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游志鹏  姜德咏 《眼科研究》2005,23(4):380-382
目的探讨E26转录因子-1(Ets-1)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血管化、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Ets-1mRNA和蛋白在40例Rb中的表达。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中CD34的表达,以此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值。结果82.5%(33/40)的Rb中Ets-1mRNA呈阳性表达,Et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5%(26/40)。Ets-1主要表达于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Ets-1高表达组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Ets-1低表达组(P〈0.01)。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预后有关。结论Els-1可促进Rb的新生血管形成,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Rb、10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并用CD34单克隆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Rb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IF-1α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未见表达,主要表达于Rb细胞浆及胞核。HIF-1α在Rb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6.7%(34/6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Rb组中MVD平均为33.59±1.15,正常对照组为7.42±0.95(t=17.499,P〈0.01)。HIF-1α与MVD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39,P〈0.01)。结论HIF-1α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新生血管形成有关。提示HIF-1α的表达水平可用于预测Rb的生物学行为,可作为Rb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P16INK4a和P14ARF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71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INK4a和P14ARF蛋白的表达。结果71例喉鳞状细胞癌标本中,35例(49.3%)P16INK4a蛋白阴性,29例(40.8%)P14ARF蛋白阴性,15例(21.1%)P16INK4a和P14ARF蛋白表达均阴性。P16INK4a和P14ARF蛋白阴性间无相关性(P〉O.05)。P16INK4a和P14ARF蛋白阴性率均与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P14ARF蛋白在Ⅰ—Ⅱ期病例中强阳性占阳性比例为41.7%,在Ⅲ~Ⅳ期中强阳性比例为11.1%。结论P16INK4a和P14ARF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种蛋白的失活是各自独立的事件。P14ARF蛋白的缺失发生在喉鳞状细胞癌早期。(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218—220)  相似文献   

4.
背景热休克蛋白(HSPs)是生物体在各种应激情况下产生的高度保守蛋白,HSP27与人晶状体中α-晶状体蛋白在氨基酸和基因水平上高度同源,其结构和表达的异常与白内障的形成密切相关。此研究先前的研究证实水杨酸钠对H2O2造成的人品状体上皮细胞(LEC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目的探讨水杨酸钠诱导的人LECs中HSP27的表达及与丝裂素蛋白激活激酶(MAPK)信号途径的关系。方法人LECs—B3系在含质量分数15%胎牛血清的DMEM中进行培养,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钠(0~55mmol/L)加入培养基中刺激人LECs不同时间,然后去除刺激再分别培养。在阻断实验中,分别给予P38MAPK、ERK1/2及JNK/SAPK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SB20350(10μmol/L)、PD98059(20μmol/L)及SP600125(10μmol/L)预孵育细胞1h,在给予水杨酸钠刺激后检测相关指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种处理情况下人LECs中HSP27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SP27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27蛋白在人LECs中的表达。结果正常人LECs仅有微弱的HSP27表达,35~55mmol/L水杨酸钠刺激人LECs1h去除刺激再培养6h后可使HSP27表达显著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9.953,P〈0.01);55mmol/L水杨酸钠刺激人LECsI~5h不能诱导HSP27的表达(F=2.119,P〉0.05),而去除刺激再分别培养6h后可诱导HSP2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534,P〈0.01);55mmol/L水杨酸钠刺激人LECs1h后去除刺激再培养3h后HSP27表达明显增加,6h达到高峰,直至24h恢复到基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234,P〈0.01)。水杨酸钠刺激30min时磷酸化p38MAPK表达增加,1h表达显著,各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5.680,P〈0.01);磷酸化ERK1/2在水杨酸钠刺激时间内未见升高;去除水杨酸钠刺激再培养1h后开始增加,6h达到高峰,各时间点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840,P〈0.01);水杨酸钠刺激1h及去除刺激再培养过程中未见到磷酸化JNK的表达;加入P38MAPK、ERK1/2特异性阻断剂预处理人LECs1h后可使水杨酸钠诱导的HSP27表达受到显著抑制,加入JNK特异性阻断剂未见对水杨酸钠诱导的HSP27表达产生影响。结论水杨酸钠可诱导人LECs中HSP27的表达,P38MAPK和ERK1/2信号途径促进水杨酸钠诱导的HSP27在人LECs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岳红云  张百红 《眼科学报》2001,17(4):206-208
目的:分析抑癌基因表达产物P21^wafl/cipl蛋白在眼睑原发性恶性肿瘤(Eye-lip Primary Malignant Tumor,E-LPMT)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情况。方法:采用人P21^wafl/cipl蛋白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化streptavidin biotin peroxidase complex(SP)染色方法检测眼睑原发性恶性肿瘤组织病理切片。结果:P21^wafl/cipl蛋白阳性表达于部分眼睑原发性恶性肿瘤组织细胞核中,61例患者病理切片染色后得出不同类型的眼睑原发性恶性肿瘤组织P21^wafl/cipl蛋白阳性表达率:基底细胞癌组织P21^wafl/cipl蛋白阳性表达率大于鳞状上皮癌组织P21^wafl/cipl蛋白阳性表达率(P<0.01);鳞状上皮癌组织P21^wafl/cipl蛋白阳性表达率大于睑板腺癌组织P21^wafl/cipl蛋白阳性表达率(P<0.05),且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化程度高的乳头状癌和囊腺癌组织P21^wafl/cipl蛋白阳性表达率大于分化程度低的结节型肿瘤组织组织P21^wafl/cipl蛋白阳性表达率(P<0.01)。结论:抑癌基因表达产物P21^wafl/cipl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眼睑原发性恶性肿瘤组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P^15蛋白表达变化与喉癌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的关系,本文应用链亲和素一生物系(Labelledstreptoavidin biotin LSAB)法,对55例喉鳞癌和10例声带息肉手术切除石蜡标本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喉鳞癌原发灶中P^15蛋白表达阳性率60%(33/55),声带息肉中P^15蛋白表达阳性率100%(10/10),差异有显著性(P〈0.05)。P^15蛋白表达在喉鳞癌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扭曲基因(Twist)在喉鳞癌(LSCC)中的表达及其通过对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的作用在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方面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9例喉鳞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Twist、E-cadherin和N-cadher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Twist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1.2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5%)(P〈0.01);Twist在喉癌组织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0.93±0.3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57±0.24)(P〈0.01);Twist在喉癌中蛋白及mRNA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而与肿瘤病理学分级、临床分型及年龄无关。在mRNA及蛋白水平,Twist与E-cadherin,N-cadherin与E-cadherin的表达均呈负相关;Twist与N-cadherin均呈正相关。结论 Twist在喉鳞癌中过度表达, 可能通过分别上调N-cadherin和下调E-cadherin的表达,进而在喉鳞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鼻腔NK/T(natural killer)细胞淋巴瘤中EB(Epstein-Bart)病毒感染潜伏膜蛋白(latent membrane protein-1,LMP-1)与细胞因子κB(nuelear foctor-κB,NF-κB)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e idex,AI),研究EB病毒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26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为实验组,3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石蜡包埋块中LMP-I和NF-κB蛋白的阳性率,DNA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AI,比较这些指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LMP-1检出率、NF-κB蛋白表达阳性率、AI在实验组分别为69.2%(18/26)、65.4%(17/26)、2.314-0.38;对照组分别为10%(3/30)、30%(9/30)、3.124-0.45。两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MP-1检出率与NF-κB蛋白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P=0.0010,r=0.6860),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P=0.0001);NF-κB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结论EB病毒感染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及发展关系密切。(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7,7:31—32)  相似文献   

9.
鲁铭  高媛  熊琦 《眼科研究》2011,29(3):244-247
背景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是否参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为研究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提供更多的依据。目的检测翼状胬肉中HPV和HSV的表达。方法收集68例翼状胬肉切除术的翼状胬肉组织和同时期行其他手术(玻璃体切割及斜视手术)并排除结膜疾病的正常结膜组织68例,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翼状胬肉组织和正常结膜组织标本中HPV DNA和HSV DNA的表达。结果荧光real—time PCR检测表明,68例翼状胬肉组织中有12例HPV为阳性表达,15例HSV阳性表达,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7.6%和22.06%。在68例正常结膜组织中有1例HSV阳性和6例HPV阳性,PCR阳性率分别为1.47%和8.82%,翼状胬肉组织中HPV和HSV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1,P〈0.05;χ^2=4.561,P〈0.05)。翼状胬肉组织中HPV和HSV均阳性者为5例(7.35%),而在正常结膜组织中未发现HPV和HSV均阳性者。结论翼状胬肉中有HPV和HSV的存在,病毒DNA的检测为探讨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erythropoiain,rhEPO)对培养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存活、突起生长及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med protein43,GAP-43)表达的影响,探讨rhEPO对培养RGCs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DMEM及含有rhEPO的DMEM对RGCs进行离体培养,观察RGCs在体外存活的时间,测量2d、4d、6dRGCs的最长突起长度;免疫细胞化学检测GAP-43蛋白表达,并测定平均灰度值。结果DMEM组离体培养RGCs于6~8d死亡,而rhEPO组RGCs能存活10~12d,存活时间较DMEM组显著延长(P〈0.01)。培养2d、4d、6d时,DMEM组最长突起长度依次为(42.90±4.71)μm、(79.74±8.49)μm、(110.02±10.79)μm,rhEPO组依次为(55.47±7.07)μm、(100.16±7.78)μm、(118.63±11.50)μm,培养2d、4d时rhEPO组与DMEM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6d时差异显著(P〈0.05)。2组细胞在培养2d时GAP-43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4d时GAP-43蛋白表达到高峰。6d时GAP-4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各时间点rhEPO组RGCsGAP-43蛋白的表达均较DMEM组有明显增高,与DMEM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rhEPO可延长离体培养RGCs的存活时间和促进其突起的生长。上调离体培养RGCs GAP-43蛋白的表达。rhEPO促进RGCs突起生长的作用可能通过上调RGCs GAP-43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眼科新进展2007;27(3):138-19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16在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A)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16蛋白在65例石蜡包埋的睑板腺癌标本中的表达,并在不同分化程度及生物学行为的睑板腺癌之间进行比较。结果65例睑板腺癌组织中53例表达p16蛋白,30例癌旁组织中29例表达p16蛋白,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8,P=0.014);睑板腺癌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组织学分级降低而降低,不同分化组中p16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5.000,P=0.001)。不同生物学行为睑板腺癌中p16蛋白表达差异显著,无复发组p16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复发转移组(χ2=24.890,P=0.000)。结论睑板腺癌中p16蛋白表达异常提示其在睑板腺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16蛋白的表达缺失或失活是睑板腺癌发生的重要分子事件,并与睑板腺癌的分化程度、浸润能力及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MMP-1、MMP-2激动剂和抑制剂对人巩膜I型胶原表达的作用,探讨MMP-1和MMP-2在人巩膜胶原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人巩膜成纤维细胞系作为研究模型,用荧光定量检测MMPs激动剂醋酸氨基苯汞(APMA)及抑制剂对人巩膜成纤维细胞MMP-1和MMP-2活性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及免疫印迹蛋白定量法检测比较激动剂组与抑制剂组对MMP-1/2以及I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最后用siRNA干扰敲除MMP-1、MMP.2或MMP-1/2后,检测巩膜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MMPs激动剂引起MMP.1/2活性显著增加,I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MMPs抑制剂引起MMP.1/2活性显著下降,相应的I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均P〈0.01)。激动剂可引起MMP.1mRNA表达增加(P〈0.01),对MMP-2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而抑制剂能引起MMP.2mRNA表达下降(P〈0.01),但对MMP.1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应用siRNA干扰方法敲除MMP-1、MMP-2或两者同时被敲除后,MMP-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1),MMP-2除在MMP-1siRNA干扰敲除组无明显变化外(P〉0.05),其余各组均显著下降(均P〈0.01);I型胶原的表达在各敲除组中显著增加,当MMP-1和MMP.2均干扰敲除时,I型胶原的表达增加最为显著(均P〈0.01)。结论在人巩膜成纤维细胞系中,MMP-1/2激动剂和抑制剂均能引起MMP-1/2活性改变及相应的MMP-1/2蛋白表达变化,并最终导致I型胶原表达的变化;MMP.1和MMP-2是调控人巩膜I型胶原重塑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16在睑板腺癌(meibomian gland carcinoma,MGCA)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16蛋白在65例石蜡包埋的睑板腺癌标本中的表达,并在不同分化程度及生物学行为的睑板腺癌之间进行比较。结果65例睑板腺癌组织中53例表达p16蛋白,30例癌旁组织中29例表达p16蛋白,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8,P=0.014);睑板腺癌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组织学分级降低而降低,不同分化组中p16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5.000,P=0.001)。不同生物学行为睑板腺癌中p16蛋白表达差异显著,无复发组p16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复发转移组(χ2=24.890,P=0.000)。结论睑板腺癌中p16蛋白表达异常提示其在睑板腺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16蛋白的表达缺失或失活是睑板腺癌发生的重要分子事件,并与睑板腺癌的分化程度、浸润能力及复发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P16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抑癌基因P16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73例鼻咽癌和20例慢性发炎的鼻咽部组织中的抑癌基因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16蛋白在慢性发炎的鼻咽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00%),明显高于鼻咽癌中的阳性表达率(38.4%),P〈0.005。②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与鼻咽癌的组织学类型(低分化鳞癌和未分化癌)、临床分期(Ⅰ~Ⅱ期与Ⅳ)、肿瘤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15.
眼睑恶性肿瘤组织中基底膜蛋白的分布和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Lin H  Niu YJ  Zhou ZY  Liu FL  Wang HY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3):167-171
目的 研究眼睑恶性肿瘤组织中基底膜胶原蛋白Ⅳ (typeⅣcollagen ,ColⅣ )、层粘连蛋白 (laminin ,LN)及纤连蛋白 (fibronectin ,FN)的分布和表达 ,以探讨基底膜蛋白与恶性肿瘤组织分化、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streptavidinbiotincomplex ,SABC)法 ,对 85例常见眼睑恶性肿瘤石蜡标本切片的基底膜进行ColⅣ、LN及FN染色 ,并检测其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其中基底细胞癌 40例 ,鳞状细胞癌 2 5例 ,睑板腺癌 2 0例。结果 正常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中基底膜比较完整 ,ColⅣ、LN及FN多分布于上皮与间质交界处及动脉内膜。而肿瘤组织中基底膜则不完整或严重缺失 ,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及睑板腺癌中ColⅣ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0 %( 2 4/ 40 )、6 4%( 16 / 2 5 )、40 %( 8/ 2 0 ) ;LN表达阳性率依次为 5 8%( 2 3/ 40 )、40 %( 10 / 2 5 )、35 %( 7/ 2 0 ) ;FN表达阳性率则分别为 33%( 13/ 40 )、36 %( 9/ 2 5 )、30 %( 6 / 2 0 )。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 ,表达阳性率下降 ,高分化癌与低分化癌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 χ2 =8 2 185 ,P <0 0 5 )。随访观察 6~ 18个月 ,肿瘤复发患者 2 4例 ,其基底膜ColⅣ、LN及FN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下降 ,与无复发肿瘤患者相比 ,差异有  相似文献   

16.
p16和bcl-2蛋白在眼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iu Y  Liu F  Meng X  Wang H  Lin H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4):259-262,I015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16和细胞凋亡和抑制基因bcl-2与眼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常见眼睑恶性肿瘤组织中p16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在96例眼睑恶性肿瘤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均为细胞核染色,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70.0%(28/40),鳞状细胞癌(squamou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黏附力、运动力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KAI1的真核表达质粒pCMV—KAI1转染人HXO—Rb44细胞株,命名为HXO—Rb44-KAI1,使其KAI1蛋白过表达。以转染空载体质粒pcDNA3.1(+)及未转染质粒的HXO—Rb44细胞作为对照,分别命名为HXO—Rb44.KAI1/zero及HXO—Rb44。质粒转染48h后,吹散细胞,显微镜下观察三组细胞的同质性黏附情况;应用Transwell小室及其联合Matrigel分别进行迁移和侵袭实验。100倍光镜下观察进入Transwell下室的细胞并随机选取5个视野进行细胞计数,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质粒转染48h后,PCR及WesternBlot显示HX0-Rb44-KAI1细胞的KAI1表达明显强于HXO-Rb44-KAI1/zero及HXO—Rb44细胞。HXO—Rb44-KAI1细胞的同质性黏附力明显强于HXO-Rb44-KAI1/zero及HXO—Rb44细胞。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100倍镜下下室中平均每视野细胞数,HXO—Rb44-KAI1组为(20.4±4.0)个,HXO-Rb44-KAI1/zero组为(46.0±4.5)个,HXO-Rb44组为(52.1±3.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71,P〈0.01)。侵袭实验显示100倍镜下下室中平均每视野细胞数,HXO—Rb44-KAI1组为(16.7±3.3)个,HXO—Rb4J4.KAI1/zero组为(42.5±3.7)个,HXO—Rb44组为(47.3±5.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12.P〈0.01)。结论KAI1可显著增强HXO—Rb44细胞同质性黏附力,抑制其运动力和侵袭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G蛋白信号转导调节子5(RGS5)表达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研究。在正常培养的人RPE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200/μmol/L的CoCl:建立细胞化学缺氧模型。按缺氧时间分为0、1、3、6、12和24h6组,观察RGS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另选取12和24h作观察点,按处理因素分为缺氧对照组和VEGF抑制剂Bevacizumab处理组,Bevacizumab包括25、100和250肛咖l3种浓度,观察特异性抑制VEGF表达对RGS5表达产生的影响。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Western blot和RT-PCR分别检测RGS5及其mRNA和VEG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采用Student’s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条件下,RGS5主要在人RPE细胞胞浆中表达。与VEGF存在相同表达区域。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RPE细胞中RGS5蛋白及其mRNA表达逐渐上调,24h时达高峰(0.932±0.104,t=3.106,P=-0.01l;0.742±0.083,t=2.852,P=-0.017);VEGF蛋白及其mRNA表达12h达高峰(1.022±0.141,t=4.144,P=0.002;0.491_+0.063,t=5.707,P〈0.01),24h时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无缺氧的RPE细胞(0.942±0.125,t=3.306,P=0.008;0.425±0.080,t=3.239,P=0.011)。浓度为100和250μg/ml的Bevacizumab有效抑制VEGF蛋白(£=2.794,P=0.019;t=3.396,P=0.007)和其mRNA(t=2.823,P=0.018;t=9.584,P〈0.01)表达后,RGS5蛋白(t=2.953,P=0.014;t=2.913,P=0.015)和其mRNA(t=3.009,P=-O.013;t=4.243,P=-0.002)表达也随之受到抑制。结论缺氧条件下人RPE细胞RGS5表达上调,并与VEGF表达具有时相关系;抑制VEGF表达后,RGS5表达随之降低。提示RGS5位于VEGF信号通路下游,可能参与缺血缺氧性RPE相关眼病发生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因子Survivin蛋白和Fas蛋白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及20例正常结膜组织中Survivin, Fas蛋白的表达情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37.5%)高于正常结膜组织表达阳性率(10.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Fas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75.0%)高于正常结膜组织表达阳性率(15.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Survivin和Fas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呈明显的正相关 (P<0.01),表达强度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Survivin可能与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发生密切相关;Survivin与Fas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关系密切,提示两者可能共同参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survivin、p16和Bcl-2表达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组织survivin、p16和Bcl-2表达.方法:RB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urvivin、p16和Bcl-2表达水平.结果:RB标本中survivin、p16和Bcl-2阳性检出率分别是:36例RB组织中19例survivin蛋白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3%(19/36),对照组6例组织未见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分化型为50%(10/20),未分化型为56%(9/16),两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6例RB组织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7%(17/36),分化型为55%(11/20),未分化型为38%(6/16),两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6例RB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0%(18/36),分化型中为35%(7/20),未分化型为69%(11/16),两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urvivin、p16和Bcl-2在RB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