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与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的关系。方法取原代培养8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和黄芪注射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进行缺氧缺糖0.5h再复氧复糖。各组于复氧复糖后0、0.5、2、6、24、48、72 h和120 h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除0 h和0.5 h外,各时间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海马神经元caspase-3蛋白的平均灰度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复氧复糖24h平均灰度值最高;与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相比,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各时间点caspase-3蛋白的平均灰度值无明显变化(P0.05),而黄芪注射液组除0h和0.5h外,在各个时间点caspase-3蛋白的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RT-PCR结果显示:除0h和0.5h外,各时间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海马神经元caspase-3 mRNA的平均光密度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24h平均光密度值最高;与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相比,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各时间点caspase-3 mRNA的平均光密度值无明显变化(P0.05),而黄芪注射液组在除0 h和0.5 h外的各个时间点caspase-3 mRNA的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作用,是通过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及其抑制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8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和黄芪注射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进行缺氧缺糖0.5 h再复氧复糖.各组于复氧复糖后0、0.5、2、6、24、48、72 h和120 h测定SOD活力、MDA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检测海马神经元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 各时间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海马神经元SOD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升高(P<0.05);与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相比,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各时间点SOD的活性、MD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黄芪注射液组在各个时间点SOD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0 h和0.5 h之外,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各时间点海马caspase-3阳性神经元数目、占神经元总数的百分率及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增多(P<0.05),于24 h达到高峰.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以上指标的变化趋势与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相一致.黄芪注射液组除0 h和0.5 h之外,各时间点以上指标均比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显著减少(P<0.05).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除0 h和0.5 h外,各时间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海马神经元caspase-3蛋白的平均灰度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24 h最高;与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相比,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各时间点caspase-3蛋白的平均灰度值无明显变化(P>0.05),而黄芪注射液组除0 h和0.5 h外,在各个时间点caspase-3蛋白的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通过减少自由基生成,抑制caspase-3的表达,进而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bax及cyt-c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芪注射液防治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原代培养8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和黄芪注射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进行缺糖缺氧0.5 h,再分别于复氧复糖后0、0.5、2、6、24、72和120 h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海马神经元bcl-2、bax、cyt-c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bcl-2、bax、cyt-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bcl-2/bax比值下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组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升高,cyt-c、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bcl-2、bax、cyt-c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提高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抑制bax、cyt-c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引起的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减轻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体外无血清原代培养8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模型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C组: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D组:黄芪注射液组、E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F组:Bax抑制剂组、G组:Bax激动剂组、H组:Bax抑制剂+黄芪注射液组、I组:Bax激动剂+黄芪注射液组。各组除A组均经0.5 h缺氧缺糖,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对复氧复糖后0、0.5、2、6、24、72、120 h的Bcl-2、Bax及Caspase-3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各组海马神经元除0 h外,其他时间点的Bcl-2水平均高于A组,且各组Bcl-2水平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2 h达到顶峰。除0 h外,其他各时间点H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Bcl-2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次为F组、D组、I组、G组、E组、B/C组、A组,且B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除0 h外,其他各时间点的Bax水平均低于A、B组,且各组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6 h达到顶峰,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除0 h外,其他各时间点的Caspase-3 mRNA阳性神经元百分率均高于A组,且各组均随时间延长而增高,24 h达到顶峰。除0 h外,其他各时间点B组Bcl-2水平和Caspase-3 mRNA阳性神经元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次为E组、G组、I组、D组、F组、H组,且B组与C组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够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Bax蛋白的表达,提高Bcl-2蛋白表达,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且Bax激动剂能够加速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Bax抑制剂能够减轻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在缺氧/缺糖(OGD)时线粒体膜电位(MMP)的变化及阿司匹林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7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糖模型组、缺氧/缺糖加阿司匹林组。缺氧/缺糖2h后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4h。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段神经元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缺氧/缺糖损伤2h,缺氧/缺糖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缺氧/缺糖加阿司匹林组皮质神经元细胞在缺氧2h及再复氧24h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高于缺氧/缺糖模型组(P<0.01)。结论阿司匹林可抑制缺氧/缺糖损伤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从而具有稳定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张珂  王芹  仇大海  于灵芝 《山东医药》2008,48(13):25-26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神经元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组进行缺氧培养4 h后恢复有氧培养,并在复氧0、4、8、24 h分别取样.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大鼠神经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 缺氧复氧组神经细胞线粒体损伤明显,神经细胞活性降低、凋亡数目增多,MMP明显下降甚至消散.认为缺氧复氧可诱导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发生凋亡,随时间延长可进一步加重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缺氧复氧情况下腺苷预处理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蛋白(GLT-1)和趋化因子(CX3CL1)的表达变化。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腺苷预处理组。模型组:细胞接受5 h氧糖剥夺/复氧糖24 h处理;腺苷预处理组:细胞在氧糖剥夺前24 h加入100μmol/L腺苷后接受5 h氧糖剥夺/复氧糖24 h。在5 h氧糖剥夺/复氧糖24 h后观察各组的细胞形态、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ELISA检测各组CX3CL1的相对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GLT-1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①正常组、模型组和腺苷预处理组在氧糖剥夺5 h复氧糖24 h后细胞活力(OD值)分别是(0.763±0.065),(0.217±0.052)和(0.404±0.013),腺苷可以减少缺氧复氧引起的损伤(P<0.05)。②与正常组相比,星形胶质细胞在缺氧复氧后,其释放的趋化因子CX3CL1明显升高(P<0.05),GLT-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腺苷预处理组可明显降低缺氧复氧组CX3CL1的释放(P<0.05),以及增加缺氧复氧GLT-1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可使氧糖剥夺/复氧糖后CX3CL1的释放减少,GLT-1表达量升高,从而增强脑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通汤通过海马神经元抗氧化应激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机制。方法培养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及鉴定,取培养9 d的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细胞组、缺氧/复氧模型组、正常血清组、脑通汤大、中、小剂量含药血清组。除正常细胞组以外,各组均置入(95%N2+5%CO2)混合气体的三气培养箱缺氧24 h再复氧2 h造模。采用MTT法检测缺氧24 h和复氧2 h时间点海马神经元活性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神经元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合酶亚型(HO)-1、醌氧化还原酶(NQO)1 mRNA的表达。结果 MTT显示:缺氧24 h:模型组的海马神经元活性及存活率较正常细胞组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血清组及脑通汤不同剂量含药血清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复氧2 h:脑通汤不同剂量含药血清组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正常血清组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脑通汤含药血清能够促进缺氧/复氧海马神经元抗氧化应激相关基因Nrf2、HO-1、NQO1的表达(P0.05),并且脑通汤含药血清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的上述3个基因水平明显高于缺氧/复氧模型组(P0.01)。结论脑通汤可通过上调抗氧化相关基因Nrf2、HO-1、NQO1的表达,减轻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RES)对H9C2心肌细胞高糖及缺氧/复氧条件下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RES通过TLR4通路对糖尿病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培养H9C2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复氧及高糖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并给予白藜芦醇处理。随机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RES处理组、高糖组、高糖+缺氧/复氧组、高糖+缺氧/复氧+RES处理组。ELISA法测定各组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CCK8和AnnexinV/PI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Western-blot法检测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组及高糖组细胞增殖、SOD水平明显下降(P<0.05),LDH、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TLR4表达明显增多,缺氧/复氧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而高糖组细胞凋亡率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S处理后,缺氧/复氧+RES组、缺氧/复氧+高糖+RES组LDH、MDA水平及细胞凋亡率与缺氧/复氧组、高糖组及缺氧/复氧+高糖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SOD水平及细胞增殖能力与缺氧/复氧组、高糖组及缺氧/复氧+高糖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TLR4蛋白的表达在缺氧/复氧和高糖组均有明显上升,在加入RES后,缺氧/复氧+RES组、缺氧/复氧+高糖+RES组TLR4蛋白表达量与缺氧/复氧组、高糖组及缺氧/复氧+高糖组比较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TLR4通路抑制TLR4蛋白表达可能是其减轻糖尿病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益气补肾中药脑神康胶囊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脑神康胶囊高、中、低浓度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损伤组及脑神康胶囊各浓度组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其中脑神康胶囊各浓度组于复氧时换以不同浓度(5%、10%、20%)含药血清的培养液,检测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RT-PCR法检测bcl-2 mRNA和bax mRNA的表达及两者比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SOD活性及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P<0.01),MDA含量、LDH活力及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bcl-2 mRNA表达下降,bax mRNA表达升高,bcl-2/bax降低(均P<0.01);脑神康胶囊各浓度组均较损伤组SOD活性及细胞存活率均升高(P<0.01),MDA含量及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0.01),LDH活力及bax mRNA表达降低(P<0.01,P<0.05),bcl-2 mRNA表达升高,bcl-2/bax增加(均P<0.01),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脑神康胶囊对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神经元抗氧化能力、调节凋亡相关蛋白、减少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潜在型克山病(潜克)病人血清及尿中17种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除病人尿中丝氨酸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外,病人血清中17种氨基酸和尿中16种氨基酸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青蒿琥酯抗弓形虫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弓形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由其引发的弓形虫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弓形虫病治疗仍以传统的乙胺嘧啶和磺胺嘧啶联合用药为主,但由于它们在长期使用中表现出的毒副作用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另外,已发现的其它抗弓形虫药的疗效都低于上述两种药。因此,寻找新的、高效低毒的  相似文献   

13.
地方性氟中毒防制对策新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阅读李广生教授的《营养因素对地氟病的影响》一文受到启发,联系到三次流行病学调查中的矛盾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在地氟病流行因素中,除日摄氟量外,还与营养因素有关,尤其是膳食中的钙。据此,对地氟病防制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吸烟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烟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正常6周龄Wistar大鼠49只,随机分为三组:普通饲养组(16只)、高脂饲养组(17只)、糖尿病组(16只),每组再随机分为吸烟组与对照组(各8只,高脂饲养吸烟组9只),吸烟组进行12周熏烟实验,应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进行IR的评价,并进行有关生化指标及体重的检测。结果高脂饲养吸烟组、糖尿病吸烟组大鼠体重低于各自对照组(P<0·05);普通饲养吸烟组、高脂饲养吸烟组、糖尿病吸烟组TC高于各自对照组(P<0·05或P<0·01);普通饲养吸烟组、糖尿病吸烟组TG高于各自对照组(P<0·01,P<0·05);高脂饲养吸烟组LDL-C高于对照组(P<0·05);普通饲养吸烟组、高脂饲养吸烟组、糖尿病吸烟组FFA高于各自对照组(P均<0·01);普通饲养吸烟组FIn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普通饲养吸烟组、高脂饲养吸烟组、糖尿病吸烟组葡萄糖输注率(GIR)低于各自对照组(P<0·01)。吸烟与TC、TG、FFA呈正相关(r=0·33,0·31,0·30,P<0·05),与体重、GIR呈负相关(r=-0·62,-0·43,P<0·01)。结论吸烟明显抑制体重增加,导致血脂紊乱及IR。吸烟与I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疟疾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蚊媒病.对疟疾进行有效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近年来疟疾病例监测、蚊媒监测、蚊媒感染疟原虫检测的方法及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在疟疾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UMO)与靶蛋白的共价结合是一种真核基因表达的翻译后加工形式。SU-MO化能够使蛋白质更加稳定,进而调节许多关键的细胞活动,如核运输、信号传递、凋亡、细胞周期调控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等。此外SUMO化还可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核转录因子-κB及转化生长因子-β依赖的途径参与抗炎和致纤维化过程,本文就这一机制可能在肾脏疾病中发挥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阅读李广生教授的《营养因素对地氟病的影响》一文受到启发,联系到三次流行病学调查中的矛盾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在地氟病流行因素中,除日摄氟量外,还与营养因素有关,尤其是膳食中的钙。据此,对地氟病防制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对肾移植预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合并糖尿病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4月至200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07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相关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507例共行539例次肾移植术(多次手术29例),其中52例合并糖尿病[其中男30例,年龄(51.4±7.1)岁;女22例,年龄(51.6±4.9)岁],移植前糖尿病16例,移植后糖尿病36例;因糖尿病肾病致肾衰竭性肾移植治疗占糖尿病的30.8%。未合并糖尿病肾移植455例[其中男293例,年龄(38.7±12.3)岁;女126例,年龄(43.5±10.1)岁]。合并糖尿病组的各种并发症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合并糖尿病组病死率17.3%(9/52),同期非糖尿病肾移植组病死率7.7%(35/455),尤以移植前糖尿病病死率最高。结论肾移植合并糖尿病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需加强对肾移植前后糖尿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在美国Miyasaka等[1]报道经年龄和性别校正后房颤的发病率在1980年为3.03%,2000年为3.68%,21年来房颤发病率上升了12.6%.房颤发病率的增加与多种因素有关,已被认知的房颤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甲状腺疾病等[2],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肥胖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但是肥胖对房颤的影响仍存争议,故本文就肥胖与房颤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