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对比和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 膜磨镶术(FS-LASIK)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高 度(PCE)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 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的高度近视患者共144例(144眼),分为3组,每组各48例(48眼),分别行SMILE、 FS-LASIK及LASEK。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分析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角膜顶点PCE 及2 mm、4 mm直径平均PCE。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量(△PCE)为术后PCE与术前PCE差值。采用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组内及3组间PCE和△PCE进行比较。术后6个月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3组 △PCE与中央角膜厚度(CCT)、透镜厚度/切削深度(LT/AD)及剩余基质床厚度(RBT)进行分析。 结果:3组PCE仅在角膜4 mm直径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9,P<0.001),术后6个月,SMILE及 FS-LASIK组PCE小于LASEK组(F=9.75,P<0.001)。3组△PCE在角膜各区域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ASEK组角膜中央后表面术后1个月较术前轻微后移(P=0.001),至术后6个月时回弹至术前高度。 SMILE组及LASEK组术后1个月4 mm直径角膜后表面较术前均有轻微前移(P<0.05),至术后6个月 维持稳定。FS-LASIK组PCE在角膜各区域及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2 mm环及4 mm环△PCE与AD呈轻度正相关(r=0.31,P=0.029;r=0.30,P=0.039),其余参数间均无相 关性。结论:SMILE、FS-LASIK及LASEK矫正高度近视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无差异;3种方式 矫正高度近视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均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对角膜密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行SMILE和FS-LASIK矫正近视患者各45例(86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进行角膜光密度的测量,以角膜顶点为中心,分别测量0~2 mm、2~6 mm、6~10 mm直径范围的前层(120 μm)、中间层、后层(60 μm)以及整体的角膜光密度。对角膜光密度组间的对比采用协方差分析,组内的对比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前后角膜厚度、眼压、曲率、等效球镜度的改变与角膜光密度改变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关系检测。结果:SMILE组中间层0~2 mm手术前后角膜光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56,P=0.051),其余层次和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术后角膜光密度值低于术前。FS-LASIK组在0~2 mm前层和后层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27,P=0.003;Z=-2.261,P=0.024),其余层次和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术后角膜光密度的值低于术前。SMILE组和FS-LASIK组手术前后密度变化量的对比在6~10 mm的后层(F=1.808,P=0.181)、总的后层(F=3.281,P=0.072)、总的全层(F=3.666,P=0.05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SMILE组的角膜光密度低于FS-LASI组。结论:SMILE和FS-LASIK术后3个月角膜光密度均降低,且FS-LASIK和SMILE对整体角膜光密度具有相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患者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SMILE)、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FS-LASIK)以及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LASEK)后早中期角膜各区 域上皮下神经纤维的修复情况。 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大学 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并进行屈光手术矫正的高度近视患者55 例( 110 眼),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MILE 组22 例( 44 眼)、 FS-LASIK组18 例( 36 眼)、 LASEK组15 例( 30 眼)。各组于术后1、 3、 6 个月行激光 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各区域神经纤维的修复情况。对术后不同时间各组间的神经纤维各 参数的比较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高度近视患者行SMILE术后早期不同区 域的角膜神经密度、分支密度、长度及宽度较FS-LASIK和LASEK术后更佳,修复速度也更快,较 早达到术前水平。而FS-LASIK术后包括角膜瓣在内的不同区域的角膜神经修复情况居于SMILE和 LASEK之间, LASEK术后早期特别是中央区白色瘢痕样混浊明显,且不同区域的角膜修复速度最慢、 质量最差。术后1 个月, SMILE组和FS-LASIK组术后中央的角膜神经密度( CNFD)、神经纤维长度 ( CNFL)、神经分叉节点密度( CTBD)明显优于LASE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SMILE 组的主要神经分叉节点密度( CNBD)明显优于FS-LASIK组和LASEK组( HSD=4.367, P=0.005; HSD=4.237, P=0.008)。术后3 个月, SMILE组中央CNFD、 CNBD、 CNFL明显优于FS-LASIK和 LASEK组(均P<0.05); LASEK组神经纤维宽度(CNFW)明显优于SMILE和FS-LASIK组(HSD=3.457, P=0.003; HSD=3.668, P=0.004)。术后6 个月, SMILE组中央CNFD、 CNBD以及CNFL均优于FSLASIK和LASEK组(均P<0.05)。 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行激光角膜屈光术后早中期, SMILE各区域的 神经修复情况较FS-LASIK和LASEK均有显著的领先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 )与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内透镜取出术 (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眼表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63例(126眼)屈光不正患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FS-LASIK组 31 例(62 眼),SMILE组 32 例(64 眼),术后随访 6个月,观察并收集数据。观察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 (OSDI)量表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河高度(TMH)、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KBUT)、脂质层厚度、睑板腺功能评估得分、眼红指数(HI)。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S-LASIK组患者术后 1 周、1 个月、6 个月OSDI评分较术前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术后 1 周时 OSDI 评分增加最明显。SMILE组患者术后1 周、1 个月OSDI评分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 周、1 个月、6 个月OSDI 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均高于SMILE组。两组患者术后 1 周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 1 个月、6 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患者术后 1周、1 个月、6 个月TMH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在术后 1 周减小最为显著。SMILE组患者术后 1周、1 个月TMH亦均较术前减小(均为P<0.05)。FS-LASIK组患者术后 1周、1 个月、6个月NIKBUT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在术后 1 周减小最为显著。SMILE组患者术后 1周、1 个月、6 个月NIKBUT与术前相比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1 周、1 个月、6 个月NIKBU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均小于SMILE组。FS-LASIK组患者术后 1 周、1 个月、6 个月脂质层厚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MILE组患者术后 1 周、1 个月脂质层厚度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 1 周、1 个月、6 个月睑板腺功能评估得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S-LASIK组和SMILE组患者术后 1周HI与术前相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 1 周HI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LASIK组高于SMILE组。结论 FS-LASIK与SMILE均会对患者眼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 FS-LASIK对术后眼表的影响较SMILE明显,且这种影响作用的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术后角膜光密度的变化,探讨SMILE术后角膜界面混浊对视觉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0-05/2021-10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屈光手术中心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93例186眼,其中SMILE组48例96眼,FS-LASIK组45例90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d,1wk,1、3、6mo时角膜光密度、等效球镜、裸眼视力(UCVA)的变化。

结果:纳入9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无失访病例。FS-LASIK组在术后1d,1wk UCVA分别为0.044±0.064和-0.001±0.065优于SMILE组(0.102±0.077和0.023±0.064)(均P<0.05)。两组间术后各随访时间的等效球镜均无差异(P>0.05)。FS-LASIK组术后1d在距角膜顶点0~2、2~6mm的角膜光密度及总角膜光密度分别为18.0(17.5,18.6)、16.2(15.6,16.7)、16.7(16.1,17.3),均低于SMILE组\〖18.6(18.1,19.3)、16.8(16.4,17.4)、17.2(16.6,17.8)\〗(均P<0.05); FS-LASIK组术后1wk在距角膜顶点0~2、2~6mm处的角膜光密度及总角膜光密度分别为17.2(16.7,17.6)、15.5(15.0,15.9)、 15.9(15.3,16.7),均低于SMILE组\〖17.6(17.1,18.3)、 16.0(15.6,16.5)、16.6(15.9,17.1)\〗(均P<0.05)。

结论:SMILE术后出现的一过性界面混浊是导致其早期角膜光密度高于FS-LASIK的原因,界面混浊的出现或是视觉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嘉璠  吴洁  刘坤  毕文娇  崔嵬 《眼科新进展》2020,(12):1174-1179
目的 观察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手术前后眼轴长度及角膜光密度(corneal density,CD)的变化,并探讨二者间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IOL Master 500测量TPRK组(72眼)和FS-LASIK组(42眼)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眼轴长度,同时使用Pentacam进行角膜厚度测量及CD分析。对手术前后眼轴差与角膜消融厚度之间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进行分析,同时分析IOL Master眼轴测量偏差(眼轴差与角膜消融厚度间差值)与CD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TPRK组及FS-LASIK组手术前后眼轴差分别为(0.09±0.04)mm、(0.11±0.05)mm,角膜消融厚度分别为(0.09±0.02)mm、(0.09±0.03)mm,二者之间显著正相关(r=0.486、0.494,均为P<0.0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4、1.995,均为P>0.05),Bland-Altman 分析显示二者一致性好。TPRK组角膜前层(120 μm)及全层的CD术后低于术前,中间层及后层(60 μm)的CD术后高于术前。FS-LASIK组眼轴测量偏差仅与0~2 mm前层的CD中等相关(r=0.356,P<0.05)。结论 TPRK及FS-LASIK术后患者眼轴长度均较术前短,二者差值与角膜消融厚度相符。TPRK及FS-LASIK术后3个月CD略有降低,但IOL Master眼轴测量偏差与CD的变化基本不相关。  相似文献   

7.
Wu Y  Chu RY  Zhou XT  Dai JH  Qu XM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11):972-976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后角膜知觉的恢复情况。方法 本研究观察在我院行LASIK或LASEK近视矫正的患者59例(59只眼),包括低、中度近视行LASEK者20只眼,高度近视行LASEK者30只眼,以及低、中度近视行LASIK者9只眼。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1、3、6个月时测量角膜中央知觉,并和切削深度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LASIK和LASEK术后角膜知觉均下降,但LASIK术后下降更明显。在各观察时间点,LASEK术后的角膜知觉均好于LASIK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时P=0.031。低、中度近视LASIK术后6个月时角膜知觉仍未恢复(P=0.023);而LASEK术后3个月时角膜知觉已恢复(P〉0.05)。高度近视LASEK术后6个月时角膜知觉基本恢复(P〉0.05)。LASEK术后1、3及6个月的角膜知觉和切削深度有相关性(r=0.419,0.433,0.413;P〈0.05),其余观察时间点两者无相关性。LASIK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知觉和切削深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LASEK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较LASIK术后快,LASEK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和切削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角膜标记法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角膜像差的差异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6月在抚顺市眼病医院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接受SMILE的患者49例(98眼)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标记组和对照组;按照术前屈光状态柱镜度不同将标记组患者分为2组:低散光组(柱镜度为-0.75~-1.50 D)和高散光组(柱镜度>-1.50 D)。标记组患者术前使用医用记号笔在角膜3点和9点钟位近角膜缘处标记水平轴。分别对比分析各组术前及术后5 mm瞳孔直径下角膜光学区域的总角膜像差、总高阶像差、散光、彗差、三叶草差、球面像差及视力。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标记组与对照组相比,裸眼视力(U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总角膜像差、总高阶像差、散光、彗差、三叶草差及球面像差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术后1个月、3个月高散光组与低散光组相比,总角膜像差、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及球面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角膜标记法SMILE术后患眼角膜像差较未进行标记者降低,可获得更佳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对高度近视眼行飞秒激光LASIK和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后的角膜后表面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
  方法:选取2015-05/12于我院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6.00D≤等效球镜度数≤-10.00D)67例132眼,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FS-LASIK组)66眼和行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简称SMILE组)66眼,术中SMILE组角膜帽厚度和FS-LASIK组术中角膜瓣厚度都设置为110μm。分别于术前、术后3、6 mo利用Pentacam测量患者角膜后表面高度,观察对比其术前术后的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量。
  结果:术后6mo,FS-LASIK 组角膜后表面高度为6.47±1.65mm,显著高于术前5.20±1.32mm。 SMILE组角膜后表面高度为6.40±1.33mm,显著高于术前5.18±1.25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 FS-LASIK组角膜表面高度前凸量(1.29±1.28mm)与SMILE组(1.22±0.89mm)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FS-LASIK和SMILE矫正高度近视术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角膜后表面前突,后表面高度值增加; FS-LASIK相较于SMILE,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变化量略大,但无明显的临床差别, SMILE 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稳定性相对略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治疗近视对患者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SMILE和FS-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共67例134眼。根据手术方式及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的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中度近视SMILE组15例30眼和中度近视FS-LASIK组16例32眼(-3.00 D≤SE<-6.00 D);高度近视SMILE组18例36眼和高度近视FS-LASIK组18例36眼(6.00 D≤SE<-9.00 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d 、10 d、1个月、3个月使用眼反应分析仪ORA测量4组患者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和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计算4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CH和CRF改变量,并分别比较中度近视SMILE组和中度近视FS-LASIK组、高度近视SMILE组和高度近视FS-LASIK组CH和CRF改变量的差异。结果 中度近视SMILE组患者△CH在术后3 d(P=0.030)和术后3个月(P=0.030)时均小于中度近视FS-LASIK组。中度近视SMILE组患者△CRF在术后3 d(P=0.000)、10 d(P=0.008)、1个月(P=0.011)、3个月(P=0.001)时均小于中度近视FS-LASIK组。高度近视SMILE组△CH和△CRF在术后3 d、10 d、1个月、3个月时均小于高度近视FS-LASIK组(均为P=0.000)。结论 SMILE与FS-LASIK手术都会引起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的降低,但SMILE对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已越来越多地用于近视的矫治,其手术的安全性、可预测性也受到关注. 目的 分析和比较SMILE与飞秒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对中央角膜组织切削深度的可预测性. 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135例270眼,根据患者的选择分为SMILE组69例138眼和FS-LASIK组66例132眼,组间患者人口基线特征匹配,分别接受SMILE和FS-LASIK,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RTVue FD-OCT测量术眼中央角膜厚度值,观察指标包括术中角膜实际切削深度、切削误差和术眼术后屈光度变化,术前与术后1周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值为实际切削深度,预测切削深度与实际切削深度间的偏差值为切削误差,比较2个组间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探讨预测切削深度与实际切削深度值之间的关系. 结果 SMILE组和FS-LASIK组术眼术后球镜度、柱镜度及等效球镜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26、-1.405、-1.420,均P>0.05).SMILE组患者术后角膜实际切削深度为(76.96±15.27) μm,低于预测切削深度的(96.76±16.52)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16,P<0.01);FS-LASIK组术眼实际切削深度与预测切削深度分别为(77.92±18.69) μm和(77.42±15.60)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4,P=0.547).SMILE组术后切削误差量平均为(20.55-±8.51) μm,大于FS-LASIK的(7.17±5.97) μ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50,P<0.01).2个组术眼角膜预测切削深度与实际切削深度值间均呈线性正相关(r=0.799、0.867,均P<0.01),SMILE组与FS-LASIK组术眼实际切削深度均随着预测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3.892+0.749X和Y=3.443+0.957X. 结论 SMILE术中实际切削深度低于预测切削深度,而FS-LASIK术中2者无明显差异,FS-LASIK可预测性好于SMILE.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比较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接受SMILE手术矫正近视患者31例(50眼)和FS-LASIK手术矫正近视患者36例(59眼)。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应用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并比较角膜地形图和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结果FS-LASIK组手术前后各区域各时间点,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MILE组手术前后4 mm环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手术后4 mm环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各区域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FS-LASI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高度发生了轻微向前膨隆,SMILE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在4 mm环发生了轻微后移。SMILE术后角膜后表面相对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阿玛仕1050RS自旋补偿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9月在我院行近视屈光手术的患者113 例(203眼)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FS-LASIK组56例(103眼,行自旋补偿FS-LASIK)和SMILE组 57例(100眼,行SMILE)。根据术前散光度将两组患者进一步分为低度散光组(散光度<-2.0 D)和高度散光组(散光度≥-2.0 D)。低度散光组:FS-LASIK组患者38例(70眼),SMILE组患者40例(70眼);高度散光组:FS-LASIK组患者18例(33眼),SMILE组患者17例(30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常规检查患者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度、柱镜度并记录与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年龄、性别构成、球镜度、柱镜度、BCVA、角膜厚度及角膜曲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低度散光组:术后SMILE组和FS-LASIK组患者UCVA达到或超过0.8的患眼比例均为100.0%;UCVA达到或超过1.0的患眼比例,SMILE组为90.0%,FS-LASIK组为9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散光组:术后患者UCVA达到或超过0.8的患眼比例,SMILE组为83.3%,FS-LASIK组为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VA达到或超过1.0的患眼比例,SMILE组为80.0%,FS-LASIK组为8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散光组: 术后SMILE组患眼柱镜度为(-0.39±0.22)D,FS-LASIK组为(-0.32±0.2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9,P=0.147);高度散光组:术后SMILE组患眼柱镜度为(-0.65±0.33)D,FS-LASIK组为(-0.42±0.28)D,SMILE组高于FS-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3,P=0.014)。进一步比较柱镜度矫正的可预测性:低度散光组中FS-LASIK组患眼实际矫正柱镜度与预期矫正柱镜度差值为(-0.14±0.12)D,SMILE组为(-0.18±0.16)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0,P=0.472);高度散光组中FS-LASIK组患眼实际矫正柱镜度与预期矫正柱镜度差值[(-0.31±0.17)D]低于SMILE组[(-0.46±0.2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7,P=0.020)。结论 阿玛仕1050RS自旋补偿FS-LASIK对于近视散光的矫正效果优于SMILE。≥-2.0 D的高度散光患者选择自旋补偿的FS-LASIK矫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矢量分析法比较角膜标记的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未角膜标记的SMILE以及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近视激光治疗中心行SMILE及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的中高度近视散光患者(球镜≥-1.0 D、柱镜≥-1.5 D)41例(82眼),按照手术方式分为3组:角膜标记的SMILE组17例(34眼)、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12例(24眼)和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12例(24眼)。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行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等检查;利用Alpins矢量分析方法计算目标矫正散光量(TIA)、手术矫正散光量(SIA)、差异矢量、矫正指数、成功指数、误差角度(AofE)、变平指数等指标。结果 角膜标记的SMILE组术后UCVA、等效球镜度、残余散光度分别为(-0.040±0.020)logMAR、(-0.02±0.51)D、(-0.06±0.35)D,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分别为(-0.062±0.043)logMAR、(-0.07±0.38)D、(-0.07±0.44)D,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分别为(-0.054±0.038)logMAR、(-0.06±0.48)D、(-0.25±0.56)D,三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标记的SMILE组、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误差角度绝对值(|AofE|)分别为1.39±3.03、2.24±4.13、-1.81±4.88,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大于角膜标记的SMILE组、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角膜标记的SMILE组与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矫正指数、成功指数、变平指数三组之间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三组中各组的|SIA|与|TIA|均呈正相关(均为P<0.001),术后3个月三组的成功指数与|AofE|、差异矢量与|AofE|均存在明显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 角膜标记及未角膜标记的SMILE和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均具有安全性、有效性。角膜标记的SMILE和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比未角膜标记的SMILE在控制散光轴向误差方面的准确性更好,可提高散光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研究SMILE及LASEK治疗近视散光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80例157眼,其中中度散光-1.00~-3.00D48例95眼、高度散光-3.00~-6.00D32例62眼。其中SMILE组(40例79眼)和LASEK组(40例78眼)。SMILE组采用小切口基质内透镜取出术,手术切口长度为2mm,位于120°,角膜帽厚度均为120μm,透镜直径6.4~6.6mm,帽直径为7.1~7.2mm;LASEK组行LASEK,体积分数20%酒精浸泡20s,保留角膜上皮瓣。观察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最佳矫正视力、残余残光度数及角膜地形图形态。结果 SMILE组和LASEK组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比例分别为93.7%(74/79)和89.7%(70/78)、92.4%(73/79)和88.5%(69/78)、91.1%(72/79)和87.2%(78/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裸眼视力均无增加或减少两行及以上。两组的目标屈光度均为0,术后1个月等效球镜及残余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6个月等效球镜及残余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角膜地形图形态:术后两组地形图都以圆形及椭圆形最多,分别为75.9%(60/79)、71.8%(56/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LE及LASEK治疗近视散光均有安全性、有效性,术后角膜形态良好,但SMILE的稳定性及精确性优于LASEK,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