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25例胃肠道间质瘤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征象。结果:2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胃间质瘤18例,十二指肠间质瘤3例,食道间质瘤1例,结肠间质瘤2例,直肠间质瘤1例;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边界、与周围组织关系、CT增强特征、异常血管、转移灶等,正确诊断胃肠道间质瘤23例,2例误诊为平滑肌瘤;25例患者按危险度分级,CT/病理诊断比较,低度危险性8/10例,中度危险性12/10例,高度危险性5/5例。结论:CT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并有助于肿瘤的危险度分级,为临床的治疗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给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确诊仍需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8例经过手术病理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资料,并给予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表现、CT表现及病理情况,分析CT检验的临床价值。结果胃肠道间质瘤多见于胃肠道、肠系膜及网膜。出现为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肿瘤,伴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阳性,并有胃肠道起搏细胞Cajal细胞的分化。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原发性间叶源性肿瘤,与平滑肌源性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差异较大,形态学、遗传学及免疫表型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CT和MRI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不同风险程度鉴别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54例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总结其CT和MRI表现特征与病理恶性分级间的关系。结果:54例GISTs 35例发生于胃(65%)、小肠13例(24%)、贲门和直肠各1例、其余4例来源与腹腔或腹膜后;43例肿瘤呈类圆形或分叶状,11例呈不规则形;肿瘤最大径5 cm 25例,5~10 cm 19例,10 cm 10例。本组病例免疫组化CD117阳性率100%、CD34阳性率96%。结论:CT和MRI影像学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肝细胞性肝癌超声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选自2017年5月—2019年12月来医院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肝细胞性肝癌超声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征并分析研究对象通过治疗后的转移情况。结果肿瘤增强开始/变化/变低时间在不同病理分级的患者中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转移的危险因素有肿瘤增强开始时间、病理分级高、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结论在临床中不同病例特征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表现不同,且转移的危险因素有肿瘤增强开始时间、病理分级高、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0例,对其CT表现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为肿瘤单发,1例为食管,6例为胃,11例为小肠,5例为结肠,4例为肠系膜,1例来源不明;2例患者为肿瘤多发,1例为回结肠系膜与食管,1例为网膜与回结肠系膜,对其横结肠造成累及;2例存在钙化;肿瘤内低密度区不存在强化的情况;16例患者肿瘤边界较为清晰,14例患者肿瘤边界全部或部分不清;肿瘤大标本实质部分切面为鱼肉状、灰白色,质脆,可见坏死囊性变、出血等;临床病理诊断,20例为恶性,6例为潜在恶性,4例为阳性。结论 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应用,其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选取75例予以研究,并将之分为三组,Ⅰ组采用完整切除手术,Ⅱ组采用靶向药物治疗,Ⅲ组联合使用完整切除手术和靶向药物治疗,对比三组治疗方式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Ⅲ组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Ⅰ组和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和Ⅱ组患者的预后生存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联合使用手术治疗和靶向药物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10表达在滋养叶细胞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5例滋养叶细胞疾病患者病理样本设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子宫肿瘤患者病理样本设为对照组(子宫内膜间质瘤50例,子宫平滑肌瘤5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两组患者组织样本进行CD10表达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CD10阳性表达率情况。结果观察组CD10表达阳性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和子宫内膜间质瘤患者相比CD10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滋养叶细胞疾病的CD10阳性表达率极高,可作为临床滋养叶细胞临床诊断参考指标之一,但需要注意和表达CD10极高的子宫内膜间质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探讨多排螺旋CT在进行胃肠道间质瘤诊断活动中的实际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来发现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多排螺旋CT平扫,并对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出现肿瘤的患者大都表现为单发,其中12例发生在胃部、3例发生在食道、3例发生在小肠、2例发生在十二指肠、3例发生在2结肠,其余的5例发生在患者胃肠道之外。患者的CT平扫表现为腔内外密度稍低的软组织肿块,其边界较为清晰,形状为圆形、类圆形。良性的GIST密度和强化相对均匀,恶性者密度以及强化则不够均匀。对于患者CT征象包括肿块的大小、位置、密度、形状以及强化程度与病症的恶性或者良性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的数据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多排螺旋CT诊断技术能够更加清晰地对肿块数量、大小、位置、边缘、形状、强化特点以及内部密度进行显示,对于提升患者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检出率有着显著的影响,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活动中对其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Ki-67、P 5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为其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16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Ki-67、P 53的表达情况,将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患者左侧乳房发病率高于右侧,Ki-67、P 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5%、53.75%,Ki-67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脉管内浸润情况无关,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53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脉管内浸润情况相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年龄无关,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Ki-67、P 53的表达在非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程度、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判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指导非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浅析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5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进行分析,分成两组(n=25),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开腹手术方式,实验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3±1.2)周,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11.5±1.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抽取2017年7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急性阑尾炎患者开展研究,在手术病理确诊前,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与超声检查诊断,并以手术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阑尾炎病理类型意义。结果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者62例。多层螺旋CT诊断出急性阑尾炎者60例;超声诊断出出急性阑尾炎者49例。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度与金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与超声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可有效辨证病情,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卵巢肿瘤快速冰冻切片的临床病理诊断价值。方法从本院近期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入院时间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之间,为这50例患者进行石蜡切片诊断,此后再实施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性以及诊断所需时间。结果两种诊断方式在划分良性、恶性和边界性肿瘤上,结果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诊断方式中良性检出结果符合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石蜡切片符合例数为45例,诊断方式的符合率为90.0%,冰冻切片符合例数为50例,符合率为100.00%。两种诊断方式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时间上,石蜡切片诊断方式所花费的时间明显比冰冻切片所时间长,两种诊断方式差异存在统计秀意义(P<0.05)。结论针对卵巢肿瘤患者而言,采用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诊断,结果均较为准确,但是冰冻切片诊断方式为患者节省大量时间,能够及时获得诊断结果,因此冰冻切片诊断方式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心理分级护理对高危妊娠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86例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分级护理模式,比较2组产妇分娩结局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胎儿窘迫2例,新生儿窒息1例,围生儿死亡0例;对照组发生胎儿窘迫8例,新生儿窒息7例,围生儿死亡5例,观察组分娩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93.60±3.63)高于对照组(87.88±7.89)。结论:心理分级管理应用于高危妊娠产妇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胃镜活检病理应用于胃癌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接受胃镜活检与病理检查的胃癌患者86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胃癌诊断中胃镜活检的应用价值。术前胃镜活检:实施胃镜检查,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术后病理检查:通过显微镜进行病理观察。结果胃镜活检确诊胃癌72例(83.7%),病理检查86例(100.0%)均为胃癌病例,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对管状腺癌、印戒细胞癌与分化型、分化不良型的判定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诊断中胃镜活检与病理检查的结果存在误差,但用于胃癌患者的术前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共9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共49例作为A组,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共43例作为B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呕血发生率为42.86%,低于B组的67.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呕吐发生率为16.33%,B组为4.65%,差异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37%,显著高于B组的4.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咖啡样呕吐物,且出现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而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呕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首先通过内镜检查明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据此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超声图像特征与临床病理病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4月30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分类,探讨超声图像与临床病理病程的关系,并与其他乳腺炎对比。结果结节型5例,散在分布腺体内卵圆形结节,弱回声包绕中等的回声,血流Ⅲ级。弥散混合回声型14例:血流丰富,大片状低回声或者混合回声区域,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楚,低弱混合区呈蟹足样改变、液性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血流Ⅲ级。片状回声区11例:片状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区域,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液性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结论不同类型超声图像表现与临床病理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9年3月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1天、术后7天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入院时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的术前1天、术后7天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能改善颅内肿瘤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综合疗法对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168例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对照组(84例)和研究组(84例),对照组仅采取西药治疗,研究组采取中药+针刺+艾灸的综合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82/84),高于对照组88.10%(74/84)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有了明显改变且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疗法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白细胞计数,对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方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7例,采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47例,采用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出血时间、输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不良症状、出血时间和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T2 mapping成像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行1.5T磁共振检查的50例腰背疼痛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矢状位T1WI、T2WI、横断位T2WI、正中矢状位T2 mapping成像。以Pfirrmann标准作为依据,进行腰椎间盘分级,并对髓核、纤维环前缘和后缘T2值进行测量,分别对各级髓核及纤维环的前缘及后缘T2值进行对比,并对T2值、分级以及年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选择15例患者时隔6个月进行第2次磁共振检查,对两次椎间盘T2值之间产生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腰椎间盘各级髓核T2值中,Ⅳ级与Ⅴ级之间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级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与分级呈正相关,年龄与T2值呈负相关,T2值与分级呈负相关;15例患者前后两次检测中,椎间盘纤维环前缘、后缘、髓核T2值均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退行性变采用1.5T磁共振T2 mapping成像进行检查,能够实现有效的定量评估,特别是髓核T2值可对Ⅰ~Ⅳ级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差异进行有效反映,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