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钩虫病仍然在中低等收入的热带和亚热带国家流行,对社会经济及公众健康造成极大影响。感染钩虫虫种确切的检测及鉴定对于治疗药物的选择、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治措施的制定意义重大。本文重点介绍发展迅速的分子生物学钩虫虫种鉴定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指导将来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钩虫的感染和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钩虫病流行的现状、宿主对钩虫感染免疫应答及钩虫的免疫逃逸机制,为钩虫病的免疫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安徽省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两种人体钩虫在我省分布,流行的特点。明确了我省是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两种钩虫混合感染的流行区,全省钩虫的平均感染率为33.44%,性别分布男女间感染无显著差异,但在年龄分布上随年龄增大感染率上升,且成年组感染率(37.75%)显著高于少年组(22.68%),P<0.01,显示生产劳动与钩虫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钩虫的地区分布特点,平原丘陵地区十二指肠钩虫感染率以及钩虫的总感染率高于山区,似与平原和山区的生产方式及农作物不同有关。我省钩虫感染在家庭内呈聚集性分布。此次调查所获结果为今后制定我省钩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了解和县杜姬庙村村民钩虫感染现状,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杜姬庙村22个村民组5~65岁常住人群为检测对象,同时用Kato-Katz法(一送三检)和钩蚴培养法开展钩虫感染情况调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杜姬庙村村民钩虫总感染率为8.62%,感染度以轻度为主,其中Kato-Katz法检测钩虫的阳性检出率为7.19%,钩蚴培养法检测钩虫的阳性检出率为8.42%。 结论 钩虫病为杜姬庙村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的重点,40岁以上人群是重点人群。在防治调查工作中采用Kato-Katz法(一送三检)和钩蚴培养法2种病原学方法联合检测,能更全面地了解钩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江西省钩虫病流行状况。方法 2014年按生态区和经济水平在江西省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调查对象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进行钩虫感染病原学检查,应用试管滤纸培养法区别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结果 全省共调查21 615人,钩虫感染1 095人,感染率为5.07%,标化感染率为4.05%。不同县(市、区)钩虫感染率以南丰县最高(13.96%),感染者以轻度感染为主(95.43%),女性钩虫感染率高于男性([χ2] = 28.03,P < 0.05)。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75~岁年龄组钩虫感染率最高(14.79%)。家庭妇女为钩虫感染率最高的职业(7.55%)。不同文化程度者钩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5.88,P < 0.05),不同地形村居民钩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4.37,P < 0.05)。虫种以美洲钩虫为主(80.41%)。结论 江西省钩虫感染率下降趋势明显。文化程度低、女性、高年龄组为感染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钩虫流行现状及疫苗研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钩虫仍是目前流行广泛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肠道寄生线虫 ,主要流行于雨量充沛的热带和亚热带发展中国家。钩虫感染也是流行区人群缺铁性贫血及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最近估计 ,全球约有 13亿人群感染钩虫 ,其中 96 0 0万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 [1 ] 。解放以来 ,随着大规模开展防治工作 ,一些危害特别严重的寄生虫病如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和丝虫病等已得到基本控制 ,但包括钩虫在内的肠道寄生虫感染仍广泛流行。据 1988~ 1992年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 ,全国约有 1.94亿人感染钩虫 ,平均感染率为 17.2 % [2 ] 。钩虫病…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农村居民钩虫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西省钩虫感染状况和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试管滤纸培养法。结果钩虫感染率从17.29%(1988年)下降到10.73%(2001年),下降了37.94%。1988年仅赣南和赣西两地区以美洲钩虫为优势虫种;2001年江西省除新余市渝水区钩虫虫种的构成比为55.43(十二指肠):42.86(美洲):1.71(混合)外,全省均以美洲钩虫为优势虫种。结论江西省属于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混合感染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人体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感染性幼虫的形态鉴别,对钩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均具有实践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掌握口矛(咽管矛)和鞘膜横纹的特征,就可以准确鉴别两种钩虫的感染性幼虫。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钩虫抗原的蛋白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钩虫成虫及第三期幼虫(L3)的可溶性抗原的蛋白组分,并鉴定后者的特异性组分,为钩虫病免疫的后继研究提供资料。方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酶联免疫印迹技术(ELIB)结果与结论:十二指肠钩虫成虫可溶性抗原21条蛋白带,主带的分子量分别是94,66,48,28,24,20,16,12和10kD其中16和12kD两带着色尤为浓重,L3有22条蛋白带,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美洲钩虫及十二指肠钩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1(CO1)基因序列,确定两种钩虫间CO1基因差异。方法:现场采集钩虫成虫样本,蛋白酶K消化抽提线粒体基因组DNA,PCR方法扩增CO1基因,DNA测序及分析。结果:PCR扩增获得约700bp美洲钩虫及十二指肠钩虫CO1基因片段,其序列比较显示两种钩虫CO1基因同源性达89.7%,存在特定的核苷酸差异。结论:CO1基因可作为鉴别两种人体钩虫虫种标记性基因。  相似文献   

11.
钩虫感染连续化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试点村人群钩虫感染连续化疗的效果。方法1987-1997年间,经定量透明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对试点村人群进行钩虫感染普查,对钩虫卵阳性者主要用阿苯达唑300mg和复方甲苯达唑375mg,1.5日疗法,连续选择性化疗11年。运用统计软件R2.2.1建立负二项分布模型拟合数据,统计分析疗效。结果钩虫感染率和感染度(EPG)从化疗前的58.79%和526.29降至化疗后的1.08%和56.91,均呈“L”型下降趋势,感染率和感染度在第1~3次化疗后即降到低水平,此后维持在低水平波动。结论连续选择性化疗可使钩虫病流行区的感染率和感染度迅速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雄虫交合刺的形态结构,发现两种钩虫的交合刺均为一根呈凹槽状,另一根呈扁圆管状。由于其槽状交合刺的槽横切面的弧度不同,致使美洲钩虫的交合刺在外观上以一根为多见,而十二指肠钩虫的则以两根分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人群钩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省按东、西、南、北、中方位,随机抽取5个县、市15个乡镇,用改良加藤法和试管滤纸培养法粪检7958人,查见钩虫感染者4846例,其感染率为60.9%。汉族、黎族、苗族和回族人群的钩虫感染率依次为47.8%、75.5%、87.3%和54.3%。钩虫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但70岁以上年龄组的感染率有所下降。职业以农民的感染率79.8%为最高。农村钩虫感染率高于城镇、墟镇、海滩地带。4239例钩虫幼虫鉴定结果,单纯美洲钩虫感染者占75.1%,单纯十二指肠钩虫感染者占1.7%,两种钩虫混合感染者占23.2%,N.a.∶A.d.=4.37∶1。表明海南系以美洲钩虫为主的两种钩虫混合感染流行区。  相似文献   

14.
钩虫病是一种我国广大农村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其主要危害是成虫在肠道内导致宿主的慢性失血。本院最近发现1例美洲钩虫胃、肠重症感染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人群钩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89年对全省23个县、市100个点进行了调查,在受检的52042人中,钩虫感染者有9176例,其感染率为17.6%。人群的钩虫感染率以赣南片为最高(29.3%),其中信丰县为39.8%。根据虫卵计数,大部分钩虫感染属轻度。经χ2检验,男、女间、各年龄组间差别均存有极显著意义。6296例钩虫幼虫培养结果表明,赣南、宜春片系以美洲钩虫为主的两种钩虫混合感染地区,其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之比,依次为1∶2.1和1∶2.8;而南昌、吉安和抚州片区则是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的两种钩虫混合感染地区,两种钩虫之比依次为1∶0.3、1∶0.3和1∶0.2。  相似文献   

16.
1980~1988年对四川省18个市、地的124个县(市)282个农村调查点进行了钩虫病流行现状调查。平均感染率和克粪虫卵数分别为63.82%和563个,感染度Ⅰ、Ⅱ、Ⅲ和Ⅳ度依次占87.61%、9.21%、2.94%和0.24%;单纯十二指肠钩虫(A.d.)感染、单纯美洲钩虫(N.a.)感染和两种钩虫混合感染分别占13.05%、12.55%和70.40%,推算成虫比A.d.:N.a.为1:1.60;钩虫感染者中,平均患病率为10.84%;钩蚴皮炎发生率平均为51.31%,感染时间4~9月占98.96%,高峰期为5~7月占83.99%,主要感染场所为红薯、玉米和蔬菜地。据此认为,目前四川省钩虫病的流行仍然严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用改良加藤法和试管滤纸培养法,对漳州市郊区蕉园社员进行粪检,共检查2069人,其中钩虫感染者1402例,其感染率为67.8%。人群的钩虫感染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而70岁以上年龄组的感染率有所下降,这可能与参加劳动多少有关。926例钩虫幼虫培养结果,单纯十二指肠钩虫占67%,美洲钩虫占13%,两种钩虫混合感染占20%。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之比为2.6:1。表明漳州郊区系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的两种钩虫混合感染地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感染为主,南方以美洲钩虫感染为主,为了解地处南北交界的大别山区信阳市3县农村钩虫感染情况,现将2001-08所作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各县、区经济情况、卫生条件和文化水平,以3县区14乡常住人口为对象,每乡调查55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时间序列ARIMA模型预测江苏省钩虫感染率的可行性。方法 以1990-2006年江苏省钩虫感染率数据做为训练数据集, 应用SAS 9.0 软件对训练数据集进行差分平稳化处理后, 采用最小信息准则筛选参数, 构建全省钩虫病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ARIMA), 预测全省钩虫感染率。结果 初步确定全省钩虫感染率时间序列模型ARIMA (1, 2, 0), 应用该模型预测的全省钩虫病流行趋势与实际感染情况相一致, 实际感染率均落在预测值95%可信区间内; 模型预测的2007-2011年全省钩虫感染率与实际感染率基本相符, 最小预测误差仅为9.23%。 结论 构建的时间序列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和一定的防治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据王昌信和吴维铎等观察分析,钩虫感染有家庭聚集性,而沈毓琦报道未见钩虫感染有家庭聚集性现象。为了探讨钩虫感染有无家庭聚集性,将我县菜农钩虫病纵向观察点所获得资料进行了分析。一、对象与方法1979~1983年,在该县南湖乡星火村设立钩虫病查治纵向观察点,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普查菜农钩虫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