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N-甲基-N-亚硝脲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对SD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100只,分17组,正常对照组4只,其余组各6只。在大鼠生后50 d,分别一次腹腔注射MNU 50 mg/kg、60 mg/kg、70 mg/kg和80 mg/kg。在MNU处理后24、48、72 h和7 d处死大鼠,取眼球,做组织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的MNU均引起中心视网膜和周边视网膜损伤,其损害的程度与MNU的剂量呈正比。作用24 h后,可见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核固缩、破坏及光感受器外节部定向紊乱;48 h或72 h后,可见光感受器细胞丧失;7 d后,外颗粒层和光感受层几乎完全消失。结论: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有选择性的毒性作用,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基脲( 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损伤过程中Rhodopsin 和recoverin表达变化与损伤的时效关系。
  方法:将36只SPF级7周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MNU模型组(6h组,12h组,24h组,3d组,7d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一次性腹腔注射60mg/kg MNU,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PBS。右眼行HE,TUNEL,透射电镜评估视网膜组织损伤的超微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程度,左眼取视网膜组织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观察视网膜组织中Rhodopsin和recoverin的mRNA表达变化。
  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到MNU注射12 h 后出现凋亡小体,24 h后外核层大部分细胞呈阳性反应;TUNEL 检测发现MNU注射24 h 光感受器细胞凋亡指数最高,达(29.7±2.3)%,与电镜结果吻合。 Western blot 结果表明, MNU注射12 h后表达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而Recoverin的表达从注射后24h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 MNU能特异性诱导SD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 Rhodopsin和recoverin表达下调与MNU诱导光感受器细胞的选择性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对SD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100只,分17组,正常对照组4只,其余组各6只.在大鼠生后50 d,分别一次腹腔注射MNU 50mg/kg、60mg/kg、70mg/kg和80mg/kg.在MNU处理后24、48、72 h和7 d处死大鼠,取眼球,做组织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的MNU均引起中心视网膜和周边视网膜损伤,其损害的程度与MNU的剂量呈正比.作用24 h后,可见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核固缩、破坏及光感受器外节部定向紊乱;48 h或72 h后,可见光感受器细胞丧失;7 d后,外颗粒层和光感受层几乎完全消失.结论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有选择性的毒性作用,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金钠多 (Gin)、灯盏花素 (Bre)对N 甲基 N 亚硝脲 (MNU)诱导SD大鼠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Gin组和Bre组。其中Gin又分大剂量和中剂量组 ,Bre分大剂量、中剂量和小剂量组。于生后 47d开始腹腔注射给药 ,每日 1次 ,连续给药 4d和 10d ,并于生后 50d腹腔注射MNU 60mg/kg。在MNU处理 2 4h和 7d后处死动物 ,取眼球。通过视网膜形态学分析测量周边视网膜的总厚度 ,TUNEL试剂盒检测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结果 MNU处理 7d后 ,模型组周边视网膜的总厚度为 3 6μm ,Gin组和Bre组分别为 44、3 7、58、43和 3 9μm。MNU处理 2 4h后 ,模型组周边视网膜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指数为 (3 8 0± 3 6) % ,Gin组和Bre组分别为 (2 6 3± 2 7) %、(3 7 4± 2 9) %、(19 4± 1 9) %、(2 8 0± 3 0 ) %和 (3 6 9± 2 1) %。结论 Gin和Bre对MNU引起的周边视网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呈剂量依赖性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光感受器细胞发生凋亡。但二者对中心视网膜均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钦  董建强  黎晓新 《眼科研究》2011,29(7):596-599
背景合理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P)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是进行RP干预和治疗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研究证实,N-甲基-N-亚硝脲(MNU)可造成哺乳动物光感受器细胞的选择性损害,但是否MNU可用于建立RP动物模型的报道较少。目的评估MNU对猫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毒性损害作用。方法20只2岁龄的猫一次性股静脉注射MNU,并按照注射剂量的不同分为20、25、30、35、40mg/kgMNU组,每组4只。另外4只猫股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MNU注射后每日观察实验猫的行为变化、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分别于注射后24h、72h、7d和14d用静脉注射过量的质量分数2%戊巴比妥钠处死实验猫,眼球摘除后制备视网膜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不同剂量MNU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MNU组的实验猫注射MNU7d后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MNU注射24h,猫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损害以核固缩和排列紊乱为主,MNU注射72h,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损害以外核层变薄和细胞碎裂为主,MNU注射7d后,40mg/kg注射组的实验猫均死亡,光感受器细胞层仅存在极少量细胞,MNU注射14d,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层均完全消失。各组视网膜损害程度与注射MNU剂量有关。结论MNU可以造成猫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严重损害,MNU对视网膜光感受器的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大鼠视网膜变性中药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金钠多(Ginaton,Gin)和葛根素(Puerarin,Pue)对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rea,MNU)诱导SD大鼠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Gin大剂量和中剂量组、Pue大剂量和中剂量组。于生后47d开始腹腔注射给药,每日1次。并于生后50d,模型组和各药物处理组的大鼠腹腔注射MNU60mg·kg-1,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在MNU或生理盐水处理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取眼球。视网膜形态学分析测量周边视网膜总厚度,TUNEL试剂盒检测感受器细胞凋亡。结果MNU处理7d后,模型纽周边视网膜总厚度为36μm,Gin组(大剂量和中剂量)和Pue组(大剂量和中剂量)分别为(44±2)μm,(37±2)μm,(46±2)μm,(35±2)μm。MNU处理24h后,模型组周边视网膜光感受细胞凋亡指数为(38.0±3.6)%,Gin大剂量组、中剂量组、Pue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分别为(26.3±2.7)%,(37.4±2.9)%,(25.4±3.0)%,(39.0±2.5)%.结论Gin和Pue对MNU引起周边视网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光感受器细胞发生凋亡。但二者对中心视网膜均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N-甲基-N亚硝酸脲(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损伤过程中凋亡相关分子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bcl-xl)在视网膜中的时空表达,探讨其在MNU诱导的视网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鼠龄50 d的30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MNU模型组(24只大鼠)和正常对照组(6只大鼠)。模型组按4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MNU建立MNU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ml/kg。模型组大鼠根据MNU注射后不同处死时间再分为1、3、7、10 d组,每小组各6只大鼠。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后3 d处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视网膜中caspase-3、bax和bcl-xl的基因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其在视网膜中的表达以及分布的变化,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dUTP 缺口末段标记(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经病理学检测确定造模成功。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spase-3和bax的相对吸光度(RA)值为62.45±7.65、46.53±4.41],MNU模型1 d 组caspase-3(83.23±8.11,P=0.009)和bax(72.73±9.46,P=0.004)的表达均增强,3 d 组二者表达水平均最高 (caspase-3 RA =140.48±18.40,P=0.000;bax- RA=102.36±13.97,P=0.001),10 d 组caspase-3的表达水平(RA =47.32±5.37,P=0.027)低于对照组,而10 d bax的表达 (RA=48.27±4.40,P=0.997)基本恢复至对照组水平;bcl-xl在4个造模组中的表达水平(1 d RA =63.29±4.29,P=0.000;3d RA =79.83±5.58,P=0.000;7 d RA=70.19±4.42,P=0.000;10 d RA =66.05±4.97,P=0.00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RA =45.98±3.06),3 d 组的表达水平最高。MNU诱导后1、3、7 d 组的bax/bcl-xl比值(1 d为1.15±0.14,P=0.143;3 d为1.28±0.16,P=0.001;7 d为1.17±0.08,P=0.079)大于对照组(1.01±0.09),其中3 d组的比值最大,但10 d 组bax / bcl-xl比值(0.73±0.07,P=0.001)小于对照组。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caspase-3、bax和bcl-xl的表达变化分别与其RT-PCR检测结果一致;正常对照组在视网膜各层均未发现凋亡细胞,MNU 1 d 组的外核层可检测到大量凋亡细胞核[凋亡率(AI)为34.96±3.44,P=0.000],3 d 组的外核层检测的凋亡细胞最多(AI=76.97±5.83,P=0.000),10 d 组未检测到凋亡细胞。结论 MNU诱导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上调caspase-3及引起bax/bcl-xl表达失衡并明显倾向促进细胞凋亡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再灌注后视网膜内caspase-3的动态变化,探讨caspase-3与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结扎大鼠左侧颈总动脉1 h,然后再灌注,检测再灌注后1、6、12、24、48、72 h大鼠视网膜内caspase-3的水平及视网膜细胞凋亡平均发生率.结果 再灌注后视网膜内caspase-3的表达出现在光感受器细胞层,在再灌注后1、6、12、24、48、72 h caspase-3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067±0.004、0.923±0.045、1.962±0.377、3.793±0.860、2.039±0.427、1.332±0.109,细胞凋亡平均发生率(%)分别为1.8±0.1,7.1±0.2,18.2±1.4,34.7±2.1,22.6±0.9,16.3±0.4.结论 再灌注后大鼠视网膜caspase-3表达与细胞凋亡呈现正相关,caspase-3可以促进视网膜细胞凋亡的发生.(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347~349)  相似文献   

9.
腹腔注射MNU对大鼠视网膜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N 甲基 N 亚硝脲 (N methyl N nitrosourea,MNU)对大鼠视网膜的毒性作用。方法 生后 5 0d的雌性SD鼠 76只 ,随机抽取 4只为正常对照组 ,余 72只等分为 3组 ,分别按体重一次性腹腔注射MNU 5 0、4 0、30mg·kg-1。各组每次 4只分别于6、12、2 4、4 8h ,3、5d行闪光视网膜电图 (ERG)检查 ,并于造模 1、2、3、5、7、10d全麻后处死动物 ,取眼球做病理切片。结果 MNU 5 0、4 0、30mg·kg-1剂量组ERGa波消失时间分别为 6、12h ,3d ,b波消失时间分别是 12、2 4h ,5d。HE染色显示 :以中周部视网膜为观察对象 ,MNU 30mg·kg-1组第 3天开始出现外颗粒层结构改变 ,第 10天光感受器细胞显著减少 ,但未消失 ;MNU 4 0和 5 0mg·kg-1组第 1天即出现外颗粒层排列紊乱 ,外颗粒层消失时间前者在第 10天 ,后者在第 5天。所有模型切片结果 ,其神经节细胞层、内颗粒层以及色素上皮层与正常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MNU能选择性地损伤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  相似文献   

10.
蓝光诱导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与c-Fos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宽谱蓝光诱导Lewis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后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及c-Fos蛋白的表达。方法:8~10wk龄雌性Lewis大鼠24只,在循环光环境下饲养并随机分为6组。暗适应24h后,5组接受3012×115Lux的宽谱蓝光(400~500nm)照射1h,光照后予暗适应并于0,6,12,24及48h颈椎脱位法处死大鼠,摘除眼球;另1组为正常对照组,不予光照。采用透射电镜及TUNEL试剂盒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内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蓝光可特异性引起大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和光感受器细胞内c-Fos蛋白的表达上调。光照后外核层细胞开始出现凋亡,24h达峰值,大量光感受器细胞出现核固缩并可见凋亡小体形成。c-Fos蛋白的表达在时间与空间分布上与TUNEL阳性细胞基本一致,在同一时间点,二者呈正相关(r =0.905,P <0.05)。结论:蓝光可诱导大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视网膜外核层中c-Fos蛋白的表达上调对视网膜蓝光损伤后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ds小鼠在出生后5周内视网膜外核层细胞的光镜和超微结构变化,为进一步应用rds小鼠进行实验研究提供数据。方法rds新生鼠42只,在0d、3d、7d、14d、21d、28d、35d分别取11个眼球,立即经体积分数10%中性甲醛固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眼球水平位视网膜赤道部外核层细胞的厚度;另取1个眼球经体积分数2.5%戊二醛溶液固定,电镜观察外核层细胞及其盘膜。结果光镜观查结果显示:0d、3d视网膜的外核层和内核层未分开;7d的rds小鼠外核层和内核层已能区分,外核层光感受器细胞层数为(9.55±0.69)层;14d稍有增加为(10.09±0.70)层;21d后逐渐减少,为(9.00±0.63)层;28d为(8.27±0.65)层;35d为(7.91±0.70)层。电镜结果显示,rds小鼠视网膜的外核层细胞从出生后第14天凋亡细胞增加;第21天盘膜初步形成,但部分被破坏;线粒体在出生当天、第3天和7天丰富,第14天破坏较重;外界膜从第14天发展为不连续;从7d开始,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出现多层和吞噬泡增多。结论rds小鼠从21d后视网膜外核层细胞逐渐减少,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外段的线粒体和外界膜破坏逐渐加重。这一结果为进一步开展rds小鼠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亚硝基-N-甲基脲(MNU)诱导的小鼠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形态和电生理特征。方法实验研究。32只5周龄的成年C57/BL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NU造模组,分别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和MNU(60 mg·kg-1)。在给药后3、7和14 d取视网膜,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光感受器形态、氧化损伤情况和神经节细胞的数量。电镜观察细胞核、线粒体和带状突触(synaptic ribbon)的超微结构。Ganzfeld视网膜电图(ERG)检测暗适应最大混合反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免疫荧光显示:注射MNU后外核层(ONL)的厚度逐渐减小,OPN1SW标记的光感受器细胞的外节(OS)逐渐损伤,GFAP标记的Müller细胞增生明显,ONL层硝基酪氨酸(Nitrotyrosine)着色增多提示MNU能导致氧化损伤。Brn-3a标记的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不明显。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MNU处理后,光感受器细胞的核呈浓染色,线粒体和带状突触消失。ERG结果显示:MNU处理后3 d最大混合反应的a波和b波振幅下降。结论MNU导致视网膜外核层和外丛状层的凋亡,电生理表现和视网膜色素变性疾病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bax和bcl-xl在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大鼠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中的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正常组和MNU腹腔注射后0.5、1、2、3、5 d大鼠视网膜中bax和bcl-xl的表达,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细胞的凋亡。结果正常组视网膜中可检测到bax和bcl-xl的表达,MNU处理后0.5 d,bax表达上升,第1天达顶峰,第5天仍高于正常组;MNU处理后12 h,bcl-xl表达下降,第2天达低谷,第5天仍低于正常组。正常组未见TUNEL阳性细胞,MNU处理后12 h,外核层见少量TUNEL阳性细胞,MNU处理后第2天阳性细胞达顶峰,随后逐渐减少,第5天外核层仍有少量阳性细胞。结论bax和bcl-xl表达量的变化可能在MNU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Caspase-3在MNU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大鼠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Caspase3在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并观察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大鼠MNU腹腔注射造模后,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Caspase3的表达,同时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的凋亡。结果MNU腹腔注射后,外核层中Caspase3的表达渐增强,至2d时达高峰,此后渐下降。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趋势与前者一致。结论Caspase3可能在MNU诱导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中发挥主要作用,其表达量的高低与细胞凋亡的程度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大鼠眼铁质沉着症早期光感受器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验证光感受器的细胞凋亡是否为实验性大鼠眼铁质沉着症视网膜损伤的机制之一。方法 5mg的消毒纯铁(99.98%)颗粒经显微手术植入32只实验组大鼠眼的玻璃体腔,体积相近的普通光学玻璃颗粒植入10只对照组大鼠眼的玻璃体腔作对照。术后1到15d的不同时间摘除眼球。用凋亡原位染色法(TdT-mediated,dUTP-biotin nick-end labeling,TUNEL)观察受损视网膜神经元细胞核的改变;电泳观察视网膜细胞核DNA核小体间降解所产生的阶梯状条带。结果 实验组大鼠术后2d起在视网膜外颗粒层观察到TUNEL阳性细胞核,其数目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增加,术后15d,外颗粒层仅有散在的正常细胞核残留;视网膜DNA琼脂凝胶电泳观察到典型的阶梯条带。对照组大鼠则未见上述改变。结论 光感受器细胞凋亡是实验性大鼠眼铁质沉着症早期视网膜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53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后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SHR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R-SH)和缺血组(SHR-RIR),每组各30只大鼠;每组又按照不同再灌注时间分别再分为再灌注后2、6、24、72 h和7 d共5个小组,每小组各6只大鼠。选取60只Wistar-Kyoto大鼠(WKY)同样分为假手术组(WKY-SH)和缺血组(WKY-IIR)作为对照。建立大鼠RIR损伤动物模型,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 缺口翻译法(TUNEL)法观察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链酶卵白素-生物素复合体法(SP)检测RIR后不同时段视网膜组织中p53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SHR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率在RIR后2、6、24、72 h和7 d时分别为(8.64±0.56)%、(14.92±0.99)%、(24.72±2.98)%、(16.53±1.80)%和(7.12±1.10)%。SHR视网膜毛细血管在RIR后2 h p53表达即开始增加,6 h继续增多,24 h达到高峰,72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7 d时仍有少量表达,与SHR S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KY-SH和SHR-SH组各时间点细胞凋亡和p53表达无明显差异。WKY RIR与SHR RIR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53可能通过诱导或促进细胞凋亡参与大鼠RIR;高血压状态下发生RIR视网膜毛细血管细胞凋亡更为严重,且尤以缺血再灌注后24 h为著。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小鼠视网膜光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通过小鼠血视网膜屏障的情况及其对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BALB/c小鼠腹腔注射rHEPO,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小鼠视网膜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含量; 24只BALB/c小鼠建立光损伤动物模型,通过光镜和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TUNEL)法观察实验组小鼠(12只,腹腔注射rHEPO)和对照组小鼠( 12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视网膜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腹腔注射rHEPO后2、4、6及8h小鼠100μg视网膜蛋白中EPO的含量分别为(0 .68±0 .24)、(1 .87±0 .37)、(0. 96±0 .24)及(0. 47±0. 13)m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113,P<0 .05),在腹腔注射药物后4h视网膜中EPO的浓度达到高峰。随光照时间延长,光镜下可见对照组视网膜杆细胞的内、外节破坏明显加重,外核层逐渐变薄,出现核固缩,甚至核碎裂;实验组各观察时间点损伤变化均较轻,仅见感光细胞内、外节排列紊乱,形成空泡,外核层细胞排列稍紊乱,厚度无明显变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视网膜外核层的凋亡细胞随光照时间延长不断增多,至光照后7d凋亡细胞数量减少;实验组视网膜外核层仅见少量凋亡细胞,光照后72h凋亡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至光照后7d几乎无凋亡细胞。实验组视网膜外核层凋亡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小鼠视网膜外层变性损伤的细胞电生理特征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实验研究。通过腹腔注射PBS和MNU,将C57/BL小鼠6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NU造模组。运用膜片钳电生理技术,观察位于外丛状层的双极细胞的电生理活动。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的超微结构。结果:膜片钳结果显示,给MNU后7 d,ON型双极细胞(ON-BC)对药物氨基(环丙基)( 4-膦酰苯基)乙酸电生理反应完全消失,而OFF型双极细胞(OFF-BC)对药物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的刺激仍有电生理反应。给MNU后2 d,位于光感受器细胞外节(OS)的盘膜结构变薄。给MNU后5 d,OS消失,位于光感受器细胞内节(IS)的线粒体等细胞器严重肿胀。给MNU后10 d,IOS消失,光感受器细胞的核层变薄,核呈不同程度的浓染。下游的双极细胞核周间隙增宽,在双极细胞胞浆中有大量的自噬体。结论:MNU对ON型信号通路的损伤,比对OFF型信号通路的损伤要严重一些。MNU导致的视网膜损伤主要位于外侧(包括外核层和外丛状层)。MNU致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机制是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银杏内酯B(GB)对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SD大鼠视网膜变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后46d的SD大鼠86只,随机抽取6只为正常对照组;80只分为4大组,每组2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GB大、中、小剂量组。各组每次4只分别于24h、48h、3、5、7d行右眼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并通过视网膜形态学分析测量中心视网膜的外视网膜厚度。结果ERG正常组a波振幅为(105·4±16·8)μV,b波振幅为(292·6±19·6)μV。模型对照组24h后,a波消失。GB各剂量治疗组a波消失时间分别为2、3、3d,小、中剂量组b波消失时间分别为5d和7d,大剂量组7d时b波振幅下降为正常的8%。中心视网膜厚度检查:正常组大鼠中心视网膜的外视网膜厚度为(98·4±1·8)μm。MNU处理7d模型对照组外视网膜厚度为(17·8±2·1)μm,而GB各剂量治疗组分别为(25·2±2·7)、(38·3±2·3)、(45·8±2·3)μm。结论GB对MNU诱导的实验性大鼠视网膜变性所致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和视功能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内质网应激(ERS)特异性caspase-12凋亡途径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凋亡是糖尿病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重要特征.研究证实,丝胶对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但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过程中与caspase-12凋亡途径相关的视网膜神经细胞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仍有待研究证实. 目的 探讨丝胶是否能够通过影响ERS特异性caspase-12凋亡途径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发挥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连续腹腔内注射3d对30只2~3月龄SPF级SD大鼠制备糖尿病模型,以大鼠空腹血糖≥16.7 mmol/L及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特点为造模成功.将24只造模成功的糖尿病模型大鼠按照计算机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丝胶治疗组和糖尿病模型组,每组12只,另取同周龄12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丝胶治疗组大鼠于成模后给予丝胶溶液2.4 g/(kg·d)灌胃,连续35 d.各组大鼠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并制备视网膜标本,采用TUNEL法检测并计算各组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指数(AI);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逆转录PCR技术检测大鼠视网膜中ERS标志物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ERS特异性caspase-12凋亡途径和easpase-3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大鼠糖尿病造模成功率为80%(24/36).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丝胶治疗组大鼠均可见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层和内核层,AI分别为0.028 4±0.002 3、0.215 1±0.020 9和0.1150±0.018 1,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视网膜AI明显高于对照组,丝胶治疗组AI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丝胶治疗组大鼠视网膜中GRP78、caspase-12和e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3±0.029、1.118±0.051和0.315±0.024,较糖尿病模型组的0.924±0.039、1.468±0.037和0.554±0.032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丝胶治疗组大鼠视网膜中GRP78、easpase-12和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16±0.022、0.216±0.023和0.322±0.022,较糖尿病模型组的1.218±0.033、0.407±0.012和0.531±0.029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丝胶可以通过下调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中GRP78、caspase-12和caspase-3的表达改善内质网ERS,减少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