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结果对照组患者出现心肌缺血阳性频率低于观察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等病症发生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将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结合使用,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检查方法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症状的检出情况。结果经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心肌缺血的阳性检出率为87.5%(30/40),高于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对照组的52.5%(21/4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心律失常方面的阳性检出率77.5%(31/40),高于对照组的50.0%(20/40),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动态心电图对于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诊断检出率更高,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诊断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实验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种方式的检查效果。结果实验组检测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四种不同的心律失常症状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心肌缺血的阳性率分别为70.21%、91.49%;两组比较实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在诊断冠心病时检出率更高,有利于患者及早开展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效果,并在两者间展开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ECG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DCG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房性早搏二、三联率,室性早搏二、三联率,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等指标的检出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上基本一致,但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上具有很大优势,对提升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也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研究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与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结果差异并进行分析,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疗的196例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情况进行研究。按检查方案分为常规心电图组和24 h动态心电图组,每组98例。其中常规心电图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24 h动态心电图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搜集检查数据,在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两个方面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常规心电图组经过检查有49例患者检查结果为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50.00%,动态心电图组经过检查有80例患者检查结果为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81.63%,24 h动态心电图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早搏成对和短阵室上速对比方面的检出率比较,24 h动态心电图组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心电图组和24 h动态心电图组在房性早搏早发和房室传导阻滞方面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诊断效果比常规心电图优秀,且24 h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属于无创操作,具有可重复性,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择160例冠心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诊断和动态心电图诊断,每组各80例患者。结果 观察组阳性率和对照组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在对比分辨心律失常种类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中更具有诊断价值,其不仅可明确患者心律失常种类,还可判断患者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12导联动态心电图运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均接受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该检查方法对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性。结果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为94.23%(49/52)、检查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性为93.75%(45/18)。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记录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长时间心电活动,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后能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有助于发现常规体表心电图检查过程中无法发现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等,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客观依据,运用于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0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每组各150例,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及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1.33%,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检出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情况,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心动图与动态心动图在临床冠心病诊断价值,为临床冠心病诊断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对本院2013年5月~2015年10月体检中的124例冠心病患者,分组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情况。结果动态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8.71%、91.94%,优于常规心动图检出率的54.84%、64.52%,P0.05。结论心电图的常规检查与动态监测对冠心病患者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与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患者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检出情况。结果 24 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为82.54%(104/126),常规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为77.78%(98/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4 h动态心电图对于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或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二或三联律、房性早搏早发、室上性早搏早发等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远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相比较于常规心电图检查,采取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更准确反映患者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64例,于2019年4月-2019年12月入院,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胺碘酮)与对照组(利多卡因),每组32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87%)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可显著改善急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120例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0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运动耐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干预后的心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以及6 min步行距离和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其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PCI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NT-pro BNP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TIMI帧数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发作频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曲美他嗪联合PCI术治疗,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降低幅度较大,TIMI帧数也有进一步降低,治疗效果有明显提升,心肌微循环有效改善,降低损伤心肌,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曲美他嗪联合PCI术治疗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血运重建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共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25)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n=25)采用辛伐他汀联合血运重建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均大于对照组,B型脑钠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上,采用血运重建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预后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曲美他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形式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行基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记录两组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LVEDD、LVESD指标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反应,研究组出现3例转氨酶上升,2例胃肠道不适;对照组出现2例转氨酶上升,组间对比P<0.05.结论 曲美他嗪行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治疗效果明显,心肌功能以及血脂水平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4年-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126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63例)以及对照组(63例)。对照组中患者均采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使用氨氯地平治疗的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高血压治疗效率以及冠心病治疗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高血压治疗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冠心病治疗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的高血压症状以及冠心病症状均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住院治疗的11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从2018年5月—2019年5月时间段选取,根据患者住院号,采用抽签方式对患者实施分组,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8),前者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后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心功能指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但卧床时间及住院预后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的观察中,观察组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LVSD及LVDD小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血肿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72%,显著低于对照组17.31%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4.83%(55/58),与对照组96.15%手术成功率(50/52)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手术成功率相当,但前者能缩短卧床时间及住院预后时间,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疾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得以降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脑梗死患者房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42例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和42例体检中心健康人员(对照组),两组均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组心电图表现以及房颤发生率。结果两组逸博心律、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改变、U波改变、短阵房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停博、房颤、窦性心动过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联动态心电图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病情监测中,可及早发现房颤,有助于患者及早接受抗凝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本院接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别护理后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住院冠心病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程序,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同时还能够显著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