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痺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6年4—9月间选取26例伴随有动眼神经麻痹症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13例和试验组13例;对照组基础药物治疗;试验组:联合针灸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试验组睑裂距大于对照组,斜视角度小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针灸的方法治疗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达到更好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眼部经筋结合康复训练对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眼部经筋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结果治疗组治愈4例,显效9例,有效1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与对照组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眼部经筋结合康复训练对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内科》2016,(2)
正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是糖尿病累及眼部神经病变后出现的并发症。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在临床中较为少见,约占糖尿病并发症的0.4%~7%,尤以单侧动眼神经麻痹多见,可分为完全麻痹和不完全麻痹[1]。患者可表现为先兆性患眼疼痛或同侧头痛,眩晕,视物成双影;动眼神经完全麻痹时,患眼上睑下垂,上、下、内直肌、下斜肌及瞳孔括约肌均受累,上睑下垂久后,患眼视力可下降[1]。现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共74例糖尿病动性眼神经麻痹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组37例。常规组:对患者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灸。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59%明显优于常规组67.56%(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论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运用扩血管药物和营养视神经的药物联合针灸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病程,可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武成刚  王宏 《山东医药》2011,51(2):33-34
目的对比观察外科手术与血管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性后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38例患者中动眼神经完全麻痹者16例,行手术夹闭10例、血管栓塞6例;动眼神经不完全麻痹22例,行手术夹闭14例、血管栓塞8例。结果16例动眼神经完全麻痹者中,9例完全恢复,手术夹闭者8例,血管栓塞者1例;22例动眼神经不完全麻痹中,18例完全恢复,手术夹闭者12例,血管栓塞者6例。结论伴动眼神经完全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手术夹闭治疗效果优于血管栓塞治疗,不完全麻痹者,两者疗效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动眼神经麻痹是神经科和眼科常见症状,导致单侧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应力求病因诊断,从而根据病因进行治疗.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亦逐年升高.而对于发生颅神经病变者,未见详尽统计和报道,国外报道发病率为0.4%~5%,其中动眼和外展神经病变最为常见,其次为滑车神经[1].为提高对糖尿病颅神经损伤的认识,现将我科确诊的1例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误诊4例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科宋建良老年人糖尿病合并动眼神经麻痹容易误诊。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4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患者,67岁。因头晕、复视、走路不稳一月余,右前额痛伴呕吐7天,以高血压脑病收入观察室,有高血压病史1...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行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8例。分析动眼神经麻痹恢复情况与术前麻痹程度(完全、不完全)、发病至治疗时间(≤14d、〉14d)、动脉瘤大小(≤7mm、〉7mm)、术前有无出血及栓塞致密程度(完全、瘤颈残留)的关系。所有患者术后均获24个月随访。结果①18例患者均栓塞成功,12例完全栓塞,6例瘤颈残留。②18例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11例(11/18),不完全恢复6例(6/18),总改善率为94.4%(17/18);1例动脉瘤复发患者症状无改善。③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发病至治疗时间、动脉瘤大小、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程度对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术可以有效恢复动脉瘤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无改善者须考虑动脉瘤是否再通。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所致的神经病变极为常见,但颅神经病变少见。我们在临床上遇到4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4例糖尿病人均为Ⅰ型糖尿病,男女各2例,年龄54~76岁,3例发现糖尿病7年~14年,1例与糖尿病同时发现;3例合并面神经麻痹,其中1例在患面神经麻痹后4年又患动眼神经麻痹,另1例同时合并外展神经麻痹及动眼神经不全麻痹,2例合并末稍神经炎,2例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尿蛋白阳性,所有患者发病时糖尿病控制欠佳,血糖11.2~16.7mmol/l,尿糖(+++)。3例口服降糖药治疗,1例胰岛素治疗,控制糖尿病在良好状态,并用 VitB_1、VitB_(12)、局部理疗、针灸。4例患者均在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13例老年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男3例,女10例。累及左眼6例,右眼7例。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11例,瞳孔正常;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2例。发病时血糖7.8~14.7mmol/L,尿糖(++)~(++++)。脑CT扫描8例,4例显示脑萎缩,4例正常。治疗以控制糖尿病为主,同时投以大剂量B族维生素及血管扩张剂等,4~10周症状消失。结合文献分析了诊断和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comAA)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2006年6月-2009年11月对连续收住院的19例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PcomAA患者采用动脉瘤栓塞术。其中男1例,女18例;平均年龄53岁。动脉瘤直径平均为7.9mm。发病剑治疗的时间平均为16.7d。利用确切概率法分析下列因素与动眼神经麻痹恢复程度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最初动眼神经麻痹的程度、动脉瘤的大小、是否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至开始治疗的时间。结果①19例患者治疗时均为完全栓塞。②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3.1个月。12例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正常,7例患者的症状部分恢复。其中1例患者因1年后动脉瘤复发行二次栓塞术,2年后再次造影随访证实动脉瘤栓塞致密。该患者在二次治疗后2个月余动眼神经麻痹症状恢复,且未出现症状反复的情况。③动眼神经麻痹程度、发病到开始治疗时间及是否伴有SAH,对恢复情况均有影响(P〈0.05);动脉瘤的大小对恢复情况无影响(P〉0.05)。结论动脉瘤栓塞术是PcomAA所致的动眼神经麻痹的有效治疗方式。在患者群中,尽早治疗的、伴有SAH或动眼神经麻痹程度较轻者,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动眼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糖尿病性动眼神经病变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甲钴胺球后注射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静脉用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各疗程后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在患眼睑裂、眼周疼痛、第一斜角、患眼运动及复视方面,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性动眼神经病变患者而言,采用球后药物治疗可以显著促进其症状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约占糖尿病并发症的0.7%~1%[1]。最常见的是动眼神经,其次为外展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也可受累。病变多为单侧。糖尿病导致的眼部并发症约为76%,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白内障多见[2],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发病率远低于前两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标本根结"理论的针刺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缺血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老年缺血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42例,依据中医经络理论中的"标本根结"理论指导取穴进行针刺,并结合太阳穴穴位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结果42例患者中,治愈26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患者治疗前后睑裂大小、瞳孔大小变化明显,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基于"标本根结"理论的针刺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老年缺血性动眼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侧不等式去皮法双睑成形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后遗症所致单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动眼神经麻痹后遗症出现单侧上睑下垂者行双侧不等式去皮手术矫正。结果术后患侧及健侧视野改善,手术切口不明显,外观显示仅为重睑皱褶;随访0.5-3年不等,可见双侧眼裂大小相等,形态轮廓一致,未见复发,病人均告满意。结论双侧不等式去皮法双睑成形术治疗老年人动眼神经麻痹后遗症发生的单侧上睑下垂疗效确切,患者视野及外观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程度、瘤体侧别、瘤体位置、瘤体直径、发病至就诊时间以及是否患高血压等全身疾病。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动眼神经麻痹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二分类资料做卡方检验,等级资料做非参数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影响动眼神经麻痹的颅内动脉瘤直径的临界值,并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发生动眼神经麻痹患者40例(24.7%),其中完全动眼神经麻痹24例(14.8%),部分动眼神经麻痹16例(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瘤体位置和瘤体直径对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瘤体位置位于后交通动脉(OR=10.32,P<0.01)、瘤体直径≥6 mm(OR=10.20,P<0.01)为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瘤位置、直径是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蔡月丽 《山东医药》2006,46(16):94-94
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然而因颅神经病变引起的眼肌麻痹临床并不多见。1994年以来,我科共收治2型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患者8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3例,年龄41~72岁,均符合糖尿病并发眼肌麻痹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除外颅内病变,除外共同性斜视,以及Graves病和高尿酸血症所致的眼肌麻痹。本组6例为单眼眼外肌麻痹,2例为双眼眼外肌麻痹,其中外展神经麻痹4例,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2例,滑车神经麻痹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1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程度、瘤体侧别、瘤体位置、瘤体直径、发病至就诊时间以及是否患高血压等全身疾病。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动眼神经麻痹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二类资料做卡方检验,等级资料做非参数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影响动眼神经麻痹的颅内动脉瘤直径的临界值。多因素做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6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发生动眼神经麻痹患者40例(24.7%),其中完全动眼神经麻痹24例(14.8%),部分动眼神经麻痹16例(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瘤体位置和瘤体直径对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位置、发病至就诊时间与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程度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瘤体位置位于后交通动脉(OR=10.32,P<0.01)、瘤体直径≥6mm(OR=10.2,P<0.01)为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的影响因素;发病至就诊时间(OR=4.92,P=0.04)与颅内动脉瘤相关动眼神经麻痹程度有相关性。结论 颅内动脉瘤位置、直径是动眼神经麻痹发生的影响因素,发病至就诊时间与动眼神经麻痹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末梢神经损害,少数表现为单一外周神经受损,如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引起眼球活动受限或眼睑下垂。但是,单一体神经损害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糖尿病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老年人糖尿病19例分析张均,王小冬一、临床资料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患者19例为1984年7月至1994年10月门诊诊治病例,来自鼓楼医院神经科12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科7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1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