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肾活血法结合克罗米芬(CC)联合补佳乐在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疗效。方法:将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89例随机分为A组(CC+补佳乐)、B组(温肾活血汤+CC+补佳乐)和C组(阿司匹林+CC+补佳乐)3种方案治疗。比较3组的排卵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妊娠率、流产率,以经阴道彩色多普勒B超测量3组治疗前、后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观察内膜容受性。结果:A组周期排卵率为79.0%,妊娠率为23.3%,流产率为28.6%,LUFS发生率为14.8%。B组周期排卵率达87.6%,妊娠率为56.7%,流产率为0.0%,LUFS发生率为4.1%,C组周期排卵率为86.9%,妊娠率为44.8%,流产率为15.4%,LUFS发生率为8.7%,3组排卵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妊娠率最高,流产率最低,显著高于A组、C组(P0.05),C组妊娠率高于A组,流产率低于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A型子宫内膜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子宫动脉RI明显低于A组(P0.05);LUFS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C组略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活血法能显著提高CC联合补佳乐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其效果好于阿司匹林。其机制主要与中药降低LUFS发生率、促进卵泡排出及改善CC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抑制作用有关,其改善内膜容受性的效果好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滋阴补阳序贯法联合西药促排卵对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122个促排卵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促排卵前后使用滋阴补阳中药进行序贯治疗。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4组,A组:克罗米芬(CC)+促性腺激素(Gn)(n=71),B组:来曲唑(LE)+Gn(n=30),C组:CC(n=14),D组:Gn(n=7),比较各组间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4组妊娠率比较:C组A组B组D组;Gn用量比较:D组B组A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A组D组B组C组,但各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促排天数A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比例CC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4组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发生率、未启动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OHSS发生。按妊娠结局分组比较:bE2及bLH水平妊娠组未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未孕组,各组中A型内膜比例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内膜。结论:对PCOS患者选择滋阴补阳序贯法联合CC+Gn促排卵能减少Gn用量,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克罗米芬(CC)联合地塞米松(DEX)对CC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方法:将50名CC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在月经第3 ̄7日口服CC100mg/d,同时在月经周期的第3 ̄12日口服DEX1.0mg/d;B组CC的应用同A组,同时在月经周期的第3 ̄12日口服叶酸片0.5mg/d。月经第8日开始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当有1个卵泡直径≥18mm或2个卵泡直径≥17mm时,肌注hCG10000IU,36h后性生活。观察2组注射hCG日成熟卵泡数和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天数、月经周期第22日孕酮水平、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A组注射hCG日的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月经第22日血清中孕酮水平以及排卵率和妊娠率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P<0.01);促排卵天数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CC抵抗的PCOS患者,DEX可以促进排卵,改善CC对子宫内膜的抗雌激素效应,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来曲唑在促排卵过程中的功效。方法:100例不孕症常规检查确诊为女性排卵障碍并接受超促排卵及IUI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A组(50例):口服来曲唑(LE)+hMG,B组(50例):口服氯米芬(CC)+hMG,分别监测hCG注射日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血E2、P水平,分别统计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A组血清中雌激素水平明显较低,hCG注射日子宫内膜较厚。直径>17mm卵泡数组间无明显差异,临床妊娠率也无明显差异。结论:对因女性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用LE或CC促排卵,其获卵数和临床妊娠率无差异,但用LE促排卵,可以减少CC抗雌激素样作用对子宫内膜的不良影响,使子宫内膜有较好的容受性,有利于妊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用克罗米芬(CC)及其联合不同促卵泡素(FSH)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效果,以指导PCOS患者选择合适的促排卵方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我院生殖门诊的81例PCOS患者(共92周期),患者均以CC促排卵,根据月经第8天的卵泡生长情况,决定是否联合应用基因重组促卵泡素(rFSH)或尿促卵泡素(uFSH).按促排卵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CC+ HCG组(A组,26例,32周期);CC+rFSH+HMG+HCG组(B组,23例,26周期);CC+uFSH+HMG+HCG组(C组,32例,34周期).患者排卵后均用黄体酮胶丸或地屈孕酮黄体支持12 ~ 14天.比较3组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效果.结果:A组中2例患者发生黄素化综合征(LUFS);B组中4例发生轻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C组中1例发生重度OHSS,1例LUFS.3组患者的HCG日最大卵泡直径、内膜厚度、排卵率及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D8优势卵泡直径大于B、C组(P<0.05);至HCG日平均时间少于B、C组(P<0.05);B组直径≥1.5cm卵泡数和排卵数均显著高于A、C组(P<0.05).B组与C组的至HCG注射日时间和FSH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C促排周期D8优势卵泡直径大小对决定联合FSH治疗PCOS患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单用CC促排卵可能抵抗周期,联合uFSH是经济有效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6.
克罗米酚与HCG促排卵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认识克罗米酚 (CC)促排卵的缺陷 ,评价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的辅助作用。方法 具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妇女 95例 ,对照组 39例 ;单独使用CC组 30例 ;CC +HCG组 2 6例。观察三组受试者排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及回声类型、排卵日 (LH +0 )及种植窗期 (LH +7)激素水平。结果 CC使子宫内膜变薄 ,回声类型改变 ;CC使黄素化不破裂卵泡综合征 (LUFS)的发生率 (36 6 7% )增加 ,与对照组 (5 13% )比较P <0 0 5 ;CC使种植窗期E2 异常增高 (对照组 115 0 0pg ml,CC组 2 89 5 0pg ml,P <0 0 5 ) ;E2 、P水平与内膜厚度无明显相关性 ,且不能预测LUFS的发生 ;HCG有望降低LUFS的发生率。结论 CC可能使子宫内膜厚度、回声类型、血清激素环境偏离种植所需的理想状态 ;并增加LUFS的发生率 ,HCG的使用有望纠正CC在促排卵过程中的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促排卵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率。方法 采用宫颈粘液评分(CMS)、放射免疫法测定雌激素(E2)水平,阴道超声观察用克罗米芬(CC)、CC/戊酸雌二醇(CC/E)、CC联合绝经期促性腺激素(CC/HMG)及促性腺激素激动剂联合HMG(GnRH-a/HMG)促排卵方案治疗后的卵泡成熟情况,并测量注射HCG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分析不同促排卵方案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其受孕率。结果 子宫内膜厚度≥7 mm者,周期妊娠率为17.1%,明显高于子宫内膜<7 mm者(3.45%)(P<0.05);应用CC、CC/E促排卵方案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比率明显小于CC/HMG及GnRH—a/HMG方案;CC及CC/E促排卵方案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GnRH—a/HMG方案LH值小于CC、CC/E及C/HMG方案,而E2值明显大于CC及CC/E方案,小于CC/HMG方案,CC及CC/E的E2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C对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增殖具有不良影响。而GnRH—a及HMG的使用则可提高子宫内膜的厚度,增加受孕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妊娠率,促排卵治疗是人工授精周期常用的方法,克罗米芬(CC)因服用方便、价格低廉而作为促排卵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它有抗雌激素的作用,影响子宫颈黏液的分泌及子宫内膜的生长,虽有较高的排卵牢,但妊娠率并不理想。本研究于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给予补佳乐(戊酸雌二醇)及肠溶阿斯匹林,以期改善CC促排卵时造成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从而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诱导排卵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相应的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来曲唑用于PCOS患者诱导排卵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用系统评价专用处理软件RevMan5.0合并分析入选研究。结果:共纳入10个RCT,包括1854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1)来曲唑组周期排卵率高于克罗米芬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较薄,每周期成熟卵泡数少于克罗米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率、流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克罗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使用来曲唑后,周期排卵率>60%、妊娠率>30%;(3)来曲唑组周期排卵率低于促性腺激素组;妊娠率、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流产率两组相似;来曲唑组每周期成熟卵泡数、多胎率、OHSS发生率低于促性腺激素组。结论:目前无充分证据证明,来曲唑对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优于克罗米芬,但可用来曲唑促排卵治疗对克罗米芬抵抗或促性腺激素高敏的PCOS患者,并可有效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和多胎妊娠发生。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补佳乐在诱导排卵中对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补佳乐是否能改善克罗米芬诱导排卵中的子宫内膜发育。方法45例不明原因或男方因素的不育妇女分为三组,自然周期组、克罗米芬组(CC组)、克罗米芬 补佳乐组(CC PGV组)各15例,观察三组hCG日及hCG 9d激素环境、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hCG日子宫内膜类型。结果CC组无论hCG日还是hCG 9d内膜厚度均明显小于自然周期组,而CC PGV组内膜厚度均明显大于CC组。CC组和CC PGV组子宫动脉PI无显著差别,但均显著大于自然周期组。结论小剂量补佳乐能改善克罗米芬诱导排卵中子宫内膜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的探讨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氯米芬(CC)、HMG和来曲唑(LE)+HMO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宫腔内供精人工授精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7年12月-2008年5月期间在我中心就诊的114例PCOS妇女的114个宫腔内人工授精(AID)周期分为3组:CC+HMG周期组38个周期,HMG周期组38个周期,LE+HMG周期组38个周期。分析比较3组的年龄、血清T水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肉注射日(HCG日)平均卵泡直径(MFD)≥14mm的卵泡(成熟卵泡)个数、平均卵泡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HCG日单优势卵泡发育成熟百分率、HMG用量和周期妊娠率。结果CC+HMG组、HMG组和LE+HMG组患者年龄和血清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C+HMG组HCG日成熟卵泡个数为(2.9±1.6)个,明显多于其他两组[HMG组为(1.6±1.0)个,LE+HMG组为(1.9±1.2)个],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内膜厚度较其他两组薄,差异有显著性(P〈0.05),HMG组与LE+HMG组HCG日成熟卵泡个数和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HCG日单优势卵泡发育成熟百分率分别21.05%、78.95%和52.63%,差异有显著性(P〈0.05)。CC+HMG组、HMG组和LE+HMG组HMG用量分别为(4.89±1.59)支和(9.88±4.59)支、(9.68±4.67)支(75IU/支),CC+HMG组与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HMG组、LE+HMG组HMG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36.84%、39.48%和31.57%,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MG促排卵周期更易得到单优势卵泡发育成熟;CC+HMG促排卵HMG用药量最少;CC+HMG、HMG和LE+HMG均可获得满意的周期妊娠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0例上皮性卵巢癌(A组)、20例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B组)、2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C组)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D组)中MT1-MMP的表达和预后。结果:MT1-MMP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阳性率(95%)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45%)和正常卵巢(35%),A组中的强阳性率(77.5%)显著高于B组(30%)、C组(10%)和D组(10%)(P<0.05);D组中未绝经者的阳性率(66.7%)显著高于绝经者(9.1%)(P<0.05);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强阳性率(100%)显著高于早期的强阳性率(52.6%)(P<0.05);中低分化(G2~G3级)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强阳性率(86.7%)显著高于高分化(G1级)的强阳性率(50%)(P<0.05);有淋巴转移的上皮性卵巢癌中的强阳性率(94.4%)显著高于无淋巴转移组的强阳性率(63.6%)(P<0.05)。在单因素生存分析中,A组中MT1-MMP的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B组中MT1-MMP表达强阳性组(++~+++)的复发率(66.7%)显著高于MT1-MMP表达阴性~弱阳性组(-~+)的复发率(7.1%)(P<0.05)。结论:MT1-MMP可能参与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它的异常高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的浸润、转移和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的复发中起了重要作用,MT1-MMP的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单胺氧化酶A(MAO—A)在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次IvF-ET失败患者fA组,n=39)、2次IVF-ET失败,第3次获得临床妊娠患者(B组,行=8)、首次IVF—ET获得临床妊娠患者(C组,n=21)在子宫内膜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MAO-AmRNA的表达和MAO-A蛋白的表达及定位,同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子宫内膜的胞饮突数量及发育情况,探讨子宫内膜MAO—A在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结果:反复IVF-ET失败患者在子宫内膜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MAO-A的表达低于首次IvF-ET获得临床妊娠的患者(P〈0.05)。结论:子宫内膜MAO-A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来曲唑应用于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索来曲唑(LE)联合hMG促排卵方案应用于冻融胚胎移植(FET)内膜准备的临床效果与预后因素。方法:月经第3日起口服LE连续3~5d,第10日起超声监测,若优势卵泡<14mm,则注射hMG150IU,隔日诱发排卵后92~152h解冻第3~5日胚胎。结果:共纳入119名患者,完成124个FET周期,临床妊娠率为42.7%(53/124),种植率为22.5%(70/311)。妊娠组的年龄显著小于非妊娠组(P<0.05);黄体支持组临床妊娠率为50.6%(45/89),显著高于无黄体支持组的22.9%(8/35)(P<0.01)。结论:在选择性的患者群体中,FET周期中用LE联合hMG准备内膜方法简单可行,年龄、是否采用黄体支持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阿司匹林促排卵过程中对子宫内膜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aspirin)在促进诱发排卵过程中对子宫内膜发育的影响。方法 2000-09—2003-03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对不明原因的不孕妇女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的方法,在氯米芬(CC)促排卵治疗同时,自月经第1—20天连续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d。结果 阿司匹林组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CC组(P〈0.01),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厚于CC组(P〈0.01),子宫内膜腺体面积、周长、间质面积、彬间比值及雌、孕激素受体的数目均明显大于CC组(P〈0.01)。排卵前后,阿司匹林组和CC组的E2、P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CC组的E2、P质量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改善促排卵时氯米芬所致的子宫内膜发育不良,但不能改善促排卵治疗时CC所致的内源激素紊乱状态。  相似文献   

16.
早期补救ICSI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素英  曹英  曹翔  王宁怡  滕彬  黄斌  韩金兰 《生殖与避孕》2010,30(11):742-744,778
目的:探讨早期补救ICS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IVF受精失败、取卵后20h行补救ICSI者19例(晚补救ICSI,A组)及加精子(IVF)4~6h后未见第二极体(Pb2)的成熟卵行补救ICSI者31例(早补救ICSI,B组),并与544例同期常规ICSI(C组)进行比较,观察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评价早补救ICSI有效性。结果:3组年龄及基础FSH均无统计学差异,B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A组,但显著低于C组(71.27%vs55.69%vs81.08%,P<0.05),>2原核(PN)率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显著高于C组(7.73%vs7.78%vs2.73%,P<0.01),卵裂率B组显著高于A组(100%vs94.62%,P<0.05),有效胚胎率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优质胚胎率B组显著高于A组,但低于C组(51.16%vs22.73%vs60.19%,P<0.01),胚胎种植率B组显著高于A组(1.75%vs17.54,P<0.05),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7.54%vs18.90%,P>0.05),3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26%,26.67%和34.57%,与C组比,A组临床妊娠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与晚补救ICSI相比,早补救ICSI获得了更高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种植率,但多PN率高于常规ICSI,优质胚胎率仍低于常规ICS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对子宫腺肌病患者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192个IVF-ET周期,根据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方案分为GnRH-a短方案组(A组,87个周期)、长方案组(B组,34个周期)和超长方案组(C组,71个周期)。比较分析各组的卵巢刺激与胚胎移植结局。结果:3组间年龄及不孕年限无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A组LH水平显著高于B、C组,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获卵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移植数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子宫体积在应用长效GnRh-a后明显缩小,差异显著(P<0.05)。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显著(P<0.05)。临床妊娠率C组(42.6%)显著高于A组(22.4%)和B组(25.8%)(P<0.05)。结论:超长方案可获得与短方案和长方案同样的优质胚胎数,并可提高子宫腺肌病患者IVF-ET临床妊娠率,但Gn用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隐匿精子症与睾丸体积、血FSH和AZF基因微缺失的相关性。方法:161例男性不育患者分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A组,n=86)、隐匿精子症(B组,n=49)、严重少精子症(c组,n=13)和其它患者(D组,n=13,包括死精子症4例,梗阻性无精子症3例,正常精子1例,其他少弱精子症5例),进行睾丸体积、血FSH水平和彳砑基因微缺失检测,AZF基因微缺失检测位点包括AZFa(sY84、sY86)、AZFb(sYl27、sYl34)、AZFcd(sY254、sY255、sYl57、sYl45和sYl52)。结果:4组睾丸体积〈12ml的比例分别为73.26%(63/86)、34.69%(17/49)、7.69%(1/13)、30.77%(4/13);4组FSH水平升高1倍以上的比例分别为67.44%(58/86)、32.65%(16/49)、15.38%(2/13)和O.OO%(o/13),组间均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O.001);4组4ZF基因微缺失率分别为15.12%(13/86).18.37%(9/49)、0.oo%(o/13)和0.00%(0/13),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爿zn基因缺失1例,AZF(b+c+d)缺失5例,AZF(c+d)基因缺失7例,B组9例均AZFC和(或MZFd基因缺失,c组和D组均未见AZF基因缺失。结论:随着生精功能障碍程度的加重,血FSH水平升高和睾丸体积缩小趋势明显,而与AZF缺失几率无高度相关性;但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和隐匿精子症组中AZF基因缺失几率仍然偏高,AZFa和AZFb缺失大多出现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中,而隐匿精子症组以AZFc和AZFd缺失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