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安置双腔起搏器(DDD)的患者共315例,其中男性161例,女性154例.年龄(65±11)岁.有7例(2.2%)出现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62~79(71±7)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4例,慢~快3例.  相似文献   

2.
DDD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作为一种生理性起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由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并非少见,亦属心脏急症范畴之列,需紧急处理。为此,对我院近5年来7例PMT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资料及其临床处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Pacemaker Ma—diated Tochgcardia PMT)是DDD、VDD及VAT型起搏器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合并症,我们按装的一例DDD起搏器患者,发生了由房颤引起的PMT,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53岁。因阵发性心慌五年加重半年而入院。5年前即确诊为房颤,呈阵发性发  相似文献   

4.
动态心电图监测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是双腔起搏器在临床应用中最常见及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现收集我院动态心电图监测DDD起搏器出现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等9例,就其心电图表现加以探讨,目的是熟悉心电图特点,提高对这一合并症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认识,对指导临床进行处理及起搏器程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DDD起搏的应用逐渐增多,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PMT)的报道也逐年增多,但房颤致DDD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报道极少.本文结合2例病历的处理,对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及其临床处理方法。结果病例1动态心电图显示心房起搏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程控起搏器延长心室后心房不应期,降低高限频率,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室性期前收缩,复查动态心电图无心动过速发生。病例2、3植入双腔起搏器(DDD)后出现心房颤动,将双腔起搏器程控为VVI工作模式,胺碘酮静脉注射及口服转复心房颤动。病例4、5、6、7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药物控制心律失常。结论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是双腔起搏器植入后临床上最重要、最常见的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尽早处理。。  相似文献   

7.
植入DDD起搏器412例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我院 4 2 1例安装DDD起搏器患者中 4 12例长期随访 (有 9例患者失访 )。方法 :将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4 3例发生并发症 ,其中起搏感知不良 31例 (占 72 1% ) ,电极导线脱位 3例 (占 6 9% ,其中微脱位 2例 ,全脱位 1例 )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4例 (占 9 3% ) ,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破溃 2例 (占 4 7% ) ,起搏器自身故障 2例 (占 4 7% ,其中电池提前耗竭 1例 ,电极导线折断 1例 ) ,肺栓塞 1例 (占 2 3% )。其中大部分并发症 (起搏感知功能不良和PMT)可通过体外程控 (起搏电压 ,感知灵敏度 ,延长心房不应期 )得以纠正。结论 :起搏器故障及电极导线断裂只能更换起搏器或重新植入电极导线。  相似文献   

8.
双胫起搏时心房异常感知触发心室起搏可产生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PMT),是双腔起搏的重要合并症。我院自90年安装双腔起搏器14台,共发生2例PMT。PMT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环形运动心动过速、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的心动过速、心房电极感知肌电所致心动过速。PMT的发生机制主要是起搏器心室后心房反拗期(PVARP)安排不当及心房感知灵敏度过高所致。通过调整起搏参数一般均能有效地终止并预防PMT。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 16例双腔起搏治疗的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长达 5年的血流动力学及超声心动图形态学随访观察 ,评价双腔起搏器治疗HOCM的远期疗效 ,长期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停止起搏后其血流动力学变化。资料和方法 经临床确诊HOCM患者行双腔起搏治疗 16例 ,其中男性 12例 ,女性 4例 ,平均年龄 4 5~ 6 8(5 6 4 4± 7 76 )岁 ,植入起搏器时间 5~ 8(5 89± 1 0 1)年 ,随访时间 5年。心功能(NYHA分级 )Ⅱ级 9例 ,Ⅲ级 6例 ,Ⅳ级 1例 ,均有不同程度晕厥、胸痛及呼吸困难。于植入DDD起搏器前 ,植入起搏器后 2年、5年 (AV间期为 12 0m…  相似文献   

10.
窦缓致获得性LQTS相关的尖端扭转型室速的起搏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用起搏方法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导致的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 (LQTS)相关的尖端扭转型室速的疗效。方法 :对 7例确诊病窦伴有LQTS相关的尖端扭转型室速患者 (症状发作时经体表心电图或Holter证实存在尖端扭转型室速 (torsadedepoints,TDP)安装永久起搏器治疗。其中 2例安装单腔 (AAI)永久起搏器 ,5例安装双腔 (DDD)永久起搏器治疗 ,并随访其远期疗效。结果 :7例患者安装永久起搏器后 ,选择恰当的起搏参数 ,以AAI或DDD模式起搏心脏。平均随访 (16± 3 2 )个月 ,随访时间为 6~ 2 2个月 ,患者均无TDP发作。结论 :对于窦性心动过缓导致的获得性LQTS相关的尖端扭转型室速(TDP) ,通过安装永久起搏器 (AAI或DDD) ,并且程控为适当的起搏参数来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76岁,临床诊断: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间歇性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入院后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程控将IRSplus功能打开,患者诉间断心悸,术后5天动态心电图示频繁发作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再次程控将IRSplus功能关闭,调整后患者心悸症状改善,行动态心电图提示未见PMT发作。  相似文献   

12.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双腔起搏器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不仅能有效地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还能保证房室顺序收缩,防治起搏器综合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 tachycardia,PMT)是由双腔起搏器参与诱发和维持的心动过速,可对患者产生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出现明显的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正确识别和处理PMT,必须对双腔起搏器的工作原理有明确的认识.一、定义PMT又称循环性心动过速(endless-looptachycardia),是指植入双脏起搏器患者在伴有室房逆传功能时,连续发生心室起搏后逆行P波触发心室起搏所引起的反复性心动过速.PMT的特征与房室旁束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相似,心房电极导线、起搏器及心室电极导线为折返环路的顺向支,心室肌、希氏束、房室结及心房肌为折返环路的逆向支.  相似文献   

13.
双腔起搏33例随访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双腔起搏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33例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按常规时间和程序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经4个月-10年平均5.5年随访发现:85%患者心功能改善,其中改善1级22例,2级6例,并发房颤2例占6%,死于难治性心衰1例,心房电极脱位1例,外伤致心房电极断裂1例,败血症后继发囊袋感染1例,脑梗塞1例,介入性心动过速2例,交叉感染2例,肌电感知致心室停搏2例,感知不良1例。结论 双腔起搏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但必须加强随访,捕捉并及时处理起搏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66岁。因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体表心电图可见逆传P波,间断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发作,发作PMT时干咳,将起搏模式程控为非跟踪模式后干咳消失。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71岁,因"心慌、头晕半年,加重2天"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PR间期明显延长,下壁导联ST段可见逆传窄P′波,间断性出现房室分离伴匀齐的长RR间期,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随访时,仍有阵发性心慌,明确为阵发性出现的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程控心室后心房不应期至500 ms,患者心慌症状改善,复查Holter未再出现PMT。  相似文献   

16.
名词解释     
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pacemaker mediatedtachycardia ,PMT)为由起搏器诱发和维持的心动过速,多发生于双心腔起搏器患者。最常见的是折返性或循环性心动过速,折返环的一部分是由起搏器组成的。常由室性早搏逆传入心房所诱发,亦可由房早所致,或由心房过度感知引起。发生该形式的PMT尚需存在室房逆传,同时室房逆传时间超过心室起搏后心房不应期。心电图特点是起搏的QRS波后有逆行P波,P R间期等于所程控的房室延迟,心动过速频率等于或接近起搏器最大跟随频率(曹静 杨俊娟)折返  折返(reentry)指心脏的一次激动经…  相似文献   

17.
评价双腔起搏器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2.31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三度房室阻滞植入了带有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AMS)的双腔起搏器。10例患者中,8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伴有阵发性心房扑动,1例伴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带有AMS功能起搏器可在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时,由跟踪房性频率的工作方式(DDD/DDDR)自动转换为非房性频率跟踪的工作方式(DDlR)。起搏器可自动将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发生AMS情况储存起来。患者植入起搏器后3个月进行随访,并用体外程控仪调出起搏器的储存信息进行分析。结果10倒患者中有6倒发生了274次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为lOmin~2h不等,患者心房颤动的心室反应为207~400bpm。每次心房颤动,起搏器启动了AMS,心室反应频率在60~90bpm,4例未发生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未启动AMS。结论 双腔起搏器AMS功能工作可靠,对于伴有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双腔起搏治疗时,应考虑应用带有AMS功能的双腔起搏器。  相似文献   

18.
了解安装双腔起搏器 (DDD)及程控起搏频率后对心房颤动(AF)发作的影响 ,对 45例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AF者安装DDD起搏器 ,并根据AF发作前心动周期PP或P′P间期计算心率 ,以此为基础增加 5次 /分心跳 ,程控患者起搏频率 ,追踪观察安装DDD起搏器前、后及程控起搏频率后 ,每月平均AF发作次数 ,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安装DDD起搏器后AF发作次数较安装起搏器前减少 (2 .8±1.92vs 4.3± 2 .3 1次 /月 ,P <0 .0 5 ) ,12例未发作。程控起搏频率后AF发作较安装起搏器前AF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2 .2± 1.48vs 4.3±2 .3 1次 /月 ,P <0 .0 1) ,19例未发作 ;较程控起搏频率前AF发作例数明显减少 (P <0 .0 5 ) ,7例未发作。结论 :病窦综合征伴阵发AF患者安装DDD起搏器及适当程控起搏频率可预防AF发作。  相似文献   

19.
美国Intermedics公司生产的Relay~(TM)是一种新型具多项程控功能的双腔频率反应性起搏器(DDDR),它有一些独特的功能,特别是预防发生起搏介入性心动过速(PMT),一旦发生,能迅即终止。现将最近应用两例中的一例遇到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三腔起搏器治疗老年顽固性心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老年难治性心衰患者应用双心室三腔起搏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1 2例 (其中男 1 1例 ,年龄 71 .2± 9岁 )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衰患者进行三腔起搏器治疗 (其中 4例安装三腔 ICD)。观察术前、术后 3个月、6个月的 QRS波时限、EF值、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返流量、VO2 max以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随访 3~ 1 2个月 ,全部病例术后 3个月心功能的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 (P<0 .0 5) ,且随着随访期的延长有持续改善的趋势。随访期间 1例猝死。结论 双心室同步起搏是治疗难治性心衰的有效的新方法 ,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和心衰的临床症状。三腔 ICD不仅可进行心衰的双心室同步治疗 ,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室性心律失常预防猝死的作用。对具有安装三腔起搏器或三腔 ICD指征的老年心衰患者进行双心室同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