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早期脑卒中偏瘫经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治疗28天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脑卒中偏瘫经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其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超早期康复护理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组(简称对照组),每组34例。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进行神经运动功能评定,采用BI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并进行疗效评定,患者出院后,采用健康测量量表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每3个月1次,进行PF、RP、RE的评定。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失访现象,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随访3个月、6个月的生活质量指标PF、RP、RE得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好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抗痉挛体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护理早期进行多次应用抗痉挛体位,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评价、满意度评价、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痉挛体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92例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临床可行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促进中枢神经功能重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患者9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观察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治疗中精准化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康复中心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对这50例患者进行编号,1~25号为治疗组,26~50号为对照组。并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康复护理,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精准化护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时间均为7周,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并对护理前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上肢运动功能(FMA)以及疼痛程度(NRS)进行评定和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FMA、NRS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的ADL、FMA、NRS三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化护理能够更好地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其临床效果比较显著,使得患者脑卒中患者的肩部疼痛得到缓解,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运用功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10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差异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54例)及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54例),对比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肢体恢复程度有效率(92.6%)高于对照组患者(6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0.5±6.7)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对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亦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中药与现代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0)给予现代康复治疗,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日常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结合中药与现代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可有效降低其肌张力,改善肢体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对照组(27例,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并对比。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FMA和B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患者护理后FMA评分、BI评分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98例,将其分为两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于发病2 w后实施康复护理,研究组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的24 h内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简单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BI)的变化以及后遗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FMA与BI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研究组FMA与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足外翻畸形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6.12%、6.12%均低于对照组22.45%、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降低后遗症概率,保障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改善高龄(年龄≥60岁)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高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基础护理,康复组增加康复护理干预,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量表评价改善肢体功能的效果。结果康复组康复后ADL评分(75.73±6.88)分高于普通组(60.38±6.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康复后总有效率84.44%高于普通组63.64%,χ2=5.026 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26 3,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高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在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致残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社区康复简易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FMA、BI量表评分比较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能大大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药配合头针对中风偏瘫康复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2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西药及中成药治疗,而观察组使用中药配合头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分为(66.02±3.59)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为(68.59±13.75)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58±3.67)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效果较好,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使受损的神经纤维再生,从而达到病情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结合醒脑开窍针刺对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6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早期康复结合醒脑开窍组)和对照组(早期康复组),观察两组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29例、89例、13例、2例、98.5%、88.7%;对照组分别为23例、60例、28例、22例、83.5%、62.4%。治疗组总有校率、愈显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结合醒脑开窍针刺对中风病的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1日~2016年1月31日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计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予以熏洗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经治疗总有效率为76.79%(43/56),治疗组患者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53/5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获得了较好疗效。结论以针灸方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方法本院100例2017年3月—2018年12月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研究组则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治疗前后脑卒中偏瘫患者Fugl-Meyer上肢和Fugl-Meyer下肢功能、生活质量、NHISS评分、BI指数、恢复正常肌力水平和整体住院的天数、致残率。结果研究组两组疾病疗效、治疗后脑卒中偏瘫患者Fugl-Meyer上肢和Fugl-Meyer下肢功能、生活质量、NHISS评分、BI指数、恢复正常肌力水平和整体住院的天数、致残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情况,改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康复质量及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后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按入组先后顺序将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于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于强制性运动疗法。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评价法(FMA-A)和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评价其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FMA-A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MBI评分平均为(60.74±6.23)分,高于对照组(55.65±6.50)分(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治疗后FMA评分和WMF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与强制性运动疗法相比可以更显著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8例,根据康复过程中治疗方法的差异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运动疗法,实验组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及总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89.9%高于对照组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WS及F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的NWS及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92.4%高于对照组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及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西药治疗脑梗死后偏瘫肢体浮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6例脑梗死后偏瘫肢体浮肿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各10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利尿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治疗。连续干预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29%(P0.05)。结论:针刺配合西药治疗脑梗死后偏瘫肢体浮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