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多次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黄疸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实施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黄疸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间歇蓝光照射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持续蓝光照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并行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36例,依据患儿病情及其监护人意愿的情况下,将患儿分为间歇组和持续组。间歇组患儿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方式进行治疗,持续组患儿采用长时间蓝光照射方式进行治疗。通过临床和随访资料,对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总体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经总体比较分析,间歇组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例数为17例,总有效率89.47%;持续组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例数为15例,总有效率88.2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组能够显著平稳地降低患儿体内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减少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受到了患儿家属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接收新生儿黄疸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盲选25例给予持续蓝光照射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25例给予间歇蓝光照射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新生儿黄疸患者采取间歇蓝光治疗的方案,副作用小、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并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13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8例)和B组(68例),A组采取蓝光照射进行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白蛋白进行治疗,并比较不同组患儿治疗疗效。结果B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较A组明显增加(P<0.05);B组患儿治疗前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游离脂肪酸(FF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儿IBIL、TBIL、γ-GT、FFA和hs-CRP水平明显小于A组(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滴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较好,有助于减轻胆红素水平以及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间歇性与持续性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黄疸患儿67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n=34)选用持续性方案蓝光照射治疗,而研究组(n=33)则予以间歇性蓝光照射,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总疗效96.97%,对照组为94.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总胆红素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总胆红素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12.12%,低于对照组的44.12%。结论两种蓝光照射方案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相当,但间歇照射治疗不良反应几率更低,能够减轻患儿的痛苦,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强光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将我院于2017年7月—2020年1月期间接收的3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参照组15例,给予传统光疗,使用蓝光灯,波长设置为425~475 nm,光强度设置为10~12μW/(cm2·nm);研究组15例,给予强光疗,使用白光灯,波长设置为400~550 nm,光强度设置为35~45μW/(cm2·nm),两组均照射24 h,间歇12 h,照射12 h,循环该形式2次,对比两组患儿总光疗时间、黄疸缓解时间、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结果经对比显示研究组总光疗时间、黄疸缓解时间均较参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显示研究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较参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强光疗可缩短光疗时间,促进黄疸消退,同时改善患儿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将医院诊治的1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纳入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成两组,采用常规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定为对照组,55例,在蓝光治疗基础上增加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的患儿定为观察组,55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8.18%和87.27%,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和1周,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下降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为(5.12±1.21)d,对照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为(7.21±1.22)d,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常规蓝光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布拉氏酵母菌散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2013年2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儿黄疸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均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持续照射,试验组间断照射。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3%(77/80),与对照组的92.5%(74/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80),低于对照组的17.5%(1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应用在新生儿黄疸中临床疗效确切,其中间断照射能够减少不良反应,促进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恢复,值得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方案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及相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26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蓝光持续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采用蓝光间断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中的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1.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3.1%。经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中胆红素水平治疗后为(112.7±23.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5±18.6)μmol/L,不良反应发生率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方案应用在新生儿黄疸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持续照射和间断照射的疗效相当,但后者能够明显改善胆红素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无禁忌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断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科室收治的8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给予持续光照;对照组41例,给予间断光照,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5.61%),不良反应发生率(29.27%)也高于对照组(17.0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蓝光照射的临床疗效略优于间断照射,但存在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以此治疗新生儿黄疸时,需根据患儿实际病情及耐受情况,谨慎选择蓝光照射方式,以实现最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讨蓝光治疗方法短时间多次应用在临床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方式。方法本次选取本院自2016年10月—2018年12月已经确诊的患儿72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含新生儿黄疸患者36例。前者采用蓝光疗法短时多次的治疗方式,并配合适当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蓝光疗法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束过程中各项病情相关指标改善恢复情况并进行记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详细分析病情。结果治疗结束后,对比实验结果,治疗组的患儿体内血总胆红素水平在(63.2±6.4)μmol/L,体内的游离胆红素在(25.2±4.3)μmol/L,总有效率为88.8%;对照组患儿体内血总胆红素水平在(117.2±10.1)μmol/L,体内的游离胆红素在(52.3±9.4)μmol/L,总有效率为75%:其治疗效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疗法短时多次的应用到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并结合合适的护理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意义,临床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在医院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280例,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8年6月,按照护理干预方式进行分组,分对照组(140例,常规护理)、试验组(140例,综合性护理干预),回顾分析临床资料,比较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5.00%)显著较对照组(86.43%)高,试验组满意度(97.86%)显著较对照组(92.14%)高,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考虑到患儿年龄较小,配合度较低,配合科学护理干预利于患儿病情恢复,其中综合性护理应用价值较高,家属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老年直肠腔镜手术后二氧化碳残留和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腹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老年直肠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组(A组)和连续伤口输注镇痛(CWIA)组(B组)。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T1)、拔管后1 h(T2)、2 h(T3)、6 h(T4)、12 h(T5)、24 h(T6)、48 h(T7)各时间点的PaCO2;T2~T7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患者合作评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镇痛泵自控情况、高碳酸血症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T2~T5时间点的PaCO2比T1时增高(P<0.05),B组患者T2~T6时间点的PaCO2比T1时增高(P<0.05);在T2~T6各时间点组间比较,B组的PaCO2高于A组(P<0.05)。与A组比较,B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镇痛泵自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血压、烦躁、肩痛发生率B组高于A组(P<0.05);而恶心呕吐、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药CWIA和PCEA具有相似的镇痛效果,但PCEA比CWIA的患者体内CO2残留较轻,苏醒时间短和苏醒质量较好,麻醉复苏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60例2017年2月—2018年2月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常规保守方案治疗组对于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常规保守方案治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组对于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则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住院的总时间、死亡发生率;治疗前后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APACHEⅡ评分值、血气分析相关监测指标、呼吸频率以及心率.结果 两组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值、血气分析相关监测指标、呼吸频率以及心率较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组住院的总时间短于常规保守方案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组呼吸机治疗的死亡发生率低于常规保守方案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效果好,可缩短治疗时间,改善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新生儿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苯巴比妥治疗,研究组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苯巴比妥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恢复效果、治疗前后NBNA评分统计。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不同程度的时间恢复效果、治疗后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过程当中,神经节苷脂联合苯巴比妥的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新生儿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联合助产全程陪伴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8年12月656例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28例。观察组给予无痛分娩联合助产全程陪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抑郁量表评分和焦虑量表评分、分娩的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分娩出血量及产程时间。结果分娩前两组SDS和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两组SDS和S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顺产率83.54%(274/328)高于对照组52.44%(172/328)(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分娩联合助产全程陪伴缩短产程,有利于顺利生产,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孤立肾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孤立肾结石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经皮切开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前后VAS疼痛评分与各项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在实施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的治疗下,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自主排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 h、12 h、24 h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孤立性肾结石患者对其实施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优化各项手术指标,促进患者预后康复,值得临床借鉴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