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滋养细胞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2.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主要讨论内容:1.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分类2.葡萄胎发生的遗传学研究进展3.葡萄胎的诊断与处理4.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前评估5.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初次治疗6.滋养细胞肿瘤常见转移部位的治疗7.耐药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8.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9.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0  相似文献   

3.
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六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6例ET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6例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年龄27~46岁.其中5例表现为阴道流血;前次妊娠情况:1例为葡萄胎,2例为早孕行人工流产术,3例为足月分娩;前次妊娠距诊断的时间间隔为15~48个月;治疗前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为46~121 147 IU/L.子宫有病灶者6例;子宫外有转移灶者4例,其中肺转移3例,肝、胰腺转移各1例.治疗方式均为手术结合化疗,其中行子宫全切除术者6例,肺叶切除术者1例.治疗后1例复发,拒绝治疗并失访;1例继续治疗中;4例治疗后随访期内(9~19个月)未复发.结论 ETT患者术前诊断极为困难,一般为术后依据病理检查方能确诊,手术是治疗ETT的主要手段,化疗在ETT治疗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4.
5.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细胞中胎盘激素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采用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泌乳素(hPL)、妊娠特异性p1糖蛋白(SP1)抗体,检测91份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瘤细胞中胎盘激素的含量,其中侵蚀性葡萄胎29份、转移性侵蚀性葡萄胎12份,绒毛膜癌29份、转移性绒毛膜癌21份。结果:侵蚀性葡萄胎肿瘤细胞中hCG的含量较绒毛膜癌明显减少(P<0.005),hPL和SP,的含量较绒毛膜癌明显增多(P<0.005);转移性侵蚀性葡萄胎肿瘤细胞中hPL、SP_1的含量较原发瘤为低(P<0.025),转移性绒毛膜癌的hCG及hPL含量较原发瘤增多(P<0.1,P<0.05)。提示:hCG、hPL和SP_1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瘤细胞中含量的测定,对该瘤的诊断和分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脑转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评价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转移患者的临床特性、预后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84年12月至199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814例中发生脑转移的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绒毛膜癌382例,发生脑转移者61例(16.0%);侵蚀性葡萄胎432例,发生脑转移者8例(1.9%)。根据患者曾否接受化学治疗(化疗)及脑转移出现的时间,将所有转移患者分为3组,即诊断脑转移后于本院治疗前未曾接受化疗者共30例(A组);诊断脑转移后本院治疗前曾接受化疗者共31例(B组);在我院化疗期间出现脑转移者共8例(C组)。除12例入院时已濒临死亡,未及化疗或仅接受1个疗程化疗即死亡外,其余57例均接受了以5-氟尿嘧啶为主的联合化疗或足叶乙甙、甲氨喋呤、更生霉素/环磷酰胺及长春新碱方案(EMA/CO)3-17个疗程,平均8.2个疗程,同时辅以蛛网膜下腔穿刺鞘内注射甲氨喋呤治疗。69例中有4例患者因颅内压急剧增高,濒临脑疝形成而急诊进行了开颅去骨瓣减压及转移瘤切除术。结果 除12例患者未经正规化疗即死亡外,57例患者化疗后缓解率为71.9%(41/57)。随诊按57例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45.8%。A、B、C3组患者的缓解率分别为80.0%(24/30)、54.8%(17/31)及8例中0例(A与B组比较,P<0.05;A或B组比较,P<0.01)。结论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脑转移预后较差,重视早期诊断与及时有效的化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多药联合全身化陪结合鞘内化疗仍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对颅内压过高濒临脑疝形成的患者,急诊开颅手术结合化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细胞增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的细胞增殖力与其良性临床经过和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10例PSTT患者病变组织存档蜡块,重新切片行组织学诊断,在此基础上分别作核分裂计数、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染色及流式细胞计数DNA分析。以同期收治的葡萄胎与绒癌各5例为对照组。结果:PSTT的核分裂数为每10个高倍视野0~3(平均1.3);而葡萄胎和绒癌分别为0~2(平均0.8)和1~4(平均2.2)。PSTT的AgNOR颗粒数为每个细胞2.70±0.55,而葡萄胎和绒癌分别为1.96±0.38和4.50±0.73。PSTT的DNA指数为1.10,S期比例为16.7%,增殖指数为26.6%。10例PSTT中,8例随访至今,7例存活,1例术后3年死于原发性肺癌。结论:PSTT有较低的细胞增殖力,其良性临床过程和非恶性病理特征可能与PSTT二倍体DNA及低细胞增殖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1985年至2004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情况,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1985年1月至2004年1月我院收治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1 130例,其中侵蚀性葡萄胎(IM)患者614例,绒癌(CC)患者516例。其中高危患者325例,低危患者805例。回顾分析这些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 130例患者中903例(80.0%)获得完全缓解,187例(16.5%)获部分缓解,40例(3.5%)患者病情进展,64例患者(5.0%)在治疗中或病情缓解复发后死亡。CR患者中31例(3.4%)在停药后4个月~6年复发,共复发38例次。187例PR患者中155例患者(82.0%)经过化疗后β-hCG降至正常,但转移灶缩小至一定程度后未再有明显变化带瘤出院,其中17例患者未随诊,138例均定期随诊,其中84例随诊期间转移灶无明显变化,48例转移灶消失或缩小,此外6例(3.9%)绒癌患者在停药6~8个月后β-hCG升高,病情进展。通过统计学分析表明其与所有CR患者及合并肺转移的CR患者的预后之间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随诊患者中139例患者停药后共妊娠159次,其中废胎率16.4%(26/159),葡萄胎率3.1%,胎儿畸形率1.6%(1/61)。结论:GTN患者经适时、规范的化疗多可治愈。对于高危和耐药的患者应采用多药联合及多途径方案化疗,对一些选择性病例同时辅助手术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对于β-hCG正常后并经巩固化疗,转移灶不再变化的患者可认为是治愈而密切随诊。建议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停药1年后妊娠,并加强产前检查以预防发生异常妊娠。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脉冲多普勒(PD)检测用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判断疾病转归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CDFI及PD检测了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55例,并以正常妊娠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结果:滋养细胞肿瘤的子宫肌壁上有五彩缤纷的丰富血流及血窦,其频谱为低阻力血流,阻力指数(RI)小于0.5。而且化疗前、后RI变化明显。其中,8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证实与CDFI检查结果一致。16例患者盆腔子宫造影与CDFI及PD检测对比,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DFI及PD检测作为一种新的方法,不仅可以对滋养细胞肿瘤作出早期诊断,而且还可用于观察化疗效果,判断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滋养细胞肿瘤并发腹腔内出血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沈铿  杨秀玉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2):71-73,T005
妇科肿瘤并发腹腔内出血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手术。近年来,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已被有效地用来控制急性胃肠道出血和妇科肿瘤手术后的腹腔和腹膜后出血。本研究成功地应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滋养细胞肿瘤并发腹腔内出血4例。初步的临床应用效果提示,对病情危重的滋养细胞肿瘤并发腹腔内出血患者,采用动脉栓塞术控制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控制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灶大出血的效果。方法 自1990年2月至2001年6月,因瘤灶大出血而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31例,其中绒毛膜癌患者24例,侵蚀性葡萄胎7例。出血部位分别为,子宫22例,阴道3例,肝脏3例,膀胱2例,肠道1例。动脉栓塞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化学药物治疗。结果 28例(90.3%)患者通过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成功控制出血;3例(9.7%)再次出血的患者,经手术证实均为子宫穿孔,行子宫切除术。26例(83.9%)患者化学药物治疗后痊愈,其中4例患者再次妊娠成功并足月分娩。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控制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灶的大出血。  相似文献   

12.
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患者化疗后一年内妊娠结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 L  Yang X  Song H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0):618-620
目的 探讨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患者多疗程化学治疗( 化疗) 后,1 年内妊娠的结局。方法 分析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患者化疗后在1 年内妊娠的22 例发生异常妊娠、废胎率的情况及其与化疗停药的间隔的关系。结果 22 例中,足月分娩9 例,废胎6 例,废胎率为27.3% 。其中停止化疗半年内妊娠者废胎率高于半年以上者( P< 0.05)。患者发生产后绒癌1 例,发生重复性葡萄胎1 例,此2 例均发生在停药5 个月内妊娠。结论 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经化疗保留子宫是可行的。但多疗程化疗后,妊娠不宜太早,应至少避孕半年,最好避孕1 年。  相似文献   

13.
甲氨蝶呤等药物及手术治疗耐药性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 分析足叶乙甙、甲氨蝶呤、更生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方案(EMA/CO)治疗耐药性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1例耐药性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采用EMA/CO方案化疗及(或)辅助以手术与超选择性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后及毒副反应。结果51例患者经平均6.9个疗程化疗后,33例获完全缓解(64.7%),14例部分缓解(27.5%),4例无效(7.8%)。完全缓解者随访复发率为6.7%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膀胱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及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1999年收治的滋养细胞肿瘤(GTT)膀胱转移患者共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以5-氟脲嘧啶(5-Fu)为主的联合化疗或EMA/CO化疗,同时行5-Fu膀胱灌注。部分患者选择性动脉插管行子宫动脉、膀胱上动脉及髂内动脉栓塞以控制大出血。通过监测β-hCG水平、B超、CT、膀胱镜等辅助检查措施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10例中2例合并脑转移死亡。1例血生化指标缓解,带瘤存活;7例治愈,其中1例治愈后即失访,6例随诊11-36个月,无复发迹象。结论 滋养细胞肿瘤膀胱转移患者经过正规的全身加局部化疗,疗效较好。选择性动脉插管栓塞可以作为急诊处理膀胱转移大出血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低水平β-HCG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水平β-HCG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时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1年1月至2003年1月间6例低水平β-HCG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结果 6例中侵蚀性葡萄胎3例,绒癌2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1例、先行妊娠葡萄胎3例,足月产3例;先行妊娠至诊断时间2~18个月;5例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5例超声提示滋养细胞肿瘤;血β-HCG1.1~2.7IU/L。结论 低水平β—HCG滋养细胞肿瘤可能与滋养细胞的类型及分布有关,其临床特点主要为不规则阴道出血,超声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有利于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6.
妊娠性滋养细胞肿瘤阴道转移的临床特点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滋养细胞肿瘤阴道转移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滋养细胞肿瘤阴道转移 51例的临床资料。阴道转移通过妇科检查和组织活检诊断。结果 :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阴道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 8.6 %和 4 .1% ,转移灶多位于阴道前壁下段。 18例发生破溃大出血。除 2例尚未化疗即死亡外 ,余均采用以 5-FU为主的联合化疗及 (或 )EMA -CO方案化疗。 16例进行了阴道填塞 ,3例因填塞效果差行选择性盆腔动脉栓塞术。接受化疗的患者阴道转移瘤经 1~ 5个疗程的化疗后均完全消失。 51例中 4 4例完全缓解 ,5例部分缓解 ,2例尚未化疗即死亡。完全缓解的 4 4例经定期随访 ,无复发迹象。结论 :多发且较大的阴道转移灶易发生大出血。传统的 5-FU单药及以 5-FU为主的联合化疗仍是治疗滋养细胞肿瘤阴道转移简单有效的方法。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对难以控制的转移瘤破溃大出血有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7.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肺转移患者肺叶切除术指征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肺转移患者的手术指征。方法通过医院病案数据库,调用1990—2003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629例Ⅲ~Ⅳ期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治疗记录,收集肺转移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及化疗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降至正常(<2IU/L)后肺内带瘤随诊的患者,对符合入选条件的9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侵蚀性葡萄胎肺转移患者41例中,行肺叶切除术者6例,病理检查病灶全为坏死结节;化疗后血βhCG正常后肺内带瘤随诊者35例,随诊6个月~11年,病情均稳定。绒毛膜癌肺转移患者54例中,行肺叶切除术者29例,其中病理检查病灶为出血坏死组织、无活性肿瘤细胞者(定为病理阴性)17例,病灶内仍有活性肿瘤细胞残留者(定为病理阳性)12例;化疗后血βhCG正常未手术的带瘤随诊者25例,其中病情进展5例,病情稳定20例。绒毛膜癌肺叶切除术后病理阳性及带瘤随诊病情进展患者在年龄、临床分期、末次妊娠性质等方面与肺叶切除术后病理阴性及带瘤随诊病情稳定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血βhCG从10IU/L降到2IU/L以下所需的化疗疗程数及总疗程数比较,前者却明显多于后者(P=001,P=0001)。结论侵蚀性葡萄胎肺转移可经化疗治愈,化疗后未完全消失的肺部阴影可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