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和慢性心房颤动(Af)是近年发病率和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心血管疾病,尤其老年患者,西班牙CARDIOTENS研究发现CHF占心脏病治疗机构和初级诊所诊治心血管病的25%。估计约20%~50%CH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储备,某些报告该组患者女性、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肥大所占比例较高,两组患者预后报告极不一致,其可能原因也存在争议,因此有必要确定主要预后影响因素,制定不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hom基因+2437 T/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分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366例,随访2年,按照随访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90例和预后良好组276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HSP70水平及不同预后患者临床特征、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基因型与CHF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本组患者中T/T基因型者236例(占64.5%)、T/C基因型者115例(占31.4%)、C/C基因型者15例(占4.1%),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P0.05)。(2)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HSP7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男性比例、体质指数、冠心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吸烟率、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脑钠肽(BNP)、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Ⅲ~Ⅳ级者所占比例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预后良好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长于预后良好组(P0.05)。(4)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型是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1.412,95%CI(1.107,1.801),P0.05]。结论 HSP70-hom基因+2437 T/C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HF患者预后有关,C/C基因型可能增加CHF患者预后不良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白藜芦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脂联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白藜芦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脂联素及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ICAM-1)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2003年1月-2003年8月长治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CHF组(30例)接受常规治疗,白藜芦醇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白藜芦醇2 mg,2次/日;另设15例健康人作对照(正常对照组)。所有CHF患者治疗前后均测定左心室舒张未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未期内径(LVD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脂联素、sICAM-1、CRP、IL-6等指标。结果:①CHF患者脂联素水平较健康人降低,sICAM、IL-6与CRP水平增加,彼此之间紧密联系。②脂联素与sICAM-1、IL-6和CRP均呈负相关(r=-0.43,-0.51,-0.47,P<0.05);CRP与sICAM-1及IL-6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r=0.63,0.53,0.54,P均<0.01)。③白藜芦醇组治疗2个月后与对正常照组比较脂联素水平提高,sICAM-1、IL-6和CRP水平降低(P<0.01),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优于常规CHF组(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明显升高CHF患者血清脂联素及显著降低CRP、sICAM-1和IL-6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circHIPK3)表达情况及其诊断、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干二科住院治疗的CHF患者200例为CHF组,其中预后良好患者158例和预后不良患者42例;同期选取心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19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circHIPK3诊断CHF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F组circHIPK3、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明显升高(P<0.01),CHF组LVEF明显降低[(38.22±6.75)%vs(65.43±8.49)%,P=0.000]。CHF患者血清circHIPK3与LVEDD、LVESD、NT-proBNP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P<0.01)。血清circHIPK3水平诊断CHF的曲线下面积为0.878,特异性为87.1%,敏感性为73.5%。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30a(miR-30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CHF患者98例为CHF组,并选取同期98例体检正常者为健康组。检测血清miR-30a、CTGF、NT-proBNP水平;Pearson法分析CHF患者血清miR-30a、CTGF水平与NT-proBNP、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及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比较两组不同预后CHF患者血清miR-30a、CTGF及基线资料;分析其对CHF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CHF组患者血清miR-30a、CTGF、NT-proBNP水平及LVEDD、右心室内径(RV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CHF患者血清miR-30a、CTGF水平与LVEDD、RVD、LVMI、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LVEF、LVFS呈负相关(P0.05);预后不良亚组患者血清miR-30a、CTGF、NT-proBNP、LVEDD、RVD、LVMI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LVFS、LVEF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血清miR-30a、CTGF水平预测CHF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4、0.875,对应截断值分别为1.89、1 227.29 ng/L,灵敏度分别为76.7%、70.0%,特异度分别为86.8%、89.7%;两者联合预测CHF患者不良预后的AUC为0.948,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3%、80.9%。结论:miR-30a、CTGF在CHF患者血清中水平显著升高,与心室重构相关,两者水平有助于判断CHF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门诊收治的老年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3、6个月、1年的心力衰竭分级(NYHA分级),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2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6个月及1年LVEF和6-MWD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NYHA分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各指标改善程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曲美他嗪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药物安全性。方法依据相应纳入及排除标准入选住院期间CHF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EPO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CHF治疗基础上,EPO组加用依普定,对照组为单纯常规CHF药物治疗。共双盲治疗两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心功能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 EPO治疗组治疗两个月后,患者运动耐量显著提高、心功能有所改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尿量较对照组增多,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O治疗组CHF急性加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及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为部分患者应用EPO一个月后出现血压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作为CHF的辅助治疗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CHF)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B型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CHF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托拉塞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血浆BNP、AngⅡ、ALD水平以及左心室肥厚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2. 5%)显著高于对照组(35. 0%);两组患者的血浆BNP、AngⅡ及ALD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AngⅡ及AL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均显著减小,观察组患者LVPWT、LVDD及IVST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托拉塞米治疗CHF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显著降低患者BNP、AngⅡ及ALD水平,改善左心室肥厚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CHF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浆BNP、NT-pro BN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LVEF、LVEDD和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和DBP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和LVESD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BNP和NT-pro 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BNP和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能有效改善CHF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和NT-pro BNP水平,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贫血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中发生率,以及与CHF患者死亡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年龄≥21岁,临床诊断为心力衰竭,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的缺血性(心肌梗死后至少40 d以上)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是否贫血[血红蛋白<120 g/L(男性)或110 g/L(女性)]分为两组,贫血组和对照组,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共242例患者入选,对197例进行随访,14例(7.1%)失访,经过平均(20±9)个月(2~41个月)随访,共36例(20%)发生全因死亡,包括贫血组13例(34%)和对照组23例(16%)(χ2=6.415,P=0.011)。结论贫血在CHF住院患者中常见,贫血增加CHF死亡率,因此在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同时应高度重视贫血的纠正,以更好地改善CHF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月包头市蒙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改善心功能治疗,包括强心、利尿、扩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两组患者均治疗1年后比较心力衰竭复发率、病死率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复发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内径(L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和LVEDV小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复查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且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有效提高CHF患者临床疗效及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死因之一。老年CHF发病率逐年增高。据报道〔1〕,老年CHF患者占CHF总数的75%,其猝死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5倍。β受体阻滞剂对CHF的治疗作用已日益得到重视和肯定〔2~5〕。但对老年人CHF的治疗仍很谨慎,尤其对其剂量的耐受性、疗效、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等仍在观察和探讨中。本文观察和总结了老年CHF患者应用卡维地洛治疗后其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并进行2年随访,旨在探讨β受体阻滞剂在老年CHF治疗中的疗效、耐受性、安全性及对其预后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对象入选标准:60岁以上;根据病史、…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UAP并CHF患者12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UAP和CHF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血清脑钠肽(BN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UAP、CHF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BNP、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NP、IGF-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替格瑞洛治疗UAP并CHF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BNP水平,升高血清IGF-1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涡流强度指数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腔内血液流场和流体动力学特点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HF患者57例作为CHF组和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标准心尖三腔观切面彩色多普勒动态图像。应用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进行脱机分析,测量收缩期左心室腔内最大涡流面积、涡流量及涡流强度,观察舒张期涡流变化过程。结果 CHF组患者的最大涡流量[(35.5±11.6)cm2/s vs(30.7±7.2)cm2/s]和1/2涡流面积[(2.9±1.7)cm2 vs(2.5±1.1)cm2]及涡流强度[(56.5±21.5)s-1 vs(27.3±14.5)s-1]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涡流强度与LVEF呈正相关(r=0.712,P<0.01)。结论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能够直观的显示、并定量分析CHF患者左心室的流体动力学变化,为CHF患者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了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于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7例CHF患者为CHF组,CHF组根据NYHA分级分为Ⅱ级(n=41),Ⅲ级(n=34),Ⅳ级(n=22),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n=40),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IRT1、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仪检查受试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对照组及CHF组不同分级的CHF患者的血清SIRT1、NT-proBNP水平及LVEF、LVEDD情况;采用Peason相关性分析SIRT1与LVEF、LVEDD及NT-proBNP的相关性;随访2年,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RT1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CHF患者血清SIRT1水平、LVEF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SIRT1水平、LVEF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HF患者NT-proBNP、LVEDD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NT-proBNP、LVEDD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HF患者SIRT1与LVEF呈正相关关系,与NT-proBNP、LVEDD呈负相关关系(P0.05)。随访结果表明,2年内因CHF死亡人数为32例,其中存活者平均血清SIRT1为(1160.72±96.39)pg/ml,死亡者平均血清SIRT1为(598.24±114.58)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IRT1的曲线下面积为0.755,此时其预测患者死亡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3.8%、70.0%。结论 CHF患者血清SIRT1水平明显降低,且心功能越差,SIRT1水平降低越明显,血清SIRT1水平对CHF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3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CHF患者20例,均实施CRT,比较手术前后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后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高于术前,左房室最大瞬间反流面积小于术前(P0.05)。结论 CRT治疗CHF临床效果较好,患者心功能状况改善明显,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循环转移相关的肺腺癌转录本1(MALAT1)、微小RNA-22(miR-22)表达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于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CHF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CHF组),分为Ⅰ~Ⅱ级45例、Ⅲ级49例、Ⅳ级4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测;Pearson法分析血清MALAT1、miR-22水平与左心室重构(LVR)指标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的相关性;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HF患者LVMI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组心功能Ⅰ~Ⅱ级、Ⅲ级、Ⅳ级血清中MALAT1、LVMI、LVEDV依次升高(P0.05),miR-22、LVEF依次降低(P0.05)。Pearson法分析显示,CHF组患者血清MALAT1水平与LVMI、LVEDV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血清miR-22水平与LVMI、LVEDV均呈负相关(P0.05),与LVEF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ALAT1、miR-22(β分别为-5.381和1.632)对LVMI值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血清MALAT1水平升高,miR-22水平降低,可能与LVR的发生发展有关,对LVMI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作为临床诊治老年CHF患者心室重构及病情评估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检测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X染色体失活特异性转录本基因(XIST)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我院收治的90例CHF患者(CHF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LncRNA XIST的表达,分析血浆LncRNA XIST表达水平与B型利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等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LncRNA XIST对CHF的预测作用;用Kaplan Meier生存分析LncRNA XIST对CHF患者1年生存率的影响;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CHF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ncRNA XIST在CHF组患者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LncRNA XIST的表达与BNP水平呈正相关(r=0.685,P=0.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18,P=0.002)。血浆LncRNA XIST诊断CHF的效率为0.854(95%CI:0.795~0.932,P0.001)。LncRNA XIST高表达患者的1年平均生存时间短于LncRNA XIST低表达者[(5.38±1.22)个月vs(10.35±1.9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98,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ncRNA XIST高表达是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3.370,95%CI:1.730~6.550,P0.001)。结论:血浆LncRNA XIST高表达与CHF有一定的相关性,高表达LncRNA XIST与CHF患者的预后较差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米力农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治疗的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米力农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米力农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治疗10 d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等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治疗期间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比较患者再次入院率和猝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S、LVED及治疗前LVEF和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房性期前收缩和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随访3个月再次入院率和猝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力农联合小剂量美托洛尔治疗CHF的短期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预后、降低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CRT/CRTD植入后心功能演变状况及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采用CRT/CRT-D治疗的CHF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比较CRT/CRTD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肺动脉收缩压、左房内径、LVEDD返流面积、右室大小等心功能指标变化,分析患者心功能改变情况及预后状况。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CRT-D术后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QRS波时限显著缩短,NYHA心功能分级好转(2.5±0.76级vs.3.7±0.65级),LVEDD返流情况减弱,6 min步行距离增加(401.21±152.48 m vs.235.51±108.45 m),肺动脉收缩压、左房内径、LVEDD返流面积较术前指标都明显改善,以上指标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HF患者CRT/CRT-D治疗有效。术后随访12个月,植入CRT/CRTD的CHF患者没有出现死亡例数,有效率为100%;在术后,CRT/CRT-D患者出现1例左心室导线脱位和1例膈肌刺激,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而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均接受了CRT治疗,接受CRT-D治疗的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采用CRT/CRT-D治疗CHF患者可有效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疗效突出,不良反应作用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