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心功能分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集中在Ⅰ级、Ⅱ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7%vs 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助于改善心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寻找有效的护理途径。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安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98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51例,年龄46~83岁,平均(60.8±8.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出院时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心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84%vs.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较常规护理可以缩短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时间,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心功能分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功能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集中在Ⅰ级、Ⅱ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6.7%vs 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助于改善心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67例与对照组16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Ⅰ、Ⅱ级的比率、心率失常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心功能Ⅰ、Ⅱ级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心率失常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较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给予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接受急性心肌梗死后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循证护理。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心功能、治疗时间及住院花销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等指标,评价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6例(11.54%),对照组发生36例(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时间、住院花销及对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不仅能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疗效,其成本低廉及良好的护理效果提升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达到Ⅰ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Ⅳ级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后要及时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病情监测及基础性的生活护理等,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达到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护理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用双色球自由抽取法将我院7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评分、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基于早期预警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可改善其负性情绪,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究将预见性护理措施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展开对照研究,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66例,所选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匀划分为两组,初步设定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护理期间分别采取普通护理模式以及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以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数值作参照,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在护理期间选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具有确切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对于此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认可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应用循证护理的一组,心律失常复发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循证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心律失常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得以有效降低,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顺序将我院心内科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AMI患者顺次编号,并将奇数者纳入对照组,偶数者纳入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复发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心律失常复发率仅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5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有助于加速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内科》2021,(2)
目的探讨基于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的分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我院心脏重症监护室(CCU)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CU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ICNSS评分的分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比较两组患者住CCU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心理护理、专业护理、护理态度、急救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CCU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CCU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6.1%)显著低于对照组(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3.9%)显著高于对照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ICNSS评分的分层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CCU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抢救效果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及研究组患者分别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救治时间、护理后心功能分级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室救治时间、心电图时间及抢救时间均更短,两组救治指标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功能Ⅰ级占比明显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Ⅱ级、Ⅲ级及Ⅳ级等心功能分级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助于提高救治效率及抢救效果,对于促进患者心功能及病情改善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入院后除基础的急救治疗外,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病率为10%(4/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14/4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38/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应用老年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对其心功能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任选90例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及预后。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左室射血分数为(73.4±5.6)%,左室压力上升速度为(1314.6±25.9)mm Hg/s,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1±4.8)%和(1135.7±26.8)mm Hg/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每博量、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ADL评分为(83.7±4.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5.7±4.3)分,与对照组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6%,对照组满意度为71.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从而增强患者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再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效果理想,能明显降低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开展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心内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12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病例区间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3例,研究组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开展一般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CI指数、LVEF分数均高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4,P0.01);研究组患者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Ⅲ、Ⅳ级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4,P0.01);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6%、15.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8,P0.01)。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所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将选择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纳入参照组,而选用全程优质护理的3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观察两组心功能变化情况并记录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在HR、LVWP与LVEF指标比较上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以上三项指标均已改善,但对比改善程度发现研究组更优(P0.05);同时,参照组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各为71.43%、对比发现研究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对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故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8年8月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参与研究,一共60例,随机分组,各组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给予患者重症监护优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1)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重症监护优质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且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