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妊娠期不同血糖状态下胰岛素分泌模式,探讨胰岛素分泌模式及其他因素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32例孕妇临床资料,依据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GDM,737例)及糖耐量正常组(NGT,1695例);将GDM组再分为仅空腹血糖异常(GDM1组,89例)、服糖后血糖异常(GDM2组,516例)和空腹及服糖后均异常(GDM3组,132例)3组。根据胰岛素分泌试验结果参照文献建立胰岛素分泌模式曲线(Ⅰ型: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存在;Ⅱ型:胰岛素分泌峰延迟)。利用卡方检验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胰岛素分泌模式及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新生儿性别及血糖状态]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对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GDM组孕妇年龄、孕前BMI、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大于胎龄儿(LGA)发生率均大于NGT组(P0.05)。②NGT组孕妇的胰岛素分泌模式主要表现为Ⅰ型(76.76%),而表现为Ⅱ型仅394例(23.24%);GDM1组孕妇的胰岛素分泌模式也主要表现为Ⅰ型,而GDM2组和GDM3组孕妇主要表现为Ⅱ型。与NGT组比较,GDM1组、GDM2组、GDM3组孕妇的胰岛素分泌水平在服糖后0、60、120、180分钟时明显升高(P0.05),GDM的3组孕妇分别在服糖后0、120、180分钟时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NGT组中Ⅱ型胰岛素分泌模式及GDM组中Ⅱ型胰岛素分泌模式、服糖后血糖异常和空腹及服糖后均异常均是发生LGA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女性新生儿无论在NGT组或GDM组中均为LGA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而为小于胎龄儿(SGA)的独立危险因素。NGT组中年龄25岁、孕前BMI18.5 kg/m~2为影响SGA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GDM组中孕前BMI18.5 kg/m~2为影响SGA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孕妇的胰岛素分泌模式不仅在GDM组与NGT组中不同,而且在GDM的不同亚组中的表现也不同。与SGA有关的因素包括孕妇年龄25岁、孕前BMI18.5kg/m~2及胎儿性别。与LGA有关的因素包括孕期血糖状态、胰岛素分泌模式及胎儿性别。尤其应警惕胰岛素分泌峰值延迟的孕妇,以防止LGA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BMI正常的糖代谢异常孕妇胰岛素抵抗与分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BMI正常的糖代谢异常孕妇胰岛素抵抗与分泌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月1日在我院进行正规产检、孕前BMI正常孕妇538例。于孕24~28周行50g葡萄糖筛查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根据检查结果将产妇分为:血糖正常孕妇组(NGT)178例、50g葡萄糖筛查(glucose challengetest,GCT)(+)组94例、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GIGT)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166例,同期测定空腹血胰岛素及空腹血糖。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BCI),比较各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能力的差别。结果:(1)GDM组与NGT、GCT(+)、GIGT组孕妇相比,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B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MA-IR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GT、GIGT组孕妇的HOMA-IR与HBCI呈正相关关系(P<0.01)。GCT(+)、GDM组孕妇的HOMA-IR则与HBCI无关(r=0.123,P>0.05)。结论:孕中期BMI正常的GDM妇女胰岛素抵抗与NGT、GCT(+)、GIGT孕妇相比无增高,但胰岛β细胞分泌能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妊娠晚期因超声检查异常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及影响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的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门诊,妊娠中期常规GDM筛查和诊断试验阴性,晚期因超声提示羊水过多和(或)胎儿大再次行75gOGTT的孕妇11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GDM组和非GDM组,对可能影响GDM诊断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诊断GDM19例(16.4%)。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30岁及常规筛查或诊断试验孕周<24周的孕妇GDM诊断阳性率高于年龄≤30岁和常规筛查或诊断试验孕周≥24周的孕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相对于年龄≤30岁的孕妇,>30岁的孕妇患GDM的OR>30(P<0.05);相对于超声检查时体质指数(BMI)较孕前增幅<4的孕妇,增幅>6的孕妇患GDM的OR=0.08(P<0.05),但增幅>6的孕妇超声检查孕周晚于增幅<4的孕妇(P<0.01)。结论对于妊娠中期常规筛查或诊断试验阴性的孕妇来说,妊娠晚期超声检查提示羊水过多和(或)胎儿大时,年龄>30岁的孕妇患GDM的可能性增加,超声检查时BMI较孕前增幅>6的孕妇可能性减少,但须考虑孕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孕早期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指数(BMI)和年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7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患GDM分为GDM组(232例)和对照组(560例),比较两组孕妇临床资料、早孕期血清PAPP-A中位数倍数(PAPP-A MoM)和FPG水平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GDM发生的相关因素。绘制不同指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预测GDM的效能。结果:(1)GDM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早期FPG和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早期PAPP-A MoM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大、孕前BMI升高、孕早期FPG升高为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孕早期PAPP-A MoM升高为保护性因素(OR<1,P<0.05)。(3)ROC示:孕早期PAPP-A MoM+孕早期FPG+孕前BMI+年龄4项指标联合预测GDM时AUC最大(0.752),敏感度为55.6%,特异度为84.3%。结论:孕早期进行血清学(PAPP-A+FPG)和临床资料(孕前BMI+年龄)的联合筛查预测GDM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孕妇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 β细胞分泌功能的关系。 方法  2 0 0 3年1月至 2 0 0 4年 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和佛山市妇幼保健院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 (HOMA)分别评估正常糖耐量孕妇 (NGT)、糖耐量减低孕妇 (GIGT)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GDM)的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和胰岛 β细胞功能指数 (HBCI) ;利用放免法检测三组孕妇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1)GDM组HOMA IR显著高于GIGT组 (P <0 0 5 )和NGT组 (P <0 0 0 1) ,三组的HBCI则差异无显著性。 (2 )血清脂联素水平由NGT、GIGI到GDM呈逐步下降态势 (P <0 0 0 1) ;多元回归分析提示HOMA IR、孕晚期体重、孕晚期BMI是影响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最显著因素(r2 =0 4 84 ,P <0 0 0 1)。结论 GDM和GIGT患者血清脂联素显著降低 ,并以GDM降低最为明显 ;其脂联素水平的改变与胰岛素敏感性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糖代谢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709例GDM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前BMI指数将GDM孕妇分为4组,低BMI组(BMI18.5 kg/m~2) 57例、正常BMI组(18.5 kg/m~2≤BMI24.0 kg/m~2) 460例、超重组(24.0 kg/m~2≤BMI28.0 kg/m~2)142例和肥胖组(BMI≥28.0 kg/m~2)50例,比较4组孕期糖代谢相关指标及妊娠不良结局。结果:(1)超重组和肥胖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OGTT空腹血糖(OGTT-FPG)、餐后1小时血糖(OGTT-1h)、空腹胰岛素(FIN)、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水平明显高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5)。(2)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孕期增重明显低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5),但其孕期过度增重比例明显高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5)。而超重组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显著高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5)。(3)4组GDM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PPH)、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大于胎龄儿(LGA)发生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孕前BMI呈正相关关系(r0,P0.05)。结论:孕前BMI的异常增加了GDM孕妇孕期糖代谢紊乱和特定不良产科预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中期OGTT指标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纳入14 638例孕妇,根据孕中期OGTT结果分为:血糖正常组(NGT组)和血糖升高经治疗后达标组(GDM组)。再将GDM组分为GDMⅠ组(1项血糖升高);GDMⅡ组(2项血糖升高)、GDMⅢ组(3项血糖升高),统计分析各组围产结局。结果 GDMⅢ组首次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及巨大儿的发生风险分别是NGT组2.3、3.2、1.9及2.8倍。空腹血糖水平与首次剖宫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巨大儿发生率呈正相关;OGTT1 h血糖水平与巨大儿发生呈正相关;而OGTT 2 h血糖水平与早产相关。结论三项血糖均升高及空腹血糖升高孕妇发生不良围产结局风险增加,在GDM孕妇管理中需加强管理,采取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时点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患者血糖代谢是否存在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和贵阳医学院附属妇产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将50g糖筛查异常(GCT)的2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均经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妊娠期糖尿病(GDM)123例,GIGT121例(1h GIGT88例,2h GIGT30例,3h GIGT3例),糖代谢正常孕妇(NGT)42例。绘制并分析各组OGTT试验的血糖图;比较各组空腹血糖(FBG)、50g GCT结果、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比较各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发病率和剖宫产率;并比较新生儿结局。结果各组血糖图形态不同。GDM组FBG较其他3组明显增高(P<0.05);50g GCT GDM组与1h GIGT组、2h GIGT组及NGT组类似(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G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由GDM组至NGT组依次降低,但仅GDM组与NG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剖宫产率和早产、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和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GDM组和1h GIGT组较2h GIGT组和NGT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不同时点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孕妇血糖代谢表型及预后不同,按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推荐的GDM新诊断标准,1h GIGT和2h GIGT虽均被纳入GDM,但仍有必要对其进行区别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中期糖脂代谢指标与大于胎龄儿(LGA)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于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GDM孕妇2114例。按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非LGA组(1885例)和LGA组(229例)。回顾分析孕妇的一般情况和孕中期糖脂代谢指标,探讨其与LGA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2114例GDM孕妇中分娩LGA新生儿229例,发生率10.83%。LGA组的孕妇年龄、孕前BMI、孕次、产次、巨大儿史发生率均高于非L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GA组和非LGA组的空腹血糖、甘油三脂、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产次、巨大儿分娩史、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是发生LGA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孕中期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预测LGA的AUC分别为0.624和0.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中期空腹血糖及甘油三脂与LGA发生相关,但单一指标对LGA的预测意义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期体质量增长及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方法:以273例GDM患者为病例组,并以年龄段为匹配因素进行1∶1的频数配对,以273例糖耐量试验正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身高、每次产检的孕周及体质量,检测孕早期(孕13周前)空腹血糖、糖耐量结果及孕早期(孕13周前)、孕中期(孕19~20周)、孕晚期(孕36~37周)的血脂水平等资料,分析GDM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24.0 kg/m2(OR=2.015,P=0.040)、孕早期空腹血糖≥5.10 mmol/L(OR=2.183,P=0.014)、孕中期低密度脂蛋白≥2.80 mmol/L(OR=3.484,P=0.001)及平均每周体质量增长≥0.80 kg(OR=2.789,P=0.004)均是G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孕中期高密度脂蛋白≥1.90 mmol/L(OR=2.015,P=0.04)则是GDM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临床上,产科医生应及早关注孕前BMI≥24.0 kg/m2、孕早期空腹血糖≥5.10 mmol/L、孕中期平均每周体质量增长≥0.80 kg及低密度脂蛋白≥2.80 mmol/L的孕妇。以上指标作为GDM独立危险因素的评估,可能对GDM的发生风险能进行更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及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62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及60例正常孕妇(NGT)血清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结果:(1)GDM组血清瘦素水平为14.2±4.3μg/L,NGT组为10.1±2.6μ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DM组孕妇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基因型GG、(GA+AA)频率分别为61.29%、38.71%,正常孕妇组分别为81.67%、1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等位基因频率G、A分别为77.42%、22.58%,正常孕妇组孕妇分别为89.17%、1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GDM组中基因型为GA+AA的孕妇瘦素水平为15.3±4.1μg/L,GG基因型为13.5±3.7μ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瘦素,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GDM相关,GDM患者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变异可能影响血清瘦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体成分与正常孕妇体成分的差异及体成分检测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7月至2012年1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产检的孕晚期单活胎孕妇,根据妊娠高血压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2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28例,正常妊娠对照组30例.于孕妇入组时使用个体营养检测分析仪(NQA-PⅠ)进行检测,比较三组孕妇体成分的差异.结果 三组孕妇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TBW、ECW、肌肉重、FFM均高于妊娠期高血压和正常妊娠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妊娠期高血压组FM、BF%高于重度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妊娠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孕期体成分的改变可作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警示信号.定期对孕妇进行体成分检测,可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孕前超重及肥胖对孕期体质量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分娩足月单胎孕妇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变化及妊娠结局等资料,比较孕前超重、肥胖孕妇与孕前体质量正常孕妇的孕期体质量控制情况及妊娠结局,多因素分析孕前超重及肥胖对孕期体质量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纳入超重孕妇496例(超重组),肥胖孕妇44例(肥胖组)以及体质量正常孕妇(对照组)540例,超重、肥胖及对照组的孕前BMI分别为26.3(2.0)kg/m^2、31.3(2.9)kg/m^2及20.7(2.5)kg/m^2。超重、肥胖组的孕期体质量超标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3.9%、72.7%及41.3%),超重及肥胖组孕妇的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及剖宫产风险均高于体质量正常孕妇。超重及肥胖组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高于正常组[分别为(3 528.0±397.4)kg、(3 562.6±417.6)kg及(3 387.8±384.5)kg,巨大儿比例也呈升高趋势(分别为12.3%、15.9%及5.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超重(OR=3.071,95%CI:2.345~4.022)及肥胖(OR=5.113,95%CI:2.507~10.431)是孕期体质量超标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子痫前期(P<0.001)、妊娠期糖尿病(P<0.001)、剖宫产(P<0.05)及巨大儿(P<0.05)风险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孕前超重及肥胖不仅显著影响孕期体质量控制结局(尤其是孕期体质量超标风险),同时对包括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风险在内的妊娠结局也影响显著;孕前体质量控制对于超重及肥胖的育龄妇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合并慢性高血压(chronic hypertension,CHT)孕妇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水平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规律产前检查并参加GDM一日门诊的单胎妊娠GDM孕妇2457例。回顾临床资料,采用稳态模型评估IR水平(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根据GDM孕妇是否合并CHT分为GDM合并CHT组(n=47)和GDM未合并CHT组(n=2410),并进一步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孕前BMI正常组(n=1590)及孕前超重和肥胖组(n=863)进行分层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分析组间孕妇年龄、HOMA-IR、孕前BMI、孕期增重、血糖等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OMR-IR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合并CHT的GDM孕妇HOMA-IR(3.5±1.8与2.6±1.5,t=-3.290)、空腹血浆葡萄糖[(5.4±0.5)与(5.2±0.5)mmol/L,t=-3.005]、孕前BMI[(26.7±4.7)与(23.3±3.4)kg/m2,t=-4.842]以及发生子痫前期的比例[14.9%(7/47)与2.5%(61/2410),χ2=21.790]高于未合并CHT的GDM孕妇,但孕期增重少于未合并CHT者[(9.6±5.8)与(12.2±4.7)kg,t=3.790](P值均<0.01)。根据孕前BMI分层后,超重和肥胖孕妇中,GDM合并CHT组子痫前期的比例高于GDM未合并CHT组[15.2%(5/33)与4.2%(35/830),χ2=6.290,P=0.012],但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孕前BMI正常的孕妇,GDM合并CHT组HOMA-IR(3.0±1.5与2.3±1.2,t=-2.217)、空腹血浆葡萄糖[(5.4±0.5)与(5.1±0.5)mmol/L,t=-2.299]和子痫前期的比例[2/14与1.6%(26/1576),χ2=6.545]均高于未合并CHT组(P值均<0.05)。对于GDM合并CHT孕妇,HOMA-IR水平不会增加剖宫产、早产、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和巨大儿的发生风险(P值均>0.05)。控制年龄、空腹血浆葡萄糖、孕前BMI、孕期增重后,对于未合并CHT的GDM孕妇,HOMA-IR水平的增加会使早产的发生风险增加(OR=1.223,95%CI:1.093~1.369,P<0.001)。结论GDM合并CHT孕妇胰岛素抵抗程度更重,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更高,但其他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妇孕中期同型半胱氨酸(Hcy)、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单独及联合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5月30日于河北省人民医院产科规律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孕产妇859例。根据孕妇24~28+6周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5g OGTT)结果,将其分为GDM组(476例,55.4%)及对照组(383例,44.6%)。于孕中期,检测孕妇FPG、HbA1c、Hcy及血脂等各项指标。分析孕妇孕中期Hcy、TyG指数联合HbA1c与GDM的相关性。结果:GDM组的年龄、孕前BMI、FPG、HbA1c、TG、TyG指数、Hcy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孕中期血清Hcy与HbA1c、TyG指数呈正相关,TyG指数与HbA1c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前BMI、HbA1c、TyG指数、Hcy均是GDM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孕中期HbA1c、TyG指数、Hcy及其联合预测GDM的ROC曲线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超重肥胖和非肥胖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及新生儿脐血血清维生素D水平,探讨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住院足月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糖耐量正常组(NGT)70例和GDM组70例,依据体质量指数(BMI)再将其分为NGT不伴肥胖组(N1组)、NGT伴超重肥胖组(N2组)、GDM不伴肥胖组(G1组)、GDM伴超重肥胖组(G2组),各35例,检测母亲外周血和新生儿脐血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4组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孕周、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及平均日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血维生素D水平GDM孕妇低于NGT孕妇(G1组低于N1组,G2组低于N2组),超重肥胖孕妇低于非肥胖孕妇(N2组低于N1组,G2组低于G1组),GDM伴超重肥胖孕妇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脐血维生素D水平GDM组低于NGT组(G1组低于N1组,G2组低于N2组),NGT组超重肥胖孕妇低于非肥胖孕妇(N2组低于N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维生素D水平与FBG、孕前BMI呈负相关,与孕期维生素D补充、日晒时间呈正相关,脐血维生素D水平与母血维生素D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GDM孕妇普遍维生素D水平低,GDM伴超重肥胖孕妇更明显,新生儿脐血维生素D水平受母血影响,母血维生素D水平受FBG、孕前BMI、孕期维生素D摄入与日晒时间影响。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及高危因素的前瞻性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GDM和GIGT)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我院2005年6月~12月被诊断为糖代谢异常孕妇59例,其中GDM31例,GIGT28例,同时选取同期OG-TT正常孕妇11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高危因素。结果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为7.6%(59/776),其中GDM的发生率为4.0%(31/776),GIGT的发生率为3.6%(28/776);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组的高龄、不良孕产史、糖尿病家族史以及HBsAg(+)孕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5%vs14.5%、23.7%vs8.2%、25.4%vs6.4%、13.6%vs2.7%,P<0.05),糖代谢异常组孕妇的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21.3±3.3)vs(20.3±2.8)kg/m2以及(0.45±0.18)vs(0.38±0.16)kg/周,P<0.05]。结论我院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接近北京地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因此在我省推广GDM的普遍筛查是非常必要的;更多地认识GDM高危因素,有利于尽早对GDM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孕期妇女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机制及预测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6~14周妊娠妇女的年龄、孕龄、孕前体重等信息,检测其空腹血糖(F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TRP3水平。妊娠24~28周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析早孕期妇女血清CTRP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早孕期妇女374例,完成随访357例,其中79例诊断为GDM,278例糖耐量正常(NGT),GDM发病率为22.13%。与NGT组相比,GDM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基线BMI、FPG、FINS、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基线孕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的血清CTRP3水平低于NGT组[0.524(0.461~0.636)ng/ml vs 0.606(0.511~0.66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孕前BMI呈正相关,与血清CTRP3水平呈负相关(P0.05)。校正年龄、孕前BMI等因素后,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TRP3是HOMA-I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GDM孕妇血清CTRP3水平在早孕期已开始降低,并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水平而促进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肥胖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了解CRP对妊娠期糖尿病是否存在临床预测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中山区妇保院孕前基础体重指数均<25的孕妇,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正常组(NGT组),每组各90例。比较不同组别之间指标的差异及影响血清CRP的相关因素。结果 GDM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RP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孕期体重增长、空腹血糖、孕前基础体重及孕前体重指数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7、0.333、0.276、0.278、0.300(均为P<0.01)。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采用Backward法,其CRP (y)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323X1+0.1X2+0.244X3-3.918,r2=0.263(X1胰岛素抵抗指数,X2孕期体重增长,X3孕前体重指数)。结论 血清C-反应蛋白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独立影响不能被证实。控制孕期体重增长有助于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分娩的孕妇150例,其中GDM孕妇75例(GDM组),健康孕妇75例(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血常规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DM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GDM组的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基础BMI、分娩前BMI高于健康对照组,身高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PNR)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低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85,P<0.05)。结论: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低是GDM发病的高危因素,对于产检发现有指标异常的人群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