧ABM颗粒已完全降解,骨髓腔改建完成,缺损区基本达到骨性愈合;对照侧仍有较大的ABM颗粒未降解,缺损中央部位仍有未愈合区域,有骨髓腔形成。结论ABM是良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PRP具有促进成骨作用,能加速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对24只大白兔造成兔双侧下颌体部15mm×10mm骨缺损,以膨体聚四氟乙烯膜(e-PTFE)覆盖缺损区并与骨膜严密缝合.实验侧(右)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00AU,对照侧注入生理盐水.于术后2、4、6、8周各处死一组兔,作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及钙离子测定,研究各组骨缺损修复速度和愈合程度.结果实验侧术后2周骨断面处有新骨生长并有大量间充质细胞聚集,4周时大量新生骨形成骨小梁向缺损中央延伸,8周完全骨愈合.对照侧在各阶段新骨形成均不如实验侧,且钙离子含量明显低于实验侧.实验证明b-FGF具有明显的诱导成骨作用,可以促进颌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姜哲  许松日  金燕 《山东医药》2009,49(30):41-42
目的观察自体红骨髓复合骨膜碎片移植修复骨缺损的形态学变化。方法40只健康中国家兔取双侧桡骨中段制作15 mm长的骨缺损模型。随机选择20只行自体红骨髓复合骨膜碎片移植术(移植组),分别于术后第1、2、4、6、8周行X线摄片后,取出桡骨标本,大体观察、显微镜观察骨缺损区的形态学变化。另20只为对照组,桡骨骨缺损区内不移植任何组织。结果移植组:第1周移植组织增生;第2周移植组织弹性固定桡骨远近两断端;第4周在原始骨小梁间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第6周骨小梁密集,成骨细胞排列在骨小梁周围,骨细胞位于骨陷窝内;第8周可见典型内、外环骨板及哈佛系统,骨髓腔形成,腔内可见多种细胞。对照组:第1周两断端边缘有少量新生组织;第2周新生组织覆盖两断端边缘;第4周可见成骨细胞;第6周有骨小梁形成;第8周形成骨密质并封闭缺损区远近两断端。结论自体红骨髓复合骨膜碎片移植可修复桡骨骨缺损,其过程可分为细胞分化增殖期、幼稚骨形成期及骨改造塑形期3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吴伟 《山东医药》2011,51(14):72-73
目的观察Ilizarov技术在急性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性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20例,18例胫骨缺损〈5 cm者行一期清创、腓骨截骨、胫骨缺损端加压,2例胫骨缺损〉5 cm者行一期清创、骨运输—骨延长术,均于患肢安置Ilizarov外固定架。结果术后随访12~26个月,患者创面均闭合,骨缺损均获得重建,骨折愈合,患肢与健侧肢体长度差〈2 mm;创面经游离皮片植皮成活2例,经皮瓣修复覆盖创面1例,余均未经额外手术修复。结论 Ilizarov技术用于治疗急性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李晋  王秉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666-3667
目的 观察Bio-Oss骨粉复合Bio-Gide骨膜在兔牙槽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引导成骨的效果.方法 建立兔下颌牙槽骨临界骨缺损模型,采取自身对照,随机选择一侧下颌骨以Bio-Oss/Bio-Gide修复骨缺损,作为实验侧;另外一侧作为空白对照侧.分别于术后1、4、7、10 w通过组织学切片观察以及新生骨占缺损面积定性及定量分析骨缺损区的成骨效果.结果 术后1 ~10w组织学切片观察显示,实验侧和对照侧均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以及植骨材料的降解吸收;随时间延长,新生骨量增加,并与种植体表面形成骨性结合.在术后各时间点,实验侧新生骨占面积百分比均大于对照侧(P<0.05).结论 可吸收性胶原膜Bio-Gide结合Bio-Oss应用于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可以引导骨组织再生,重建缺损的骨组织,新生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Osx基因活化技术对种植体周围骨形成和矿化的作用。方法首先将倍骼生与pcDNA3.1flag-Osx按比例混合构建GAM材料。选择雄性Beagle犬15只,每只动物拔除左侧及右侧下颌第2前磨牙,用超声骨刀于拔牙创颊侧制备颊舌向5 mm、近远中向5 mm、垂直高度10 mm的骨缺损,分别植入直径3.3 mm、长度13mm的奥齿泰GSII种植体2颗。2个骨缺损处分别填入倍骼生+空载体pcDNA3.1flag(A组)、倍骼生+pcDNA3.1flag-Osx(B组)。应用GBR技术在材料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缝合牙龈。分别于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5只,取出标本,用Micro CT测量骨再生相关数据。结果 A、B两组术后4、8、12周比较,骨小梁间隙、骨体积分数、骨小梁的体积、骨小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倍骼生与Osx质粒构成的基因活化材料有明显的骨诱导作用,可促进骨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柞蚕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SF-HA-BMSCs)构成的组织工程骨对兔桡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TSF-HA与成骨诱导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进行复合,构建新的组织工程骨.取36只12月龄老龄日本大耳白兔于左侧桡骨中段造15mm长的骨缺损区.实验分为3组(A、B、C组各12只).A组:TSF-HA+ BMSCs,B组:HA+ BMSCs,C组:无支架组.分别在术后8和12w摄取X线片,观察骨缺损区的修复及骨塑性情况,骨缺损区组织标本采取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比较8和12 w各组的骨修复情况.结果 成功培养出了BMSCs,且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状态良好.骨缺损修复术后8、12wX线检测显示,A组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最好,B组次之,C组几乎没有修复作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表明,8w时与B组或C组相比,A组新骨生成最多,骨修复最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w后取桡骨观察证实:实验组支架大部分被吸收,骨折处密度增高,骨质发白,实验对照组可见部分支架未被吸收,但骨折愈合良好;空白组骨缺损处被结缔组织填充覆盖.结论 TSF-HA组织程化骨具有很好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有望成为新骨缺损修复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8.
陈涛  李宁毅 《山东医药》2009,49(7):27-29
目的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并探讨其在实验性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将12只实验用犬随机分为四组各3只,分别对其双侧下颌骨体部造成30mm×15mm椭圆形缺损,用自身对照法进行对比研究,右侧骨缺损为实验侧,左侧为空白对照侧。A组实验侧植人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富血小板血浆(PRP)、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与聚乳酸(PLA);B组植入BMSc、rhBMP-2与PLA;C组植入BMSc、PRP、PLA;D组植入PLA。术后4、8、12周时分别观察各组缺损处组织形态及X线影像学表现,测量横断面切片血管面积百分比及图像光学密度值,评价成骨效果。结果各组右侧缺损均有新生骨及血管形成,X线检查示有高密度骨痂影,数量A组〉C组〉B组〉D组,且呈时间依赖性;空白对照侧缺损区均未见新骨形成,缺损为纤维组织充填,均无阻射影像。各时间点A、C组横断面切片血管面积百分比均大于B、D组,A、B、C组骨光学密度均明显大于D组,P均〈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血管化复合组织工程骨具有快速成骨及促进新生骨血管化的效能,且无异物排斥反应及毒副作用;取自自体的BMSCs及PRP来源丰富,采集、制备方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异种骨复合自体骨髓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异种骨复合自体红骨髓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方法 选健康纯系 6 月龄大耳白兔 20 只,双侧桡骨中段制成 15~18 cm 的骨缺损模型,骨蜡封闭两断端骨髓腔,均植入等长度的异种骨,左侧注射红骨髓作为实验组,右侧不注射作为实验对照组。术后 2、4、6、8 w 拍 X 线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 8 w 时, X 线示骨缺损修复良好、髓腔基本相通,组织学检查见皮质骨形成、骨髓腔相通。而对照组 8 w 时 X 线下仍可见未完全吸收的移植骨,光镜示缺损区有残存的坏死骨,纤维组织充填缺损区。结论 异种骨复合自体红骨髓后可明显促进骨融合,提高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检测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间接法ELISA,研究猪Ⅱ型胶原移植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过程中Ⅱ型胶原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取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所有动物均在股骨外髁钻直径5mm、深3mm的软骨缺损区,深达软骨下骨,其中实验组在缺损区植入Ⅱ型胶原;另一组不植入Ⅱ型胶原作为对照。术前及术后每隔2周收集血清直至第12周,采用间接法ELISA检测血清中Ⅱ型胶原抗体。结果实验组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术后与术前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术后第8周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两者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关节软骨缺损可引起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一定水平的Ⅱ型胶原抗体。Ⅱ型胶原移植不但可以促进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还可以降低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减少抗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转染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组织工程软骨,观察对家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转染BMP7基因的软骨细胞(5×109个/L)接种于胶原-纤维蛋白凝胶的支架中,培养14 d后移植于家兔膝关节软骨表面,直径为5.0 mm,深达软骨下骨板的全层软骨缺损部位.移植后4、8、12周处死家兔,通过创面形态观察、组织形态的光镜观察、BMP7基因在移植部位的表达,评价转染BMP7基因组织工程软骨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 转染BMP7和未转染BMP7基因组织工程软骨培养物的体积分别为9 mm × 9 mm×2 mm和8 mm×8 mm×2 mm.转染BMP7基因组移植于家兔膝关节软骨后4、8、12周,均有软骨缺损修复作用,且移植部位有红褐色BMP7 mRNA和棕红色BMP7蛋白表达.移植后12周修复效果佳.优于未转染BMP7基因组.结论 转染BMP7和未转染BMP7基因组织工程软骨对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均有修复作用,但转染BMP7基因组织工程软骨修复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将32只普通家兔随机分为6组,制成左、右桡骨15mm骨缺损模型,左侧桡骨骨缺损处用自体髂骨骨松质颗粒、骨髓及部分旋前圆肌肌肉联合移植作为实验组,右侧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任其自然生长。于术后1、2、4、6、8周后处死动物取材,标本进行X线检查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免疫组化染色和BMP2的cDNA探针原位杂交并在光镜下观察BMP在修复的长段缺损骨中表达。结果:为实验组在术后1周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2、4、6、8周相同时间内BMP在修复长段骨缺损模型中的表达强度均强于对照组。认为BMP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我们合成的新型琼脂—磷灰石(AG-HA)仿生纳米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通过在兔胫骨做腔隙性骨缺损植入新型AG-HA仿生纳米复合材料与空白对照组做对比,并通过X射线放射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来评价这种新型硬组织修复材料促进骨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X线片显示,随着时间延长实验组骨缺损骨痂增多,12周基本愈合,塑形完成;对照组未见骨性修复,形成骨不连;组织学观察实验组术后4周材料开始吸收,8周后降解被新生骨取代,12周完全修复;对照组各时间点均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新型AG-HA仿生纳米复合材料能有效促进临界性骨缺损的修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骨形态蛋白2(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并观察其在兔尺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兔BMSCs分离、培养及成骨诱导后,接种于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扫描电镜下观察复合情况。将5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各18只,于无菌条件下造成右侧尺骨中段10mm长缺损。观察组植入BMSCs-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对照组植入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均不做任何内外固定。各组术后4、8、12周每组随机处死6只,分别行骨缺损处的放射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成骨诱导后的BMSCs均匀分布在煅烧骨表面及孔洞内,与煅烧骨表面贴附紧密,细胞呈圆形,表面光滑,胞体较大,直径15μm。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观察组和对照组Lane-Sandhu放射学评分、组织学评分均逐渐升高,P均<0.05;空白组无变化,P均>0.05。术后4、8、12周,观察组和对照组Lane-Sandhu放射学评分、组织学评分均高于空白组,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 BMSCs能够较好地与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进行体外复合培养,BMSCs-BMP2-煅烧牛骨复合物植入有助于兔尺骨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鼠微小颗粒骨修复骨缺损的过程中骨生长因子的表达。探讨微小颗粒骨的骨诱导活性和成骨机制。方法 取雄性DA大鼠120只,切除双侧前肢桡骨中段4mm骨质,建立大鼠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取自体髂骨进行移植,根据移植骨块的大小,分为块状骨组和微小颗粒骨组(直径分别为2mm和300.500μm)。将块状骨植入左侧骨缺损中,微小颗粒骨植入右侧骨缺损中。对照组取出髂骨,不进行骨移植(n=8)。术后1、4天和1、2、4、6、10周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缺损的修复程度。同时于移植处取骨.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RT—PCR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 术后10周。X线检查块状骨组骨缺损区,可见有骨性连接,但骨髓腔未完全再通;微小颗粒骨组骨缺损已修复,骨髓腔再通完全。光镜下块状骨组骨吸收缓慢,编织骨和新生的骨小梁形成晚;微小颗粒骨组骨吸收早。移植2周时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间充质细胞、新生的血管和新生的骨质;术后10周时板层骨形成,骨髓腔再通。微小颗粒骨BMP-2mRNA和TGF-β1mRNA的表达高峰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在术后2周时,微小颗粒骨组为1.380±0216和1.492±0.261,块状骨组为0.793±0.147和1.065±0.12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82、7.495。P〈0.05)。结论 微小颗粒骨与块状骨相比具有更强的骨诱导活性和成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岩峰  胡敏  张建强  闫颖  刘军 《山东医药》2007,47(19):56-57
目的对犬下颌不同程度截骨牵张的有限元模型应力分析。方法有限元模型模拟不完全截骨,在加力(12 N)牵张过程中观察犬下颌皮质骨截骨处(连接处骨片)分别剩2.1、2、1.7、1.4、1、0.8、0.6 mm时其Von Mises应力。结果下颌骨舌侧皮质骨剩余越少,进行牵张成骨时这个区域所受的Von Mises应力就越大。皮质骨所受Von Mises应力可以用其所剩宽度的指数函数y=296.42 e^-1.8191x(R^2=0.9576)的形式表示。结论犬下颌不同程度截骨牵张的有限元模型初步揭示了截骨长度与截骨区Von M ises应力大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磷酸三钙人工骨(β-TCP)-透明质酸(HA)-脱细胞耳软骨(AC)-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体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获取新西兰大白兔BMSCs,体外诱导成软骨细胞并培养,取异体兔耳软骨并进行脱细胞处理,并与β-TCP—AC结合形成复合物接种软骨细胞。取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2只,手术制备膝关节缺损模型,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只)缺损区植入β-TCP—AC—BMSCs,并于关节腔内注入HA;B组(4只)缺损空置作为空白对照。结果BMSCs在体外生长稳定,增殖能力强,可被诱导为软骨细胞。第16周,A组缺损区内充填白色半透明新生软骨组织,色泽与正常软骨相似,质韧,表面平整,与正常软骨界限消失,表面细胞平行于关节面,深层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呈团状,基质异染广泛,与周围正常软骨连接良好。B组缺损区未修复,底部为白色纤维组织。结论 β-TCP—HA-AC—BMSCs复合体修复兔膝关节骨、软骨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外源性VEGF复合煅烧骨修复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复合煅烧骨(TBC)的修复骨缺损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建立桡骨干中段10mm骨缺损模型。实验侧植入VEGF—TBC复合物,对照侧单纯植入TBC。术后第1、2、4、6、8和12周行X线、植入材料内部血运重建和新骨生成的定量观察,并测定TBC的降解率。结果 VEGF—TBC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优于单纯的TBC,VEGF可以加速TBC的降解。结论 VEGF—TBC复合物能够满意修复骨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家兔20只,左右桡骨制成1.5 cm的骨缺损模型,于骨缺损处用同种异体髂骨骨松质制成颗粒状植骨后分成两组各10例,观察组用接骨合剂(骨碎补、续断、自然铜、土鳖虫)饲养,对照组用普通饲料饲养,于手术后1、2、4、6、8周处死动物取材骨痂行HE、TGF-β2免疫组化及cDNA探针原位杂交,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结果 病理学示观察组骨缺损愈合快于对照组;1周时骨缺损处TGF-β2染色两组均呈弱阳性,其后观察组TGF-β2表达均强于对照组;电镜观察各时点观察组软骨细胞的形成及血管的数量多于对照组。提示接骨合剂可增加TGF-β2在同种异体骨缺损修复中的表达并对骨缺损修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玉宝  李林 《山东医药》2009,49(46):30-31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合剂对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中局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基因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普通家兔48只,将其中36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只。两组常规饲养。实验组在常规饲养的基础上加喂补肾壮骨合剂[1g/(kg·d)],早、晚各喂养1次。两组均在无菌条件下暴露桡骨中下1/3段,用骨磨钻制成20mm的骨缺损模型。另12只处死后取髂骨制成颗粒状骨植入上述骨缺损处,分别在术后3d及1、2、4、6、8周处死,两组每次分别处死3只,取骨缺损处标本,用PCR法进行BMP-2基因的动态定量分析。结果术后3d及1、2、4、6、8周时,对照组BMP-2基因分别为1453、4972、1230、411、856、902拷贝,实验组分别为2547、5397、3171、501、1981、1978拷贝,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明显低于实验组(P均〈0.05)。术后相同时间,对照组骨缺损修复过程中骨板形成较实验组慢。结论补。肾壮骨合剂可明显提高骨缺损处BMP-2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诱导成骨进程,提高骨组织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