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Hp感染与癌前病变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8,他引:7  
目的研究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cmyc,p21,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以探讨Hp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经内镜和病理诊断明确的病变者共120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各30例.以ABC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标本中cmyc,p21,p53,PCNA的表达,以改良Giemsa法检测Hp.各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肠型胃癌Hp阳性率为833%(20/24),弥漫型6例中Hp阳性1例.非贲门部胃癌阳性率为739%(17/23),贲门癌7例中阳性3例.胃癌Hp阳性率(667%)与CSG(333%)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各组Hp阳性的cmyc,p21,p53,PCNA与其Hp阴性者作相应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Hp感染与肠型胃癌的关系更密切,更容易发生于非贲门部.Hp感染可增加细胞的增殖活性,并通过使抑癌基因失活及癌基因激活而引起胃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单克隆抗体SC3A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及粘液组化染色检测101例胃良恶性病变组织中SC3A的表达.结果胃癌71例中SC3A阳性57例(803%),但与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转移及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关系.SC3A阳性率在酸性粘液(+)组胃癌明显高于酸性粘液(-)组(902%对200%,P<001),硫酸粘液(+)组胃癌明显高于硫酸粘液(-)组(913%对600%,P<001).而且癌旁肠化硫酸粘液阳性率明显较良性病变伴肠化高(889%对353%,P<001);硫酸粘液(+)组肠化SC3A阳性率明显高于硫酸粘液(-)组(609%对313%,P<005).结论单克隆抗体SC3A的表达对胃癌诊断及组织发生探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为了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上皮细胞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了16例正常胃粘膜者和31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LI%)、细胞凋亡指数(AI)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结果Hp阳性患者的PCNALI%为13.94±1.64,正常对照组为6.71±0.9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EGF-R表达与PCNALI%呈正相关(r=0.4487,P<0.01):Hp阳性患者组的AI为7.1±1.6,正常对照组为1.3±0.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抗Hp治疗后,21例Hp根除者的PCNALI%和细胞AI分别降至8.21±1.32和1.2±0.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10例Hp持续阳性者则无明显降低(P>0.05):PCNALI%、EGF-R表达及细胞AI与胃粘膜炎症程度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上述结果提示,Hp感H能引起胃粘膜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和凋亡。这为Hp感染胃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病细胞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19,他引:8  
目的 观察 Hp 感染在正常粘膜演变为胃癌过程中对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以探讨 Hp 的致癌机制.方法 研究对象为正常胃粘膜的消化不良患者( NS,n = 14) 及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 n = 56)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n =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CAGIM ,n = 16) 、不典型增生(Dys ,n = 18) 、胃癌( GC,n = 17) Hp 阳性与阴性患者.应用Ki67 免疫组化技术评价胃幽门窦上皮细胞增生,并用标记指数百分率(LI% ) 来表示.结果 Hp 阳性患者( n = 75) 的Ki67 LI% 为17 ±5 , Hp 阴性患者( n = 52 ) 的 Ki67 LI% 为 13 ±6 , 差异有 显著 性( P< 0-05) ;伴有 Hp 感染的CSG 与NS 或 Hp 阴性的CSG 患者相比LI% 增加( P< 0-01) ;CAG,CAGIM ,Dys ,GC 的 Hp 阳性与阴性患者的LI% 相比无显著差异;五种胃病无论 Hp 阳性或阴性患者与正常者相比,LI% 明显增加( P< 0-01) . LI% 与胃粘膜炎症程度无关.结论 Hp 感染促进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主要发生在胃粘膜病变的早期,并不影响在癌前病变或胃癌患者中所  相似文献   

5.
221例良性胃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癌胚抗原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镜取221例良性胃病的粘膜组织进行HE染色,Geimsa染色查Hp,CE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检查。结果:Hp感染率7738%(171/221),CEA阳性率3891%(86/221),肠化生(IM)和/或不典型增生(AH)发生率267%(59/221),在Hp阳性与阴性病变中,IM和/或AH发生率分别为3041%(52/171)及14%(7/50)(P<005);CEA的阳性率分别为4328%(74/171)及24%(12/50)(P<001)。提示Hp感染与胃的癌前病变的发生及CEA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97例老年CAG伴IM及胃癌癌旁胃粘膜IM者,进行了CEA,MG7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完全性结肠化在老年胃癌癌旁IM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老年CAG组(P〈0.01),在4种类型IM中CEA,MG7的阳性率均以不完全性结肠化最高,其阳性表达与肠化程度有关,MG7在癌旁组织的检出率较CEA高,对老年人胃癌细胞有较高的特异性,对不完全性结肠化有一定的选择性,是一个高度癌疑信号,可作为老年人CAG伴肠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ABC免疫酶标亲合组织化学技术及粘液组织化学技术对117例胃癌的粘液分泌及花扁豆凝集索(DBA)受体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胃癌组织DBA受体表达率与癌的组织学类无关,而与胃癌的组织化学分型有关,其中肠型胃癌的DBA受体表达率及硫酸粘液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胃型癌(P均〈0.01)。肠型胃癌的肠化检出率显著高于胃型胃癌(P〈0.01),肠型胃癌旁肠化DBA受体表达率显著高于胃型胃癌旁肠化(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老年及老年前期大肠疾病的发病特点,方法对1391例大肠活检标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组、老年前期组及青年组慢性结肠炎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依次递减(P<0.05,r=-0.8876);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率亦随年龄增大而降低(P<0.01,r=-0.9969);肠息肉的检出率在各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异;肠腺瘤及腺瘤伴异型增生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1,r=0.9954和P<0.01,r=0.9966);大肠癌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P<0.01,r=0.9344)。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肠腺瘤、异型增生及大肠癌的发生率逐渐上升,而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部位组织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部位及组织类型的关系.方法胃镜及病理证实的胃癌73例,男女之比为204∶1,平均年龄为560岁.其他肿瘤患者73例(食管癌22例;结直肠癌19例;肺癌21例;乳腺癌11例),男女之比为170∶1,平均年龄为556岁,进行1∶1病例一对照研究,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HpIgG抗体水平,将Hp抗体分为3个等级.结果胃癌组Hp感染率为589%,平均抗体水平为229±085(x±s),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感染率425%(P<005)和平均抗体水平184±065(P<001).Hp感染率在对照组的分布情况为食管癌409%,结直肠癌474%,肺癌381%,乳腺癌455%.胃癌组与对照组相比,机会比值呈线性趋势(P=0005460).Hp阳性率在非贲门部胃腺癌为744%,明显高于贲门部腺癌407%(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有关,特别与非贲门部腺癌关系密切.胃癌的危险性随抗HpIgG抗体滴度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流量(CBF)。方法随机选择73例老年及50例非老年患者,同时做TCD及133Xe吸入法测定CBF。结果发现老年组患者TCD主要表现为病灶区血流速度降低,共63例,占86.3%;非老年组则为23例,占46.0%,2组比较,P<0.01;2组血流速度降低均与相应CBF降低呈正相关,在老年组r=0.94,P<0.01,非老年组r=0.88,P<0.01;脑梗塞病灶大则血流速度、CBF降低者多。结论老年脑梗塞患者血流速度降低与脑血流量减少有良好的一致性,TCD可作为评价CBF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人胃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幽门螺杆菌(Hp)域染与人胃癌的关系日益引人关注,本文通过检测胃癌患者和正常人Hp感染情况,以探讨Hp感染与人胃癌的相关性。方法:按年龄和性别配对方法分别选取74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74名胃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对照组).取胃窦正常组织,用PCR方法扩增Hp,阳性者提示有Hp感染。结果:胃癌组和对照组Hp感染率分别为82.4%和66.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癌组中,Hp感染率在早期胃癌和进展现胃癌间差异无显著性,而肠型胃癌明显较弥漫型胃癌高(P<0.01),非贲门部胃癌明显较贲门部胃癌高(P<0.06)。结论:Hp感染与胃癌密切相关。可能是肠型胃癌和非贲门部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84例老年动脉粥样硬化(AS)性疾病患者(其中冠心病40例,脑血管AS病44例)和对照组血清脂蛋白(a)[LP(a)]检测,结果显示老年AS组LP(a)水平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老年AS组高水平LP(a)(>0.25g/L)患者检出率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P<0.01)。老年AS组LP(a)水平升高与载脂蛋白A1(Apo-A1)呈显著负相关(γ=-0.422,P<0.01),与甘油三酯(TG)显著正相关(γ=0.286,P<0.01),与总胆固醇(TC)、Apo-B、空腹血糖(FBS)均无相关性,提示LP(a)参与AS的病理过程,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胃粘膜肠化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CNA,c-erbB-2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目的研究肠化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与PCNA,cerbB2表达率之间关系,以探讨Hp感染在胃肠化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慢性胃炎伴肠化116例,对照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应用改良WarthinStary法检测Hp,免疫酶组化SP法检测PCNA,cerbB2的表达,比较Hp阳性组和阴性组间PCNA,cerbB2的阳性表达率.结果胃粘膜肠化者Hp感染率增高(586%vs188%,χ2=1079,P<001),肠化胃上皮内少见Hp粘附,Hp阳性组PCNA,cerbB2表达高于阴性组(48/68vs12/48,χ2=905,P<005;36/74vs2/42,χ2=1328,P<001).结论Hp感染促进胃粘膜肠化,并使肠化胃粘膜细胞增殖迅速而启动恶性变,故Hp感染可能促进胃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观察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对老年冠心病组和老年对照组的SAECG进行分析。老年冠心病组滤波后QRS波时限(TQRS)、滤波后QRS电压低于40μV的时限(LAS40)、滤波后QRS终末40ms的平均平方根电压(RMS40)分别是104.45±20.01ms、30.69±7.71ms、38.88±6.71μV,与老年对照组相比明显差异(分别为P<0.05、P<0.01、P<0.01);在非老年人群中,超声运动负荷试验阳性(EXE.P)组与对照组和超声运动负荷试验阴性(EXE.N)组的TQRS、LAS40、RMS40对比,前组较后2组也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P<0.01、P<0.05、P<0.01)。表明SAECG作为无创伤性和安全的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分析1985~1991年老年组106例及非老年组116例心肌梗塞的机械并发症。老年组乳头肌功能失调占37.7%,高于非老年组的17.2%(P<0.01);室壁瘤(VA)72.1%,高于非老年组的55.6%(P<0.01);二组心脏破裂(CR)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分析老年组心肌梗塞的机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无Q波心肌梗塞乳头肌功能失调占73.7%,大于有Q波心肌梗塞中所占29.9%(P<0.01)。有Q波心肌梗塞中,左室内径扩大者乳头肌功能失调占56.1%,高于左室内径正常者的20.0%(P<0.01)。左室内径扩大及乳头肌功能失调导致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心室壁增厚、无心绞痛病史及首次发生的有Q波型心肌梗塞易导致室壁瘤形成。在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患者易发生心脏破裂。  相似文献   

16.
动态血压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血压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方法(ABPM)观察166例高血压患者及60例血压正常人自然早餐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表明:①高血压老年组餐后血压升高、下降发生率各占50%左右。血压平均下降率、下降幅度以SBP、MAP明显,与老年前期、青中年组差别非常显著(P<0.01)。老年组SBP、DBP、MAP平均增加幅度大于老年前期、青中年组(分别P<0.05、P<0.01)。②正常组老年人餐后SBP、DBP、MAP下降发生率占70%~90%,显著高于老年前期、青中年组及高血压组。③餐后三种血压平均上升、下降幅度高血压老年组大于正常老年组(分别P<0.05、P<0.01)。认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这种改变可能与机体昼夜节律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胃粘膜肠化和异型增生作为胃癌前兆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粘膜肠化和异型曾生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对72例胃癌57例胃粘膜异型增生256例肠化生病例进行粘液组织化学,菜豆凝集素(PHA)亲合组织化学及抗人胃癌单抗MGⅡ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15例正常胃粘膜作为对照,结果:Ⅲ型肠化在癌旁肠化及异型增生伴肠化的检出率均显著高萎缩性胃炎伴肠化(P均〈0.01),PHA受体及MGⅡ抗原在正常胃粘膜无表达,而在胃癌高度表达。PHA受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粘膜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34例Hp阳性的慢性胃病患者(男19例,女15例)胃窦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同时以12例Hp阴性的慢性胃病患者作对照,并对Hp阳性患者进行抗Hp治疗,4周后复查PCNALI.结果Hp感染胃窦粘膜PCNALI较无Hp感染显著增高(2902±1023比1431±687,P<001);Hp根除(n=24)后胃窦粘膜PCNALI由2811±115降至1768±965(P<001),而Hp未根除(n=10)时则无显著降低(2917±814→2442±744,P>005).Hp感染时胃粘膜PCNALI与炎症程度正相关(P<005),但与Hp菌量无相关(P>005).结论Hp感染可增加胃粘膜细胞增殖活性,从而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根除Hp后可纠正这一变化,对预防胃癌发生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诱生的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增生与萎缩关系及Hp根除后淋巴滤泡(LF)消失情况.方法光镜观察258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三联(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痢特灵,7d)药治疗前后(1mo及1a)及正常胃粘膜25例的LF检出率和聚集强度.结果慢性胃炎LF总检出率为725%;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而正常胃粘膜LF检出率为4%;慢性胃炎LF聚集强度与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r=065,P<001);但与粘膜萎缩程度呈负相关(r=-069,P<001);治疗后慢性胃炎LF检出率和聚集强度明显减低(P<001);腺上皮萎缩与LF形成关系密切.结论胃MALT增生及相伴的免疫反应,可能是引起Hp相关性胃炎出现胃粘膜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胃癌高发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及传播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胃癌高发区儿童幽门螺杆菌(Hp)和cagA+亚型感染状况及细菌传播方式,探讨儿童早期感染Hp与胃癌的关系.方法用13C尿毒酶呼吸实验(13CUBT)方法检测(山东省临朐县)98名儿童Hp感染状况,用ELISA方法检测70名儿童抗CagA抗体及成人抗Hp抗体.结果胃癌高发区儿童Hp感染率为694%,其中3岁~4岁儿童Hp感染率为526%.9岁~10岁上升为85%,11岁~12岁下降为667%,接近于成人水平.儿童cagA+亚型感染率为714%.Hp感染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中父母双方或一方Hp感染阳性的子女Hp感染率(85%)明显高于父母Hp感染均阴性者(22%,P<005).结论胃癌高发区儿童Hp、特别是cagA+亚型感染率很高,且有家族聚集性,表明儿童阶段即可感染Hp,并且与当地胃癌高发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