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9 毫秒
1.
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 探讨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 2 0 0 2年 4月~ 2 0 0 2年 9月在我院接受滤过性手术的闭角型青光眼 5 0例 ( 64眼 )。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 2 7例 ( 3 5眼 ) ,采用小切口小梁切除术 ;对照组 2 3例 ( 2 9眼 ) ,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分析两组术后 6月内的眼压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术后第 1周内眼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观察组眼压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尔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术后早期滤过泡渗漏和前房积血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 ,住院时间等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手术方法简单 ,术后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 ,且可以达到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同样的降眼压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青光安4种有效组份对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探讨青光安有效组份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青光安有效组份作用于滤过性手术后兔眼(D,E,F,G组),通过与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MMC组(C组)的比较,观察青光安4种有效组份对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和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结果:术后MMC组及有效组份2组(E组)眼压回升缓慢,第4wk时眼压仍为最小,该两组眼压值与其他组眼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纤维细胞个数组间比较,除组份1组与组份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除C组与E组、B组与G组、F组与G组间胶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是导致术后眼压异常回升、滤过性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青光安有效组份2和MMC都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瘢痕组织增生,具有明显的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分期手术与联合手术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青光眼白内障分期手术和联合手术对患者视力眼压的影响。方法 :对 2 3例 (2 3眼 )施行联合手术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对 18例 (2 1眼 )首先行小梁切除术 ,术后 8个月~ 12年后行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矫正视力 ,角膜散光 ,眼压和滤过泡 ,结果采用spss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二者矫正视力和角膜散光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眼压 ,滤过泡差别成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青白联合手术术后滤过泡形成相对较差 ,眼压控制欠稳定 ,故虽早期视力和分期手术无差别 ,但长期不稳定的眼压对视功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羊膜与丝裂霉素C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羊膜与丝裂霉素C (MMC)应用于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 ,施行同一标准的小梁切除术 ,将 2 6例 (4 2眼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羊膜组和MMC组各 2 1眼。前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 ,后者在术中一次性应用MMC ,浓度为 0 2 5mg/ml ,共 5分钟。随访 6个月。结果 :手术成功率 :羊膜组的累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 86 2 3 %和 96 68% ,MMC组的累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 5 8 79%和 79 5 6% (P <0 0 1)。功能性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羊膜组为 86 2 6% ,MMC组为 5 1 3 3 %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术后视力 :MMC组术后视力下降者 10眼 (4 7 6% ) ,羊膜组则只有 2眼 (11 8%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并后并发症 :羊膜对眼部的副作用小 ,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 ;MMC引起的眼部并发症主要有薄壁滤过泡、术后浅前房、滤过泡渗漏、前房出血、持续性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结论 :羊膜应用于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 ,并能有效长期保留功能性滤泡 ,且并发症较MMC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和角膜缘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对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影响。方法将45例(55眼)原发性青光眼并接受复合小梁切除术者随机分成2组:A组:27眼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球结膜瓣;B组:28眼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术后观察2组患眼眼压、滤泡、前房深度。全部患者术后观察6个月。结果2种结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均有显著降眼压效果(P〈0.01);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眼球按摩促进滤泡形成中出现被动性滤泡渗漏B组多于A组。结论2种结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都有相同良好的效果。鉴于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在眼球按摩中有较高被动性滤泡渗漏,因此角膜缘为基底球结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几丁糖制成膜状对兔实验性小梁切除术滤过泡作用。方法兔30只,双眼均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每只兔随机选取1只眼为实验眼,植入几丁糖膜,另1只眼为对照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不植入几丁糖膜。术后观察眼压,成纤维细胞计数,Kaplan—Meier分析法统计术后滤过泡情况。结果(1)眼压:实验组术后1、2、4周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5周开始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周开始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周,6周,8周,12周实验驵与对照组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第5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滤过泡存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成纤维细胞计数:1、2、6、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1,-5.713,-5.499,-3.063,P〈0.05),3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光镜下实验组1~3周均可见滤过道通畅,几丁糖膜呈均质状,6周滤过道部分阻塞,12周时闭合。对照组第3周开始滤过道消失。结论兔小梁切除术后应用几丁糖膜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降低眼压,延长滤过泡存留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羊膜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 ,寻找抗滤过泡瘢痕化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 ,施行标准的小梁切除术 ,将 3 0例 ( 5 0只眼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羊膜组和丝裂霉素 ( MMC)组各 2 5只眼 ,前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下羊膜植入术 ,后者在术中一次性应用 MMC,浓度 0 .2~ 0 .4mg/ ml,时间3 m in,随访 6个月。结果 手术成功率 :羊膜组累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 84%和 96% ,MMC组的累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 60 %和 80 % ( P <0 .0 1)。功能滤过泡的累积存活率羊膜组为 88% ,MMC组为60 % ,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1)。术后视力 :MMC组术后视力下降者 12只眼 ( 48% ) ,羊膜组则只有 4只眼 ( 16% )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5 )。术后并发症 :羊膜组眼部的副作用小 ,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有术后浅前房 ;MMC引起的眼部并发症有薄壁滤过泡、滤过泡渗漏、术后浅前房、前房出血、持续性低眼压、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白内障等。结论 羊膜应用于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 ,并能有效长期保留功能性滤泡 ,且并发症较 MMC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兔眼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晶状体前囊膜植入的疗效。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只兔(20眼),第1组:随机选择1只眼做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A组),另1只眼做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并辅助应用晶状体前囊膜(B组);第2组:随机选择1只眼做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C组);另1只眼做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并辅助应用晶状体前囊膜(B组)。术后3d、7d、14d、21d、28d观察眼前房炎性反应、滤过泡形态及功能,并测量术眼眼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滤过道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术后3d、7d、14d前房炎性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21d,A组、B组、C组功能性滤过泡所占比例分别为14.3%(1/7)、85.7%(12/14)、85.7%(6/7),A组与B组、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组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后逐渐升高,术后14d、21dA组与B组、C组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织病理学显示,3组早期滤过道均通畅;术后28dA组滤过道完全被瘢痕组织阻塞,C组滤过道远端闭合,近端小部分开放,B组滤过道完全开放,囊膜边缘变钝,未见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晶状体前囊膜可在术后有效降低眼压,抑制或减轻滤过道瘢痕化,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和角膜缘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辅助眼球按摩治疗对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的影响。方法:将51例61眼原发青光眼并接受复合小梁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6例31眼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球结膜瓣;B组25例30眼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眼压、滤泡、前房深度,并根据情况适时辅助眼球按摩治疗。全部患者术后观察6mo。结果:两种结膜瓣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均有显著降眼压效果(P<0.01);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早期眼球按摩促进滤泡形成中出现被动性滤泡渗漏B组多于A组。结论:两种结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都有相同良好的效果。眼球按摩可促进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角膜缘为基底球结膜瓣的复合小梁切除术后眼球按摩治疗不易出现被动性滤泡渗漏。  相似文献   

10.
小梁切开术联合小范围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小梁切开术联合小范围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 14例 ( 2 0只眼 )先天性青光眼行小梁切开术联合小范围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角膜横径、杯盘比值、滤过泡及并发症。随访 2 4~ 3 6个月平均 2 6 2 0± 6 0 2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 3 2 5 0± 7 3 2mmHg ,最后一次随访时的平均眼压 14 60± 4 3 2mmHg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t =6 2 4,P <0 0 1) ,手术成功率为 95 % (IOP <2 1mmHg)。术后 15只眼有功能性滤过泡。所有病例角膜横径和杯盘比值稳定。无玻璃体脱出 ,浅前房 ,虹膜粘连及眼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小梁切开术联合小范围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Schechter BA  Nagler RS 《Ophthalmology》2003,110(6):1262-3; author reply 1263
  相似文献   

12.
Schechter BA  Nagler RS 《Ophthalmology》2003,110(4):625-6; author reply 626
  相似文献   

13.
6只新西兰纯种白兔右眼行巩膜咬切术后,第三天球结膜下注射0.5%5~Fu 3mg。采用微量进样器对同一兔眼注射5-Fu前(0点)、注射后0.25、0.5、1、1.5、2、3、4、6、8、12小时不同时点多次采用作房水的5-Fu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注射后平均40分钟房水中5-Fu浓度吸收达高峰,高峰浓度平均为21.94μg/ml,半衰期平均为28.20分钟,4小时后5-Fu在房水中基本消除。  相似文献   

14.
5—氟尿嘧啶用于滤过手术后疗效不佳的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针分离术对早期失败的滤过泡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及效果,方法:21全21眼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性滤过泡和扁平性滤过泡的患者行针分离术。结果:针分离术后的眼压明显的低于术前,7例(33.33%)仍需用抗青光眼药控制眼压。主要的并发症为角膜上皮毒性反应,结膜下出血,结膜滤过滤渗漏、脉络膜脱离、低眼压、结论、我分离术5-Fu可以挽救早期失败滤过,增加滤过手术的成功率,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术后用地塞米松5-Fu预防后发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应用地塞米松和5-Fu预防后发障的效果。方法 预防组:于术后每天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共3次;术后第4日起结膜下注射5-Fu6mg,隔日一次共3次;1周后每周1次结膜下注射5-Fu6mg,共5次。对照组:为常规术后处理的病人,结膜下不规则应用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角膜、前房、人工晶状体表面、后囊和视力。结果 两组角膜内皮水肿无明显差异,预防组前房渗出少于对照组。术后后囊浑浊,对照组32眼中有17眼发生占60%,预防组30眼有6眼发生占18%(P<0.01)。结论 本方法预防后发障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球旁注射5-氟尿嘧啶(5-Fu)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及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炎性反应的疗效。方法对术后出现前房炎性反应的54例(61只眼),其中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6例(42只眼)、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18例(19只眼)早期行球旁注射5-Fu 5 mg联合地塞米松5mg,观察前房内纤维素渗出的吸收情况。结果轻度前房炎性反应者给予5-氟尿嘧啶5 mg+地塞米松5 mg球旁注射,1次/天,连续3 d后,41只眼中34只眼完全吸收,7只眼继续经隔日注射3次后完全吸收。较重前房炎性反应者给予5-Fu 5 mg+地塞米松5 mg球旁注射,1次/天,连续3 d后,14只眼中4只眼完全吸收,5只眼继续经隔日注射3次后完全吸收,5只眼继续经隔日注射3次后完全吸收。严重前房炎性反应者5-氟尿嘧啶5 mg+地塞米松5 mg球旁注射,1次/天,连续5 d后,6只眼中2只眼完全吸收,1只眼继续经隔日注射3次后完全吸收,3只眼继续经隔日注射3次后完全吸收。结论 5-Fu联合地塞米松球旁注射能有效促进前房纤维素性渗出物的吸收,且可以多次注射,不会引起角膜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觀察自體角膜缘上皮移植聪合5一氟脲嘧啶治瘵翼狀胬肉的瘵效.方法對27例(眼)行自體角膜缘上皮移植聯合5氟脲嘧啶處理植床.結果随訪1~14個月,平均7.8個月.術後復發1例.結論自體角膜缘上皮移植聯合5氟脲嘧啶治瘵是治瘵胬肉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5-氟尿嘧啶抑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眼内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5-氟尿嘧啶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眼内毒性。方法传代兔IECs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5-Fu,作用一定时间后,MTT法测定OD值。选取对LECs增殖有明显换制效果的质量浓度,进行兔眼前房注射,4天后进行角膜内皮分析和眼内炎性细胞分析。结果体外实验质量浓度为0.25μg/ml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前房注射的5-Fu达5mg/ml,表现出角膜内皮形态改变及前节炎性反应,随质量浓度升高,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于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术后早期盘周包裹致眼压升高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13眼AGV植入术后1mo内眼压升高迅速、滤泡即将包裹失败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滤泡周围纤维瘢痕,然后结膜下注射5-FU5~10mg,隔日1次共3~5次,分析治疗后3mo及1a时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眼部并发症。结果:治疗后3mo时,11眼眼压<21mmHg,平均眼压:(14·21±4·76)mmHg;治疗后1a,3眼失随访,随访的10眼中,加用1种降眼压药物,8眼<21mmHg,平均眼压(16·33±7·13)mmHg。盘周滤泡形态:治疗后3mo时,4眼引流盘周滤泡仍趋包裹,另9眼滤泡形态良好;治疗后1a,随访的10眼中有5眼滤泡形态良好。并发症:治疗后常见并发症有角膜上皮损伤、滤过泡损伤、结膜下出血等。结论:AGV植入术后早期盘周包裹致眼压升高的患者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治疗,对于维持滤过泡形态,延长引流阀降眼压效果,减少滤过泡失败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