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谢瞻  刘庆淮  杨勤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9):1590-1593

目的: 观察改良的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8-09在我院行Ahmed引流阀植入手术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30例32眼,按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14例16眼)及对照组(16例16眼)。试验组采用改良Ahmed引流阀植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Ahmed引流阀植入术。观察Ahmed引流阀植入术后1d,1wk,1、3、6mo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术前,术后1d,1wk,1、 3、 6mo两组患者眼压无差异(均P>0.05)。术后6mo,两组患者 BCVA较术前无差异(均P>0.05)。术后6mo,试验组手术总成功率为87%,对照组为75%(P=0.654),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4.50±1.37d)低于对照组(7.63±3.69d)(P=0.003)。试验组术后6mo内未发生浅前房,对照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31%。

结论:改良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操作简便,平均住院日短,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聂昕  谯雁彬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1993-1995
目的:评价Ahmed 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玻璃体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眼科应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玻璃体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23例23眼。

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9±3.7mo,术前平均眼压48.79±7.12mmHg,手术后24mo时平均眼压23.28±10.53mmHg,与术前眼压相比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1mo时,手术成功率82.6%,随访12、24mo时手术成功率分别为65.2%、52.2%。

结论:采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玻璃体手术后的继发性青光眼是比较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重  张莹  吴作红  周和政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1):1960-1962

目的:评价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及眼压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6-05/2017-12在我院行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38眼,随访至术后24mo,观察中央、鼻侧、颞侧、上方、下方5个方位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及最佳矫正视力情况,并观察前房深度及引流钉与虹膜、角膜的位置情况及手术疗效。

结果:手术前后,本组患者5个方位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24mo,本组患者手术完全成功率为66%,条件成功率为21%,失败率为13%,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滤过泡包裹。本组患者术中和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前房完全消失; 术后1眼出现浅前房,5眼引流钉与虹膜面相贴,余32眼引流钉均位于虹膜与角膜内皮之间,位置良好。

结论: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对POAG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且能有效控制眼压,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祥芸  朱祥祥  冯超  张睿  吴建华 《国际眼科》2017,10(11):2137-2139

目的:探究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眼压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06/2016-06于我院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0例200眼,所有患者均采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手术完成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wk,1mo,1a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视力、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中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1.0%,条件成功率92.0%; 手术前后视力无光感、手动~0.01、0.02~0.05、0.06~<0.10、≥0.10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眼压42.43±3.43mmHg,术后1wk,1mo,1a分别为13.45±2.34、15.89±2.67、16.34±2.8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0.62,P<0.001); 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 453.67±342.34个/mm2, 术后1wk,1mo,1a分别为2 216.67±332.32、2 087.34±326.45、1 959.67±303.34个/mm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42,P<0.001); 术后发生前房出血20眼,低眼压13眼,引流阀阀体移位8眼,浅前房21眼。

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够有效控制眼压,但存在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现象,能够有效保护并部分改善患者残存视力,并发症较轻且简单干预后好转,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01/2012-12住院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的28例2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1d; 1wk; 1,3,6mo及之后的每6mo随访1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及并发症等。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手术前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术前与末次随访视力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

结果: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3,P<0.05)。术前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4.12±0.23种,术后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0.56±0.11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224,P<0.05)。术前与末次复查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2,P>0.05)。Ahmed引流阀植入术完全成功率71%,条件成功率86%。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引流盘周围包裹性囊状泡、浅前房、低眼压对症处理后眼压均可控制。

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下方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失控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61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失控行下方小梁切除术患者的资料,统计术前、术后眼压、视力和降眼压药物的数量,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手术成功率。

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6~76(平均30.15±14.10)mo。61眼术前眼压35.98±10.01mmHg,术后1wk,1、3、6mo,1a及末次随诊眼压分别为9.62±4.90、13.15±4.51、16.05±7.37、16.48±6.81、16.68±6.42、16.77±7.56mmHg,与术前眼压相比,均有差异(P<0.001)。术后6mo,1、2a的完全成功率分别是62%、49%、36%,部分成功率分别是93%、85%、81%,34眼(56%)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术前采用降眼压滴眼液3.33±0.77种,术后3mo降至1.41±1.44种(t=9.86,P<0.001)。术后未出现滤过泡感染、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下方小梁切除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但对于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控制不佳的患者,仍可以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陈志杰  崔浩  张晓辉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2):2158-2160
目的:探讨治疗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1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持续高眼压状态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46眼,患者年龄43~81(56.9±9.4)岁,术前常规进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视野和眼B超检查。Ⅰ期局部麻醉下对患者行前房穿刺术,术后局部用醋酸泼尼松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点眼,联合降眼压滴眼液和甘油果糖注射液静滴等进一步控制眼压。术后第2d行小梁切除羊膜植入+前房注气(部分病例进行睫状体扁平部穿刺放液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检查和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患者眼压在前房穿刺术后1、2d分别为21.4±5.2、20.3±4.8mmHg(1kPa=7.5mmHg),与术前眼压相比显著降低(F=492.601,P<0.01);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1、3、7d,1mo随访时眼压分别为20.1±4.8、14.9±2.7、13.6±2.7、14.5±2.2mmHg,与术前眼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7.508,P<0.01); 常规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前房注气术后1d眼压与术后3、7d和1mo随访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91、10.950、9.523,P<0.01)。末次随访时100%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4%,部分成功率为7%,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大部分患者恢复了有用的视力。术后3眼发生浅前房、2眼脉络膜脱离,未观察到恶性青光眼、脉络膜上腔出血、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先行前房穿刺术后择期行青光眼滤过联合前房注气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减少了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并能获得良好的眼压控制,改善大部分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06/2022-06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晚期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53例53眼,其中26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A组),27眼行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使用降眼压药水数量。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wk,1、3、6 mo眼压均低于术前(均P<0.017)。两组前房出血并发症比较有差异(P<0.05),浅前房和脉络膜脱离比较无差异(均P>0.05)。术后6 mo两组患者BCVA(LogMAR)比较无差异(A组:1.29±1.19,B组:0.78±1.01, P=0.098),抗青光眼药物数量比较无差异\〖A组:0(0, 2.75)种,B组:0(0, 1)种,P=0.209\〗。术后6 mo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无差异(Z=0.448,P=0.654)。

结论: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与小梁切除术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并与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进行比较。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01-01/2019-01-01在我院眼科确诊并住院治疗的C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29例36眼)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13例16眼)采用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16例20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两组术前,术后1wk,1、3、6mo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术前,术后1、6mo的中央前房深度(ACD)、中央角膜内皮细胞数、手术时间、手术至出院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等。

结果:两组患者的人口基线特征无差异(均P>0.05)。研究组术后6mo与术前相比视力改善眼数增多(Z=-2.066,P=0.039),术后6mo时两组的视力无差异(Z=-0.319,P=0.765)。研究组术后1wk,1、3、6mo的眼压与术前相比均下降(均P<0.001),两组的眼压无差异(F=0.003,P=0.956)。两组术后1、6mo ACD均较术前加深(均P<0.001),两组的ACD、中央角膜内皮细胞数均无差异(P>0.05)。手术时间研究组26.1±4.5min,对照组31.5±5.1min,两组有差异(t=-3.307,P=0.002)。手术至出院时间研究组7.2±1.6d,对照组7.7±1.5d,两组无差异(t=-0.880,P=0.388)。研究组1眼EX-PRESS触及虹膜,因眼压正常未做处理。对照组2眼术后2度浅前房,采用散瞳及加压包扎1wk后恢复。术后6mo时两组各有1眼用1种降眼压滴眼液维持眼压正常。对照组1眼12mo后因眼压升高行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1眼8mo后行睫状体光凝术。

结论: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CPACG可以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取得良好疗效,手术时间短于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3例2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1例12眼,进行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均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结果:术后随访1mo,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前平均眼压30.68±7.60mmHg,术后17.83±5.9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前平均眼压29.27±5.55mmHg,术后18.12±1.8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间平均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眼压控制良好者(6~21mmHg)者26眼(72%),局部使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控制良好者8眼(22%),总体有效控制率94%,眼压不能控制者(22~30mmHg)2眼(6%); 术后视力提高者32眼(89%),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并发症少; 其在控制眼压方面对于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22例23眼.观察术前及术后1wk,1、2、3、6mo,1a的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1a.完全成功率为52%(12眼),部分成功率22%(5眼),总成功率74%.术前平均眼压为40.59±11.11mmHg(1mmHg=0.133kPa),术后1wk,1、2、3、6mo,1a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0.30±5.07、12.23±4.03、13.87±4.62、16.52±6.09、18.35 ±7.06、19.65±8.26mmHg.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眼中3眼出现少量前房出血,分别于术后4 ~7d自行吸收;2眼出现一过性低眼压,密切观察8~10d后眼压>6mmHg;1眼术后1mo出现渗出性脉络膜脱离,给予局部使用激素后于术后37d复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抗VEGF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例20眼,15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及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PPV术,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另5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及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术后7 d行全视网膜光凝。分别观察20例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1wk,1、3、6mo后的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结果:治疗前平均眼压为47±5.6mmHg,治疗后1wk,1、3、6mo时平均眼压分别为13.4±3.6、15.3±4.2、16.9±5.3、18.7±6.9mmHg,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早期浅前房、引流管阻塞,经适当治疗后均恢复。滤过泡瘢痕化8眼,但眼压稳定在正常范围。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可以有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降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分析Ex-press 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野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影响。
  方法: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4例24眼,均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收集术前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野平均缺损( MD)、视野模式标准差(PS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术后1wk,1、3mo的裸眼视力、眼压,术后3 mo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MD、PS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观察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及相关处理,统计手术成功率。
  结果:术前,术后1wk,1、3mo 裸眼视力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无明显下降。术后1wk,1、3mo眼压与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mo内眼压保持平稳。术后3mo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术后3 mo MD绝对值和 PSD 较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的角膜内皮细胞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5,P=0.01)。手术成功率:完全成功19眼(79%),条件成功2眼(8%),失败3眼(13%)。
  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术后短时间内可能会引起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稳定的降眼压效果能有效减缓视野进展,手术未影响视力,降眼压效果好,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Ex-press引流钉联合微切口白内障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随机的前瞻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药物控制不理想的62例70眼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随机分为试验组34眼,行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对照组36眼,行微切口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收集术前、术后1d,1wk,1、3、6、12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前房深度、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等基本数据,并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12mo平均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53± 0.19,优于术前的0.83± 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术前眼压为31.3±6.85mmHg,术后1d,1wk,1、3、6、12mo分别降至7.37±2.94、9.88±3.18、10.84±2.68、12.28±2.81、12.82±2.84、14.14±3.41mmHg,试验组术后各期平均眼压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眼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术后12mo时手术相对成功率分别为97.1%、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press引流钉联合微切口白内障术用于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安全而有效的,且能有效控制患者眼压和提高视力,是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又一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陈洪  杨卫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7):1360-1362
目的:观察巩膜瓣下 Ex-press 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2-12/2013-05我院眼科19例19眼外伤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巩膜瓣下 Ex-press 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手术,观察记录术后视力、前房、眼压、滤过泡及其它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Ex-press 青光眼引流器均成功植入。术后第1d 有2眼发生暂时性浅前房,3眼少量前房出血。术后3mo 矫正视力提高9眼(47%),18眼(95%)为功能性滤过泡,平均眼压为12.1依6.1mmHg。术后6mo 矫正视力提高11眼(58%),18眼(95%)为功能性滤过泡,平均眼压为13.3依6.9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29.8依6.7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巩膜瓣下 Ex-press 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外伤性青光眼,术后视力改善、目标眼压稳定,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02/2014-08收治行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53例56眼,男39例41眼,女14例15眼,平均年龄52.63±10.58岁;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5例26眼,滤过手术失败后青光眼16例18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继发青光眼6例6眼以及复杂眼外伤后青光眼6例6眼。观察术后1、12 lo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并发症等情况,并与术前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术后12lo,完全成功率为62%(35眼),部分成功率为14%(8眼),总成功率为77%。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率为85%,滤过手术失败后青光眼有效率为56%,复杂眼外伤后青光眼100%,玻璃体切除术后青光眼83%。术后1 lo视力较术前提高者28眼(50%),视力不变18眼(32%),视力降低10眼(18%)。术后12lo视力较术前提高者19眼(34%),视力不变18眼(32%),视力降低19眼(34%)。术前平均眼压29.58±8.66llHg,术后1lo平均眼压12.75±5.66ll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6例患眼眼压均表现为降低(100%)。术后12lo 眼压为9.8~28.4(平均15.42±4.09)llH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眼压较术前增高者2眼,眼压不变0眼,眼压降低54眼(96%)。术后1、12lo 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1958.22±168.30、1793.99±201.55个/ll2,与术前的2113.47±80.56个/ll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其中术后早期发生浅前房低眼压4眼,暂时性高眼压3眼,引流管阻塞5眼,前房出血3眼。后期并发症有局部隆起的包裹的囊状泡1眼。
  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虽然存在一定的术后并发症,但仍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目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对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05在荆州市中心医院确诊为难治性青光眼并行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手术联合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患者18例18眼的资料.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2mo,分析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手术并发症以及滤过泡情况等.结果:治疗前平均眼压43.83±7.99mmHg,术后1d,1、2wk,1、6、12 mo时平均眼压分别为8.72±3.29、11.56±1.86、13.33±2.30、13.67±2.03、14.78±3.64、16.61±7.19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475、15.324、14.761、14.172、12.140、11.412,P均<0.01);术后12 mo时手术成功率为89%,18例患者中有3例视力提高,12例无明显改变,3例视力下降;术后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主要为前房出血及术后浅前房,晚期为滤过泡功能不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术联合丝裂霉素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手术并发症少,对视力损伤小,且能稳定控制术后眼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使用丝裂霉素C小梁切除术成功/合格史的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眼压(IOP)控制及滤过泡功能。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3-01-01/2015-12-31期间接受小梁切除术并随后进行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数据。所有患者都曾成功/合格地进行过小梁切除术。他们通过透明角膜切口进行了简单的超声乳化手术。用Goldmann眼压计进行术后眼压随访,复查滤过泡情况。观察术后IOP控制、视力改善、抗青光眼药物的数量以及从小梁切除术到超声乳化术的时间,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共13例15眼患者满足了研究标准,并且在小梁切除术后进行了简单的超声乳化术。其中2眼为继发性青光眼,13眼为原发性青光眼。所有的超声乳化术均在小梁切除术后至少6mo进行(平均14.7±4.3mo)。白内障术前仅1眼(6.7%)需要抗青光眼药物治疗,超声乳化术1a后,增加到4眼(26.7%),超声乳化术2a后,进一步增加到8眼(53.3%)。术后2a所需抗青光眼药水的数量在2~4种之间。在15眼中,白内障术前(平均13.4±2.9 mmHg)与超声乳化术后1a(平均14.1±3.2 mmHg,P=0.357)和2a(平均15.1±3.3 mmHg,P=0.212)的IOP控制无显著性差异。然而,术前平均LogMAR视力为1.52±1.00, 术后平均视力为0.53±0.54,超声乳化术后的视力改善是显著的(P=0.000)。

结论:结果显示,在不影响眼压控制的情况下,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明显改善。然而,手术后,特别是白内障手术后2a,抗青光眼眼药水的使用数量增加,证明了术后滤过泡功能的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患者应该被告知重新开始服用抗青光眼药物的可能性。白内障和青光眼手术的时机和顺序应优化,以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治疗眼压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5例60眼白内障眼压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一组采用激光虹膜切开术(laser iridotomy,LI)。比较两组眼内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目、并发症、前房内皮细胞计数的差别。结果:IOL组中,随访6mo后的眼内压由术前的14.82±4.23mmHg下降到10.94±1.24mmHg,而LI组的眼内压并无明显变化(15.34±4.13mmHgvs14.68±4.77mmHg),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显示两组的眼内压变化有显著统计学差异(F=36.452,P<0.01)。IOL组6mo后基本未采用抗青光眼药物,而LI组使用抗青光眼药物个数为0.24±0.41个(P<0.05)。两组在并发症及前房内皮细胞计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可有效降低眼压控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内压水平,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是这类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吴兵  杨建  韦洪钧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7):1321-1323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4-01/2016-07我院眼科确诊的NVG患者36例36眼,所有患者均采用贝伐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丝裂霉素处理的小梁切除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d(玻璃体腔注射后1d),1、3、6、12mo(小梁切除术后1、3、6、12mo)观察患眼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消退、眼压、视力、滤泡形态、抗青光眼药物使用等情况。

结果:随访1a,本组病例手术完全成功26眼,部分成功7眼,失败3眼。术后1、3、6、12mo眼压(18.183±6.993、19.586±6.198、18.722±5.263、19.089±4.133mmHg)均明显低于术前(39.997±5.827mmHg)和术后1d(39.647±5.69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6mo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后3m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余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mo LogMAR视力(0.686±0.202、0.622±0.157、0.631±0.179、0.711±0.177)均明显优于术前(0.833±0.207)和术后1d(0.806±0.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6mo LogMAR视力均明显优于术后1mo和术后12m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1,P<0.05)。

结论:贝伐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NVG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