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影响2%~8%的妊娠,仍然是全世界孕产妇和围生期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可导致高血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终止妊娠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尽管产后母体各项临床指标及血管病变会逐渐趋于正常,但这种短暂的、一过性的急性妊娠期并发症存在广泛母体血管内皮损伤和炎症免疫过度激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D(Vitamin D,VD)作为孕产期所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其不仅与骨代谢有关,而且具有影响脑内神经免疫调节、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传递在内的多重神经活性。近年研究发现,VD对抑郁症的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产前和产后抑郁症作为抑郁症的分支,其与VD的关系也备受关注。VD缺乏不仅可能导致复发性流产、妊娠期糖尿病和子痫前期等,还与妊娠期和产后的抑郁症状有关。有文献报道VD缺乏可能是围生期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围生期合理补充VD对抑郁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对于VD补充的时机和剂量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结合近年发表的国内外文献,探讨VD缺乏与围生期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后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调节钙和磷吸收,促进骨骼的生长和重构。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维生素D在高血压、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维生素D受体(VDR)广泛分布于卵巢、子宫、输卵管、宫颈、乳腺、睾丸、精子等生殖器官、组织与细胞中。关于维生素D的活性代谢产物的生理作用已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其在人类生殖中的报道较少。现本文就维生素D缺乏对女性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陈艳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8,35(3):158-161
妊娠相关子宫内膜蛋白glycodelin是一组糖蛋白,属于脂质载体蛋白lipocalin超家族。目前发现有4种亚型,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glycodelin在人体内多种组织中有表达,其表达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主要在免疫抑制、诱导细胞分化、促血管生成以及调节精子与透明带的结合等方面发挥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妊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部分妊娠相关疾病如流产、异位妊娠、子痫前期、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等关系密切。就近年glycodelin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妊娠相关子宫内膜蛋白glycodelin是一组糖蛋白,属于脂质载体蛋白lipocalin超家族.目前发现有4种亚型,分别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glycodelin在人体内多种组织中有表达,其表达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主要在免疫抑制、诱导细胞分化、促血管生成以及调节精子与透明带的结合等方面发挥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妊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部分妊娠相关疾病如流产、异位妊娠、子痫前期、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等关系密切.就近年glycodelin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B12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人体内所需要的量均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B12作为辅酶参与细胞内多种反应,如在哺乳动物体内,其参与同型半胱氨酸及甲基丙二酸的合成代谢,同型半胱氨酸及甲基丙二酸在人体内蓄积时,会引起机体多系统功能障碍。因此,当维生素B12缺乏或者不足时会影响机体多系统功能。在妊娠期,蛋白质合成代谢及线粒体能量转换会增强,这对维生素B12的需要量会增加,会更易引起维生素B12不足或者缺乏。在妊娠期,维生素B12缺乏可以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产科疾病,同时也能引起新生儿甲基丙二酸血症、胎儿生长受限等疾病。 相似文献
7.
蜕膜自然杀伤(dNK)细胞是存在于母胎界面并与胎儿滋养层细胞密切接触的免疫细胞。dNK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相关细胞因子在母胎耐受、螺旋动脉重铸、血管形成以及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dNK细胞与正常妊娠的发生及维持密切相关,并发现妊娠期并发症如复发性自然流产、子痫前期等普遍存在dNK细胞细胞学及免疫学等方面的异常改变。综述近年来dNK细胞的最新研究,包括数量、表型、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及血管生成因子等,以及dNK细胞在妊娠并发症发病中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D不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CBM、万方资源数据库,纳入以妊娠期糖尿病和健康妊娠人群为对象,以维生素D不足的发病率及血25(OH)D3水平为主要研究指标的病例对照研究或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后进行Meta分析。应用Review Manager5.0软件对主要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人群维生素D不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妊娠人群(OR=1.32,95%CI 1.03~1.69,Z=2.18,P=0.0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妊娠人群(MD=-6.83nmol/L,95%CI(-8.62,-5.04),Z=7.49,P<0.00001)。结论:维生素D不足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炎症小体是人类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包括妊娠在内的多种炎症反应,其中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炎症小体,是宿主防御反应的重要因素,其能够对固有免疫进行调控,各种环境剌激物、多种微生物、内源性或外源性危险信号、病原体和不同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损伤相关分子模... 相似文献
10.
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并发先兆子痫对母儿结局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并发先兆子痫母、儿的结局。方法 :收集1981至 2 0 0 3年糖代谢异常孕妇 12 0 2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 15 1例孕妇并发先兆子痫 ,按照有无先兆子痫的发生将孕妇分为先兆子痫组 (Ⅰ组 )和非先兆子痫组 (Ⅱ组 )。回顾分析比较两组孕妇、新生儿的结局。结果 :(1)I组孕妇早产、羊水过多、酮症、手术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I组 ,发生率分别为 2 1.2 %vs 6 .0 %、13.9%vs 6 .2 %、15 .2 %vs 7.4 %、71.5 %vs6 0 .7% (P <0 .0 1) ;两组孕妇胎死宫内、胎儿窘迫、宫内感染、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I组与II组的新生儿结局比较 :两组新生儿患病率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新生儿窒息、畸形、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2 .0 %vs 3.9%、7.3%vs 3.1%、8.7%vs 2 .2 %、15 .3vs 5 .7%和 18.0 %vs 12 .3% ;两组大于胎龄儿和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分别为 17.2 %vs 11.3%、10 .6 %vs 1.9% ;新生儿转科(41.0 %vs 19.6 %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及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孕妇一旦并发先兆子痫将增加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并发症及新生儿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25,52(2)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妊娠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细胞异常凋亡;尤其是胎盘滋养细胞的过度凋亡;可能导致滋养细胞功能障碍、血管重塑异常、氧化应激增加和免疫失衡;进而引发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和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研究表明;细胞凋亡的调控对妊娠至关重要。在RSA中;p53介导的凋亡和微小RNA-184(miR-184)、miR-27a的异常表达破坏滋养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平衡。在PE中;miR-4531/CX3CL1信号通路通过调控血管内皮损伤参与PE发病机制。在GDM中;胃饥饿素通过下调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显示出潜在治疗价值。在早产中;内质网应激通过肌醇需求酶1α(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α;IRE1α)/c-Jun氨基端蛋白激酶(c-Jun N-terminal protein kinase;JNK)通路诱导早产儿肺上皮细胞凋亡。未来需深入研究细胞凋亡的机制及治疗靶点;为预防和治疗不良妊娠结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孕妇中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经甲状腺功能筛查诊断为SCH的妊娠妇女1 084例(SCH组),正常妊娠妇女8 848例(对照组)。SCH组按患者是否愿意接受药物治疗分为SCH治疗组、SCH未治疗组,治疗组采用LT4治疗,未治疗组不用药。比较各组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情况,并根据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比较各组GDM发生率。结果:SCH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FT4低于对照组(均P=0.000),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TSH水平高于对照组,FT4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00)。SCH治疗组的TSH水平与SCH未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组TPO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00),SCH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TPOAb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0),而SCH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组的GDM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SCH治疗组的GDM发生率低于未治疗组(P=0.035)。SCH治疗组的GDM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CH未治疗组的GDM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CH会增加GDM的发病风险,尽早使用LT4正规治疗,可能对降低SCH孕妇的GDM发生率,减少SCH合并GDM对母儿的危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昆明地区妊娠早期母体红细胞参数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昆明地区非贫血孕妇妊娠早期母体血红蛋白(hemaglobin,Hb)浓度、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和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对妊娠晚期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预测作用.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行产前检查的昆明地区单胎妊娠妇女1189例在妊娠14周前进行首次产前检查时接受血液细胞学分析.应用四分位数法分别将这些研究对象按Hb、RBC及HCT水平依次分为4组,比较每项指标的各四分位组孕妇妊娠晚期GDM发生率的差异.用Kolmogorov-Smirnov法分别对妊娠14周Hb、RBC和HCT总体样本进行正态分布检验,比较各组率的差异用x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随着妊娠14周前Hb、RBC、HCT四分位数组别的增高,妊娠晚期GDM的发生率相应地逐渐升高.Hb≥75th组GDM发生率与<25th、25th~、50th~组的GDM发生率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3.1% (34/259)、5.9%(18/304)、9.2% (30/326)、9.3% (28/300),x2=8.53、4.18、3.96,P<0.05].RBC 50th~及≥75th组的GDM发生率分别较RBC<25th及25th~组的GDM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th~组与<25th组:11.7%(34/290)与6.3%(19/304),x2 =5.30;50th~组与25th~组:11.7% (34/290)与7.0% (21/298),x2=3.93;≥75th组与<25th组:12.1%(36/297)与6.3% (19/304),x2=6.49;≥75th组与25th~组:12.1%(36/297)与7.0%(21/298),x2=3.85;P<0.05].HCT 25th~、50th~及≥75th组的GDM发生率分别较HCT<25th 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3%(29/311)、10.8%(31/287)和11.8%(34/288)与5.3%(16/303),x2=7.04、3.93和6.4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14周前Hb(OR=1.031,95%CI:1.010~1.052]、RBC(OR =2.286,95% CI:1.318~3.963)和HCT(OR=1.106,95%CI:1.037~1.179)均是妊娠晚期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 结论 妊娠早期Hb、RBC及HCT水平升高可作为预测昆明地区孕妇GDM发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分析早发型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6年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分娩的诊断为子痫前期的单胎孕产妇2693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早发型(873例)与晚发型子痫前期孕妇(1820例)的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结果 早发型和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孕次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改善不同程度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和家属焦虑、抑郁症状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1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我院)建卡并住院分娩的GDM孕妇及家属(患者丈夫或母亲)各300例,整个孕期用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后血糖满意者为GDM A1(251例);如果需要加用胰岛素治疗者为GDM A2(49例)。根据心理干预方式随机分为集体干预组、面对面(face to face)干预组和无心理干预的对照组,孕期心理干预共6次,对比分析干预前(初次诊断GDM后1周内),干预后(孕36周,产后48 h内,产后42 d)各组GDM患者和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妊娠结局。结果:第1次评估时无论是GDM A1还是GDM A2,3组孕妇及家属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GDM A1、GDM A2孕妇及家属SAS、SDS评分在集体干预组、面对面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的集体干预组和面对面干预组的GDM A1和GDM A2孕妇及家属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且集体干预组低于面对面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GDM孕妇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母体并发症和剖宫产率呈降低趋势。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GDM孕妇及家属的焦虑、抑郁症状,集体干预更有利于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并发子痫前期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病情况,以及与发病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至2003年23年间,在我院分娩的1202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的病例资料,其中151例(Ⅰ组)并发子痫前期,1051例(Ⅱ组)未并发子痫前期,分析与子痫前期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子痫前期的发生率为12.6%(151/1202)。其中糖尿病合并妊娠(DM)、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耐量降低(GIGT)患者中,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分别为34.8%(39/112)、11.8%(89/753)、6.8%(23/337),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Ⅰ组孕妇分娩前体重指数(BMI)为(31±4)kg/m2,Ⅱ组为(29±4)kg/m2,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7);Ⅰ组孕期血糖升高出现的时间[(27±11)周]明显早于Ⅱ组[(30±7)周],平均产次也高于Ⅱ组。(3)有不良孕产史、合并慢性高血压者,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分别为18.5%(32/173)、41.9%(18/43),明显高于无不良孕产史及慢性高血压者(P=0.03、0.000)。(4)Ⅰ组孕妇的口服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服糖后2、3h)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各值均明显高于Ⅱ组。(5)需要胰岛素治疗者,子痫前期的发生率为15.6%,高于饮食控制者(9.9%,P=0.009);血糖控制不满者子痫前期的发生率为17.0%,明显高于血糖控制满意者(10.0%,P=0.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合并慢性高血压、HbA1c水平升高为子痫前期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类型糖代谢异常者,并发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GDM确诊时血糖水平、孕期血糖控制情况等与子痫前期发病存在明显相关性,慢性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并存,将明显增加子痫前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子宫螺旋动脉重铸是妊娠正常进行的关键环节,绒毛外滋养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是血管重铸过程的必要条件。滋养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完整和调控机制的协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滋养细胞浸润不足,栓塞螺旋动脉不彻底,母-胎循环的发生提前,使绒毛受到直接的机械损伤,氧化应激作用间接地造成细胞机能障碍和损伤,出现胎盘退化变性;人肿瘤蛋白p53(TP53)介导细胞通路对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CDKN1A)和Bax基因的异常表达,微小RNA-520(miR-520)过度调控滋养细胞的凋亡导致母体出现复发性流产。由滋养细胞分泌产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异常表达和大量炎性因子的释放造成了胎盘缺血缺氧,表现出子痫前期的相关症状。胎盘绒毛的血管密度、绒毛间隙体积的降低、滋养细胞分化程度下降、微环境缺氧以及突触缺陷因子1(SYDE1)呈低水平表达,可能是造成胎儿生长受限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螺旋动脉重铸过程对病理妊娠的早期诊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