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83岁,2004年2月15日因“反复胸闷,气促两年余,再次复发一天,加重两小时”入院。患者两年前就有胸闷气促的症状,与劳力相关。在2002年7月因为心前区疼痛就诊,诊断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同年9月出现阵发性房颤。此后一直使用利尿剂、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缬沙坦、阿托伐他汀、地高辛进行治疗。2003年夏季因为反复胸痛在我院诊治,提示再次发生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2004年2月14日夜间出现胸闷、心慌和气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心电图所显示的ST段是否抬高将其分成甲组和乙组。甲组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乙组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就分析的结果对其治疗进行指导。结果甲组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数有糖尿病及心绞痛等病史,且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侧支循环,极易发生弥漫性病变;乙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极易发生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其冠状动脉病变多发于单支。两组患者致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心绞痛、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更易发生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且其冠状动脉病变多发于多个分支,极易并发于多个侧支循环,其治疗预后情况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各54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吸烟、胸痛、心律失常的几率要显著大于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更易出现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患有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CK-MB、c Tn I等生理指标也要明显高于后者。结论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临床上容易出现胸痛和心律失常,患有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临床上容易出现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可根据以上临床特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辅助判断,从而尽快确定患者的病情,及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83例,以及同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09例,分别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及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单支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少(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三支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90%的狭窄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但<90%的狭窄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少(P<0.05),而两组间血管100%闭塞情况相似(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Ⅱ级以上的侧枝循环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见(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既往心绞痛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多见(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明显要低(P<0.01),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心律失常等严重急性并发症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明显要少(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死亡率和随访3年的冠心病死亡率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相似(P>0.05),而梗死后心绞痛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则明显增多(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相对复杂,多支及严重狭窄病变多,发作前多已有缺血预适应,且侧枝循环多见,这是心肌梗死形成非ST段抬高的主要原因,也决定了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81岁,病案号:0103914,因“反复胸闷痛半年,加重伴气促5天”于2004年9月1日入院。患者既往有半年的劳累后心前区闷痛病史,门诊间断服用欣康片、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8月27日患者劳累后突然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气促,持续约30分钟,休息后症状不能明显缓解。在当地医院就诊:查心电图示ST波V-V3弓背向上抬高,Q波出现;心脏彩色B型超声波显示LVEF 50%,符合冠心病及心肌梗死改变,左室收缩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急性心肌梗死12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对比分析其临床特征,从而用于指导治疗.结果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既往多有糖尿病及心绞痛病史,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弥漫,有侧支循环建立;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易合并有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表现,冠脉病变多为单支,两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易发生于糖尿病患者,既往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病史,冠脉病变多为多支,多有丰富侧支循环,但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73岁。因“反复胸闷4年,支架术后2年,活动后胸闷气促1个月”于2004年5月17日收入院。2年前因陈IB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在我院行急诊FIEA 内支架置入术,术后偶感胸闷,1个月前出现胸闷加剧伴气促,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既往有高血压及慢性结肠炎病史。入院查体:体温  相似文献   

8.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0年,加重伴气短1周于2013年12月10日收入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患者入院前10年因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入院前1周患者因受凉后出现胸闷、胸痛伴气短,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白痰,自服硝酸异山梨酯2~3 min症状缓解,但反复发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ST段持续抬高的预后意义。方法入选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92例首次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心肌梗死的连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静息心电图Q波导联是否存在ST段抬高,将患者分为2组,即ST段抬高组(52例),非ST段抬高组(40例)。结果ST段抬高组入院后CK-MB水平[(140±21)U/L]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组[(90±15)U/L],其他一般临床资料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两组心脏超声资料显示,ST段抬高组心功能较差,平均经过2年随访,复查心脏超声,两组心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ST段抬高组心脏功能仍较非ST段抬高组差。结论AMI后ST段持续性抬高,与较大面积的梗死、较差的心功能有关,并在随后的2年中,更易发生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0.
王欢  王博  刘丽媛  刘毅  廉坤  陶凌  李成祥 《心脏杂志》2020,32(2):219-220
正1临床资料选取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27日共34天我科急诊收治的66名患者。收治患者均属于心血管危急重症: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为顽固性难治性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静息性心绞痛及轻微体力活动诱发心绞痛;心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首次发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选择首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0例(ST段抬高组)和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0例(非ST段抬高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并发症、心功能以及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T段抬高组起病急,主要以剧烈胸痛为主,就诊时间较早,非ST段抬高组首发症状多样。ST段抬高组总并发症、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组(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ST段抬高组(P<0.05)。与ST段抬高组比较,非ST段抬高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较多,3支病变、侧支循环比例较高(P<0.05,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起病急,并发症多,影响心功能,应积极尽快实施血运重建,以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但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往往较重。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预后与起病急缓、透壁性心肌坏死范围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T-proBNP的水平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TproBNP水平有无差异。方法对201例即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又距离发病时间小于12小时的病人,入院后立即采静脉血3毫升,使用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飞测"免疫荧光检测仪检测NT-proBNP;根据心电图分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将两组的NT-proBNP进行对比观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的水平明显高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水平,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NT-proBNP的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时冠状动脉是否完全闭塞,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多少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既往冠心病病史、糖尿病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半年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TnI≥0.8μg/L、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白细胞水平三个因素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半年死亡终点事件的预后危险因素;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出院后半年持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Ⅰ类是两个因素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半年发生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既往冠心病病史、糖尿病、cTnI≥0.8μg/L、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白细胞水平,临床应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改变状况与冠脉病变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实验时段设置为2017年1月-2019年4月,在该时段内对我院数据库进行调查,录入9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开展实验,同时录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对比,记录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状况分析,组间差异。结果相较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三支病变例数来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患者三支病变例数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状况与冠脉病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三支病变。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37岁,因“反复气促、胸闷1年,加重半个月”于2004年12月9日收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活动后气促、胸闷,休息后缓解。半个月前症状加重,平卧即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和口唇、四肢末端发绀,坐位可缓解,半个月来在当地医院按“心包炎”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0岁,主因“反复胸闷、胸痛18年,加重2年”入院。患者1995年起出现活动后胸闷、胸痛、气促,休息后可缓解,曾在外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溶栓治疗后出院。2004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冠状动脉造影(CAG)示左主干远段狭窄80%伴钙化,前降支近段狭窄90%,第一对角支近段狭窄80%,第二对角支近段狭窄80%,左回旋支狭窄80%,右冠状动脉近段完全闭塞。转至心外科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LIMA-LAD、AO-SVG-D1-D2、AO-SVG-OM-LCX-PDA),术后患者胸痛症状缓解。近2年,患者自觉胸闷、胸痛症状再次加重,饱食或快步行走后明显,伴气促、乏力,口服阿司匹林、他汀类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冠状动脉(冠脉)急性血栓完全闭塞一般表现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临床发现部分冠脉急性闭塞并未伴有相应导联的ST段抬高,影响此类患者的评估及治疗决策。本文拟探讨此类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其早期识别能力。方法:收集我院心血管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无显著ST段抬高,且冠脉影像分析为急性单支冠脉完全血栓闭塞的患者40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典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0例及典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0例作为对照。比较3组患者的胸痛持续时间,高峰心肌损害标记物肌钙蛋白Ⅰ、冠脉造影发现及介入诊治结果,以及严重临床事件及死亡率。结果:无明显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完全闭塞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多以回旋支、较大的对角支或钝缘支闭塞为主,占比72.5%,右冠后三叉后左室后支闭塞占10%,此部分患者梗死部位在后侧、高侧及后壁,此部位心电图检测敏感性差,且患者梗死面积相对较小,无相应ST段抬高,小部分患者为小右冠闭塞造成的孤立性右室梗死和左主干闭塞。无明显ST段抬高的急性单支冠脉完全闭塞心肌梗死患者胸痛持续时间类似典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明显长于典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无明显ST段抬高的急性单支冠脉完全闭塞心肌梗死心肌损害标记物显著高于典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同时亦低于典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无明显ST段抬高的急性单支冠脉完全闭塞总体预后好于典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典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结论:无明显ST段抬高的急性单支冠脉完全闭塞心肌梗死多为供血后侧、高侧及后壁的冠脉急性闭塞为主,其临床特征类似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缺乏ST段抬高但缺血时间显著延长,心肌损害标记物显著升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应高度警惕存在急性单支冠脉完全闭塞,并尽早行血运重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心电图改变的联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实行治疗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心电图改变的情况,并观察其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与发生类型。结果经检测,在46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典型表现患者34例(73.91%),非典型表现患者12例(26.09%),典型表现患者比例高于非典型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T段抬高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患者20例(58.82%);在非ST段抬高患者中出现心律失常患者3例(25.00%),ST段抬高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类型方面,主要发生仿型与结性早搏、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与过缓等心律失常现象,但各类型心律失常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段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主要特征,在此范围内的患者,其心律失常发生率要远远高于非ST段抬高患者。  相似文献   

19.
吉小利  陈桂芬  訾娟 《山东医药》2011,51(13):81-82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82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另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TN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二者治疗方案及预后不同[1].为了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的区别,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表现为持续心前区疼痛或胸骨后不适感,肌钙蛋白-Ⅰ及心肌酶学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