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8GHz射频电磁场对大鼠神经元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1.8GHz移动电话射频电磁场(RFEMF)对大鼠神经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筛选射频电磁场反应基因。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神经细随机分为实验组(辐照组)和对照组(假辐照组),经1.8GHz射频电磁场,SAR为2W·kg^-1,间断辐照24h(5min开/10min关)后,即刻抽提两组细胞的总RNA,用Affymetrix公司的Rat Neumbiology U34array基因芯片筛选其差异表达基因,寻找可能的RFEMF反应候选基因。结果在1200个候选基因中,筛选出3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4个,下调基因10个。差异表达基因与多种细胞功能相关(细脆骨架、信号通路、细胞代谢等)。这些基因的变化均小于2倍,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8GHz射频辐射影响大鼠神经元多个基因的表达,某些基因的改变提示射频辐射对神经元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大鼠神经元对1.8GHz移动电话射频电磁场(RFEMF)的反应基因,及在不同辐照时间、不同辐照模式下的基因表达.方法 抽提经1.8 GHz,SAR为2 W/kg的射频电磁场辐照和假辐照24 h后原代培养神经元的RNA,用基囚芯片筛选其差异表达基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某些基因(Egr-1、Mbp和Plp),并观察在不同辐照时间(6、24h)、不同辐照模式(间断辐射与连续辐射)下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1200个候选基因中,24个上调,10个下凋,差异表达基因与多种细胞功能相关(细胞骨架、信号通路、细胞代谢等).RT-PCR验证Egr-1、Mbp和PIp基因的变化与芯片结果较一致.神经元暴露于1.8GHz 2W/kg射频间断辐射24、6 h后,Egr-1、Plp基因表达发生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bp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于24 h连续辐射后,Eg-1、Mbp基因表达发生明显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p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于6 h连续辐射后,Egr-1、Mbp、Plp基因表达均未发生明显的改变.不同辐照时间(24、6 h相比)和不同辐照模式(间断辐射和连续辐射相比)对神经元Egr-1、Mbp、Plp基因表达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1.8 GHz射频辐射影响大鼠神经元多个基因的表达;Egr-1基因表达下调、Mbp和Plp基因表达上调,提示其对神经元可能产生不良影响;1.8 GHz射频间断辐射引起大鼠神经元细胞基因表达改变的效应大于连续辐射;24 h射频辐照(间断或连续)引起大鼠神经元细胞基因表达改变的效应大于6 h射频辐照(间断或连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GSM 1800MHz射频电磁场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筛选射频电磁场的可能反应基因,判断射频电磁场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传代培养的MCF-7细胞分为2组,分别接受GSM 1800MHz射频电磁场辐照和假辐照24h,辐照组细胞受比吸收率为2.0W/kg或3.5W/kg的射频电磁场间断辐照(5min开、10min关),辐照结束后,立即抽提细胞总RNA,用基因芯片进行全基因转录组水平分析,芯片实验数据采用MAS5.0软件和DMT3.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到的候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MAS软件分析结果表明,MCF-7细胞受辐照后,有少量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变化。用DMT软件进行重复性和一致性分析后,在比吸收率为2.0W/kg的射频电磁场辐照组,未找到100%一致变化的差异基因;在比吸收率为3.5W/kg的射频电磁场辐照组,找到5个100%一致变化的候选差异基因,但定量RT—PCR结果未能验证基因芯片分析筛选到的差异基因。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能检测到GSM 1800MHz射频电磁场明显影响MCF-7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提示所用的射频电磁场辐照不影响本研究中所用的MCF-7细胞功能,或该MCF-7细胞对射频电磁场辐照反应性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顿抑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一步探讨心肌顿抑发生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心肌顿押模型,取顿抑心肌组织及假手术组心肌组织标本,用27K Rat Genome Array进行全基因表达谱研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结果基因芯片检测发现了292个在顿抑心肌组织中2倍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199,下调93。表达上调的基因包括HSP70、Atf3、Gadd45b、Egr2、Verge等,上调最大幅度为23.1倍,主要涉及抗凋亡、血管和神经生长、转录和存活、修复等心脏保护性细胞因子和一些功能不明的基因,而下调基因多数功能不清。结论心肌顿抑通过上调一些基因的表达对缺血心肌起到保护作用,促进这些保护性基因的表达可能是将来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5.
电磁辐射致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基因表达谱差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电磁辐射后小鼠海马脑区基因表达的变化与神经损伤效应的关系。方法应用cDNA微阵列技术观察电磁辐射后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并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电磁辐射后即刻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出现5个上调表达基因。而辐照后24h差异表达基因增加为30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为6个.下调表达基因为24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包括应激蛋白、细胞调亡相关蛋白、信号转导调控因子及效应子、DNA损伤与修复蛋白、转录因子、受体、细胞粘附分子、细胞因子等多种基因。结论电磁辐射可使小鼠海马脑区多个基因出现差异表达,且这种差异表达表现为动态变化。电磁辐射海马神经损伤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复杂效应过程,电磁辐射后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马神经损伤效应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魏酸对失眠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作用效果,探讨分析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失眠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和阿魏酸组,观察各组大鼠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海马神经细胞存活率;测定海马神经细胞线粒体ATPase活力,Bcl-2 mRNA、BaxmRNA、p-JNK和p-ERK1/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Bcl-2 mRNA表达水平升高;p-JNK蛋白及Bax mRNA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阿魏酸通过促进Bcl-2基因表达,抑制Bax基因表达,并调节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通路活性,发挥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染氟成骨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克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过量氟对成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RNA差异显示聚合酶链反应(DD-PCR)技术,对染氟2周(氟化钠2.0mmol/L)的成骨细胞与正常成骨细胞之间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已克隆到的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中,大鼠核糖体蛋白15基因、大鼠Na^ -K^ -ATP酶β3基因、大鼠细胞核定位信号蛋白质受体α2基因和大鼠高尔基体p28基因在染氟成骨细胞中低表达,小鼠遍在蛋白缀合酶基因及我们发现的1个新基因片段在染氟成骨细胞中表达上调。结论 成骨细胞染氟后基因表达发生改变,这些基因多与蛋白质的合成、转运及加工有关,提示过量氟可通过改变这些基因的表达而影响成骨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另发现1个与过量氟相关的新基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电磁脉冲(EMP)对小鼠肠组织的生物效应。方法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EMP组(每组6只),用200kV/m,200次的电磁脉冲辐照大鼠,于照后第18h,活杀小鼠,取空肠,提取RNA,经反转录后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两组动物来源cDNA探针;cDNA探针与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结果由扫描仪扫描并用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EMP组与正常组相比,有56条基因表达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有37条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19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在表达异常的基因中有19条基因是已知功能或部分功能的基因,其中α-catenin胞质蛋白、淋巴细胞同型抗原、谷氨酰果糖6磷酸氨基转移酶、核糖体蛋白S17、小富脯氨酸蛋白2A、腺状激肽释放酶、脂氧合酶、醛酮还原酶、RNA结合蛋白、α-胰淀粉酶2、弹性蛋白酶2、p6-5淋巴细胞抑制因子基因等12条为表达上调基因;Jam新连接粘附分子、精氨酸甲基转移酶,Carm1、NNP-1、2-5寡腺苷酸合成酶、Mlark、ATP合成酶α亚基、解偶联蛋白基因等7条为表达下调基因,其余37条则为未知功能的基因。结论电磁脉冲辐照可诱导小鼠肠组织多个基因特异性表达,且上调基因数居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三氯乙烯(TCE)染毒多次后SD大鼠肝脏的基因表达图谱,为研究机体多次接触TCE其肝脏所产生的分子毒理学反应特性提供线索。方法SD大鼠背部皮内注射体积分数为15%的TCE,每7d1次。分别于第5和第7次染毒后24h收集大鼠的肝脏组织,提取总RNA,用Affymetrix的大鼠U34毒理基因芯片分析其基因表达谱。结果大鼠染毒TCE5次及7次24h肝脏中的Gadd45a、Myc和Mel基因及与固醇类、脂类代谢合成相关的基因或电子传递相关的P450家族基因显著性上调表达,而部分P450家族和热胁迫基因则下调表达。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SD大鼠多次接触TCE后肝脏组织的基因表达图谱。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GSM 1800 MHz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RF EMF) on DNA damage in Chinese hamster lung (CHL) cells. METHODS: The cells were intermittently exposed or sham-exposed to GSM 1800 MHz RF EMF (5 minutes on/10 minutes off) at a special absorption rate (SAR) of 3.0 W/kg for 1 hour or 24 hours. Meanwhile, cells exposed to 2-acetaminofluorene, a DNA damage agent, at a final concentration of 20 mg/L for 2 hours were used as positive control. After exposure, cells were fixed by using 4% paraformaldehyde and processed for phosphorylated form of H2AX (gammaH2AX) immuno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The primary antibody used for immunofluorescence was mouse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gammaH2AX and the secondary antibody was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conjugated goat anti-mouse IgG. Nuclei were counterstained with 4, 6-diamidino-2-phenylindole (DAPI). The gammaH2AX foci and nuclei were visualized with an Olympus AX70 fluorescent microscope. Image Pro-Plus software was used to count the gammaH2AX foci in each cell. For each exposure condition, at least 50 cells were selected to detect gammaH2AX foci. Cells were classified as positive when more than five foci were detected. The percentage of gammaH2AX foci positive cells was adopted as the index of DNA damage.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gammaH2AX foci positive cell of 1800 MHz RF EMF exposure for 24 hours (37.9 +/- 8.6)% or 2-acetylaminofluorene exposure (50.9 +/- 9.4)%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sham-exposure (28.0 +/- 8.4)%.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ham-exposure and RF EMF exposure for 1 hour (31.8 +/- 8.7)%. CONCLUSION: 1800 MHz RF EMF (SAR, 3.0 W/kg) for 24 hours might induce DNA damage in CHL cells.  相似文献   

12.
王强  曹兆进  白雪涛 《卫生研究》2005,34(5):546-548
目的研究900MHz微波电磁辐射对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暴露于900MHz的连续性微波电磁辐射(SAR=1.15~3.22W/kg),进行每天2h、连续6d暴露及一次性12h暴露,以GABA受体蛋白表达为观察指标,研究微波对神经元的兴奋性影响。结果微波电磁辐射影响神经元GABA受体表达。结论微波电磁辐射对神经元兴奋性影响可能存在“窗口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手机微波辐照2 h后人眼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的DNA损伤及其修复情况.方法 LECs分为辐照组和假辐照组,置于sXc-1800细胞辐照(发射217 Hz脉冲调制的1.8 GHz微波)系统内连续波辐照2 h,辐照强度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分别为0、1、2、3、4W/kg,辐照后0、30、60、120、240min分别进行彗星试验检测尾长和尾相,以判定细胞DNA的损伤及其修复情况.结果 1和2 W/kg辐照诱导的DNA损伤与假辐照组相比,在各个检测时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照后即刻进行的检测发现,3和4W/kg组DNA损伤与假辐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W/kg组的差异在修复30 min后仍然存在,修复60min后消失,而4 W/kg组的差异在各检测时段持续存在.结论 SAR≤3 W/kg的1.8 GHz手机微波辐照2 h对体外培养的人眼晶状体上皮细胞不产生或产生可修复DNA损伤,4 W/kg的辐照剂量可导致细胞DNA不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GSM 1 800 MHz射频电磁场(以下简称“射频场”)对细胞膜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聚簇的可能诱导作用及噪声磁场的干预.方法 将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分别用1 800 MHz射频场(包括217和50 Hz调制和非调制)、噪声磁场和射频场与噪声磁场叠加的复合场处理15 min,用EGF处理作为阳性对照,射频场的比吸收率(SAR)值取0.1、0.5、1.0、2.0和4.0W/kg.上述处理后的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标记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膜EGF受体的聚簇现象.结果 SAR值为0.5、1.0、2.0和4.0W/kg的调制射频场辐照CHL细胞15 min可诱导细胞膜EGF受体的聚簇,但当SAR值为0.1 W/kg时,细胞膜不出现EGF受体聚簇.而非调制射频场以及2μT噪声磁场不能诱导细胞膜EGF受体的聚簇,当2μT噪声磁场与射频场叠加后,可抑制射频场诱导的细胞膜EGF受体聚簇.结论 GSM1 800 MHz射频场能诱导细胞膜EGF受体的聚簇,波的调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一定强度的噪声磁场可阻断GSM 1 800 MHz射频场诱导的细胞膜EGF受体聚簇.  相似文献   

15.
王强  曹兆进  白雪涛 《卫生研究》2004,33(4):428-429,432
目的 研究 90 0MHz微波电磁辐射对原代培养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脑皮质神经元暴露于 90 0MHz的连续性微波电磁辐射 (SAR =3 2 2mW g、PD =9mW cm2 ) ,每天暴露 2h ,连续 4d或 5d ,及一次性 1 2h暴露 ,以细胞色素氧化酶为观察指标 ,研究微波对神经元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 微波电磁辐射可使神经元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降低。结论 神经元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改变并非“致热效应”所致 ;微波电磁辐射对神经元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影响有蓄积毒性作用 ,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恢复的 ,并且与神经元接受微波辐射时细胞培养年龄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